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天然气工业、研究简报_建筑科学、研究简报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简报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1815
  • 国内刊号:11-4688/T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34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70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简化的WENO重构在h自适应RKDG方法中的应用

摘要:将简化的WENO重构方法应用到了一个基于坏单元指示子的h自适应RKDG算法,并从数值上证明了这个算法能有效提高间断附近的数值解质量。数值试验还表明这个重构方法对一维h自适应网格也能很好地消除数值振荡,同时还能保持光滑区域的精度。
6365-6369

未知顶点输入下的框架结构物理参数识别及地震反演研究

摘要:对同时作用有未知顶点集中荷载和未知地震荷载的框架结构的物理参数识别及荷载反演进行了研究。根据地震荷载在框架任意层上的作用都是时域相关的特点,并结合"消去法"和"统计平均法"对结构的物理参数识别的同时,反演出未知顶点集中荷载和地震荷载时程。通过具体工程算例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对有噪声情况下识别进行探讨。从而为结构损伤识别提供有效的方法。
6370-6375

南海夏季风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强迫响应的GEFA估算

摘要:利用1948至2007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扩展重建Reynolds的1948~2007年逐月海表温距平资料第三版(ERSSTv3)海温距平资料,运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法的截断EOF方法,通过估算南海海区纬向风对毗邻的热带海洋各海盆海温异常的响应,量化了南海夏季风对各海盆海温异常型的响应程度。发现:在夏季样南海地区纬向风对热带太平洋第一模态(TP1)、热带太平洋第二模态(TP2)、南太平洋第一模态(SP1)、热带印度洋第一模态(TI1)、南印度洋第一模态(SI1)有着显著的响应,其中,TP1响应最强,TP2的响应与TP1的响应反相,但受限于起海温强迫常小于TP1,以至于其响应振幅在常年远小于TP1。
6376-6384

慢病毒感染方法构建稳定干涉PDRG1的HeLa细胞系

摘要:PDRG1(p53 and DNA-damage regulated 1)是实验室通过文库筛选发现的参与NF-kB信号通路调控的一个新基因。已知PDRG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参与p53信号通路;同时该基因受UV以及基因毒性等刺激调控。但其在NF-κB信号通路中作用尚未见报道,为了深入研究PDRG1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理,构建了稳定干涉PDRG1的HeLa细胞系。选择了基于慢病毒载体pLKO.1的感染体系,该慢病毒体系可以同时感染分裂期与非分裂期的细胞,将目的基因干涉序列稳定整合至靶细胞基因组中;再经过抗生素压力筛选后在短时间内获得稳定干涉目的基因表达的细胞株。设计合成PDRG1干涉序列并克隆至pLKO.1载体,转染病毒包装细胞293TN后收集慢病毒上清感染HeLa细胞系,进一步经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成功获得稳定表达PDRG1干涉序列的细胞株。该稳定细胞株的建立为PDRG1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工具。
6385-6388

干涉UBXN1慢病毒颗粒制备及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摘要:构建并鉴定UBXN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以便应用RNAi技术以及慢病毒感染系统建立稳定干涉细胞系并进一步研究UBXN1的功能。将携带不同特异性干涉序列的DN段插入PLKO.1载体中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制备慢病毒颗粒。将慢病毒颗粒感染U2OS细胞,建立稳定干涉细胞系,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U2OS细胞中UBXN1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差异。重组克隆经酶切证实shRNA正确插入慢病毒载体,DNA测序证实插入的序列正确,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设计的五条shRNA干扰序列有效的敲低U2OS细胞中内源性UBXN1的表达。成功制备UBXN1的慢病毒干涉颗粒,并建立UBXN1稳定下调的U2OS细胞系。
6389-6393

基于植被指数的内蒙古植被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分析

摘要:基于14年的SPOT NDVI影像,分析了内蒙古1998~2011年生长季植被覆盖度、NDVI的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概率,结果表明:①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覆盖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近年来高值区缩小,低值区东进扩张;②呼伦贝尔中、东部地区,赤峰南部、东南部,通辽中、南部和鄂尔多斯等地区植被增长显著;兴安盟、通辽、赤峰境内部分地区,乌兰察布中、东部地区NDVI降低趋势较明显;③黑河流域内蒙段植被指数增长显著,但覆盖度很低;④锡林郭勒植被指数在1998~2011年间下降了18.9%,空间分布变化剧烈。
6394-6399

强度、应力设计的动态可靠性研究

摘要:分析了元件退化的概率分布,认为元件和系统在安全失效前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连续退化过程,提出了结构可靠性的动态强度干涉理论。对于几种常见的强度与应力分布,给出了可靠性评定方法。
6400-6404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矿井富水性探测技术与应用

摘要:黄土塬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运用瞬变电磁法开展矿井水探测能取得较好效果。在试验基础上,获取了测区大定源回线装置最佳发射框尺寸、发射频率及供电电流等参数,并将其运用于有效性试验,获得了区内视电阻率分布特征。实验区视电阻率三维切片图表明:煤系地层中不连续分布的低阻异常,推断为巷道分布位置;由于顶板冒落,裂隙可能导通上部砂岩含水层,建议开采前采取有效的探放水措施。
6405-6409

页岩气钻井井壁失稳机理试验与理论模型探索

摘要:目前,威远-长宁构造页岩气钻井最引人关注的工程难点之一是井壁失稳问题,而作为主要产气层的龙马溪页岩地层更是频繁发生严重的井壁坍塌事故。基于室内实验分析了多个地方龙马溪页岩露头的矿物组分、微观特征等性质,并结合层状弱面体理论—带弱面的Mohr-Coulomb准则—对比分析了层理弱面对两类页岩露头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简单讨论了页岩倾角为0时,层理对页岩直井和水平井的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及井眼破坏形式。
6410-6414

中东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摘要:为更好地指导中国中东项目的顺利进行,利用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对中东HF碳酸盐岩油田可动流体百分数和可动流体孔隙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比了中东和国内大型油田的可动流体孔隙度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碳酸盐岩T2截止值不尽相同,并且与部分石油公司推荐的90 ms有较大的差别。可动流体百分数和可动流体孔隙度与孔渗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可动流体孔隙度比可动流体百分数更能体现中东碳酸盐岩含量特征。通过对比,国内油田稍逊色于中东碳酸盐岩油田。通过CT以及恒速压汞岩心实验详细分析了可动流动含量特征的根本影响因素。
6415-6420

欠平衡钻井地层出气量对环空压力影响分析

摘要:采用欠平衡钻井技术钻遇裂缝、溶洞或高气油比油气藏时,地层气体会在重力置换作用和压差作用下进入井筒,对环空压力剖面产生影响。出气量不同对环空压力的影响不同。建立了环空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并采用Mathcad编制程序求解模型、实例分析了出气量对流型、环空含气率、密度及环空压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环空不同井段流态不同,随着出气量的增加,环空依次会出现搅动流和环雾流,对携岩不利;随着出气量的增大,环空含气率增大,密度减小,且出气量对含气率和密度的影响程度井口比井底大得多;井底压力随出气量基本呈线性规律变化。
6421-6425

管道地面标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为实现对管道内检测器的准确定位,尽量克服由于天气原因对地面标定带来的测量角度误差,探究不同季节和土壤湿润度对地面标定的影响。提出采用MEMS声矢量传感器进行土壤地面标记研究。选取一年之中6个偶数月作对比实验,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绘制出测量角度——真实角度曲线与测量角度值表,其次,选取定向最为准确的时间段,研究干燥土壤与潮湿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12月上旬的定向结果最为精确,其测量点角度与真实角度相差能精确到1.051度;在2月、4月时,相对误差较大,定向角度最不精确;土壤干燥时比土壤潮湿时定位更准确。研究对运用声传感器进行管道内检测器地面标记具有深远的意义。
6430-6435

困油时外啮合高速润滑泵全齿面油膜厚度计算

摘要:为把握困油压力和油膜两端压差以及与众不同的液压载荷,如何影响外啮合高速润滑泵齿面的最小油膜厚度,先从直齿齿轮传动的几何关系和刚性等黏度润滑理论入手,建立出包含初始压差的最小油膜厚度及油膜破裂点位置的计算式。实例的结果表明:困油压力造成了载荷的较大波动,甚至出现负值载荷;困油压力通过改变载荷和油膜两端压差来影响齿面的最小油膜厚度。总体上,困油压力以及油膜压差有利于改善齿面的润滑状态;困油时全齿面上的弹性参数和最小油膜厚度变化较大,刚度理论无法适用,并依据实际的弹性参数和黏性参数选自合适的公式再计算油膜厚度等;得出外啮合高速润滑泵的齿面润滑确有别于常规的齿面润滑。常规齿面相关润滑理论在后续外啮合高速润滑泵的设计应用上,应予以修正。
6436-6442

用于神经记录的镍铬合金微丝电极输入输出特性研究

摘要:从传感器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用于神经记录的自制镍铬合金微丝电极输入输出特性进行体外研究。根据胞外神经记录机理对决定微丝电极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包含生物电位、热噪声、半电池电位和前段放大器等组分的微丝电极等效记录电路;基于等效电路,结合测量的电极电化学阻抗谱从交流特性、噪声特性和直流基线漂移三个方面对镍铬合金微丝电极的输入输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电的频率带宽范围内(300—6 000 Hz),自制的镍铬合金微丝电极的交流幅值增益不低于0.97,相位偏移不超过2.5度,生物电频带内热噪声导致的电压均方根约为8 mV。
6443-6449

基于改进S变换技术的轧钢厂电机电压检测方法

摘要:由于电压暂降补偿方法是准确获取电压暂降的主要特征,基于深入分析电压暂降问题,将改进的S变换技术用于电压特征检测,提出一种新的电压暂降特征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介绍S变换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提出改进的S变换技术,进而提出基于改进S变换技术的电压暂降特征检测方法和实现步骤。以达州钢铁集团轧钢厂感应电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S变换技术,计算电机电压暂降幅值、相位跳变和持续时间等特征向量。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电压检测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准确度高、抑制噪声干扰效果好等优点。
6450-6454

表面肌电信号拾取与预处理电路设计

摘要: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指当骨骼肌收缩时,肌纤维所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在皮肤表面的募集。一般情况下,表面肌电信号特别微弱,频率主要集中在10~500 Hz范围内,幅值在10~5 000μV,很容易受到工频50 Hz噪声干扰。针对表面肌电信号的特点,采用Ag/AgCl电极拾取SEMG信号,设计了仪表放大电路,带通信号调理电路。实验证明,所设计的电路能有效提取带宽为10~1 000 Hz的表面肌电信号,实现了简捷有效的表面肌电信号拾取。
6455-6459

基于E类放大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参数设计与仿真

摘要:研究了基于E类放大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着重分析了E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的各功能组成部分;并基于RAAB条件给出了电路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实现了E类放大器开关管的ZVS和ZDS。最后,通过Saber仿真软件建立了系统的耦合传输电路模型,并对系统参数进行了电路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理论设计参数很好地符合了仿真结果。
6460-6463

改进的“当前”统计模型自适应跟踪算法

摘要:针对"当前"统计模型算法及其改进的算法对弱机动目标存在较大跟踪误差,同时对机动加速度极限值有依赖的缺陷。在分析传统"当前"统计模型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当前"统计模型自适应算法。用截断正态分布来弥补修正瑞利分布的缺陷;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预测残差向量定义调整因子对模型中各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了机动模型和目标运动形式的匹配程度;并对加速度均值进行了修正,使之适合于一般运动形式。最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ACS)较经典模型(CS)及其相关改进模型(MCS)不仅弥补了对弱机动目标的跟踪的不足,对强机动目标的跟踪精度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6464-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