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天然气工业、研究简报_建筑科学、研究简报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简报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1815
  • 国内刊号:11-4688/T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34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70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诸广岩体南部辉绿岩脉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摘要:诸广岩基南部侵入于印支一燕山早期花崩岩中的辉绿岩脉广泛分布,早期(±140Ma)辉绿岩脉多以近EW向分布,第二期(110—103Ma)、第三期(±90Ma)主要为NNW向或NEE向展布,属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蚀变辉绿岩较相对新鲜辉绿岩明显富集KO和MgO,轻微富集Al2O3,而明显贫NazO与CaO;对比分析辉绿岩、花岗岩和富矿石三者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组分Cr,Co,Ni和u等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而不是辉绿岩。无矿化的新鲜辉绿岩、含矿破碎辉绿岩、花岗质碎裂岩富矿石三种不同岩性的样品的δ34Sv-CDr值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分别为-0.2‰~-0.5‰、-6.5‰~-10.9‰、-17.4‰~17.9‰,认为成矿热液的硫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生物成因硫或沉积硫,可能部分来自花岗岩。辉绿岩脉中的矿化与辉绿岩脉经过了后期构造的切割和破碎有很大的关系,辉绿岩脉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主要起物理化学界面的作用,它的侵入为成矿作用提供导矿和储矿构造。
1-9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探讨

摘要: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黄陵地区裂缝发育,主要是垂直缝和高角度缝。裂缝在区域内分布稳定,属于区域构造裂缝。裂缝主要以未充填为主,有效性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区域应力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实验手段,综合分析认为黄陵地区延长组存在三期裂缝,分别对应为燕山期二幕,燕山期三幕和喜山期,现今裂缝分布是在燕山期构造作用的基础上经过喜山期改造而形成。
10-14

CCD暗电流自动抑制的一种方法

摘要:分析了背照式CCD的暗电流组成成份及其温度特性,以及暗电流对CCD随机噪声、固定图案噪声(fixed pattern noise,FPN)等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根据暗像元信号大小实时自动调整CCD驱动电路的偏压和时序以抑制和稳定暗电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53℃时使暗电流和FPN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噪声减小了近50%;在25~53℃的温度范围内维持暗电流变化不超过400e-,CCD噪声变化不超过5e-,FPN的变化不超过150e-,在较高温度下CCD的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5-19

一种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号时延估计算法

摘要:基于TDOA的短波信源定位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基于AOA的短波定位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且架构方便的优点。然而,对短波信号直接进行传统的TDOA估计并不能得到信号的时延信息。以Watterson短波信道模型构造短波信号,在研究对比基本相关与模值相关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义相关熵模值的时延估计算法。仿真实验表明,即使在较低信噪比下,该方法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时延估计性能,是一种适用于短波信号的新型时延估计算法。
20-25

一种基于快速否定应答的空间网络文件传输协议

摘要:针对空间网络中存在的高误码率、长延时、链路速率非对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否定确认机制的远程文件管理协议(remote file processprotocol,RFPP)协议。RFPP协议采用了信令纠错、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K)快速重传和NAK帧结构压缩等机制,分析表明RFPP比CCSDS文件传输协议(CCSDSfile delivery protocol,CFDP)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在低轨卫星非对称链路仿真场景下,RFPP比CFDP的效率提高了7.6%。RFPP协议已成功应用于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实测信道利用率大于90%。
26-31

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

摘要:图像边缘检测精度决定了目标实际尺寸的测量精度。利用亚像素边缘检测技术来解决工业生产中芯片管脚的测量和检测问题。针对传统空间矩算子存在计算量大和边缘定位精度不足等缺点,首先利用改进的Prewitt算子快速提取连续性较好的像素级边缘,然后推导了空间矩算子原理误差并利用改进的空间矩算子进行亚像素级边缘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定位精度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32-36

分阶调调频网点结构形态提取方法及评价

摘要:调频网点是数字印刷中常用的网点类型,其微观形态决定印刷品质量。研究在分析网点图像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分阶调准确提取调频网点结构形态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系统采集喷墨印刷样张上的网点图像,随着网点面积率的增加,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灰度差异逐渐减小,无法通过单一的图像处理方法获得全阶调范围内的准确网点边缘。根据网点灰度直方图从双峰图过渡到单峰图的特性,对双峰网点图像提出了一种结合中值滤波器、非极大值抑、最大类间方差法和细化的边缘提取方法;而针对单峰图像提出一种根据灰度级函数切线斜率变化特征,寻找最佳阈值二值化的算法。研究中提出的分阶调算法能有效抑制背景噪声,较大程度保留网点边缘信息;且与实际测量值有较高的吻合度,达到了准确提取网点结构的目的。研究成果对于客观评价喷墨印刷质量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37-42

基于单探测器的低轨航天器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

摘要:近年来脉冲星自主导航技术飞速发展,即将在低轨道(LEO)航天器开展验证。为了适应低轨航天器载荷轻量化、小型化的需求,研究了基于单探测器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并针对单脉冲星导航和轮流观测多脉冲星导航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算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仅观测单脉冲星无法实现长期自主导航,但能够将轨道预报误差降低25.9%,提高短期自主导航精度。而单探测器轮流观测多脉冲星可实现长期自主导航,其导航误差达到514m,与多探测器同时观测多脉冲星传统算法相当。
43-47

多氯联苯在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农田土壤中的分布及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摘要:电子垃圾回收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广东省清远市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农田土壤PCBs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研究了PCBs污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农田表层0~20cm土壤中PCBs浓度范围为2.09—1335.80μg·k-1,平均值162.92μg·kg-1,存在严重污染的点位。拆解作坊围墙外表层土壤样品中PCBs含量平均值为2576.17μg·kg-1,严重高于拆解作坊附近农田污染程度。电子垃圾是PCBs等有毒污染物的一个重要的释放源。10个采样点中除8号外,其余各采样点20~40cm土层PCBs含量减少,大部分PCBs残留在表层土壤中,纵向迁移能力较弱。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空间变化明显;但是不同采样点三种微生物数量与PCBs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48-53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研究简报

Fe3O4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摘要:研究了Fe3O4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磁性Fe3O4纳米粉体,通过改进的Sttiber法和沉淀聚合法对Fe3O4颗粒进行包覆Si02和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修饰,在氨基改性后进行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测试。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所制备的颗粒进行了组成、结构和形貌表征;通过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测定离子浓度来评价复合颗粒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黑色Fc3O4粉体为尖晶石结构,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有很好的磁分离性能;包覆后,得到了均匀、完整的复合微球,粒径大约800nm;室温下,当pH=6时,微球在2.5h时对Cu2+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170mg/g;当pH=7时,微球在2.5h时对Ni2+的最大吸附量达到72mg/g。
54-57

三轴条件下不同岩性岩石动静态力学参数特征试验分析

摘要:基于室内三轴测试获得地层条件下6种岩性岩石(深层长石岩屑砂岩、硬石膏质泥岩、泥质硬石膏岩、中深层岩屑砂岩、泥页岩及煤岩)声学及力学参数数据,对岩石物性、静态力学参数及动态声学参数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岩石密度与动静态力学参数间关系好于孔隙度,岩石密度与圪间相关性好于V8岩石密度、孔隙度或纵横波波速与杨氏模量的关系好于泊松比;动态K/K与岩石孔缝及物性具有一定相关性。所测试6种岩性岩石中,由于泥质硬石膏岩密度大且致密,其动静态杨氏模量大体相当。其他各类岩性岩石动态杨氏模量值均大于静态值,平均约大30.5%;硬石膏质泥岩、泥质硬石膏岩和中深层岩屑砂岩的动态泊松比值略大于静态值,深层长石岩屑砂岩、泥页岩及煤岩的动态泊松比值略小于静态值,但动静态泊松比绝对差值不大。
58-63

黄土塬、沙漠地区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摘要:巨厚黄土沉积疏松干燥、弹性较差、潜水面较深、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震源激发条件差、浅层干扰严重、野外施工条件困难等原因造成了该类型地区信噪比低,静校正困难。为改善野外资料采集的品质,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对黄土塬地区的表层和地下地质条件,以及干扰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改善激发条件方面进行了激发方式、激发岩性等实验,进而获得高品质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
64-66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

摘要:在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主力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东营末期(距今24.6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在明化镇末期(距今2Ma),位于洼陷中心的滩海地区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生凝析气一干气阶段,沙一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一生凝析油阶段,滩海地区东三段和拾场洼陷沙三段底部烃源岩处于大量生油阶段。原油划分为5类,其中高柳构造带沙河街组原油(I类)来自拾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高柳构造带浅层、庙北背斜构造带原油(Ⅱ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庙南斜坡构造带、南堡2号和5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Ⅲ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烃源岩;南堡1号构造带浅层原油(Ⅳ类)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滩海地区奥陶系和沙河街组原油(V类)主要来自滩海地区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来源与油源断层切割烃源岩层系有关。
67-73

淮北桃园煤矿北八采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放水试验水质监测成果分析

摘要:为了判断桃园煤矿北八采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及其补给水源,在井下对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实施了放水试验,采集不同放水阶段太原组灰岩水样,对其常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井田各含水层水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北八呆区太原组灰岩水与井田南部采区新生界松散层第四含水层的水以及煤系砂岩水的水质差别较大,与南部采区太原组灰岩水的水化学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与奥陶系灰岩水的水化学指标基本一致;并随放水时间的延长,水质更趋同于奥陶系灰岩水;北八采区太原组灰岩水与奥陶系灰岩水存在水力联系,接受奥陶系灰岩水的补给。研究成果对该区太厚组灰岩水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4-79

粤西沿岸流和物质输移模型研究及应用

摘要:通过建立FVCOM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广东沿岸海流,分析了粤西沿岸海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粤西沿岸海流主要为西南向流,只有在夏季西南季风较大时才会有东北向流。在海流模拟基础上建立物质输移扩散模型,模拟粤西沿岸的物质输移状况,模型结果显示,粤西沿岸的物质扩散以西向为主,只有夏季季风较大时物质才向东扩散,且扩散速度较小,琼州海峡的物质扩散终年向西。
80-85

COPS3的稳定干涉细胞系建立及其在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中的作用

摘要:COPS3(COP9 signalosome subunit 3)作为COP9信号复合体的第三个亚基,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本实验室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发现COPS3与NLRP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3)存在相互作用。目前关于COPS3与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性未见文献报道。为了研究COPS3对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利用慢病毒感染糸统建立了稳定干涉COPS3的THPl细胞系。首先将COPS3的不同干涉序列片段稳定整合到THPl细胞中,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应用宾时定量荧光PCR(real time PCR)手段检测COPS3的干涉效果,最终确定成功建立干涉COPS3的稳定细胞株。在稳定敲低COPS3的细胞株中,发现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受到明显抑制。综上提示,COPS3能够正向调节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
86-89

鸡屎藤苷酸与鸡屎藤苷酸甲酯二聚体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摘要:鸡屎藤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鸡屎藤苷酸与鸡屎藤苷酸甲酯是最近被分离出来的两种活性成分。考察鸡屎藤苷酸(paederosidic acid)与鸡屎藤苷酸甲酯(paederosidie acid methyl ester)二聚体不同浓度下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ICR小鼠,以小鼠福尔马林实验进行镇痛作用评价,以热板实验确定镇痛机制。福尔马林实验结果显示,鸡屎藤苷酸与鸡屎藤苷酸甲酯二聚体有镇痛效果。利用热板实验,确定鸡屎藤苷酸与鸡屎藤苷酸甲酯二聚体有中枢镇痛作用,40mg/kg是镇痛的最大效应浓度。
90-92

几种颗粒剂防治草坪地下害虫蛴螬效果研究

摘要:研究四种颗粒剂对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对蛴螬高效、环保的颗粒剂。调查根埋施药后19d、31d、38d防效,进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与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效较好,2%吡虫啉缓释颗粒剂对蛴螬的防效较差。10%丁硫克百威在19d后防治效果显著,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在31d后开始显著。10%丁硫克百威颗粒剂与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可以替代呋喃丹用来防治地下害虫蛴螬。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