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天然气工业、研究简报_建筑科学、研究简报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简报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1815
  • 国内刊号:11-4688/T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34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70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钨含量和颗粒形状对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MTS810材料疲劳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粒径91钨合金材料的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研究,获得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静态力学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钨合金材料宏微观特征的计算模型,数值计算了不同颗粒形状、不同钨含量合金材料在准静态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其整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钨合金屈服强度与钨合金微观参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钨合金材料的内部应力和应变场.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随着钨含量的增加,钨合金的屈服强度增加,但其延伸率均降低;随着长径比的增加,钨合金的屈服强度有所增加,且随着长径比的增加,屈服强度的增加变得缓慢.为进一步钨合金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7

温度对超导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研究

摘要: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温度对一维超导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计算中同时考虑到材料的热光效应和热膨胀效应.结果表明,低频带隙、第一带隙和第二带隙的带隙宽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带隙边带随着温度的升高均向低频方向偏移,但各带隙的边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与不考虑热效应时的带隙情况相比较,考虑材料的热效应后,各带隙的边带均向低频方向偏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变化范围内,热光效应对光子晶体带隙结构有较明显的影响,而热膨胀效应对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相对较小.
8-12

利用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黄色单胞菌的研究

摘要:通过连接T载体与来自质粒pSEBG上的egfp基因而构建成质粒pZTE,并将质粒pZTE的egfp基因插入到自杀质粒pTnMod-OGm转座子上的多克隆位点Kpn Ⅰ和Sal Ⅰ中构建成质粒pTE-OGm,最后pTE-OGm的egfp基因转座子元件通过转座作用插入到受体菌黄色单胞菌L1的染色体中,从而使黄色单胞菌L1获得较稳定的绿色荧光标记,为进一步在MBR反应器中更好地示踪黄色单胞菌L1的生长和迁移情况奠定了基础.
13-17

嗜热解烃菌的组合降黏降解机理

摘要:从华北油田二连巴19断块筛选到两株高温解烃菌,命名为间和TB.研究发现这两株解烃菌的复配降黏降解效果大于每株单菌效果,复配后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了69.43%,乳化降黏率达到了85.5%,乳化的平均粒径达到了18.24 μm.比单菌的平均乳化粒径25.46 μm减小了28.4%.原油Pr/nC17的比值由0.25降低到0.21;Ph/nC18的比值由0.11下降到0.09;(C21+ C22)/(C28+ C29)的比值由1.10上升到1.42.结果说明微生物对原油具有很好降解和降黏效果,四组分分析和全烃色谱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通过分解原油中的长链饱和烃和芳香烃造成的.
18-22

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评价反式维甲酸的胚胎发育毒性

摘要:目前,药品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也受到政府的特别重视.医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可能产生胚胎发育毒性;因此,建立新的高通量、高灵敏的胚胎发育毒性检测和评价十分重要.研究尝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对人胚胎干细胞H9的细胞毒性和分化抑制,评价RA的胚胎发育毒性.通过CCK8检测不同浓度下RA对人胚胎干细胞H9和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的细胞存活百分数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发现处理5d和10 d,RA对人胚胎干细胞H9的IC50分别是9.23 μg/mL和7.20μg/mL,明显低于3T3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RA浓度下,自然分化20 d的细胞中Nkx2.5、α-MHC、ACTC1和TNNT2基因的表达,发现0.3μg/mL及其以上浓度RA显著抑制H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RA对H9细胞α-MHC、TNNT2和ACTC1的半数抑制分化浓度(ID50),分别为0.16、0.07和0.05 μg/mL,ACTC1和TNNT2的ID50明显低于α-MHC的,提示ACTC1和TNNT2可能更适合作为人胚胎干细胞分化抑制的评价的指标.
23-27

基于模糊多准则决策扩展方法的分模线选择和评估研究

摘要:针对在模具设计中选择和评估分模线的问题,提出一种模糊多准则决策(MCDM)的扩展方法.首先利用语言变量表示分模线备选方案的评级和准则重要性权值;然后,基于这些语言值求出最终模糊评估值的隶属函数;最后通过一种新型的最大最小集排序方法将规范化加权评级解模糊成清晰值;并对备选方案进行优劣排序.验证和对比实验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的比较表明,更具有适用性.
28-34

煤层气井压裂引起的渗透率损伤研究

摘要:由于煤层的应力敏感性,在煤层气井的压裂过程中,随着高压流体的持续注入,压裂裂缝的产生势必会对附近的煤层渗透率产生影响.针对煤层气井压裂引起的渗透率损伤问题,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压裂引起的诱导应力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式,通过计算实例,分析了压裂引起的渗透率的损伤特征.研究认为:压裂产生的诱导应力和引起的渗透率损伤均在裂缝两侧呈对称性分布;压裂对裂缝附近煤层渗透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渗透率损伤现象明显;压裂引起的渗透率损伤可能是某些已压裂的煤层气井增产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35-39

西湖凹陷Y气田平湖组上段沉积相特征及有利砂体预测

摘要:平湖组为西湖凹陷重要的含油气层之一,是今后寻找有利储层的优选层位.以精细岩芯观察为基础,根据岩相、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特征,确定工区平湖组上段为三角洲平原亚相,进一步细分为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等4类微相.在单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泥质含量反演、波阻抗反演成果,认为工区物源主要来自工区北部,河道主要呈南北向展布,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工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析了沉积相纵向演化规律,预测了工区内平湖组上段的有利砂体分布区,该区砂体总体面积较大,砂厚在105- 115 m,据已钻井的资料统计,已经证实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较高,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寻找油气的优选部位.
40-47

扎鲁特盆地陶海营子地区林西组烃源岩中甲基菲的分布及其成熟度参数应用

摘要:分析研究了扎鲁特盆地晚二叠世林西组烃源岩芳烃馏分中甲基菲异构体的相对组成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林西组中上部烃源岩中甲基菲分布模式为9-MP>2-MP >1-MP >3-MP;林西组下部烃源岩其甲基菲分布模式为2-MP≥9-MP >3-MP >1-MP.3-MP、2-MP的相对丰度随着埋深增加而增高;而9-MP、1-MP则相反.MPI1与Ro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c分布在1.69%-2.03%,平均值为1.90%;Ro分布在1.35%-1.80%,平均值为1.57%.根据Ro与Rc的相关关系判断林西组烃源岩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结合有机质类型判断烃源岩以生气为主.
48-5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pH响应型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实验研究

摘要:针对裂缝性低渗油藏多发育微裂缝、非均质性严重、水窜严重,常规聚合物调驱技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难题,合成了一种具有pH响应型的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其微观结构,并对其pH响应性、抗剪切性、流变性能、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驱油实验评价了其提高采收率能力.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体系具有很强的pH响应特性及很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表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其线网状聚集态也揭示了其pH响应机理.平均封堵率为87.97%,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调剖性能,能大幅度提高低渗层的采收率.pH响应型聚合物深部调驱技术在裂缝性低渗透油田中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较强适应性,对同类油藏增油控水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54-58

试油封隔器水力锚剪切强度及咬入套管深度分析

摘要:轴向载荷作用下,试油封隔器水力锚与套管咬合发生挤压变形,载荷越大,变形越大,严重时甚至导致水力锚剪切失效.为了解与套管咬合过程中试油封隔器水力锚剪切强度及咬入套管深度,根据水力锚结构特点,由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水力锚爪牙剪切应力公式、挤压应力公式和咬入套管深度公式,对比分析了常见规格水力锚爪牙咬入P110和TP140两种不同钢级套管的最大深度.算例分析表明,相同载荷作用下,水力锚爪牙所受挤压应力远大于剪切应力;水力锚爪牙与套管之间最大挤压应力和咬入套管最大深度是管柱内外压差的非线性函数;相同内外压差时,水力锚爪牙咬入P110套管时所产生的最大挤压应力比咬入同规格TP140套管时小的多;但咬入P110套管的深度却是咬入TP140套管的114%.
59-63

基于比例积分的机载光电载荷振动控制

摘要:机载光电载荷一般是以吊舱的形式装挂于作战飞机上,它利用前视红外、电视、激光等光电传感器对地面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以及激光指示;因其机动灵活、实时准确、范围广、针对性强的特点,已经成为获得各类图像信息的主要平台.良好的成像质量是利用光电载荷成功执行各种任务的前提;而恶劣的振动环境往往会严重的影响光电载荷的成像质量.首先分析了机载光电载荷的振动环境的特点,然后据此提出了基于比例积分算法的振动控制方法.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既能达到与Skyhook方法相同的振动控制效果,又能减小结构柔度,从而使光电载荷既能衰减载体传来的振动又能抑制直接激励引起的振动.
64-67

长脉冲燃爆压裂复合燃速火药配方优化与应用

摘要:针对常规燃爆压裂火药类型单一、燃速偏快、难以形成峰值压力与持压时间的优势平衡,致使改造规模有限的问题,深入考察成熟火箭推进剂配方,借助密闭爆发器、燃速仪等实验设备,筛选优化了高、低两级燃速火药配方体系.测试了各自燃烧性能、安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高、低燃速火药燃爆加载速率分别为13.38 MPa/ms、2.38 MPa/ms,燃爆时间分别为11.7 ms和51.8 ms,将一定质量两种火药复合串联,利用高燃速火药爆燃轻易制裂地层,随后低燃速火药长时间持续低速燃烧,最大限度增大破裂规模和裂缝长度.经现场应用表明,该复合型火药体系燃爆压裂过程安全可控,能有效改善地层应力状态,降低井底破裂压力,提高单井产量,为燃爆压裂技术在深层、超高压地层的应用提供有利支撑.
68-73

烟囱形状及集热棚结构参数对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西班牙Manzanares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为原型,数值研究了烟囱形状、集热棚直径和集热棚离地高度等因素对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渐扩型的烟囱所达到的最大中心速度最高,而稳定时的中心速度最低;渐扩型与渐缩型较直筒型烟囱中心温度更高.渐缩型的烟囱其系统的质量流率最小,而渐扩型的烟囱其系统总传热速率最大.综合考虑,渐扩型设计的烟囱有助于流动和总传热率的提高.集热棚直径的增加能明显增强系统的流动和传热特性;但随直径的增加其增强效果逐渐减弱.集热棚外缘高度增加时,中心速度的增加程度逐渐减小,中心温度降低.集热棚外缘高度增加,系统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均有所增强;但当高度超过3 m时其增强效果减弱,继续增加高度对流动和传热效果影响不大.
74-79

CDMA2000用户身份识别方法的研究

摘要:针对低信噪比和高频偏条件下,CDMA2000用户身份识别的问题,研究了CDMA2000 1x EV-DO反向接入信道的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接入信道物理层分组数据进行获取的方法.首先利用滑动匹配与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对接入信道前缀进行捕获,当本地产生的同步序列与接入信号同步时,其功率谱在残余频偏位置会出现一个尖锐的谱峰;然后根据谱峰的幅度和位置获取信号的频偏并对接收信号进行频偏校正;最后根据系统特点获取接入信道物理层分组数据得到用户身份信息.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识别效果良好.
80-83

两轮自平衡机器人运动平衡控制研究

摘要:对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运动平衡控制进行研究.通过搭建两轮自平衡机器人实验平台,采用Newton-uler法建立动力学模型以及针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平衡控制和伺服控制设计相应的PID控制器.物理实验表明,机器人在外界冲击干扰和阶跃干扰的作用下,能够维持自身平衡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运动控制命令.结果表明,提出的两轮自平衡机器人运动平衡控制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84-88

视频人脸识别中基于聚类中心LLE的特征相似性融合方法

摘要:针对大部分现有视频人脸识别方法通常仅利用代表性范例或图像集而较少研究有效融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中心特征相似性融合方法.首先,使用局部线性嵌入从原始数据空间学习低维嵌入,并利用STHAC算法将投影划分为LLE特征空间聚类;然后,从基于局部外观的聚类中得到特征相似性,在贝叶斯最大后验概率分类框架中对范例点和聚类子空间进行相关相似性匹配;最后,借助于范例重要性概率完成人脸的识别.在视频人脸数据集CMU Mobo、Honda/UCSD和ChokePoint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几种传统的方法,所提方法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89-95

基于深度图序列和时空占用模式的人类行为识别研究

摘要:针对人类行为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图序列和时空占用模式的行为识别方法.首先,使用深度图序列将空间和时间轴分为多个部分,从而定义一个4D网格;然后,将网格中的每个单元与占用值相关联,利用高维特征向量的所有单元占用值组成时空占用模式.最后,利用基于正交级别学习的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低维特征向量,并完成最终的行为识别.在公共3D行为数据集MSR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离线识别方法比现有方法所获得的识别准确度较高.
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