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天然气工业、研究简报_建筑科学、研究简报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简报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 国际刊号:1671-1815
  • 国内刊号:11-4688/T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34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70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单光束位相反演技术研究

摘要:单光束位相反演技术是物体经反射或者透射后,在轴向上对物体进行多平面采样,通过应用基于角谱法传播的迭代位相恢复算法再现振幅和位相的技术。通过仿真和实验分别比较了再现位相与原位相的误差平方和,从而研究位相恢复算法的迭代次数和采样平面数对位相再现的影响。在理论仿真情况下,迭代次数与采样平面数越多,再现位相与原位相的误差平方和就越小,再现效果越好,但在实验中,迭代次数和采样平面数在一定范围内是越多越好,但迭代次数和采样平面数太多会导致实验误差叠加,引入过多噪声,使得再现效果越差。
5079-5082

纳米粒子嫁接嵌段共聚物体系的自组装模拟

摘要:基于非格点模型,结合自洽场理论中的能量表达式,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嫁接有嵌段共聚物的纳米粒子进行自组装模拟研究。每一个纳米粒子表面上嫁接有多条相同性质的AB嵌段共聚物,其中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对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体系的自组装结构进行研究。通过模拟发现:当一个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体系只存在A-B组分相互排斥作用时,其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中的A组分与B组分相分离,若同时还存在A-A(B-B)组分相互吸引作用时,其A-A(B-B)组分会相融合。同时还发现随着纳米粒子表面上的嵌段共聚物数量的减少,其嵌段共聚物黏附在纳米粒子表面的现象越明显。还研究了两个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体系的自组装模拟,并对其体系受两个纳米粒子之间距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模拟发现,纳米粒子-嵌段共聚物的相结构以及其"最适"稳定态受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势和纳米粒子之间的距离的影响。
5083-5089

超支化聚酰胺-胺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

摘要:通过"一步法"制备超支化聚酰胺-胺,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在原有370/450 nm基础上,在300/370 nm处出现另一组荧光峰,荧光寿命测试对这一发现做了验证。同时研究了温度对其荧光性质的影响,发现300/370 nm荧光发射基团对温度较为敏感,在40℃加热处理后荧光团结构发生转变,最终转变为370/450 nm。初步研究了金属离子(Cr3+、Mn2+、Fe3+、Co2+、Ni2+、Cu2+)配位对荧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少量金属离子的加入,对荧光有一定的影响,Fe3+具有显著的荧光淬灭效应,Cr3+也使荧光强度降低。与此同时,超支化聚酰胺-胺与罗丹明B混合物的复合荧光做了初步探讨。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发现其荧光发射峰在原来单峰基础上变为两组荧光发射峰,而且在紫外灯下观察到白色荧光,对于白色荧光报道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090-5094

溶胶-凝胶PEG-g-MWCNTs气相色谱柱的制备研究与应用

摘要:通过酰氯化法制备带有端羟基聚乙二醇(PEG 10000)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并采用FTIR,TEM,TGA,XPS等手段表征了接枝前后产物的化学结构。实验结果发现:该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接枝效果,PEG的接枝率为16%。采用溶胶-凝胶(sol-gel)的方法制备PEG-g-MWCNTs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利用该柱成功分离了醇,芳香烃,烷烃类化合物。同商品PEG10000毛细管色谱柱比较,PEG-g-MWCNTs色谱柱具有更强的保留能力和更好的分辨率。
5095-5100

基于彩色模型的遥感影像阴影检测

摘要:依据遥感影像阴影的属性,提出一种基于彩色模型的遥感影像阴影检测方法,以提高阴影检测精度。阴影检测过程中,首先将影像转换到HSV空间。根据阴影区域高色调值、低亮度值和高饱和度的特性,定义M=(S-V)/(H+S+V)。利用光谱比技术和中值滤波,得到初步的阴影区域。其次依据散射理论对蓝光的影响,以及彩色不变特征,提出结合C1C2C3空间的C3分量和RGB空间的B分量进行双阈值阴影检测。为降低阈值选择的主观性,提出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与运算,并结合小区域去除和数学形态学处理,进行阴影提取。最后对多幅带有阴影的遥感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直方图阈值法和同态滤波检测法,克服了阈值选择的主观性,提高了阴影检测精度。
5101-5107

南京夏季城郊湍流特征对比分析

摘要:利用2010年南京夏季城市热岛三维观测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南京夏季城市和郊区下垫面的湍流特征。结果表明:①郊区大气层结呈现规律性的日变化特征,而城市大气几乎全天处于不稳定层结状态;②不稳定层结下,城市、郊区三个方向无量纲风速标准差与稳定度参数均呈1/3幂次关系;城市无量纲水平风速标准差小于郊区,而在垂直方向无明显差异,郊区略小于城市;③城、郊下垫面归一化风速谱曲线在高频段随无因次频率满足-2/3幂次律;低频段谱曲线集中在相对狭窄范围内;郊区风速谱曲线要比城市开阔且平缓;城市风速谱有明显拐点,水平风速谱和垂直风速谱拐点对应的无因次频率分别为0.007和0.01;④南京城、郊的垂直风速脉动含能涡区的特征尺度均小于水平风速脉动含能涡区,湍流动能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于小尺度湍涡。
5108-5114

基于三种不同阈值条件下快速增强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

摘要:利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整编的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定义TC近中心风速24 h变化达到25 kt、30 kt、35 kt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统计结果表明:热带风暴和台风是快速增强热带气旋的主要组成部分。TC快速增强概率最高的月份是9月,分别达到了21.7%,22.3,21.9%;TC快速增强概率最高的初始强度是[65 kt,75kt)。在菲律宾以东(12.5"N,130"E)为中心的区域是TC经历快速增强过程的高频率中心。我国的台湾岛和东南沿海附近也是TC经历快速增强区域。
5115-5120

地球物理测井在煤储层参数综合解释中的应用——以PS矿区A井为例

摘要:通过对PS矿区A井测井相应特征分析,确定了煤储层测井响应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井大量煤样的工业组分、孔隙度、含气量以及密度和声波速度等参数的实验测定。采用枚举法标定出了固定碳、灰分、挥发分各工业组分的密度和声波速度值,为建立准确的测井响应方程奠定了基础。统计分析法与理论模型法相结合,建立了煤储层工业组分、含气量、孔隙度解释模型,既利用了目标区的实验数据;理论上依据充分,针对性强,结果准确可靠。根据研究成果编制了完善的煤储层测井综合解释软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21-5126

T型MEMS矢量水听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摘要:T型MEMS矢量水听器可用于探测水下声音信号;但是接收信号微弱,且在水下环境中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针对接收信号的特点,为了提高信号信噪比,更好地进行后续的信号分析和处理,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滤波模块和放大模块。通过软件仿真和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127-5131

Ni_(50.3)Mn_(27.3)Ga_(22.4)磁性形状记忆合金薄膜的磁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Ni50.3Mn27.3Ga22.4磁性形状记忆合金薄膜。系统研究薄膜的马氏体相变行为、磁场增强相变应变特性以及温度对磁感生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823 K退火1 h的Ni50.3Mn27.3Ga22.4薄膜室温下处于奥氏体态,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为271.5 K。当沿膜面方向施加0—0.8 T磁场时,Ni50.3Mn27.3Ga22.4薄膜的马氏体相变应变量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现出磁场增强马氏体相变应变效应。试验还发现,饱和磁感生应变显著依赖于测试温度。当测试温度低于拟马氏体相变结束温度时,饱和磁感生应变随温度的升高先缓慢增大,在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附近磁感生应变值发生跳跃式增加,然后随测试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
5132-5134

冲蚀角度和弯头几何尺寸对冲蚀磨损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更深入研究输气管道中重点管件——弯头的气固两相流问题,弄清固体颗粒运动轨迹与冲蚀磨损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似性原理搭建了模拟试验平台。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建立相应的气固两相流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之上,详细进行了固体颗粒的入射角度和弯头的几何尺寸对冲蚀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冲蚀的入射角度对弯头的冲蚀磨损情况有很大影响。当入射角偏向弯头内管壁时,最大冲蚀率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偏向外侧管壁时,入射角为15°时弯头的最大冲蚀率最大。另外,通过改变弯头的曲率半径和外形,都可以减小弯头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
5135-5140

我国复杂砂岩储层酸化改造关键技术及成功案例分析(英文)

摘要:我国一大批复杂难动用砂岩储层酸化改造面临重大技术挑战。针对高温深井砂岩储层研制出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抑制二次沉淀性能的新型多氢酸体系;针对我国海上高孔、高渗、多层系、非均质性强砂岩储层提出了一套简便、有效、可操作性强的酸液分流技术,并研制出了分流效果好、对地层无伤害的高效化学分流剂;针对致密~超致密、异常高压储层实施水力压裂存在压开困难,对地层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提出前置酸压裂技术,改善压裂效果;针对复杂岩性底水砂岩储层,大胆提出采用一种新的平衡闭合酸压技术,对传统酸化增产理论中砂岩油藏不适合酸压的观念提出了挑战;针对复杂流体(凝析气藏)砂岩储层提出"酸+醇+醚"组合酸液技术,有效防止水锁、促进酸液返排。各项关键技术在我国陆地和海上油田得到成功应用,以我国各代表性油田的复杂砂岩储层特征及酸化改造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为切入点,提出各项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成功案例分析。
5141-5151

页岩压裂剪切裂缝形成条件及其导流能力研究

摘要:页岩气藏清水压裂形成的缝网中存在大量非支撑剂充填裂缝,粗糙裂缝面的剪切错位是其主要的导流机理。理论分析了剪切裂缝形成条件及裂缝错位程度,并通过实验研究了缝面错位程度和粗糙度对导流能力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水力裂缝诱导天然裂缝发生剪切滑移的条件是裂缝内净压力超过地层水平主应力差。高应力差、低杨氏模量和低泊松比地层中的天然裂缝易形成较大的错位程度。在压剪闭合状态下形成最大错位的有利天然裂缝角度是arccotKf/2。实验结果表明,页岩裂缝发生滑移错位,导流能力可提高2个数量级以上;但错位程度的影响存在随机性。粗糙度较大的裂缝更易形成高导流能力,但没有绝对的相关性,粗糙度对剪切裂缝导流能力仅在低闭合应力条件下影响显著。软页岩缝面凸起易破碎,粗糙度相近情况下软页岩错位裂缝的导流能力可比硬页岩的低一个数量级以上。
5152-5157

改进的海上稠油黏弹性聚合物驱分流量方程

摘要:现有的聚合物驱分流量方程多针对陆上油田建立,且对聚合物流动过程中涉及的物化现象考虑不足,对渤海稠油油藏的适应性较差。为更好的描述海上油田注聚油藏动态,结合现有的分流量方程,考虑了聚合物黏弹性、聚合物老化降解以及原油张弛特性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改进的聚合物驱分流量方程,为海上聚合物驱快速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计算分析表明:聚合物黏弹性、降解效应、原油黏度特性以及不可及孔隙体积等均会对聚驱分流曲线形态产生明显影响;改进后的分流量方程能较准确预测海上聚合物驱动态。
5158-5163

储液罐子结构数值仿真分析

摘要:由于有限元仿真需要假设材料性能,难以真实全面的反映储液罐的地震响应;而振动台试验只能完成较小比例的模型试验,与储罐原型差距很大。为此,提出了储液罐子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法。采用Malhotra力学模型,将储液罐划分为试验子结构(罐底和土体)和数值子结构(储罐和液体)两部分。试验子结构放在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试验研究,数值子结构部分由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计算表明:储液罐子结构仿真结果与全结构的非常吻合,仿真计算的储罐基底剪力与规范算法接近。
5164-5167

压电驱动FSM的动态性能分析

摘要:快速倾斜镜(FSM)常用作光束控制的执行装置,很多场合都要求其具有优秀的动态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和动态模型方法对某FSM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对设计制造的FSM实物实施了动态性能测试,分析和验证了频率特性曲线中所表现的非线性和机械谐振特性,发现加固层和结构摩擦作用下激发出的压电堆叠弯曲模态也是FSM动态性能的制约因素。
5168-5171

基于压电阻抗法的机械螺栓组松动监测及识别

摘要:基于压电阻抗方法的结构健康监测(SHM)方法因其潜在的实用性而成为健康监测领域内重点研究的方法之一。介绍了压电阻抗技术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几种用于机械螺栓松动监测和识别方法的特点。实验以大型起重机等工程结构中常见的螺栓组为对象,通过HP4395A网络频谱阻抗分析仪测量粘贴在螺栓附近适当位置上的PZT压电片的阻抗特性,探讨了合适的扫描频率。分析了用均方根值(RMSD)作为损伤系数能实现对螺栓松紧程度的识别,而通过分布式的PZT能实现对螺栓组中螺栓松动的基本定位。
5172-5176

基于小波包熵的轴承状态监测和早期故障诊断技术

摘要: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最常用的轴承之一。但其早期故障诊断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旨在通过基于小波包熵的状态监测技术提早发现轴承的早期故障,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精确诊断轴承的故障类型。利用加速轴承寿命试验台的轴承全寿命数据和故障轴承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监测指标,小波包熵有较好的早期预警能力;结合小波相对能量指标,LS-SVM能快速有效地诊断滚动轴承早期故障。
517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