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过量氟对成牙本质细胞内质网应激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氟化物对大鼠切牙成牙本质内质网伴侣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对成牙本质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随机分组的30只大鼠分别饮用氟化钠浓度为0、75、150×10^6的自来水,建立慢性氟中毒模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成牙本质细胞中Grp78,xBP-1和Caspase-12的表达。利用MetaMorph显微图像分析软件采集数据并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随氟化物浓度增加,成牙本质细胞GRP78、xBP-1、Caspase—12的表达强度增加,且各组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氟化物可以引起成牙本质细胞内质网应激,Grp78和xBP-1过表达,高强度的内质网应激会诱导成牙本质细胞通过活化Caspase-12导致成牙本质细胞凋亡。
991-994

大鼠慢性牙周炎与IgA肾病复合模型血清中MMP-3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慢性牙周炎与IgA肾病(IgAN)复合模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水平,探讨慢性牙周炎与IgAN之间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IgAN组和慢性牙周炎+IgAN复合组。第12周末处死动物分别检测血清中MMP-3、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大鼠牙龈附着丧失(AL)及出血指数(SBI)结果,观察牙周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慢性牙周炎+IgAN复合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IgAN组相比,血清MMP-3、Scr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血清MMP-3与24h尿蛋白定量、AL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24h尿蛋白-1.822+0.206×MMP-3,R2—0.691(P〈0.05)AL-26.316+1.577×MMP-3,R2—0.549(P〈0.05)。结论:血清MMP-3的水平在慢性牙周炎与IgAN复合组中明显增加,可能与两种疾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为研究二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方向。
995-998

家兔三叉神经节的形态观察及下颌神经投射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观察家兔三叉神经节的形态及支配下颌神经的节细胞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分布规律并建立投射模型。方法:逆向追踪家兔下颌神经,取出双侧三叉神经节,非追踪侧观察神经节的形态结构,追踪侧观察下颌神经节细胞在神经节内的分布并建立3D投射模型。结果:神经节细胞在神经节内成团分布,主要以两种细胞形式存在;下颌神经节细胞主要分布于神经节的后外侧。结论:家兔下颌神经投射于三叉神经节的后外侧,3D重建可直观表现投射部位。
999-1001

NLRP3在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了解NLRP3在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暴露于口腔环境中,分别于开髓后0、1、7、14d和21d处死大鼠,分离双侧下颌骨。组织学处理后HE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炎症状况,免疫组化检测NLRP3在根尖周组织的表达及定位。结果:炎性根尖周组织成纤维细胞及多种炎症细胞均有NLRP3阳性表达,且表达的数量和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浸润强度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LRP3在根尖周组织中表达并在根尖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002-1004

高果糖玉米糖浆对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以目前食品加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较,研究高果糖玉米糖浆对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uA159分别接种于0.25%、0.5%、1%、3%、5%五组不同浓度TSB糖培养基培养18h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脱2次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540nm检测各试管中的A值,计算粘附比,行方差分析,比较粘附力。结果:4种饮食糖培养基的粘附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HFCS组的变形链球菌粘附比显著低于蔗糖组,与葡萄糖和果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5组浓度糖培养基的变形链球菌粘附比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CS对变形链球菌粘附力的促进弱于蔗糖,与葡萄糖和果糖无明显差异。
1005-1007

殊异韦荣菌苹果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及其重组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测定

摘要:目的:对殊异韦荣菌(V·dispar)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进行克隆和重组表达,并对其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活性测定。方法:提取殊异韦荣菌基因组DNA,PCR扩增MDH同源区序列片段,克隆人pET-28a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酶切及PCR鉴定,测序。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中,选择最佳表达条件,提纯及测定活性。结果:PCR扩增产物特异,全长1139bp。测序结果包含MDH基因,并与GenBank中所报道的大肠杆菌MDH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其同源性为99%。MDH纯化后的蛋白活性值为0.4403u/mL。结论:成功克隆殊异韦荣菌MDH基因,并通过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分析证明其具有完整的阅读框架。还获得了重组表达MDH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并测出韦荣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
1008-1011

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抗菌性和粘接强度的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的长期抗菌活性和粘接强度。方法:将纳米银抗菌粉体以5种不同的比例加入增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GC Fuji ORTHOLC;GC Corporation,Tokyo,Japan)中获得一系列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nanosilver—containing cements,NSC),然后通过直接接触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评价3种成品托槽粘接剂和五种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样本的抗菌特性。同时,应用万能测力机就以上材料的粘接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新鲜的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和增强型玻璃离子正畸粘接剂无差异性。在直接接触试验中,所有新鲜复合纳米银材料均呈现强抗菌性,但是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其抗菌成分呈逐渐丧失的趋势。最后,所有测试的材料在老化8周后完全丧失抗菌活性。即便所有测试的材料均能满足临床粘接强度的要求,但是结果显示,随着纳米银抗菌粉体掺入比例的增加,粘接强度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复合纳米银正畸粘接剂在不影响粘接强度的前提下有助于减少托槽周围牙釉质脱矿出现的几率。
1016-1020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牙种植导板的应用及形变分析

摘要:目的:自主研发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牙种植导板应用于牙种植手术,并对其进行手术前后的形变分析。方法:通过制作诊断性活动义齿,运用锥形束CT对其进行扫描,采集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设计软件进行导板设计,应用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完成导板的制作,在CAD/CAM导板指导下进行牙种植手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激光扫描仪进行导板的三维扫描,应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术前、术后导板的三维配准,分析导板的形变情况。结果:成功植入8颗种植体。术前、术后导板平均形变量为0.132mm,最大形变量为1.037mm。结论:自主研发CAD/CAM牙种植导板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021-1023

无血管压迫影像表现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颅内原因初探

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阴性结果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行MVD手术患者共341例,将术前MRTA及术中内镜对比,对术前MRTA阴性的原因进行分类。结果:MRTA对判断血管神经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有较高的敏感度92.4%(291/315),判断NVC的特异度为65.4%(17/26)。假阴性病例有24例,其中,内镜表现为岩静脉压迫9例,小脑上动脉12例,其分支2例,小脑下前动脉1例。17例真阴性病例中有3例蛛网膜增厚粘连,1例颞骨骨隆突,5例微小胆脂瘤压迫,8例无任何压迫。结论:MRTA阴性结果的原因主要有管径长度较小的动脉、血液流速较慢的静脉、蛛网膜粘连、颞骨骨隆突、微小胆脂瘤及其他不明原因(包括多发性硬化病等)。
1024-1028

前牙美容修复不同比色法满意度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电脑比色与视觉比色患者的满意度,探讨两种比色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个别前牙美容修复患者100例,按照性别、症状分组,修复前分别采用视觉法和电脑法两种比色法,修复后由患者本人评价满意度,统一采用电脑比色法比色,验证修复前后颜色是否一致。综合获得的数据,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症状对美学修复评估的影响,以及两种比色方法的可靠性差别。结果:患者的满意度与性别、症状无显著关系,但与采用的比色法有明显相关性(P〈0.05)。电脑比色法修复前后一致性与视觉比色法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准确的比色方法能提高牙齿美容的成功率。不同性别、症状等个体差异对患者对美学修复结果的评价没有显著影响。运用电脑比色法修复前后比色结果一致性高,电脑比色法比色结果更加稳定可靠。
1029-1030

CERECⅢ高嵌体在复杂残冠保存治疗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描述并探索CERECⅢ修复体制作系统的细节与操作,对临床上难以常规全冠修复的后牙残冠进行高嵌体修复,评价和分析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使用CEREC Blocs系列瓷块共制作修复体37颗,根据咬合主功能区分布情况使用软件对咬合分布进行调整,修复体使用Relyx Unicem树脂粘接系统粘接,半年后参照改良型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在全部37颗修复体中除颜色匹配性外,所有USPHS标准均达到89%,患者满意度总体在90%以上,仅有1例因余留牙体折裂造成失败。结论:通过临床医生合理的选择,CERECⅢ系统可以很好的使用全瓷修复体对临床残冠进行高质量的保存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1031-1033

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进行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经CBCT扫描并诊断为中重度GAgP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无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患者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存在增厚改变的发生率为92.5%,而对照组为18.3%(P〈0.05)。在实验组中,上颌窦底黏膜的最大厚度值(DSM)与上颌磨牙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骨性边缘的最小垂直距离(HBS)呈负相关。其中,DSM与上颌第一磨牙HBS关系最为密切,右侧和左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73(P〈0.05)。实验组患者DSM与PD和CAL呈弱相关。结论:中重度GAgP患者上颌窦底黏膜容易发生增厚样改变,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反应程度与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1034-1038

龈沟液中正五聚体蛋白3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龈沟液中PTX3水平与牙周状态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0个牙周相对健康位点、20个炎症位点治疗前后的龈沟液,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炎症位点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的PTX3的浓度。结果:炎症组龈沟液中PTX3的水平显著高于牙周相对健康组,龈沟液中PTX3水平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显著下调,且与PD、CAL、SBI及龈沟液的量呈正相关。结论:龈沟液中PTX3的水平与牙周组织炎症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1039-1041

超声器械与手用器械龈下刮治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超声器械与手用器械龈下刮治比较治疗成人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CNKI、CBM、WanFangData等6个电子数据库,查找所有有关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比较治疗慢性牙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追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1月。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7个RCT、224例受试者纳入本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术后3个月复查时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复查时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在牙周基础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与手工两种方法进行龈下刮治疗效相似。
1042-1047

口内切口可吸收固定材料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了口内切口可吸收固定材料在下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2年所收治的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选择在口内入路,使用可吸收固定材料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术。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有43例在1周拆线后伤口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复查后,45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咬合关系良好,开闭口度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术后半年复查口腔全景片显示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骨折线消失。结论:口内切口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手术切口。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在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固定强度,术后无需取出,是颌骨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方向。
1054-1056

错[牙合]影响功能量表的建立和信效度检验

摘要:目的:建立汉化版错[牙合]影响功能量表,检验其信效度。方法:英文版的CS—OIDP(condition-specific oral impacts on daily performances,CS—OIDP)被简化,只保留进食、清洁口腔和语言与发音3项,简化后版本被称为错殆影响功能量表(functional impacts of malocclusion questionnaire,FIMQ)。FIMQ被翻译成汉语,并进行文化适应。296名大学生完成牙美学指数检查(Dental Aesthetic Index,DAD和FIMQ问卷表,以检测其信度和效度。结果:再测检验表明,两次检验间,功能影响的发生率和总计分的再测信度良好.基于牙美学指数检查的等级分组表明,进食和清洁口腔影响的发生率会随着牙美学指数检查的等级升高而升高。影响进食的严重程度也随着牙美学指数等级的升高而增加。结论:汉化版FIMQ信效度良好,可用于中国相关人群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
1057-1059

4种牙色充填材料与乳牙粘结强度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4种牙色充填材料与乳磨牙的剪切粘结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滞留乳磨牙80颗,随机分成8组,分别用复合树脂、多聚酸改良复合树脂、树脂改良玻璃离子、玻璃离子及相对应的酸蚀粘结剂或齿面处理剂按使用说明制作牙釉质和牙本质粘结试件,测定其剪切强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面界面破坏情况。结果:4种牙色材料的剪切强度牙釉质组均明显高于牙本质组,复合树脂与多聚酸改良复合树脂组牙质剪切粘结强度无统计学差异,其它任意两组之间均有高度统计学差异。结论:复合树脂与多聚酸改良复合树脂牙质粘结强度无明显差别,均高于玻璃离子和树脂改良玻璃离子,以玻璃离子粘结强度最低。
1060-1061

人工关节头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治疗的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人工关节头在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治疗中进行关节重建的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8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6例(10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进行人工关节头关节重建。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例均采用人工关节头置换恢复颞下颌关节,术后患者张口度恢复理想。结论:人工关节头置换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具有可行性,并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065-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