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关于《口腔医学研究》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

摘要:《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网址为www.kqyxyj.com,网站主要包括投稿与查询系统、编辑加工系统、专家远程审稿系统3部分。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并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审稿专家可实现网上审稿。
492-492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载银软衬材料颜色稳定性、吸水性和溶解性的体外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冷热循环对载银软衬材料颜色稳定性、吸水性和溶解性影响。方法:Sofreliner Tough和Silagum软衬材料各制作10mm×10mm×3mm试件50个,各试件含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银。每种材料的样本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于37℃蒸馏水浸泡24h;实验组分别冷热循环1000、2000、3000、4000次。结果:冷热循环次数增加,吸水率和溶解率增高;仅Sofreliner Tough循环1000次组和Silagum循环1000、2000次组色差值≤3。结论:冷热循环增加载银软衬材料的吸水率和溶解率,并对载银软衬材料颜色稳定性有明显影响。
500-503

TGF-β3和牙髓干细胞修复损伤面神经效果的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在TGF-β3的诱导下牙髓干细胞对修复受损面神经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时间点面神经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动物模型,人为制备兔损伤面神经标本,选择同体面神经标本作对照,随机分为1月组和3月组两个大组,通过牙髓干细胞和TGF-β3再生室进行修复,收集兔断端面神经标本,进行行为学观察、组织学观察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的特异性标志物S100和Nesti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再生神经恢复良好,损伤症状明显缓解。2)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新生的神经纤维较多,神经束大小不均,束间血管多,神经纤维髓鞘化程度高,且厚度增大。3)实验组面神经中S100和Nestin均有特异性表达,其中S100在1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较3月组mRNA基因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Nestin在3个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较1个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行为学、组织学观察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特异性标志物S100和Nestin在mRNA基因水平的表达,证明通过TGF-β3的诱导作用,牙髓干细胞可定向分化成神经干细胞,从而起到修复面神经的作用。
504-508

离子化胶原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性研究

摘要:目的:检测具有不同表面电荷性质的离子化胶原材料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粘附、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支架(天然胶原、甲基化胶原、琥珀酰化胶原)上的粘附、生长增殖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MTT法:与天然胶原比较,甲基化胶原更有利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粘附(P〈0.05),琥珀酰化胶原则减弱了细胞粘附(P〈0.05)。结论:相对于不具有表面电荷性质的天然胶原,具有表面正电荷性质的甲基化胶原材料促进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粘附、生长增殖,为新型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提示了一种方向。
509-513

hOPG转染对大鼠BMSCs及种植体周围成骨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体内、体外人骨保护素(hOPG)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和种植体周围成骨的影响。方法:构建含hOPG的重组腺病毒,蛋白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OPG蛋白功能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形态差别,茜素红S染色鉴定转染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建立大鼠股骨干骺端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植入动物模型。植入种植体前,实验组于植入体窝注入10μL的病毒悬浮液;对照组注入10μL的PBS。4周后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定量分析。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PG在蛋白水平高表达;茜素红S染色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都出现了较多散在的致密圆形矿化结节,萃取染色后分光光度检测两者无明显差异;体内实验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成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pDC316-hOPG-EGFP成功转染大鼠BMSCs,转染hOPG基因的BMSCs能持续稳定的高表达hOPG。转染不影响BMSCs的成骨活性。种植体周围注射hOPG具有促进种植体周围成骨的作用。
514-518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心脏移植患者3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测

摘要: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进行检测,分析其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55例心脏移植患者为实验组,36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以16、26为受检牙位,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菌斑中的Pg,Tf,Td。同时记录受检牙位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结果:心脏移植组PLI、SBI、PD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移植组龈上菌斑中Pg、Tf、Td检出率分别为为81.8%、69.1%、76.4%,对照组中3种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8.3%、41.7%、41.7%。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移植组3种致病菌同时检测出率为53.6%(59/110),对照组3种致病菌同时检出率为29.2%(2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组中3种致病菌均为阳性患者的PLI、SBI、P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移植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为防止牙周疾病的发生,应及早进行口腔卫生干预治疗。
519-522

正颌外科手术的计算机辅助模拟以及预测的准确性评价

摘要:目的:计算机辅助模拟正颌外科手术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分析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预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去代偿后的侧貌照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通过骨段移动来模拟正颌手术,预测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将术后6个月以上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选取19项测量参数,将术前预测值和术后实际值进行配对t检验,并评价患者性别以及骨段移动距离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评价该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硬组织相关的11个测量项目,其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值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相关的8个测量项目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值间比较,仅上唇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段水平向移动大于8mm组和4-6mm组、6-8mm组相比,上唇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段垂直向移动-2-0mm、0-2mm和2-4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骨段水平向移动2-4mm组与4-6mm组之间,以及垂直向移动-2-0mm与0-2mm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inceph8.0系统对正颌手术术后硬组织侧貌的预测准确,对软组织的预测稍显不足,尤其是上唇长。预测结果不受性别影响。下颌骨段后退大于8mm的患者,上唇长的预测准确性较低。
523-527

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搜集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采用HE染色法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56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别为47例(83.93%)和9例(16.07%),常见临床体征是包块(痛性及无痛性),感染溃疡。49例回访,7例失访。在回访中,22例(44.90%)复发,经分析表明复发率与患者的年龄及累计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仅有头颈部症状者48例(85.71%)。初次诊断不明确者46例(82.14%)。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多样化,容易与临床上其他疾病相混淆。应通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累犯≥2个部位和年龄〉50岁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528-530

Sirtuin 1促进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蛋白酶Sirtuin 1在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筛选人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获取牙周膜组织做细胞培养,并行牙周膜干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加入Sirtuin 1激活剂白藜芦醇使其工作浓度为1、5、10mmol/L。实验组2:加入Sirtuin 1抑制剂烟酰胺使其终末工作浓度为1、5、10mmol/L,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获取培养细胞后半定量RT-PCR检测Sirtuin 1和各组细胞骨向分化标志物,即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结果:通过检测牙周膜干细胞的蛋白酶Sirtuin 1和骨向分化标志物,即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钙蛋白和骨涎蛋白的mRNA含量,显示随着加入白芦藜醇剂量的差异而出现梯度的上调;而随着烟酰胺的浓度的升高而出现梯度的下调。结论:Sirtuin 1可以有效的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骨向分化,从而促进牙槽骨再生修复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531-533

舌癌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舌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评价CT检查在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舌癌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1岁。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对病变的部位、形状、密度及向周围浸润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舌体癌11例,舌根癌4例,全舌癌1例,14例伴有溃疡,侵犯肌层12例,侵犯口底4例,11例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舌癌CT平扫表现为舌体及舌根边缘区稍低密度肿块13例,2例表现为等密度肿块,1例表现为稍高密度肿块,边界均模糊不清,内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后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环形强化2例,增强后肿块边界及轮廓显示清楚,呈分叶状,14例溃疡型肿块内见气体影,11例颌下及颈部间隙内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舌癌的形态、大小、密度及周围结构侵犯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增强扫描对病灶显示尤为重要。
534-536

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对临床病例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初步总结。结果:27例患者中,好发部位以上颌牙龈多见,其次为腭部、下颌牙龈、颊黏膜等。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化疗、手术+生物免疫治疗、冷冻治疗+手术、冷冻治疗+切取活检等。随访观察1~54月,复发2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应以综合序列治疗较为合理,且生物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37-539

不同种植系统对种植体周组织影响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系统种植体术后1年中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的检查,总结出不同系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稳定性差异。方法:检测BLB,3I及ITI三种系统共75枚种植体术后1年中的骨吸收量,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及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选取种植部位同颌对侧同名天然牙共32颗作为对照。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期中,BLB种植体骨吸收量高于3I及ITI种植体(P〈0.05)。基台连接9个月后,3种系统种植体mBI及PD值均高于天然牙(P〈0.05)。BLB种植体AST水平在基台连接第6、9个月时高于天然牙(P〈0.05),而3I及ITI种植体AST水平与天然牙无显著差异。结论:3I(Osseotite)和ITI(SLA表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稳定性均优于BLB(HA涂层)种植体,3种系统种植体在植入1年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540-543

伴冠心病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疗效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的调查随访,明确伴冠心病的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该类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制定专用结构式调查诊治表,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结构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患者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时间、是否使用牙间隙清洁工具)、生活作息规律、性格偏向、饮食中动物脂肪的摄入、吸烟、饮酒、嚼槟榔习惯、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全身疾病以及患者依从性等相关资料。口腔临床检查详细记录初诊及第一次牙周基础治疗完成后1、3、6个月,1年后复诊时每个牙齿各检测位点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牙齿松动度、血液检查获取血脂等生化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牙周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伴冠心病的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吸烟、患者依从性、口腔卫生习惯、血脂水平、饮食中动物脂肪摄入等OR值最高。结论:影响牙周治疗疗效的因素中,有许多因素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许多是共同的,这为该类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544-547

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制作精度评价

摘要:目的:初步评估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制作误差大小,并分别计算其中CBCT数据提取误差和电子束熔融设备加工误差的大小。方法:分别依据8颗正畸减数离体牙的光学扫描模型和拔牙前CBCT数据提取模型,采用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并建立光学扫描模型,比较个性化根形种植体与离体牙三维偏差的大小。结果: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整体制作误差为(-0.18±0.04)mm(P〈0.01),其中EBM设备的加工误差为(-0.20±0.01)mm(P〈0.01),CBCT数据提取误差为(0.04±0.05)mm。结论: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制作误差较小,主要来自于电子束熔融设备加工误差,并可以通过调节制作参数加以减小。
558-562

Xeno Ⅲ和Prime & bond NT治疗楔状缺损的临床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III和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bond NT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在楔状缺损1年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共98颗楔状缺损分两组进行Z350树脂充填治疗,每组49颗牙,一组用自酸蚀粘结系统XenoIII粘结,一组用全酸蚀粘结系统Prime&bond NT粘结。临床观察3、6、12个月,用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评定系统(USPH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自酸蚀粘结剂的保持率为XenoIII93%,Prime&bond NT为91%。比较两个粘接系统1年后的失败率没有明显差异。1年后对继发龋、解剖形态、术后的敏感度都很满意。结论:两种不同粘结系统在1年里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566-568

颏下岛状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结果。方法:2009年5月~2011年8月,69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比较2种修复方法的皮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口腔功能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69例患者中,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3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37例。颏下岛状皮瓣组与游离前臂皮瓣组在平均皮瓣大小(32.78cm2 VS 48.27cm2)、平均手术时间(351min VS 508min)、平均住院日(13.06dVS 17.48d)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相似,但颏下岛状皮瓣组发生颌下区积液的比例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口腔功能恢复及肿瘤复发方面无差异。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可作为口腔鳞癌术后中小型缺损修复的首选。
569-572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经验交流

浆细胞性龈炎临床治疗

摘要:浆细胞性龈炎(plasma cell gingivitis),又称浆细胞肉芽肿、浆细胞龈口炎,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牙龈增生,国内外少有报道。其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在治疗上也尚无满意的方法。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现将1例浆细胞性龈炎病历进行报道,并对该病进行一系统回顾。
573-574

上颌倒置弯根阻生中切牙的分类及正畸牵引适应征探讨

摘要:上颌中切牙倒置弯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阻生,以牙冠唇侧倒置居多,文献多见个例报道[1,2]。对弯根的定义,是指牙根相对牙冠或牙长轴弯曲超过90°[3],而不仅仅是根尖弯曲。有学者应用锥形束CT或全景片评价唇侧倒置或腭侧阻生上中切牙的正畸矫治疗效[4,5],但未论及阻生牙弯根类型及弯根程度。本文回顾性研究倒置弯根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根据冠根相对位置分类,并通过对正畸牵引成功与不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
57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