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 42-1682/R 国内刊号
  • 1671-7651 国际刊号
  • 1.1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口腔医学研究是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口腔医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信息·广告、综述、牙周病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口腔正畸学研究、口腔种植学研究、特约述评、牙体牙髓病学研究、病例报告、口腔修复学研究、龋病牙髓病学研究、信息·广告_征订启事、口腔生物学研究、口腔颌面肿瘤学研究、口腔肿瘤学研究、口腔麻醉学研究、龋病与牙体修复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口腔黏膜病学研究、牙髓病学研究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名家论道
两种沟槽钛片上纤维连接蛋白修饰方法的效果比较1225-1228

摘要:目的:比较三氟代乙烷磺酰氯与硅烷化两种钛片上修饰纤维粘结蛋白(Fibronectin,Fn)方法的效果。方法:通过三氟代乙烷磺酰氯与硅烷化将Fn修饰于微沟槽钛表面,XPS分析不同材料表面元素组成;荧光染色观察接种不同材料表面的蛋白数量及分布。DAPI染色检测HGF接种在不同材料表面2、4、6h后早期附着细胞数。用cck8比较HGF接种不同材料表面6h、12h、1d、3d、5d、7d后细胞增值率。结果:XPS结果提示硅烷化组材料表面的纤维蛋白含量高于三氟组及空白组(P〈0.05)。免疫荧光观察提示硅烷化组材料表面的纤维连接蛋白含量高于三氟组及空白组(P〈0.05)。DAPI染色提示2h时3组材料细胞附着数相当,4、6h时硅烷化组材料表面上细胞数明显多于其他组材料(P〈0.05)。CCK8结果提示硅烷化材料在6个观察时间段硅烷化组材料细胞增值率高于三氟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硅烷化法在钛片上修饰纤维蛋白的效果优于三氟代乙烷磺酰氯的方法。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熊果酸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1229-1233

摘要:目的:观察熊果酸对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增殖、周期、凋亡及矿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一定浓度熊果酸处理成牙骨质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微量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法定量及定性检测矿化结节量。结果:熊果酸组(2.5μmol/L)相比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周期增殖指数升高,早期凋亡率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结节量上调。结论:一定浓度熊果酸可促进成牙骨质细胞增殖,G1期百分比降低,抑制早期凋亡,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矿化结节的形成。

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后比格犬牙髓的反应性变化1234-1239

摘要:目的: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于比格犬牙颈部,观察术后损伤部位钙化桥的形成程度和牙髓炎症反映情况,探索iRoot BP Plus作为直接盖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只10月龄健康比格犬,选择72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8周和12周实验周期,随机分为iRoot BP Plus组、MTA组和玻璃离子实验对照组,分别以iRoot BP Plus、MTA及玻璃离子盖髓。术后8周和12周分别拔出实验牙,获取标本,组织学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将标本牙髓内钙化桥形成程度和牙髓内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组织学评估并分级,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8周和12周后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大多数标本可形成完整钙化桥,牙髓无炎症,但MTA组使牙齿变色,而iRoot BP Plus组不使牙齿变色;玻璃离子组标本均无钙化桥形成,牙髓均有炎症反应及网状萎缩和成牙本质细胞空泡变性,但不使牙齿变色。结论:1)iRoot BP Plus、MTA都能诱导钙化桥形成。2)iRoot BP Plus、MTA都具有良好的炎症调节作用。3)iRoot BP Plus是一种优于MTA的盖髓剂。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1239-1239

摘要:《口腔疾病防治》是由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等五所大学协办,月刊,CN44—1724/R,ISSN2096—1456。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新进展和口腔疾病防治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服务口腔疾病预防治疗领域学术交流和口腔疾病防控工作。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EMP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的体外研究1240-1243

摘要:目的:体外观察EMP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N1-EMP1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口腔鳞癌细胞系Tb3.1,并以野生型Tb3.1和pEGFP-N1稳转的Tb3.1为对照,用MTT检测细胞增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相比野生型Tb3.1和Tb3.1-pEGFP-N1细胞,Tb3.1-pEGFP-N1-EMP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其S+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EMP1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作为抑癌基因可能对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起抑制作用。

纳米级淡水珍珠粉的制备研究1244-1247

摘要:目的:通过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级淡水珍珠粉。方法: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级淡水珍珠粉,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珍珠粉粒径;运用凯氏定氮法以及参照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对研磨前后珍珠粉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经湿式球磨法研磨后珍珠粉达到纳米级,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以无水乙醇为液体介质,应用湿式球磨法可以将珍珠粉研磨成纳米级。

热处理方式对多曲簧开闭口运动力值的影响1248-1251

摘要:目的:研究热处理前后多曲簧在开闭口疲劳运动过程中的应力值、位移量及拐点的变化来为临床正畸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拉伸-拐点-压缩实验模拟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在口内开闭口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应力值的影响。结果:通过多曲簧经先加热后弯制处理,可增大其开闭口运动过程的应力值及拐点位移量,其中480℃处理效果最明显。多曲簧先弯制后热处理对其拉压过程中拐点位移量基本没有影响。结论:制作颊侧多曲簧时,牙用不锈钢丝可先经480℃热处理后再弯制,可提高机械性能。

“All-on-4”在不同骨质条件下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1252-1256

摘要:目的:建立"All-on-4"种植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骨质条件下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及修复体悬臂梁长度的变化对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CBCT扫描无牙颌下颌骨标本,将获取的DICOM数据图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运用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实体化处理,利用Unigraphics及ANSYS Workbench软件模拟"All-on-4"种植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修复体牙弓长度不变,在Ⅱ、Ⅲ类骨条件下,分别调整两个远中倾斜种植体倾斜角度及悬臂梁长度,在双侧悬臂梁末端施加150N静载荷,对比分析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当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为30°、45°及60°时,修复体悬臂梁长度分别为10.8mm、8mm及6.3mm,Ⅱ类骨质条件下皮质骨应力峰值分别为26.8 MPa、23.5 MPa及16.3 MPa,Ⅲ类骨质条件下皮质骨应力峰值分别为40MPa、29MPa及21.8MPa。结论:骨密度越低,种植体周围皮质骨应力越大;在牙弓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增大远中倾斜种植体的植入角度,可以减小修复体悬臂梁的长度,能有效地减小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应力。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中国执业药师》杂志2017年征订征稿启事1256-1256

摘要:《中国执业药师》杂志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药师协会主办的药学期刊。自2003年创刊以来,秉承"合理用药,呵护公众健康"的办刊宗旨,服务于药师、医师及药学教育、科研,药品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技术人员,力求使杂志成为药学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LC3B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及其T细胞中的表达1257-1260

摘要:目的: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局部组织及其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多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在OLP局部组织及其T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LC3B与OLP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LC3B在OLP局部组织及病损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1),且与RAE计分呈负相关(P〈0.05,P〈0.01)。LC3B在非糜烂型OLP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糜烂型OLP(P〈0.01)。结论:自噬相关蛋白LC3B可能参与了OLP的局部免疫机制。

面部巨大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及创面修复模式探讨1261-1264

摘要:目的:直径5cm或更大的巨大基底细胞癌是非常罕见,在基底细胞癌皮肤恶性肿瘤中不足1%,目前全球几乎没有其发病率的研究、切除和重建方案。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头颈部17例巨大基底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重建进行回顾性探讨和分析。结果:病变在额头,眼睑,嘴唇或鼻颊部者,5~6cm大小是最常见病灶,最大者直径范围从5~11cm。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及直接重建,主要采用局部皮瓣,术后未见皮瓣失败。结论:头颈部巨大基底细胞癌可以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重建。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关于学术不端检测的说明1264-1264

摘要:为净化学术环境,杜绝学术不端、抄袭等不良风气,《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自2012年起启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杜绝了一批问题论文。但这一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告知各位作者及读者,以便在其日后的科研写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龋齿及牙周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微生态的比较研究1265-1268

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人和口腔患者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化。方法:选取典型的龋齿和牙周病患者,收集受刺激的唾液和口咽样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比较各样品之间的物种组成差异。结果:各组的平均操作分类单元(OTU)为315个,其中健康人口腔内硬壁菌(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蛋白菌(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Fusobacteria)对应的OTU数目分别73、64、53、19和18个;此外,相对丰富度结果表明硬壁菌(Firmicutes)在儿童组中减少而在青年组和成年组中增多,而蛋白菌(Proteobacteria)在儿童组中增多而在青年组和成年组中减少。结论:年龄段和口腔疾病对牙齿的发育和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巨大,传统意义上的致病菌可能在口腔健康中同样发挥着维护口腔稳态的作用。

GTR联合植骨术在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1269-1272

摘要:目的: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术应用于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治疗大范围持续性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X线片显示根尖病损最大直径大于10mm的持续性根尖周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其中,实验组术中对根尖骨缺损处植入无机骨粉、覆盖胶原膜,对照组骨腔不做特殊处理。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半年、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半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的术后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颊、舌侧骨板缺损的病例实验组术后半年、1年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TR联合植骨术应用于显微根尖外科手术能明显促进根尖部骨再生,缩短骨腔愈合时间,有利于伴有颊、舌侧骨板缺损的大范围根尖周病变愈合。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咀嚼肌肌电特征研究1273-1277

摘要: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同位置时肌电值。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肌电值分析,获得连续肌电值的平均值,计算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比较两组咀嚼肌肌电值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在最大紧咬时,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组的TA、MM、DA和SCM的肌电值均大于正常组;在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TA、MM肌电值均小于正常组(P〈0.001);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TA、MM、DA和SCM均有微小肌电活动,其中TA〉MM〉DA;最大紧咬时TA〉MM;前伸运动时DA〉MM〉TA;后退位时DA〉MM,TA〉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较正常组左右侧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高,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gP患者因牙周组织受损而降低了咀嚼功能,存在咀嚼活动不平衡及肌肉功能异常。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关于《口腔医学研究》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1277-1277

摘要:《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网址为www.kqyxyj.com,网站主要包括投稿与查询系统、编辑加工系统、专家远程审稿系统3部分。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并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审稿专家可实现网上审稿。作者投稿的步骤:登录《口腔医学研究》网站→点击左侧"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填写个人资料→登陆"作者投稿系统"即可。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锥形束CT与根尖片在慢性牙周炎诊断中的应用比较1278-1281

摘要:目的:研究CB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拍摄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后牙区CBCT及根尖片,并对其进行临床牙周探针检查,比较纳入的276颗牙唇(颊)、舌(腭)、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情况。结果:CBCT与临床探诊检查后牙区各位点牙槽骨缺损情况未见明显差异,而CBCT、临床探诊、根尖片检查后牙区近远中牙槽骨缺损可见明显差异(P〈0.05),其中根尖片所测结果小于CBCT及临床探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牙周炎的诊断中CBCT检测较根尖片更加准确。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2015口腔医学新进展》出版消息1281-1281

摘要:由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樊明文教授主编,国内外多所院校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参与编写的《2015口腔医学新进展》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参加编写的专家包括北京大学林久祥、葛立宏、李铁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