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3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脂氧素A4及相关炎症因子在金黄地鼠口腔黏膜溃疡病灶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脂氧素A4对口腔溃疡愈合的可能影响。方法:以"自由基损伤法"建立实验组金黄地鼠口腔黏膜溃疡模型,分别于建模后第3、6、10天处死A、B、C组动物。D组不做任何干预,第10天处死。切取病灶组织检测NF-κB p65表达强度及LXA4、PGE2浓度。结果:LXA4浓度和PGE2浓度在A、B、C组显著高于D组。LXA4浓度、PGE2浓度、NF-κB p65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口腔黏膜溃疡的"自限性"愈合可能与LXA4、PGE2抑制NF-κB所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相关。
699-703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机械牵张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了解TGF-β/Smad信号通路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加载牵张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单一周期的机械张应力刺激(2000με,60min)。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4的表达,同时检测MSCs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标志物AL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张应力的作用下,TGF-β,Smad4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MSCs的增殖、ALP活性也在加力后增强(P〈0.01)。结论: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与细胞受张应力刺激密切相关,并与MSCs增殖与骨向分化趋势一致。表明TGF-β/Smad通路参与了细胞力学信号向生物化学信号的转化。
704-706

TGF-β1对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迁移特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研究外源性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细胞因子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迁移特性的影响,探讨TGF-β1细胞因子对CAFs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口腔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和未经处理的CAFs细胞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一定浓度的TGF-β1在不同时间作用后对CAFs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与NFs组和未处理组CAFs相比,10μg/L的TGF-β1在不同时间点能够明显促进CAFs的迁移。结论:TGF-β1细胞因子能够明显促进CAFs的迁移,对CAFs的生物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707-709

肿节风颗粒对^60Coγ射线照射后猪腮腺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肿节风对60 Coγ射线照射后猪腮腺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头雄性小型猪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照射组(单照组)、肿节风照射组(药照组)3个大组。药照组于照射前1周开始喂食肿节风至腮腺取出,其他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单照组和药照组进行60 Coγ射线照射,空白组不予照射。照射后10d取腮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腮腺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单照组和药照组的Bcl-2蛋白率分别为(37.58±1.24、23.44±2.09、28.25±1.96)。Bcl-2蛋白表现为空白组〉药照组〉单照组,两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单照组和药照组的Bax蛋白率分别为(39.02±1.99、75.13±2.20、61.36±2.74)。Bax蛋白表现为单照组〉药照组〉空白组,两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 Coγ射线对小型猪腮腺细胞Bax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对Bcl-2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肿节风对辐照后小型猪腮腺细胞Bcl-2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Bax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
710-713

拔牙窝填塞Bio-oss人工骨对牙槽嵴吸收影响的实验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拔牙后牙槽窝内填塞Bio-oss人工骨对牙槽嵴吸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全麻下拔除4只杂种犬双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随机选取2个拔牙窝作为实验组,牙槽窝内填塞Bio-oss人工骨粉并覆盖钛膜;另外2个拔牙窝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3个月处死实验犬,制取标本,通过大体观测和X线观察牙槽嵴高度及宽度变化;扫描电镜钙磷能谱分析仪检测骨组织钙磷比;组织学观察新生骨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牙槽嵴高度及宽度变化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牙槽窝骨密度X线扫描灰度值及钙磷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小梁较实验组稀疏、纤细,骨髓腔面积大,成骨量少于实验组。结论:拔牙窝内填塞Bio-oss人工骨对拔牙创的牙槽骨有较好的引导作用,能减少剩余牙槽嵴的吸收。
714-716

雷帕霉素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作用于舌鳞癌细胞株后,对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和UM1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mTOR、p-p70S6K、p70S6K的表达。结果:雷帕霉素可明显抑制Tca8113和UM1细胞的增殖(P〈0.05),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雷帕霉素对Tca8113和UM1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作用(P〈0.05)。雷帕霉作用于Tca8113和UM1细胞后,细胞中mTOR和p-p70S6K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大而降低,p70S6K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升高。结论:雷帕霉素可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调控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将来它可望成为舌癌治疗的重要靶向抑制剂。
725-728

复合于植骨材料中的淫羊藿苷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成骨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成骨的影响。方法:于3只犬双侧股骨外上髁处各植入4mm×10mm种植体一枚,在种植体顶端形成深5mm宽1.5~2mm的扇形骨缺损,骨缺损区内分别植入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淫羊藿苷复合物。种植术后4、8、12周各处死1只犬,行大体、组织学及荧光显微镜观察,观察各个时期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结果:磷酸钙骨水泥组各时期缓慢、匀速成骨;磷酸钙骨水泥淫羊藿复合物组4周时有大量新骨形成,8周、12周只形成少量新骨。结论:淫羊藿苷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的成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其降解周期为1个月左右。
729-731

不同处理方法对3种义齿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清除效果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不同义齿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方法:制备1.3mm×20mm×10mm义齿材料试片共120片,并在其表面培养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根据清洁方式不同分为4个大组(n=30):A组(对照组),B组(机械处理组),C组(化学处理组)和D组(复合处理组)。再按选用材料不同将每个大组分为3个小组(n=10):a组(热凝树脂组),b组(镍铬合金组)和c组(钴铬合金组)。将清洁处理后的试片浸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残留生物膜培养,运用菌落计数法评估不同处理方式的清洁效果。结果:Aa组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残余量最高,Dc组最低。结论:化学处理和复合处理方式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清洁效果最佳;与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相比热凝树脂表面的生物膜最不易被清洁。
732-734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lox、E-cadherin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抑癌因子赖氨酰氧化酶和E-钙粘附素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表达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lox、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lox、E-cadherin在恶性多形性腺瘤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正常涎腺组织(P〈0.01);lox、E-cadherin在恶性多形性腺瘤中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中不同组织学分级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P〈0.05),lox、E-cadherin在恶性多形性腺瘤中不同临床分型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lox及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7591(P〈0.0001)。结论:lox、E-cadherin既是肿瘤抑制因子,也起促进肿瘤转移作用,联合检测可更好的评价恶性多形性腺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735-738

侧向长螺钉和微型钛板联合固定髁突囊内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侧向长螺钉和微型钛板联合固定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0例(13侧)髁突囊内骨折患者选择侧向长螺钉和微型钛板联合固定髁突囊内骨折,并同期行关节盘复位。结果:1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冠状位CT显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9例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1例患者后牙轻度开牙合,术后颌间牵引1周后咬合关系恢复。术后1个月复查,最大张口度34~45mm(平均39mm),前伸运动及侧向运动均大于5mm,开口型无偏斜。3例侧出现面神经颞支损伤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时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永久性面瘫。结论:对于骨折线经过髁突头外1/3的囊内骨折,侧向长螺钉和微型钛板联合固定是可靠的固定方法。
739-741

纤维桩辅助树脂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的短期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纤维桩及树脂联合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后前牙13例,后牙15例,采用纤维桩及树脂联合修复,恢复其形态和功能。并于2年后进行临床回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有无牙齿折断、桩或修复树脂的脱落、继发龋、食物嵌塞、边缘染色等,以及临床症状(自发痛,扣痛等),X线影像变化,咬牙合情况和患者主观感受。结果:28例患牙修复后X线影像均无骨破坏加重表现。除1例出现轻微食物嵌塞及1例出现边缘轻微染色外,其余观察指标皆为阴性。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均较满意。结论:采用纤维桩及树脂联合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短期来说是较为可靠的一种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745-747

牙周基础治疗对牙槽骨重度吸收切牙的短期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牙槽骨重度吸收切牙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5颗牙槽骨重度吸收的切牙进行牙周探诊、牙龈退缩、松动度、咬合创伤、牙髓活力以及X线检查,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牙周基础治疗半年后,牙周探诊深度和松动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龈退缩也明显增加(P〈0.001)。根尖片显示牙槽骨的高度有少量恢复。结论:牙周组织严重破坏的切牙牙周基础治疗后短期疗效显著。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748-750

兰州市城乡居民口腔假丝酵母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

摘要:目的:通过对兰州市城乡居民口腔假丝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检测,调查兰州市口腔假丝酵母菌种群分布及其对常用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口腔假丝酵母菌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兰州市城乡居民采用含漱法取唾液样本,利用培养法和科玛嘉显色法分离、鉴定口腔假丝酵母菌。按不同年龄、性别、口腔卫生状况等分组,分析各组口腔假丝酵母菌的检出及分布情况,并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口腔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为36.31%(342/942),其中白假丝酵母菌为15.92%(150/942),光滑假丝酵母菌9.67%(91/942)、热带假丝酵母菌9.13%(86/942)、克柔假丝酵母菌3.40%(32/942)。不同分组中,21~60岁组、有牙结石组、男性组、有义齿组、城镇组口腔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均分别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42株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的总敏感率分别为61.2%、94.3%、89.6%、58.7%。口腔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5.7%、2.4%、4.8%、28.6%。结论:临床在治疗口腔假丝酵母菌菌感染时应结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755-759

口腔颌面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6例口腔颌面部pPNET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pPNET形态学上表现为小圆细胞呈大片状排列,其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瘤细胞呈非典型性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D99呈100%阳性表达,CK、Des及LCA呈100%阴性表达。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其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口腔颌面部pP-NET的诊断。
763-765

一例初诊颈椎半脱位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循证治疗

摘要:目的: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为颈椎半脱位病患者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确定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方法: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50~2007年)、SUMSEARCH数据库(2007年1月)、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2007年第1期)、TRIPDA-TABASE数据库(1997~2007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1994~2007年),并手工检索《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相关的4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创刊~2006年),无语种限制。检索主题词为:temporomandibular;traction;subluxation cervical vertebra;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meta-analysis;systmatic reviews;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结果:共检索出与不同问题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63篇,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14篇。根据患者病情和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颈托外固定,局部给予按摩、热敷,并对症治疗方案。经90d的随访证实,该方案适合患者。结论:采用循证治疗方法,为初诊颈椎半脱位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确定合理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766-768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解剖形态的显微CT研究

摘要:目的:运用显微CT技术观察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36颗离体人上颌第一恒磨牙,进行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其近颊根管的根管数目与根管形态。结果:近颊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78%,根管形态按Weine法分为4型:Ⅰ~Ⅳ型的百分比依次为22%、33%、28%和17%,侧副根管的检出率为75%。结论:显微CT显示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的双管及侧副根管发生率高,解剖形态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769-771

牙周患者问卷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河南省500名牙周专科就诊患者,分析其对牙周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口腔卫生习惯,为河南省口腔卫生保健决策提供信息与依据。方法:采用门诊牙周专科就诊患者,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500名患者,通过问卷了解其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等相关因素。结果:河南省部分牙周就诊患者中,62.4%能做到每日2次刷牙,但牙线的使用在文化程度高的人群中也不足30%。49.8%的人认为牙周病的发生与细菌有关,40.6%同意"掉牙是自然现象"。多数自认为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一般,尤其是45~54岁年龄段。从未进行过口腔检查,亦无相关口腔知识的人有29.6%。结论:河南省部分牙周就诊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有限,采取的口腔清洁措施不规范,对牙周疾病的基本概念和日常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足够重视。应重视口腔健康检查和宣教,并长期监测观察。
772-774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经验交流

牙列缺损伴过度磨耗咬合重建的修复效果观察

摘要:由于牙列缺损、余留牙过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过低,影响患者的容貌、咀嚼、发音功能,严重者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1]。这类患者修复时,需升高咬合行咬合重建,如何恰当的升高咬合垂直距离,是临床修复中的难点。我科对16例患者行咬合重建,临床观察1~3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6例牙列缺损伴余留牙过度磨耗患肯,均表现为咬合垂直距离过低,影响咀嚼及面容而要求修复治疗。
775-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