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 11-4688/T 国内刊号
  • 1671-1815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技术与工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文_建筑科学、论文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_交通运输、论文_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_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_电工技术、论文_航空、航天、论文_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_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论文_矿冶工程、论文_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_机械、仪表工业、论文_医药、卫生、论文_力学、论文_农业科学、论文_一般工业技术、论文_武器技术、论文_水利工程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数学
一种构造紧图的方法6249-6252

摘要:根据一些已知的紧图构造出两类新的紧图。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连通正则紧图的联图为紧图,两个连通正则紧图之间再加一条边仍为紧图。

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奇异边值问题的唯一解6253-6257

摘要:研究了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Dο^α+μ(t)+f(t,μ(t))=0,0〈t〈1;μ(0)=μ(1)=μ’(0)=0,的Green函数及其性质,其中2〈α≤3是实数,Dο^α是标准Riemann-Liouville型微分,并利用锥不动点定理和混合单调方法证明了奇异边值问题解的唯一性。最后举例加以说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化学
7-(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偶氮氯膦-过氧化氢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6258-6261

摘要:研究了铜(Ⅱ)催化H2O2氧化7-(5-羧基-1,3,4一三氮唑偶氮)-偶氮氯膦(CTACPA)的褪色反应,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痕量铜(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535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0.2)μg/m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3.026Op-7.24×10^3(p:μ/mL),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为2.90×10^-10g/mL。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头发和河水中的痕量铜,测定结果与AAS法的测定值相符。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地球科学
河南林州市冬夏倒置冰冰背成因机制浅析6262-6266

摘要:冰冰背是河南林州的一大自然奇观。这里自每年的三月起开始结冰,到八月以后,冰冻开始融化。引起这种冬夏倒置现象的原因与这里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产生强大的“烟囱效应”密切相关。冰冰背景观所处海拔高度都比较高,与附近沟谷最低点高差较大,区内巨厚层的石英砂岩和断裂构造组合形成高差巨大的竖向通道,类似于一个高差数百米的隐形烟囱。夏季地面温度越高,气压越低,烟囱效应越强,冲出“烟囱口”的气体膨胀的体积就越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它需要吸收的热量就越多,造成地表附近温度下降,直至结冰。冬季当地表气压高于“烟囱口”的气压时,洞内的气体靠消耗内能向外扩散,造成地表附近温度升高。公园峡谷地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财建[2009]856号)联合资助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中低渗透储层评价中的应用6267-6270

摘要: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电法测井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测量金属套管壁外岩石的单位电阻率(P)可以评价储集层的含水饱和度,进而寻找未动用油气。跟踪油藏流体饱和度的变化以及油藏流体界面的运移情况,对解决老井和部分套管井的重新评价,以及开发过程中的油藏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阐述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的优势所在,并针对中低渗透储层评价的技术需求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一般工程技术
矩形微通道中压力驱动流体的热传导数值模拟6271-6275

摘要:利用基于控制体积法的SIMPLEC算法对微通道中的压力驱动流体的热传导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通过Pois-son-Bohzmann方程求解微通道中的电荷密度,然后通过包含了外加电场力的Navier-Stokes方程对电黏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上述的方程通过与温度相关的介电常数,黏性系数以及热导率和能量方进行程耦合求解,进而研究了微管道的特征尺度和宽高比对Nusselt数(Nu)以及Poiseuille数(Pο)的影响。研究发现,电黏效应和流体的热物理属性对于微管道中的Po数和№数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尤其是热物理属性更为重要。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石油技术
江桥至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6280-6284

摘要:为了认清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砂体分布规律,指导油气藏开发,根据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非结合测井相模式,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江桥、阿拉新、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通过对江桥至平洋地区高Ⅲ油层细沉积微相特征及发育情况的认识,认为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两种类型的亚相和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混合滩、滨浅湖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8个沉积微相类型。江桥至平洋地区分别受到齐齐哈尔物源和西部英台物源影响,三角洲前缘砂体相对比较发育;阿拉新地区无物源供给,滨浅湖相较发育,砂体相对较薄。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砂岩诱镜体油气藏。

乌尔逊、贝尔凹陷南一段优质烃源岩测井识别及分布6285-6289

摘要: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是控制断陷盆地中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准确的识别可以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有利的依据。采用丰富的测井资料,运用改进的△lgR模型,对乌尔逊及贝尔凹陷优质烃源岩进行识别,并对其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IgR模型应用简单客观,定量准确,在乌尔逊、贝尔凹陷应用效果好。通过计算得到的有机碳与实测有机碳问相关度R较高。在乌尔逊凹陷运用△lgR方法识别出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乌南和乌北两个区域,在贝尔凹陷主要分布于贝中、贝西和贝西南三个区域。

超深稠油自喷井掺稀深度优化研究6290-6293

摘要:超深稠油井在生产初期地层压力高、原油黏度大,通过开式反掺稀油降黏工艺能使油井自喷生产,该工艺存在一个合理的掺稀深度。结合开式反掺稀油降黏工艺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段建立井筒温度场模型,筛选黏度计算模型和井筒压降计算模型,综合考虑掺稀深度对启动压力、流动困难点、井筒温度场、压力场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一种掺稀深度优化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西部油田A井进行掺稀深度优化,得到了最优掺稀深度。

稠油热采井下脱硫实验研究6294-6297

摘要:在SAGD开采稠油发生水热分解反应产生并排放H2S(g)。找到一种收集H2S(g)并将其转化成无害物质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粒子对气体硫化氢吸收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H2S(g)的吸收比例和能力随着碱式金属氢氧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尽管搅拌可以提高吸收效果,但对吸收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井下制备FeOOH胶体粒子比α-Fe2O3胶体粒子能更有效地与H2S(g)反应。由于当温度增加时FeOOH的结构发生变化,FeOOH对导致H2S(g)吸收效果降低。于是,在SAGD条件下井下制备的ZnO胶体粒子可以在高温下更有效的去除H2S(g)。

应用梯级筛管抑制水平井底水锥进研究6298-6302

摘要:针对采用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时,由于底水锥进速度过快,使得油井过早见水,降低了油井无水采收率的问题。在建立水平井井筒内产液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梯级筛管调整水平井段内各分割段的产液量,抑制水平井底水的锥进速度,从而延缓水平井过早见水,提高水平井的无水采收率的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可知,优化排列的梯级筛管可以使底水在水平井段内锥进速度大体一致,明显抑制底水的锥进速度。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仪表技术
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热-应力耦合分析6303-6307

摘要:对于摩擦离合器接合过程系统承载复杂,相关研究文献较少的现象,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算法,以某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转速工况下,研究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片的温度响应及热应力响应。研究表明,在不同转速工况下,摩擦片达到热平衡的时间基本相同,离合器系统达到热平衡时间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摩擦表面和非摩擦表面的温度上升及下降趋势有明显不同。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动力技术
涡轮机减速系统的结构优化及非线性动力分析6308-6313

摘要:基于某水下航行器的工作特性,运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相耦合的方法,并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涡轮机减速系统实现优化设计,改善传统减速系统的结构特性。同时,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齿轮综合误差、齿侧间隙、阻尼、外激励等参数,建立该减速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动态响应分析,为保证系统的动态分流均衡性和工作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机电技术
基于SPWM的SVPWM算法6314-6318

摘要:传统的SVPWM算法中存在大量的三角函数和求根运算,不利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实时运算。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PWM算法的SVPWM算法,将SVPWM像SPWM那样找出其隐含的调制函数,采用SPWM中调制波与载波相比的规则采样思路,在静止坐标系下直接查表得到每个参考电压矢量所对应的三相调制波的函数值。进而得到每相电压在一个PWM周期中的占空比,有利于数字化的实现。经过Matlab仿真证实隐含调制函数的波形。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通信技术
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海面电磁散射的矩量法研究6319-6322

摘要:采用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函数来模拟实际的分形海面,依据海水的介电特性,运用矩量法研究了锥形波入射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海面的电磁散射特性。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散射系数随散射角的变化曲线,讨论了风速、分维、海水盐含量、入射波频率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得到了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海面散射系数的基本特征、分形特征和随频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分维和入射波频率对散射系数有显著影响,而海水盐含量对散射系数的影响较小。

改进的航电网络模型仿真与分析6323-6328

摘要:研究了光纤通道技术的应用,使用OPNET建立了基于光纤通道的航电网络,并且按照协议标准建立了终端节点和交换机节点的有限状态机模型。交换机使用组合输入交叉排队(Combined Input-Crosspoint Queueing,CICQ)结构,在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使用差值轮询调度(Deficit Round Robin,DRR)算法,然后使用OPNET进行仿真,分析了网络的端到端延迟和吞吐量。结果显示在航电网络中,使用DRR调度算法,能够显著降低数据包的端到端延迟,满足一定的实时性,提高网络的吞吐量,表明此模型适合航电网络。

星载SAR地面目标回波模拟的RTPC与2DFFT算法对比6329-6336

摘要:对经典的RTPC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分别对静态点、点阵和面目标进行回波模拟,用多普带力法成像算法验证了回波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2DFFT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模拟了静态点、点阵、面和分布目标的回波数据,并通过成像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比上述两种算法的原理、误差、计算量、数据所需存储空间和仿真运行时间,结果表明:距离时域脉冲相干法(RTPC)算法从SAR原理出发,简单易懂,但运算速度较慢,适用于目标较简单的情况。二维频域快速傅氏变换法(2DFFT)算法从系统角度出发,应用二维FFT计算回波,速度较快,适用于模拟较大、较复杂的目标场景。

运动点目标序列图像检测性能分析6337-6340

摘要:在点目标探测系统中,需要在虚警率容忍限度内,尽可能提高目标的探测概率。在单帧图像信噪比无法提升的情况下,常常采用多帧序列图像检测。然而,对于随机运动的点目标,采用多帧序列图像检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提高探测概率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结论。现从建立点目标及噪声模型出发,用理论估算和仿真实验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做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这些结论对目标探测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