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 11-4688/T 国内刊号
  • 1671-1815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技术与工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文_建筑科学、论文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_交通运输、论文_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_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_电工技术、论文_航空、航天、论文_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_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论文_矿冶工程、论文_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_机械、仪表工业、论文_医药、卫生、论文_力学、论文_农业科学、论文_一般工业技术、论文_武器技术、论文_水利工程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用同伦摄动法解Kdv-Burgers方程3123-3125

摘要:利用行波变换将Kdv-Burgers方程化为常微分方程,并结合同伦摄动方法求它的二阶近似解。

热障涂层热不匹配残余应力的分析研究3126-3129

摘要:广泛应用于高温部件的热障涂层,在热载荷作用下各层间所集聚的残余应力是导致其层裂和失效的重要原因。针对热障涂层由于热不匹配产生的残余应力,建立了相应的平面应变模型,研究了温度与涂层厚度对界面残余应力和陶瓷层内最大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层内的残余应力主要表现为横向压缩应力,且最大值位于距陶瓷层表面1/3厚度处;界面残余应力相对较小,但在自由边界处有应力集中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力值在增大,陶瓷层厚度增加会改变结构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分布,且厚度增加使陶瓷层内残余应力值和界面残余应力值减小。

催化脱氢法制备2-乙基己酸3130-3132

摘要: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2-乙基己醇为原料,经常压催化脱氢合成了2-乙基己酸。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及加入量等对2-乙基己酸收率的影响,确立了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原料配比为n(2-乙基己醇)∶n(氢氧化钠)=1.6∶1,以复合氧化物CuO-ZnO为催化剂,加入量为3 g,此条件下2-乙基己酸的收率可达到71%,纯度为94.5%。

四川宁南骑骡沟铅锌矿区隐藻类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矿意义3133-3137

摘要:通过对四川宁南骑骡沟铅锌矿区震旦纪上统灯影组地层的剖面测制,对在剖面上所取样品进行的镜下光、薄片研究,得出该区的隐藻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属于潮下低能带-潮间高能带。这些藻类通过生物化学等作用对该区的成矿起了很大的作用。

焦家金矿田成矿动力机制探讨3138-3141

摘要:构造-流体、成矿动力过程及其各要素间的作用过程是动力成矿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各组成要素和作用过程之间相互套合、相互作用,呈现出耦合关系,并紧密联系,从而构筑了机制整体。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构造与流体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基本控矿因素,是机制形成、演化的过程中最活跃的主导因素,而构造应力场转换与壳-幔作用导致了控矿构造的形成和构造-流体成矿事件的发生,是机制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研究焦家金矿田的构造-流体成矿动力机制,对研究该区金矿床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和指示找矿方向有重要意义。

花生子叶节外植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3142-3146

摘要:为了建立花生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花生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以农杆菌介导法,用含有表达质粒pBOG3VP7的根癌农杆菌进行外源基因转化,优化花生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的诸多因素进行的优化,试验表明:侵染菌液添加100μmol/L AS,结合负压处理,农杆菌侵染10 min,共培养3 d,延后选择2 w。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检测,11株中有6株PCR反应呈阳性,其中有3株Southern杂交有特异性目标带出现。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了花生基因组上。

磷酸酶PPM1G与IKKi相互作用下调IRF的转录活性3147-3150

摘要:为了研究磷酸酶PPM1G对IRF信号通路的影响,首先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HA-PPM1G蛋白质。应用双荧光报告系统,研究了PPM1G对IRF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PPM1G能够显著抑制IKKi激活的IRF转录活性。进一步免疫共沉淀的实验结果表明,PPM1G和IKKi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

基于LabVIEW的脉搏信号处理与分析系统设计3151-3155

摘要: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简单、高效、灵活性强等优势,在自行开发的脉象仪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通过LabVIEW编程进行了脉搏信号处理和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成功实现了对脉搏信号的周期识别、基线漂移的消除、特征参数的提取及心血管状态参数计算等处理与分析。实验表明本系统运行稳定,对脉搏信号分析和处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多孔CPC在体外静态和动态模拟体液环境下降解性的对比研究3156-3161

摘要:比较静态和动态模拟体液环境下多孔CPC材料的降解特性。将制备好的多孔CPC材料分别浸泡在静态模拟体液和与人体体液生理流速相同的动态模拟体液中,于浸泡后4、8、16、24周取样,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结构变化,能谱分析材料孔隙表面化学组成变化,测定孔隙率、失重率和力学强度改变。结果在静态模拟体液环境下,材料表面及内部孔隙均可见到类骨样磷灰石层沉积;而动态模拟环境下,仅在材料内部孔隙有部分磷灰石层沉积。与静止的模拟体液相比,动态的模拟体液内浸泡的多孔CPC材料孔隙率增加及材料的质量和力学强度下降更为明显。说明与静态模拟体液环境比较,多孔CPC材料浸泡在动态模拟环境下的降解更为明显。

高内涵筛选NF-κB信号通路的技术体系建立3162-3164

摘要:NF-κB是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肿瘤发生等过程重要的转录因子,在TNFα、IL-1β、LPS等因子诱导下NF-κB发生核转位并激活其转录活性。尝试利用高内涵筛选(High Content Screening,HCS)和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建立NF-κB核转位高通量筛选体系,该体系的应用将有助于发现新的NF-κB信号通路调节因子,为免疫与肿瘤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一种牙冠预备体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就位倒凹检测方法3165-3167

摘要:基于三维扫描和逆向工程技术,研究牙冠预备体就位倒凹的检测及量化方法。在教学用标准牙列石膏模型上,对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全瓷冠牙体预备。用牙颌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牙冠预备体三维点云数据,在交互提取牙冠预备体特征边缘线的基础上建立就位倒凹检测柱面。结果从牙冠预备体三维数字化模型,得到了就位倒凹的量化指标。说明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初步建立了一种牙冠预备体就位倒凹的定量检测方法。

牙冠修复体咬合的三维数字化辅助评价方法3168-3171

摘要:基于三维扫描和迭代最近点配准技术,建立一种定量分析牙冠修复体在模型上咬合的数字化辅助方法。用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分别获得上下颌石膏模型、预备体代型和牙冠修复体的三维数据,利用迭代最近点配准技术实现"虚拟就位"。在逆向工程软件中,利用测量距离等功能模块分析全冠修复体和对颌牙的咬合距离关系,获得牙冠修复体咬合的定量分析。通过配准、测量距离、计算面积等功能函数,实现了牙冠修复体在模型上的虚拟就位,定量分析了牙冠的咬合接触,初步建立了一种咬合接触的数字化定量获取路线,并对一例修复体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牙冠修复体在模型上咬合接触的三维数字化定量分析方法,为牙冠修复体制作效果的数字化评价奠定了基础。

长岭断陷深层烃源岩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3172-3177

摘要:作为松辽盆地南部最大的断陷,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已取得重大突破。为了评价和认识长岭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进一步明确勘探方向,根据深层源岩的地化分析资料,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长岭断陷深层的气源条件和勘探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岭断陷深层发育大套暗色泥岩,其中沙河子组残余有机碳丰度普遍较高,类型基本为Ⅱ1型和Ⅱ2型,主要处于高熟—过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气潜力。长岭断陷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共生气22×1012m3,沙河子组生气量占到2/3以上,这意味着长岭断陷深层应围绕沙河子组生烃强度高的区域进行天然气勘探。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潜山油藏成藏规律3178-3181

摘要: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展布方向大致为北东东向,断面宽度大、断距横向变化快。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油藏成藏规律受烃源岩供烃能力及与储层接触关系、储层自身的储油能力、断层及不整合面垂向、侧向运移油气能力控制。形成了以油气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组合侧向运移的布达特群顶面风化壳聚集成藏模式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的布达特群内部裂缝破碎带聚集成藏的内幕油气藏模式。

杏南地区PⅠ-SⅡ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3182-3187

摘要:为了确保大庆油田二次开发及三次采油的顺利实施,重新开展了杏南地区主要油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分析和研究工作。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不整合面、整合面、初次湖泛面及最大湖泛面等各级界面进行识别和对比。通过对层序边界形成机理、识别方法及标志、边界类型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各级层序内部结构特征,建立研究区目的层的等时地层格架。依据各级层序界面标志,研究区目的层被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及MSC3;3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判别分析在海拉尔油田试油中的应用3188-3191

摘要:为了解决海拉尔油田试油解释难题,针对地下复杂的油水分布状况,收集整理了研究区2000年至2008年194份的试油地层水样品数据。考虑了能反映地层水化学性质的7个成分(CO23-、HCO-3、Cl-、SO24+、Ca2+、Mg2+、K++Na+)含量参数,应用了数学地质中判别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出水层和非出水层的定量判别模型。经过回判检验,正判率达到了95.9%,表明判别函数模型是显著的。利用建立的判别函数模型,对2009年17个地层水试油样品进行判别,正判率达到88%,与实际符合很好,表明判别模型可靠,可以在试油解释中使用。

安塞油田化子坪区长2油藏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推广3192-3196

摘要:安塞油田化子坪区长2油藏在实施产出水回注过程中,出现水井油压快速长升、各种增注措施有效期短的现象,严重影响注采平衡。通过对高压形成机理的认识,研制出适用的注水减阻剂,并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BTT导弹俯仰/偏航通道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3197-3200

摘要:由于BTT导弹在控制过程中需要操纵导弹绕纵轴高速旋转,导弹滚动对俯仰/偏航通道控制系统的影响及俯仰/偏航通道之间的耦合已经不能忽略。同时由于导弹气动的强烈摄动,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的俯仰/偏航控制系统已经难以满足BTT控制技术的需要。针对此类问题,采用模型参考变结构控制理论(MRVSC)设计BTT导弹俯仰/偏航通道耦合控制系统,并进行六自由度仿真对控制系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MRVSC控制系统在通道耦合和参数强烈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满足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