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天然气工业、研究简报_建筑科学、研究简报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简报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1815
  • 国内刊号:11-4688/T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34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70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封装DCG全息光学元件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波长特性研究

摘要:DCG全息图通常采用环氧树脂胶密封来实现与环境中水分的隔离.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对封装后的DCG全息图波长特性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表明:①高湿度环境不会对封装DCG全息图造成影响;②低于50℃的温度环境不会对全息图造成影响;③封装DCG全息图在70~85℃的温度环境下会发生峰值波长蓝移,蓝移速率与环境温度成正比;④环境温度高于100℃会对封装DCG全息图造成破坏,使得全息图颜色不均匀,甚至消像或者变性.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和工艺经验提出提高全息图波长稳定性的措施:在适当的温度下对封装后的全息图进行烘烤.
1-3

壳聚糖纳微粒棉织物表面平衡吸附研究

摘要:通过热重分析法(TGA)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壳聚糖纳微粒(CNs)在棉织物表面的平衡吸附行为,并借助Langmuir、Freundlich及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模型拟合曲线计算了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发现,三种等温吸附模拟均可对CNs棉织物表面平衡附着行为进行一定程度地描述,且在5~75℃下无交联剂吸附过程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Go)、焓变(△H0)及熵变(△S0)均小于0,表明CNs在棉织物表面的附着行为是一个自发、放热且体系混乱度降低的过程.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吸附过程的平均附着能(E)及△Go绝对值均不断增大,表明温度下降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CNs与棉织物间的结合作用增强,且逐渐表现出化学吸附特性.
4-9

CLM4.5对中国区域夏季土壤湿度的模拟研究

摘要:利用CESM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框架最新的陆面模式CLM4.5模拟得到中国区域1991~ 2010年7月份0~ 10 cm的土壤湿度数据集;并以中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田土壤湿度旬值数据集的土壤湿度作为实测值,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LM4.5能够揭示中国区域7月份0~10 cm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实测数据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趋势保持着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曼-肯德尔法进行突变现象检测表明,模拟和实测得到的二十年的土壤湿度在华北、东北地区有逐年减小的趋势,尤其是东北地区土壤变干现象尤为明显;而华东、华中地区的土壤湿度以2~3年为周期增减,并没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变化趋势.CLM4.5模拟的土壤湿度值普遍偏高,最大偏差超过0.1 mm3·mm-3,这可能与模式的参数化方案有关,在以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索.
10-17

内蒙古石板井公婆泉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摘要:内蒙古石板井发育有公婆泉组火山岩为一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变质玄武安山岩、变质玄武岩和变质玄武粗安岩,现均已变质为斜长角闪岩.岩石普遍高钠、低钾、低钛,属于钙碱性系列,部分甚至为低钾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略亏损-坦型-轻稀土富集的多种型式,普遍正Ce异;微量元素呈现“三隆起”特点,与火山弧玄武岩相似.火山岩构造环境判别,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18-22

盆1井西凹陷斜坡带三工河组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摘要: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斜坡带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构造条件、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输导条件、成藏史等方面,结合实际油藏解剖,明确了油气成藏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最近勘探研究表明,受构造运动影响,斜坡带广泛发育侏罗系层间小断层和少量沟通二叠系油源断层;三工河组储层内部为泛连通,隔夹层规模有限;断裂和泛连通砂体构成三工河组输导要素;受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藏类型可分为:原生油气藏、原生破坏型、调整再聚集型油藏.从实钻资料来看:小断裂控藏有利构造位置能够成藏.成藏模式为它源断层垂向运移、砂体侧向运移,低幅构造梁构造圈闭成藏.
23-28

甾体类固醇衍生物AGE对60Coγ射线辐射C57小鼠治疗作用

摘要:考察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AGE混悬液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防护作用,研究该药物治疗急性辐射损伤小鼠的最佳治疗方案.小鼠经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设照射剂量8.0 Gy组,照射后皮下或腹腔注射50 mg/(kg·d-1)、100 mg/(kg·d-1)、200 mg/(kg·d-)的AGE混悬液;均连续注射3d,观察小鼠活动状况,30 d活存率、平均活存时间及保护系数.设照射剂量6.5 Gy组,照射后皮下注射50 mg/(kg·d-1)、100 mg/(kg·d-1)、200 mg/(kg·d-1)的AGE混悬液,观察照射后小鼠外周血血象变化.结果是AGE混悬液在一定剂量范围内[50 ~200 mg/(kg·d-1)]可显著提高辐照小鼠30 d活存率、平均活存天数及保护系数,皮下注射与腹腔注射治疗效果在统计学上则无明显差异.与照射对照组相比,AGE给药组能明显促进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血象恢复.说明AGE混悬液对小鼠急性放射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最佳给药方案为照射后皮下注射50 mg/(kg·d-1)的AGE混悬液.
29-33

陆相箕状断陷湖盆沉积差异性研究——以冀中富油凹陷为例

摘要:以冀中富油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区内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的研究,将陆相箕状断陷湖盆按盆缘类型划分为高盆缘型和低盆缘型两种;并且对廊固、霸县及饶阳三个凹陷各个时期的盆缘类型进行了判定.在整个Es3-Es4发育时期,廊固凹陷大部分时期属于高盆缘类型,霸县凹陷既有高盆缘型也有低盆缘型的特征,饶阳凹陷均为低盆缘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凹陷相同构造带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高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粗粒的近岸水下扇,中央洼槽带半深湖-深湖沉积范围广阔并发育湖底扇;低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较细粒的扇三角洲,中央洼槽带发育规模较小的滨浅湖;二者之间缓坡带沉积特征没有太大差异,都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最后分析得出箕状断陷湖盆沉积特征差异性主要受构造活动等因素控制.
34-41

地应力的测井计算与标定方法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下油气储层的地应力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诸如油气的运移、钻井过程中井壁的稳定性、采油过程的出砂、注水开发中的井网布置与调整、储层裂缝的发育状况等均与地应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测井资料具有数据丰富、成本低、数据连续的优点,通过优选适当的模型,可以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的地应力大小.在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应力的基础上,根据Kaiser实验及现场水力压裂资料对计算的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进行标定,建立了标定后的地应力计算模型.通过实际资料的计算与检验,证明了经刻度后的地应力模型更能真实反映实际地应力大小.
42-46

一种改进的合理井控储量与采收率确定方法

摘要:合理井控储量是油田开发设计的核心内容,其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以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经验公式为基础,通过对公式系数的修正,建立了新的采收率和井控储量关系式;同时为增加公式的适用性,提出了以水平井与直井间的产能比来表征替换比确定井控储量的方法.最后利用南海西部8个水驱砂岩油藏标定采收率和井控储量对改进公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驱油效率代替原公式系数后的新公式实用性更好,能够更好地反应采收率随井控储量的变化;利用水平井与直井间产能比来表征替换比的方法在南海西部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47-50

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封堵与流度控制实验研究

摘要:注空气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但对于中高渗、非均质油藏,单纯注空气容易引发气窜,加剧老井腐蚀,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此类油藏进行空气驱,需要加入泡沫进行封堵和流度控制.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空气泡沫封堵能力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空气泡沫段塞在不同驱替方式和不同驱替速率下的流度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空气泡沫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在实验压力范围内,高压可以提高空气泡沫的稳定性;当气液比在1∶1 ~2∶1之间时,空气泡沫的封堵能力达到最大值;泡沫段塞后气驱,体系阻力因子先增大后减小;泡沫段塞后水驱,在一段时间内体系的阻力因子持续增大;无论是泡沫段塞后气驱还是泡沫段塞后水驱,较高的注入速率会带来较强的封堵能力.
51-55

仿真模型模拟储气库建库与气库运行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明确真实地层条件下枯竭油藏储气库中气、水、油三相运行机理和气库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利用渗流所自主研发的透明二维玻璃模型,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枯竭油藏地下储气库的多周期注采,定性研究了气、水、油三相的渗流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储层物性影响气库库容,储层非均质性越严重,库容和运行效率越低.合理提高注采压力能够增加气库库容和运行效率.
56-60

旋转U型通道内换热的数值计算

摘要:在转速为550 r/min,旋转数为0.0~0.3的范围内,对旋转光滑U通道(AR=1∶4)内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与文献中换热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预测结果从定性趋势上很好地吻合了实验数据.重点研究了进口雷诺数为10 000时通道内速度,温度和努塞尔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转弯和旋转会在通道内产生截面二次流,从而造成通道各壁面的换热存在差异;旋转数和浮力参数的变化对通道各部分换热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61-65

异构小蜂窝网中D2D模式选择的联合决策方法

摘要:为了在更加贴近实际的环境下研究D2D用户的工作模式选择,提出一种新的异构小蜂窝网络中的D2D模式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D2D链路的传输功率和信道开销,给出了D2D链路的传输代价函数表达式,以D2D链路传输代价为标准并使用联合决策算法对D2D链路的模式选择进行控制,使得系统D2D链路的传输总代价达到最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小系统传输功耗.
66-71

基于复杂网络的微吧话题流行度预测研究

摘要:微吧是微博平台的贴吧,具有良好的话题主题性,为更好地进行话题流行度预测研究,对电影吧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复杂网络模型,并设计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在算法参数的设计中,通过对算法复杂度边界的推导得到最优参数.对比实验表明,较于神经网络该模型结构更加灵活,较于拟合模型该模型能够对话题特性进行更为全面的描述,并且在话题流行度的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72-78

基于岩体损伤的Hoek-Brown强度准则修正应用

摘要:对2002版Hoek-Brown强度准则中扰动系数D和地质力学指标GSI的估值进行统计了分析,发现D的估值较GSI的估值离散性大.指出了有关改进公式对岩体扰动性量化的缺点,建立了以岩石强度损伤指标Ds、岩体完整性损伤指标Dv和岩石平均泊松比μ为参量来量化扰动系数D值的非线性公式.提出的量化公式考虑了三种指标间的耦合作用,减少了单一指标量化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利比里亚邦矿岩体力学参数研究为例,分别用提出的改进公式和其他方法对工程岩体参数的进行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公式更能反映岩体受到的不同扰动程度.对比计算结果,进一步论证公式的合理性,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79-84

多组非贯通裂隙岩石的压缩特性数值研究

摘要:裂隙岩体力学性质研究是非常复杂的课题,非贯通裂隙岩石的力学行为与裂隙的几何产状密切相关,裂纹的扩展贯通直接影响岩石的破坏.采用改进刚体弹簧方法,以随机均布Voronoi图为基础,生成不同裂隙产状的岩石数值模型,模拟含多组非贯通裂隙岩石的细观起裂和扩展过程.从细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预制裂隙的贯通模式及其对岩石宏观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得到沿平面破坏、阶梯状破坏、沿次生块体转动破坏三种破坏模式.通过分析岩石渐进破坏过程揭示其破坏机理;且定量分析了裂隙岩石在强度上表现出的各向异性特征.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岩石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85-90

南京北郊PM2.5中含碳物质和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性

摘要:为了解南京市北郊四季细粒子中含碳组分与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在南京北郊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利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PM2.5、OC、EC的质量浓度均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25的日平均值为122.7±75.2 μg/m3,OC和EC的日平均值分别为(15.4±8.0) μg/m3和(3.6±1.8) μg/m3,含碳物质占PM2.5总质量的11% ~40%.OC与EC在秋季和冬季有较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86和0.83),表明其来源相似;春季和夏季的相关性较低(r2分别为0.47和0.53),可能原因是有较多二次有机碳(SOC)生成致其来源复杂.利用EC示踪法对SOC的含量进行了估算,夏季SOC占OC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4.6%,可见高温与强烈的光照有利于SOC的形成.利用戴安离子色谱对PM2.5中的阴离子SO42-、NO3-、F-、Cl-、HCOO-、CH3COO-和C2O42-,阳离子Na+、NH4+、K+、Mg2+、Ca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占PM2.5总质量的20% ~ 60%,SO42-、NO3-、NH4+二次离子是南京市郊PM2.5中主要的无机离子.
91-99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综述

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综述

摘要: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在矿井水灾防治、水体下采煤及保护层开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不同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分类.综述了力学解析法、数值模拟法、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统计预测法、非线性预测法、综合确定法及现场实测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不同预测方法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