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MT01对Pg感染的成骨细胞MG63特异性成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MT01对牙周致病菌Pg感染的成骨细胞MG63细胞内特异性成骨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探讨MT01对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生长状态稳定的人成骨样细胞MG63接种于6孔板,分别加入质量浓度1mg/L的特定序列寡核苷酸MT01和等体积PBS,共孵育3h后,加入感染复数MOI=100∶1的Pg菌悬液(对照组加等体积PBS)。即实验分为:MT01+Pg、MT01、Pg和空白对照4组,Realtime PCR检测2、4、6、8、12、24h特异性成骨相关因子Runx2,SP7mRNA的表达。结果:在有无Pg感染的状态下,MT01均可上调成骨细胞MG63细胞内成骨相关因子Runx2,SP7mRNA的表达,但在不同时间点,MT01调控Runx2,SP7mRNA表达上调的能力存在差异。结论:MT01可以促进牙周致病菌感染下的成骨细胞的成骨向分化。
1-4

SRSF3调控口腔癌细胞中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调控前体mRNA(pre-mRNA)可变剪切的原癌基因SRSF3对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功能蛋白SPAG5的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人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AL 27中应用RNAi技术降低SRSF3的表达,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结果:在CAL 27细胞中抑制SRSF3表达时,抑制了全长的SPAG5的表达,增加了较短的SPAG5的剪切异构体的表达。结论:SRSF3可以调控SPAG5外显子3的可变剪切,并可能影响了SPAG5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有丝分裂。
8-11

光纤激光蚀刻对氧化锆陶瓷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喷砂和不同功率光纤激光蚀刻处理对氧化锆陶瓷抗弯曲强度和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探讨光纤激光蚀刻氧化锆陶瓷的可行性,为光纤激光蚀刻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结晶后的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5组(n=10),处理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氧化铝颗粒喷砂组,C-E组分别为功率为2、4、6 W光纤激光处理组。测定各组试件的三点抗弯曲强度并观察其处理面的显微形貌。再将各组试件处理面与双固化复合树脂Multilink N粘固,37℃恒温水浴24h后测试剪切粘结强度。采用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检验进行比较(α=0.05)。结果:各组试件的抗弯强度无统计学差异。A组与E组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异;而与其余3组间的粘结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喷砂组和光纤激光蚀刻组两两比较显示,B、C、D 3组间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异,E组的粘结强度低于B、C、D 3组(P〈0.05)。结论:采用合适激光功率的光纤激光蚀刻技术能增强氧化锆陶瓷与复合树脂间的粘结强度,且对氧化锆自身的抗弯曲强度无明显影响,可以作为临床上氧化锆陶瓷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12-16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关于学术不端检测的说明

摘要:为净化学术环境,杜绝学术不端、抄袭等不良风气,《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自2012年起启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杜绝了一批问题论文。但这一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告知各位作者及读者,以便在其日后的科研写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16-16

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阿伦膦酸钠和I型胶原蛋白复合膜的制备

摘要:目的: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涂层表面制备稳定可重复的阿伦膦酸钠(ALN)和I型胶原蛋白(COL I)复合膜。方法:在纯钛(PT)表面电化学沉积nHA涂层,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偶联剂,在涂层表面结合ALN和COL I,制备nHA/ALN/COL I和nHA/COL I/ALN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HA涂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复合膜。结果:ALN和COL I可通过偶联剂结合于nHA涂层,改变其结合次序,可分别形成nHA/ALN/COL I和nHA/COL I/ALN复合膜。结论:通过化学结合法形成的nHA/ALN/COL I和nHA/COL I/ALN复合膜具有不同的ALN缓释潜力。
21-25

《2015口腔医学新进展》出版消息

摘要:由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樊明文教授主编,国内外多所院校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参与编写的《2015口腔医学新进展》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参加编写的专家包括北京大学林久祥、葛立宏、李铁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王林教授、四川大学吴亚菲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陈江教授、第四军医大学金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侯本祥教授、南京大学骆小平教授、中山大学韦曦教授、武汉大学陈智、程勇、贾荣等教授,以及美国NIH郑志民教授、荷兰格罗林根大学BusscherH、任艺谨教授,荷兰奈梅亨大学FrenckenJE教授等。
25-25

喷砂酸蚀对超细晶纯钛表面MC3T3-E1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喷砂酸蚀对超细晶纯钛表面MC3T3-E1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和纯钛棒切割为直径6mm,厚度3mm钛片试件,试验组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组,对照组分别为未处理的超细晶纯钛组和喷砂酸蚀纯钛组。在对其表面形貌特征和亲水性进行检测后,在试件表面接种MC3T3-E1细胞,观察细胞的初期粘附情况,测定细胞密度,存活和生长状态。结果: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后,其表面形成大量微小的弹坑状凹陷,且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种细胞后,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初期粘附优于对照组;细胞密度在培养中后期优于对照组;而细胞活性在培养中期优于两对照组,培养后期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的表面性能得到改善,能诱导MC3T3-E1细胞在其表面粘附和增殖,可作为纯钛种植体种植体的替代材料。
26-30

E-钙黏素mRNA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上皮型黏附分子E-钙粘素mRNA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舌鳞状细胞癌发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E-钙粘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舌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E-钙粘素mRNA表达降低;上皮单纯增生组、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中度和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鳞状细胞癌组4组标本中E-钙粘素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上皮正常组标本中的0.453541倍、0.207062倍、0.190954倍、0.180987倍,且鳞状细胞癌组与上皮正常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E-钙粘素mRNA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E-钙粘素mRNA表达变化是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31-34

关于《口腔医学研究》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摘要:《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网址为www.kqyxyj.com,网站主要包括投稿与查询系统、编辑加工系统、专家远程审稿系统3部分。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并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审稿专家可实现网上审稿。作者投稿的步骤:登录《口腔医学研究》网站→点击左侧“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填写个人资料→登陆“作者投稿系统”即可。
34-34

锥形束CT与根尖片对beagle犬显微根尖手术的预后评估

摘要:目的:采用根尖片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beagle犬实验性根尖周炎显微根尖手术的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将3条beagle犬18颗前磨牙髓腔暴露于口腔环境中8周,拍摄根尖片及CBCT显示36个牙根均形成实验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后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术后即刻、6月分别拍摄根尖片和CBCT,根据根尖片和CBCT的根尖透射影像面积,比较二者在识别根尖骨质缺损的差别。结果:显微根尖手术后即刻CBCT矢状面、冠状面根尖透射影像面积均大于根尖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26);CBCT矢状面、冠状面比较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0)。显微根尖手术后6月复查CBCT矢状面、冠状面根尖透射影像面积均大于根尖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CBCT矢状面根尖透射影像面积大于冠状面,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BCT在根尖周骨质缺损的识别优于根尖片,CBCT在根尖手术骨缺损预后评估中是一项有效的评价手段。
35-38

舌癌移植瘤活体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舌癌细胞株并应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监测活体裸鼠舌癌侵袭发展过程。方法:应用脂质体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到人舌癌Tca83细胞株中,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后接种于裸鼠,建立裸鼠舌体及皮下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HE染色病理分析移植瘤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结果:获得了稳定的舌癌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能够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移植后获得稳定的动物模型,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准确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侵袭过程。结论:本研究成功的构建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和稳定的舌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用于活体成像检测;为舌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39-42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3年临床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8例上颌窦区域牙缺失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手术方式,共植入58颗种植体。在植入后6个月、1年和3年随访,统计种植体的成功率以及拍摄全景片测量上颌窦成骨的高度。结果:1年时,1颗种植体未形成骨结合脱落。3年时,另1颗种植体出现松动取出。其余56颗种植体正常行使功能,3年成功率96.6%。受植区平均牙槽骨高度为(5.8±0.2)mm,术后上颌窦内提升高度为(5.1±0.3)mm。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见新骨形成,6个月平均成骨2.4mm,1年平均成骨2.8mm,3年与1年成骨无明显变化。结论: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手术方式是可行的,上颌窦黏膜具有潜在的成骨能力。
46-49

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和延期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收集42例上颌单前牙种植修复病例,A组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20例),B组行延期种植延期修复(22例)。采集永久修复后6个月复查的口内数码照片,用红白美学指数对其评分。统计分析以比较2组病例得分有无差异。结果:A组的种植体留存率(95.0%)和B组的种植体留存率(100%)相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组红色美学指数(PES)得分(12.05±0.97)和白色美学指数(WES)得分(8.00±1.41)均高于B组PES(10.50±1.57),WES(6.95±1.2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PES≥12的病例所占比例(68.4%)高于B组(2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的短期美学效果较延期种植延期修复组更好,且两者的种植体留存率没有显著差别。
50-54

告读作者

摘要:《口腔医学研究》从2016年1期开始,为每篇刊出文章标注中文DOI号。DOI是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英文缩写,是国际通用的数字对象标识符。它被誉为“互联网上的条形码”,是互联网数字资源的身份证及唯一编码。同时DOI系统是一套完整的国际服务体系,提供DOI的注册、解析及增值服务。
54-54

新疆维吾尔族成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形态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锥形束CT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成人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选100例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分析其根管数目及形态、双侧根管对称性、两根管口间的距离和多根管分叉位置,以Vertucci根管分型为标准对根管形态进行分型。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不同根管类型发生率分别为Ⅰ型76.5%,Ⅳ型8.5%,Ⅱ型6%,Ⅴ型4%,Ⅲ型3.5%,C形1.5%;两根管口间距离集中在1~3mm,根管双侧对称性为85%。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发生率与性别有相关性(P=0.02),而左、右两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多根管发生率超过20%,CBCT可为根管系统提供准确依据。
59-62

青年人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分类研究

摘要:目的:验证美国塔夫斯大学牙学院分类指标是否适用于南京大学青年人的上颌中切牙的临床牙冠分类,并研究各分类牙冠近中邻接区位置。方法:采用数码照相技术获得114个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样本,根据分类指标分为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使用Digimizer测量样本的邻接区高度CS,牙冠长度CL,牙冠宽度CW,龈缘角度GA。结果:3组样本的CS/CL值,CW/CL值,GA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指标适用于本实验样本分类;尖圆形中切牙近中邻接区位置较低,卵圆形和方圆形的较高。
63-66

Beyond冷光美白疗效的患者满意度调查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患者对Beyond冷光美白疗效的满意程度,比较不同种类变色牙Beyond冷光美白疗效,检验评价漂白疗效的Vitapan Classical色阶记数法的效能。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4年1月就诊的Beyond美白冷光患者57例,用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请患者本人对治疗效果评分。结果:四环素牙漂白前后色阶数的变化为(0.85±1.91),患者的评分为(6.69±1.03),均低于氟斑牙(分别为3.69±2.91和7.42±1.42)和黄牙(分别为4.61±2.35和8.00±1.24)。结论:采用Beyond冷光漂白四环素牙的漂白效果局限。使用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评价漂白疗效的传统方法有待改进。
67-70

下颌第三磨牙发育阶段与磨牙后间隙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发育形成情况与下磨牙后间隙的相关性,预测牙弓后端间隙的生长潜力,为临床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计划的设计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就诊的8~18岁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患者所拍摄的CBCT 129例(女性67人,男性62人)。对不同性别参照Nolla法的牙龄判断标准对下颌第三磨牙发育情况进行分期,并于CBCT影像上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后间隙,计算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与磨牙后间隙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组之间第一磨牙后距离存在差异,女性:(16.89±3.25)mm;男性:(15.74±2.97)mm,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年龄、牙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三磨牙牙龄与第一磨牙后距离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860,P〈0.001)。结论:可通过评估下颌第三磨牙牙龄来预测下颌牙弓后段生长间隙潜力,为矫治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