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 11-4688/T 国内刊号
  • 1671-1815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技术与工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文_建筑科学、论文_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_交通运输、论文_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_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_电工技术、论文_航空、航天、论文_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_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论文_矿冶工程、论文_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_机械、仪表工业、论文_医药、卫生、论文_力学、论文_农业科学、论文_一般工业技术、论文_武器技术、论文_水利工程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学技术与工程杂志论文
关于脉冲控制系统的一个新的比较原理1-3

摘要:给出一个新的控制集合,通过建立一个新的比较原理,研究了具有固定时刻脉冲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脉冲微分系统解的脉动现象的研究4-6

摘要:研究了一类脉冲微分系统解的脉动现象。在没有脉冲函数有界条件的前提下,给出了脉动现象发生或不发生的一些充分条件,改进了一些现有结论。

Volterra型线性微分积分方程周期解反例的构造与不稳定性7-10

摘要:构造了Volterra型线性微分积分方程和线性积分方程的反例,从而说明Burton的某些结果是不成立的。在此基础上,解决了Burton提出的关于Volterra型线性积分方程和线性微分积分方程周期解的渐近稳定性的一个问题。

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深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11-14

摘要:通过钻井取芯分析测试、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手段,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岩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胶结作用、复杂的交代作用和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压实和胶结作用是降低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改善储层物性最重要的因素。根据砾岩中自生矿物的分布特征、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分析,认为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岩成岩作用强烈,已经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

EB-PVD制备SiC/ZrO_2双层涂层的微观组织研究15-19

摘要:利用EB-PVD工艺在高温合金表面制备的SiC/ZrO2双层防热涂层,对制备态和不同温度晶化处理后的涂层进行了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SiC结晶程度提高,Ramam光谱出现了SiC的TO带和LO带;SiC层中分散的sp2杂化碳团簇产生了急剧的聚集,形成了大的团簇结构。退火处理后SiC表层发生钝性氧化,涂层表面C元素含量大幅度减少,而O元素含量迅速增加;XPS C1s和Si2p谱峰的中心向高结合能方向发生了偏移;表层中C—C键的含量减少,Si—O键的含量逐渐增加。

碰摩转子系统滑动轴承底座的有限元分析20-24

摘要:为了避免轴承底座产生共振,采用Reynolds简化方程求出转子和定子间的非线性油膜力解析表达式,并对碰摩状态下碰摩力模型作出简化。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轴承施加非线性复杂载荷,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找到振型最大区域中的一点,分析其共振频率及在碰摩力状态下碰摩力以及非碰摩状态下油膜涡动的工作频率和临界频率之间的关系,为分析轴承系统稳定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基于GPRS流量计量仪的设计与实现25-28

摘要:设计了基于GPRS的流量计量仪器。该仪器由传感器、单片机和GPRS模块组成。着重论述软件设计部分,通过拨号建立物理层连接,介绍PPP(点对点协议)协议,并将该协议用于数据链路层,应用层采用UDP协议。着重论述了PPP协议的程序设计,包括LCP、NCP和PAP协议的软件设计与实现,并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导弹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系统设计29-34

摘要:以战术导弹为对象,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环境,采用了模块化的建模思想,建立了导弹六自由度运动模型,然后对各个子模块分别采用Simulink建立单元仿真模型。通过对单元仿真模型的集成得到了导弹六自由度运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反应出弹道特性。

发电机励磁系统最优控制器研究35-38

摘要:研究了发电机励磁系统最优控制器,建立了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发电机组的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励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两种不同的运行状态下的动态仿真分析表明,该最优励磁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加系统的阻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路径识别智能车39-41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激光管的快速路径识别智能车系统。系统采用Freescale 16位单片机MC9S12DG128做为核心控制器,并用光电传感器采集道路信息以使智能车行驶于既定道路上。通过计算讨论了舵机转臂长度的取值范围,解决了系统的滞后问题;还以偏距计时与当前速度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出控制策略,使智能车系统能快速平稳地寻迹行驶。

小波阈值改进及在光谱信号去噪处理中的应用42-45

摘要:针对宽光谱膜厚监控系统输出的光谱信号,通过改进Donoho阈值函数,对阈值加入微调因子,使与噪声幅度相近或小于噪声幅度的信号小波系数阈值减小,有利于其小波系数的保留。另一方面使噪声的小波系数的阈值增大,有利于其小波系数的滤除,使小波阈值滤波算法具有自适应性。通过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抑制噪声,很好地保留了信号的细节信息,信号的峰值误差为0.7%—1.0%,峰位误差为0.1%—0.3%;提高了系统的监控准确度。

一种新的矢量量化码书设计算法46-49

摘要:提出了一种针对码书优化的图像矢量量化算法。首先设定矢量距离的初始门限值,基于空间划分对训练矢量聚类,找到矢量个数小于平均胞腔矢量数的胞腔;提取其聚类矢量后删除该胞腔,然后缩小距离门限值再次聚类提取,依次循环直到聚类矢量个数达到要求。将提取的聚类矢量作为初始码书,进行LBG算法码书设计,有效地改善了传统LBG算法依赖于初始码书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采用改进算法生成的码书更接近全局最优,加快了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H_∞网络滤波器设计与仿真50-55

摘要:研究了一类不确定离散系统的鲁棒H∞滤波问题,其中不确定性存在于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输出矩阵当中,且满足范数有界条件。对于所有容许的参数不确定性,构造一个带时延的网络滤波器,使得滤波误差系统渐近稳定且满足一定的H∞性能指标。给出了滤波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通过矩阵变量替换得到了设计滤波器的LMI方法。最后,仿真结果很好地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基于有偏场的医学图像自动分割算法56-58

摘要:临床应用对医学图像分割的准确度和算法的速度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图像本身受噪声、偏移场效应等的影响,使得分割算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人工分割方法可在原始图像上直接画出期望的边界,然而费时费力,分割结果完全依赖于分割者的解剖知识和经验且分割结果难以再现。针对磁共振(MR)图像存在偏移场的问题,以及避免人为参与,将一种基于有偏场的适配聚类算法与活动形状模型算法(ASM)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将基于MR图像的自动分割方法。该算法能够校正扫描间和扫描内部的灰度不均匀性,避免了图像不同程度地丢失原图像的信息,并达到全自动分割图像数据,该方法较传统算法更精确和稳健,可在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中发挥作用。

基于DDCT与LDA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59-61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线性鉴别分析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该算法对人脸图像进行DCT变换,根据图像块位置和能量分布选择不同的DCT高低频分量构建特征向量,再线性鉴别变换降低特征维数,提高特征的鉴别能力,并利用分类器进行特征的分类与识别。人脸库上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综合信息平台PKI/CA设计与实现62-66

摘要:基于企业的综合信息平台,有效保障操作和数据的安全尤为重要,现有的安全机制和保护措施存在缺乏统一标准和维护工作量过大等问题。结合PKI/CA安全基础设施,通过应用改造的方式实现数字证书身份认证和USB Key联机检查,通过应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VPN数字证书认证,从而整体提升公司内部信息系统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有输入时滞的TCP网络的自适应滑模控制67-70

摘要:针对具有输入时滞的TCP网络的拥塞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通过引入一个状态预测器,消除输入延时带来的影响。考虑到网络系统不确定性上界很难获得,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律以适应系统的不确定的上界,并根据此自适应律设计了一个滑模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器既保证了滑动模态的存在和系统的渐进稳定性,又较好地抑制了系统不确定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暂态和稳态响应,该方法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和滑模控制。

固体装药人工脱粘层前缘界面脱粘分析76-81

摘要:基于某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的人工脱粘结构,分别对壳体、绝热层、衬层和药柱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在固化降温过程中,对装药结构尤其是头部人工脱粘层前缘部位分别进行线性结构分析和考虑到边界非线性的接触分析。通过对两种结果的比较,分析边界非线性的引入对前缘应力应变的影响;然后通过头部人工脱粘部位界面之间的接触正应力,对人工脱粘前缘部位进行脱粘分析。相比线性分析,边界非线性的考虑使得人工脱粘层前缘部位应力应变的数值模拟更加接近真实水平,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前缘部位的脱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