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 42-1682/R 国内刊号
  • 1671-7651 国际刊号
  • 1.1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口腔医学研究是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口腔医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信息·广告、综述、牙周病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口腔正畸学研究、口腔种植学研究、特约述评、牙体牙髓病学研究、病例报告、口腔修复学研究、龋病牙髓病学研究、信息·广告_征订启事、口腔生物学研究、口腔颌面肿瘤学研究、口腔肿瘤学研究、口腔麻醉学研究、龋病与牙体修复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口腔黏膜病学研究、牙髓病学研究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专家特约述评
牙周再生治疗研究进展217-222

摘要: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破坏,重建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研究者们努力的方向。然而,目前临床上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牙周组织再生。牙周再生治疗需要安全有效的干细胞来源、充足的血液供应、稳定的再生空间以及在时间、空间上有序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等。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从上述牙周再生中的关键问题切入,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综述
Ⅱ类功能矫形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进展223-225

摘要: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上颌前突合并下颌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和美观,对于青春发育期的患者多使用功能矫治器进行矫形治疗,本文从功能矫形治疗的作用机制、功能矫形治疗对关节盘、髁突、关节窝、关节结节等的影响进行综述,以了解Ⅱ类功能矫形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咬合因素的相关研究226-228

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复杂,有多种发病因素,咬合因素是其中的一种。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是否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基因治疗骨关节病的研究进展229-232

摘要:骨关节病是常见的以软骨损伤为特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实施困难且效果不佳。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疾病,其修复与治疗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具有挑战性。基因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诊疗技术,因其对软骨生物学性能的潜在修复力而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它主要涉及到靶细胞、目的基因、载体这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心理及睡眠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响的研究进展233-235

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它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其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睡眠障碍也越来越多,本文就心理因素和睡眠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选派出国博士后在唇腭裂致病基因功能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揭示唇腭裂基因突变致病分子机制232-232

摘要: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选派到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的博士后刘欢医师对唇腭裂GWAS研究功能性解析取得进展,成果以"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non-coding variants at 1p22that are functional for non-syndromic orofacial clefting"(《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位于人类染色体1p22区段功能性致病常见突变鉴定》)为题,于2017年3月13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

中部国际口腔展荣获美国BPA Worldwide会员国际认证240-240

摘要:2018年3月,中部国际口腔展(Dental Exhibition Central China)顺利通过了美国BPA Worldwide对其2017年展会的总注册参展人数以及参展者的人口和地区状况的认证,并正式成为BPA Worldwide会员。 BPA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BPA是全球拥有会员数量最多的媒体认证机构,其会员遍及全世界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

《PNAS》发表最新内分泌代谢研究领域中美合作成果269-269

摘要:2018年2月12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of America,PNAS)在线发表了美国西奈山医学院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合作研究成果,题目为《Epitope-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FSHβ increase bone mass》。研究发现通过抗FSH单克隆抗体能增加骨量,该研究为未来基于FSH开发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肥胖提供了理论基础。

唇腭裂易感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285-285

摘要: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边专教授团队和安徽医科大学孙良丹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唇腭裂易感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Genome-wide analyses of 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palate identify fourteen novel loci and genetic heterogeneity"(《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14个新的易感位点和遗传异质性》)为题,于2017年2月24日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第十四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第一轮会议通知306-306

摘要:亲爱的口腔界同仁和朋友们: 我非常荣幸地代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这将是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界最值得期盼的盛会。 在过去的2年里,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各亚专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不少学者在亚洲乃至世界各学术会场引领鹤首。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颞下颌关节研究
辅助髁突定位改良型咬合导板的设计与制作236-240

摘要: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一种在下颌矢状截骨手术中准确控制髁状突位置的咬合-定位一体化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完成术前正畸治疗拟行正颌手术的患者10例,共20侧髁突。行头颅及石膏模型CT扫描,使用Mimics 17.0软件生成上、下颌三维模型,按手术计划完成虚拟截骨及骨块移动,建立新的上下颌骨空间关系,将髁突的位置信息记录为虚拟组数据。使用Freeform12.0软件设计咬合导板和下颌近心端定位导板,并通过连接杆将咬合导板与定位导板实现一体化。使用3D打印机分别打印一体化定位装置、下颌骨近端骨块、远端骨块等实物模型部件,利用一体化定位装置将实物部件连为一体后行CT扫描,将所得Dicom数据作为模型组数据导入到Mimics 17.0软件中。测量虚拟组和模型组中3个髁突标志点的线性差异及坐标差异,评价髁突位置及空间姿态的变化,统计学分析使用均方根偏差(RMSD)分析。结果:3固位臂设计对下颌近心端具备良好的固位效果,统计学分析虚拟手术组和模型手术组的髁突位置信息显示了非常好的一致性,最大位置RMSD差异为0.738mm,最大姿态角度RSMD差异为1.1°。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咬合-定位一体化导板在体外模型实验中能够对髁状突进行精确定位,且设计、制作简单,有望作为一种正颌手术中髁突定位装置的选择。

透明质酸对IL-1β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表达的影响241-244

摘要: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IL-1β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L)分别与IL-1β同时加入髁突软骨细胞中,刺激24h后提取各组细胞总RNA,检测HMGB-1及其相关受体基因表达;提取细胞总蛋白检测HMGB-1蛋白表达。结果:IL-1β刺激髁突软骨细胞24h后HMGB-1、TLR2和TLR4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IL-1β与HA或GL同时加入刺激的软骨细胞与仅加入IL-1β刺激组相比,HMGB-1、TLR2和TLR4的基因表达较的表达显著降低,HMGB-1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HA可降低IL-1β刺激后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及其受体TLR2、TLR4的表达。

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关节间隙变化的影像学研究245-248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双侧关节间隙的闭口位关节曲面断层片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病门诊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27例,使用数字化曲面断层X片机记录患者在牙尖交错位时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曲面断层片,使用软件CliniView9.2重建,并测量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前、上、后间隙距离,健侧与患侧相互比较。结果:患侧的前、上、后髁突间隙较患侧分别增宽约32.46%、64.62%、55.05%。不对称指数结果显示,上间隙对造成髁突间隙不对称影响较大,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患侧髁突前、上、后间隙均明显大于健侧(P〈0.05)。结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患侧髁突间隙均比健侧增宽,且上间隙对双侧关节间隙的对称程度影响较大。

流体静压力对BMSCs/PRF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力学性能的影响249-253

摘要:目的:观察流体静压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BMSCs并进行表面标志物鉴定,并制备细胞膜片。采用全血离心的方法分离兔PRF,构建BMSCs/PRF双膜复合体。将复合体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诱导组以及压力+诱导组。Real-time PCR检测成软骨标志基因Sox-9、Aggrecan及Col-II的表达量。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复合体组织学改变。ElectroForce Systems3200力学测量仪测试BMSCs/PRF双膜复合体的弹性模量。结果:诱导组及压力+成软骨分化诱导组中成软骨标志基因Sox-9、Aggrecan及Col-II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压力+诱导组中Aggrecan和Col-II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压力组。HE染色发现,压力+诱导组中软骨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及诱导组显著增高。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压力+诱导组中大量蓝紫色异染的细胞外基质。弹性模量检测发现,压力+诱导组的弹性模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诱导组。结论:流体静压力可提高BMSCs/PRF双膜复合体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质量及力学性能。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研究254-257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单侧TMJ疼痛患者20名与20名正常者平均分为2组,第1组先接受真性TENS(rTENS),后接受假性TENS(sTENS),另1组则相反。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min双侧TMJ机械痛阈值(MPT)、压力痛阈值(PPT),无痛最大开口度(opening range,OR)和有痛OR。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患者PPT、无痛OR及有痛OR低于对照组(PPPT=0.034,P无痛〈0.001,P有痛〈0.001)。患者组疼痛侧MPT及PPT低于对照侧(PMPT〈0.001,PPPT〈0.001)。rTENS后MPT、PPT、无痛OR、有痛OR均有差异(PMPT=0.003,PPPT〈0.001,P无痛〈0.001,P有痛〈0.001)。结论:TMJ疼痛患者的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TENS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和开口度。

反[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相关性研究258-261

摘要:目的:探讨反[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9例,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伴反[牙合]患者。将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患者分为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根据反[牙合]牙位、反[牙合]牙形态功能、反[牙合]牙数目、反[牙合]牙相对中线关系分组,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行卡方分析。结果:反牙位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有关,前后牙均有反的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患者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有关(P〈0.05);其余分类均无相关性。结论:反[牙合]牙位是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病的潜在影响因素,疲劳易诱发关节结构紊乱。

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关节弹响与咀嚼肌肌电的相关性研究262-265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关节弹响与咀嚼肌电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组人数40例,单侧关节弹响组人数40例,无关节弹响的个别正常[牙合]人数40例,分别记录各组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及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时双侧颞肌前束(temporal anterior muscle,TA)及咬肌(masseter muscle,MM)的表面肌电值(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并计算出咀嚼肌不对称指数,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组、单侧关节弹响组均与无关节弹响的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研究。结果: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组锁[牙合]侧MMP时TA与MM较正常组均有较弱的肌电活动(P〈0.05),非锁[牙合]侧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锁[牙合]侧咀嚼肌肌电均较非锁[牙合]侧高(P〈0.05)。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组ICP紧咬时锁[牙合]侧TA及MM肌电活动均较正常组及非锁[牙合]侧弱。锁[牙合]组咀嚼肌不对称指数均大于个别正常[牙合]组。单侧磨牙正锁[牙合]组较单侧前磨牙正锁[牙合]组在MMP及ICP咀嚼肌不对称指数高(P〈0.05)。单侧关节弹响组在MMP及ICP紧咬时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咀嚼肌肌电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锁[牙合]与咀嚼肌肌电变化有关,关节弹响与咀嚼肌肌电变化无关。

重复咬合干扰对大鼠咬肌痛觉敏感的易化作用266-269

摘要:目的:分析初次咬合干扰对再次咬合干扰致大鼠咀嚼肌痛觉敏感的影响。方法:于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粘固0.4mm厚金属冠,建立咬合干扰;初次干扰2d后去除,再次干扰2d或4d后去除,测试2次干扰前后多个时间点双侧咬肌机械摆头阈值。结果:初次干扰2d去除后阈值需8d恢复至基线;初次干扰2d后再次干扰2d去除,阈值需10d恢复至基线;初次干扰2d后再次干扰4d去除,阈值需19d恢复至基线;初次假手术后再次干扰4d去除,阈值仅需12d恢复至基线。结论:初次咬合干扰2d对再次咬合干扰2d、4d致咬肌痛敏有易化作用,表现在延长了再次咬合干扰致咬肌痛敏的恢复时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重复咬合干扰易化咀嚼肌痛敏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