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 42-1682/R 国内刊号
  • 1671-7651 国际刊号
  • 1.1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口腔医学研究是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口腔医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信息·广告、综述、牙周病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口腔正畸学研究、口腔种植学研究、特约述评、牙体牙髓病学研究、病例报告、口腔修复学研究、龋病牙髓病学研究、信息·广告_征订启事、口腔生物学研究、口腔颌面肿瘤学研究、口腔肿瘤学研究、口腔麻醉学研究、龋病与牙体修复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口腔黏膜病学研究、牙髓病学研究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专家特约述评
循证口腔医学25年:从理念迈向实践1149-1153

摘要:自Cochrane口腔健康组于1994年成立以来,循证口腔医学已历经25年的发展。相关理念及方法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口腔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同,并已成为口腔诊疗、教学、研究和政策制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简要介绍循证口腔医学过去25年的主要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一展望,以帮助国内同行更好地理解循证口腔医学的本质及价值,推动循证口腔医学研究与实践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综述
软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1154-1157

摘要:软骨组织长期以来被认为缺乏自我修复能力,软骨细胞被认为是其中唯一存在的细胞。软骨损伤后易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而现有的治疗手段很难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在软骨组织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软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文就软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前关于软骨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的命名尚有争议,本文统一采用软骨干细胞(chondrogenic progenitor cells,CPCs)进行描述。

尖牙阻生的研究进展1158-1160

摘要:尖牙阻生是口腔中常见的牙齿发育障碍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选择多样。本文通过查阅尖牙阻生相关文献,介绍了尖牙阻生的病因、对口颌系统的危害、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在临床中对阻生尖牙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尖牙阻生病因与硬组织障碍、局部病理性因素、发育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全颌曲面断层片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是必要的诊断手段;治疗以正畸牵引导萌为主要方法,早期检查和治疗有助于口颌系统的稳定平衡及邻牙的健康。

影响角化龈再生的若干因素1161-1163

摘要:种植义齿周围充足的角化牙龈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充足的角化牙龈不仅可以恢复原有的软组织解剖形态,同时也为种植义齿的红白美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角化牙龈由表面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组成,这种结构相比于无角化上皮,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在外界的刺激下可以更好地保持其上皮袖口相对稳定的形态,形成了口腔内第一道软组织屏障。关于缺牙区角化龈消失或不足的病因及发病的机制,目前鲜见文献报道,为了掌握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增量的有效方法,本文讨论了影响角化龈宽度的若干重要因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及转移机制研究进展1164-1167

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基因突变的结果。淋巴结局部转移是OSCC的最主要也是对治疗预后影响最大的生物学行为之一。OSCC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淋巴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探求OSCC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机制对明确OSCC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对OSCC发病及转移机制进行综述。

口腔扁平苔藓唾液标记物研究现状分析1168-1171

摘要: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不明、病情反复且具有癌变风险。唾液中的某些炎症因子、致癌因子、微生物等可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研究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预测癌变风险。本文就口腔扁平苔藓唾液标记物做一综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关于使用牙位新标示法的说明1167-1167

摘要:为方便读者阅读以及适应结构化排版的需求,参考GB/T 9938-2013《牙科学·牙位和口腔区域的标示法》,本刊从2018年第1期开始对牙位使用如下标示法:用编码两位数字表示牙齿的具体牙位,编码的第1位数字表示牙位所在象限,并区分乳牙与恒牙;编码的第2位数字表示牙位本身。1.第1位数字:数字1至4表示恒牙列,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1、2、3、4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恒牙;数字5至8表示乳牙列,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5、6、7、8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乳牙。2.第2位数字:在同一象限的牙位由1至8(乳牙由1至5)表示。恒牙列:1、2、3、4、5、6、7、8分别表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乳牙列:1、2、3、4、5分别表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切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本刊即日起采用上述牙位新标示法,请作者按此要求书写所涉牙位。

自然指数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再次发表我院肿瘤外科团队最新研究成果1216-1216

摘要:近日,我院孙志军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兴中教授、刘威教授团队合作,在仿生癌症诊疗领域获得重要创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研究领域自然指数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并被选为Frontispiece文章。论文题目为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embrane-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anostics by Inducing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Synergizing Immunogenic Cell Death(《髓源抑制性细胞膜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基于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并协同免疫源性细胞死亡》)。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口腔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第一完成单位。本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2016级博士研究生于光涛为论文第一作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饶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孙志军教授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癌症作为最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及化疗。这些传统的治疗方式对肿瘤微环境靶向能力有限。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种重要的负性免疫调控细胞,抑制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基于MDSC细胞的特性,课题组首次提出应用同源的MDSC的细胞膜包裹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光敏感性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合成具有主动靶向肿瘤微环境的MNP@MDSC复合纳米颗粒。

书讯1227-1227

摘要:《现代牙槽外科新技术》由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赵吉宏教授主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汪湧教授担任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介绍近年来用于牙槽外科临床的新技术、新业务,体现在诊疗理念和模式的更新、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及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具有技术新、范围广、学科交叉三大特色。主要包括现代影像技术在牙槽外科的应用、无痛麻醉技术、镇静镇痛技术、微创化拔牙及超声刀、显微镜等辅助器械在牙拔除中的应用、阻生牙牵引拔除术;第三磨牙牙胚预防性拔除术、拔牙后即刻种植术、拔牙后牙槽骨保存和增量术、埋伏牙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根尖周病变的牙体-外科联合治疗、颌骨囊肿内牙齿的袋形导萌术等,共十七章。

书讯1252-1252

摘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操作规范与技巧》,主编:赵吉宏,副主编:唐海阔、蔡育。本书由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赵吉宏教授主编,从基础、规范、实用的角度出发,紧密围绕临床实际,系统介绍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常见手术的操作规范,详尽到患者体位、麻醉方式、消毒范围以及手术步骤的各个细节。本书的精华在于手术步骤及手术技巧的介绍,系作者多年来的临床工作经历、经验和体会凝练而成。全书配图700余幅,包括临床操作实景照片、模型照片及手绘图,图片精美直观、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文字部分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本书适合于口腔通科医生、本科生、研究生、进修医生等人员学习和参考,对他们掌握科学规范的口腔颌面外科技术大有裨益。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龋病牙髓病学研究
新疆博州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儿童乳酸杆菌的分布及其与龋病的相关性研究1172-1176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儿童口腔内乳酸杆菌的分布及其与龋病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22名3~5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281名,低龄儿童龋儿童283名,无龋儿童209名。采集牙菌斑样本,用Rogosa和MRS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分离乳酸杆菌,经革兰染色、生化实验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进一步鉴定。Pearsonχ2检验用于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总体样本中,乳酸杆菌检出率为63.2%;汉族儿童乳酸杆菌检出率69.5%高于维吾尔族58.2%(P=0.001);重度低龄儿童龋组乳酸杆菌检出率75.4%高于低龄儿童龋组66.8%和无龋40.4%(P=0.000);男性儿童乳酸杆菌检出率62.6%,女性63.8%,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4);3岁儿童乳酸杆菌检出率57.5%,4岁儿童65.2%与5岁儿童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结论:口腔内乳酸杆菌的分布存在民族差异;重度低龄儿童龋组、低龄儿童龋组和无龋组的乳酸杆菌分布有显著性差异;乳酸杆菌可能是龋病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

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上颌第二磨牙融合根锥形束CT研究1177-1181

镍钛机用器械联合超声冲洗对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内毒素的清除效果1182-1185

5例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临床诊断分析及文献回顾1186-1191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牙根纵裂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报告5例原发性牙根纵裂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原发性牙根纵裂的病因、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牙根纵裂以磨牙为主。牙根发育缺陷、解剖因素、牙合创伤、牙周炎等因素是导致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主要因素;根管长度定位仪、X线片、CBCT的应用及牙周探查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结论:牙根纵裂的发生存在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牙根纵裂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牙周病学研究
牙周炎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研究1192-1195

摘要:目的:探究牙周炎与高脂血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测定其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并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对血脂指标的影响。另外,分别通过高脂饮食和牙周结扎建立高脂血症和牙周炎大鼠模型,测定其血脂水平。最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和CD8在大鼠牙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牙周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单纯高脂饮食组大鼠牙周组织T细胞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高表达CD3、CD4和CD8。结论:牙周炎不会导致高脂血症,但高脂血症可以促进牙周炎的发生。

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前牙周炎控制效果的分析1196-1199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成人牙周病患者磨牙区牙龈的影响1200-1203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口腔肿瘤学研究
CD29的表达与人类唾液腺良恶性肿瘤发病关系的研究1204-1207

摘要:目的:分析与明确各种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和分布,特别是CD29在成人唾液腺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采集成对的成人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组织。并使用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腺体中各种家族特异性细胞表面标记的表型表达(包括CD29)。结果:发现CD29在唾液腺腺泡和导管上皮,间充质基质和肌上皮细胞上均有表达;CD29+细胞在成人唾液腺上皮中与CD324、CD326、NKCC1和CD44共表达;间充质细胞主要表达CD73、CD90、波形蛋白和CD34而α-SMA主要是肌上皮细胞特异性祖细胞标记物。结论:CD29广泛表达于人唾液腺中,可作为唾液腺疾病和恶性肿瘤新型细胞治疗和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