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3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不同方法提取和测定粪肠球菌生物膜总蛋白含量的比较

摘要:目的:以标准菌株ATCC33186为例,用超声破碎法提取粪肠球菌生物膜中总蛋白,结合3种不同方法测定总蛋白的含量,确定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检测细菌生物膜中总蛋白含量的方法。方法:将培养24h的生物膜加入PBS缓冲液清洗后,使用超声破碎法提取生物膜中总蛋白,选择作用时间、振幅Amp、超声和间隔时间等参数进行超声破碎,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蛋白电泳图谱确定最佳超声条件后,确定最佳超声条件后,使用BCA法、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和Lowry法测定生物膜中总蛋白含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佳超声破碎条件参数:作用时间2min,振幅Amp20%,超声2s间隔2s。用BCA法测得总蛋白含量每皿为2299.1μg,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测得含量为每皿3793.8μg,Lowry法测定含量为每皿1858.0μg。结论:确定超声破碎提取粪肠球菌生物膜蛋白的最优化条件,是一种简单可行测定细菌生物膜中总蛋白含量的方法。
597-600

丹参酮ⅡA对大鼠环孢素性牙龈增生干预治疗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对大鼠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性牙龈增生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90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CsA、CsA+TSN),每组再随机等分为3个亚组(10d、20d、30d)。Nikon 80i显微镜下,利用成像分析系统摄片并测量各组大鼠颊侧牙龈上皮面积和结缔组织面积,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测量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组颊侧牙龈上皮面积和结缔组织面积均显著增大(P〈0.01)。与CsA组相比,CsA+TSN组颊侧牙龈上皮面积和结缔组织面积均显著减小(P〈0.01)。与对照组相比,CsA+TSN组的10d和20d亚组颊侧结缔组织面积均减小(P〈0.05,P〈0.01)。CsA组大鼠颊侧附着龈近膜龈联合处牙龈增厚明显,胶原纤维束明显增粗,胶原束间隙明显减小;CsA+TSN组大鼠牙龈形态与对照组相似,胶原纤维比CsA组明显变细,胶原束间隙明显增大。结论:TSN能够缓解CsA所致的大鼠牙龈上皮和结缔组织部位特异性的增厚,对结缔组织增生的缓解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601-603

牙龈上皮细胞中人β2——防御素mRNA的表达

摘要:目的:检测人β防御素(humanβdefensin,hBD)2mRNA在牙龈增生病人和正常人的牙龈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hBD-2mRNA在牙龈组织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12例牙龈增生病人和10例正常牙龈上皮细胞中hBD-2mRNA的表达。结果:hBD-2mRNA在l2例牙龈增生和l0例正常对照牙龈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上皮细胞中hBD-2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hBD-2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牙龈增生中的细胞因子有关。
604-606

比较两种不同形貌氧化锌对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添加两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对化学固化型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和纳米氧化锌(n-ZnOw)分别按3%、5%、10%和1%、3%、6%的比例添加于一种化学固化型的复合树脂中,检测复合树脂的弯曲强度、抗压强度、拉伸强度的变化。结果:两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均有一定增强作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纳米氧化锌的的添加量分别为5%和3%时,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综合体现较好。结论: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和纳米氧化锌在此复合树脂中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5%、3%,在最佳添加量情况下,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对复合树脂机械性能的增强作用明显优于纳米氧化锌。
607-609

正畸粘接剂对人口腔成纤维细胞的毒性评估

摘要:目的:评估非调和型,光固化和流动树脂粘接剂对人口腔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每种粘接剂做成12块试件,于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培养1、3、5、7d,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经过1d培养,非调和型粘接剂表现出中度毒性反应(P〈0.05),而光固化和流动树脂粘接剂则表现出无毒。随着时间推移,非调和型粘接剂的毒性缓慢降低。在第5天和第7天的试验中,3种树脂的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异,但细胞活力在第7天均明显下降。结论:非调和型粘接剂在第1天中的中度毒性说明牙医和患者在进行此种树脂的操作中均应适当防护。
610-612

MMP-2的抑制作用在治疗大鼠口腔溃疡中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活性对于实验性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浓度为75%醋酸溶液制备大鼠口腔溃疡模型,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各组每天给予不同浓度的强力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不用强力霉素)。分别在1、3、5、7d观察大鼠的全身状况、肉眼下黏膜损伤情况、光镜下溃疡黏膜病理改变情况以及组织切片中Masson胶原三色染色、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同一时间点,强力霉素干预组炎性渗出少,胶原Masson染色颜色较浅。干预组MMP-2的累积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density,I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大剂量组IOD值为2186.56±926.41,小剂量组为5416.12±941.5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MMP-2的活性抑制具有促进口腔溃疡愈合的作用,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物浓度升高,溃疡的愈合效果越好。
613-616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经颏孔前下颌骨劈开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经颏孔前下颌骨劈开径路切除咽旁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例咽旁间隙巨大肿瘤,采用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劈开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肿瘤,其中腮腺来源6例,神经来源2例,患者术后无面瘫、舌麻木,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未发生术后感染。全组病例随访8个月~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劈开径路对于咽旁间隙巨大肿瘤视野良好,暴露充分,肿瘤可直视下完整切除,手术安全、可靠。
617-619

红外线光谱应用于牙周炎龈沟液分子标记物的分析

摘要:目的:评估红外线光谱检测龈沟液内牙周炎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牙周炎(n=129)、牙龈炎(n=125)和健康组织区(n=135)共389个区域的龈沟液样本的红外线光谱,使用多变量的统计学线性分析方法,对龈沟液吸收光谱的炎性指数定性评估。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牙周炎组、牙龈炎组、健康组龈沟液中的4种分子标志物(酰胺酪氨酸I和酰胺酪氨酸II,DNA中的磷酸二酯基团的对称性的和非对称性的PO2-),可以准确地区分健康的和病变的牙周组织。LDA法推算红外线光谱在牙周炎诊断的准确率测试组为98.4%,验证组为93.2%。结论:红外线光谱可以应用于龈沟液中特定的炎性标志物的评估,有利于临床上对牙周组织炎症的诊断。
623-626

唾液污染对牙本质粘结界面影响的微形态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唾液污染后牙本质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牙本质粘结界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方法:10颗人无龋第三恒磨牙垂直于牙体长轴切除冠部釉质,暴露牙本质中层,随机分为5组,每组2颗牙齿。其中A组无唾液污染,B组经唾液污染后无处理,其余3组经唾液污染分别进行完全吹干(C组)、水冲洗(D组)、水冲洗后再酸蚀15s(E组),37℃水浴24h后进行界面及表面SEM观察。结果:D、E组均获得较明显的树脂突及混合层,B、C组树脂突渗透较少,并且B组出现微裂隙。结论:在牙本质修复过程中,唾液污染后,通过水冲洗,水冲洗后再酸蚀15s,均可获得较好的粘结性能。
627-629

喷砂处理对金属烤瓷修复体瓷崩修补的临床影响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Vivadent瓷修补系统修复不同类型金瓷冠桥瓷崩的临床效果;评估喷砂处理方法对金属烤瓷修复体瓷崩修补效果之影响。方法:引入66例不同类型瓷崩患牙,分成喷砂组与对照组,在临床上用Vivadent瓷修补系统进行修补,观察疗效12个月。结果:不同类型瓷崩的修补成功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喷砂组与对照组的修补成功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Vivadent瓷修补系统修补金瓷修复体瓷崩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但在适应征和瓷崩类型的选择上须慎重;喷砂处理能显著提高瓷崩的修补效果。
630-632

3种镍钛器械在3种不同长度下预备根管后根尖部裂纹产生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3种不同镍钛旋转器械在3种不同的工作长度下预备根管后根尖部产生裂纹的情况。方法:即刻拔除的离体牙126颗,随机分为3组,在体视显微镜下拍摄术前片,记录根尖部的表面形态,然后分别采用Protaper、K3、TF在3种不同的长度CL(平根尖孔)、CL+1(超出根尖孔1mm)、CL-1(短根尖孔1mm)预备根管,完成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预备后根尖部表面形态的改变,标记出产生裂纹的地方。结果:CL-1组与CL组、CL+1组根管预备后根尖部产生裂纹的离体牙数目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器械作用下产生裂纹的离体牙数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机用镍钛旋转器械在不同的根管长度下根管预备后根尖部有裂纹产生,其中根管长度为CL-1时产生的裂纹最少。
633-635

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300例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372颗乳磨牙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60例,192颗乳磨牙,采用碘仿氢氧化钙糊剂充填根管;对照组140例,180颗乳磨牙,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充填根管。充填半年~2年后对2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有效率为89.5%,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碘仿氢氧化钙糊剂用于乳磨牙根尖周炎的根管充填,能很有效持久地杀灭存留在乳牙根部牙本质深层及根尖周的厌氧菌,防止再感染,对恒牙胚无损害。本法操作简便、疗程短、易充填,符合儿童心理和乳磨牙牙髓解剖生理特征。疗效优于氧化锌碘仿糊剂。
640-642

显微镜下腭帆张肌及腭帆提肌重建整复先天性腭裂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具有良好腭咽闭合功能腭裂修复的方法。方法:对310例腭裂在显微镜下行手术修复,解剖错位的腭帆张肌及腭帆提肌,并对腭帆张肌及腭帆提肌重新定位恢复正常的生理位置,手术后对50例患者进行回访。结果:腭咽闭合好45例。结论:腭帆张肌,腭帆提肌重建术对于恢复正常腭帆提肌的解剖位置,充分发挥其生理功能,获得良好的发音,是一种值得推荐应用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
643-644

颧下嵴区骨钉支抗在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双侧上颌颧下嵴区骨钉支抗配合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共17例,男8例,女9例,平均12.1岁。均为上颌发育不足,可伴有下颌轻度前突,在双侧上颌颧下嵴区植入骨钉作为支抗配合前方牵引,与平面成向前下30°夹角,力值维持在350g左右,每日戴用时间10~12h。对比牵引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13项骨骼测量项目分析,对测量结果配对t检验;并观察治疗后患者侧貌的改善程度。结果:SNA角平均增大4.1°,A点平均前移3.41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双侧上颌颧下嵴区植入骨钉作为支抗配合前方牵引,能有效改善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
645-649

DEFB-1基因多态性与甘肃裕固族人群龋病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β防御素1基因(beta defensin 1,DEFB-1)中rs11362、rs2978862和rs5743407三个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甘肃裕固族及汉族人群龋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甘肃裕固族自治县选取两民族样本355例,病例组164例(汉族85例,裕固族79例);对照组(汉族86例,裕固族105例),采外周血提取DNA,利用核酸质谱技术检测3个位点的基因型,统计分析。结果:rs11362和rs2978862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裕固族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有差异(P〈0.05);rs11362位点的GA基因型频率病例组(29.1%)低于对照组(48.8%)[OR=0.438,95%CI=0.224-0.857](P〈0.05);rs2978862位点的GA基因型频率病例组(25.3%)显著低于对照组(47.7%)[OR=0.396,95%CI=0.201-0.783](P﹤0.01);rs11362、rs2978862和rs574340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裕固族与汉族间以及汉族人群中均无差异。结论:DEFB-1基因rs11362位点和rs297886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裕固族人群龋病易感性有关。
650-653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族和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ER)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族、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CP)易感性关系,并分析ER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回、汉人群中的分布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静脉血,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受检者进行ER-α/XbaⅠ和ER-α/PvuⅡ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检测,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汉族、回族CP组和对照组在ER-α/Xba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均无差异;汉族CP组和对照组在ER-α/Pvu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均无差异,回族CP组和对照组在ER-α/PvuⅡ基因型的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基因频率分布上无差异;汉族CP组和回族CP组在ER-α/Xba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均无差异,在ER-α/Pvu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α/XbaⅠ位点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族、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无相关关系。ER-α/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宁夏地区回族以及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有关,其基因型的分布可能为回族慢性牙周炎的易感因子。
654-657

下颌磨牙重度根分叉病变综合治疗保存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磨牙Ⅲ、Ⅳ度根分叉病变行分根术及部分配合冠延长术、桩核修复后烤瓷联冠修复保存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60颗下颌磨牙,其中57颗下颌第一磨牙,3颗下颌第二磨牙,均为Ⅲ、Ⅳ度根分叉病变,22例22颗为残冠合并有牙体缺损至龈下,除行分根术外,加冠延长术,术后残根者先用桩核修复后做烤瓷联冠修复,追踪6~24月观察修复疗效。结果:60颗患牙成功56颗,咀嚼功能良好,无自觉症状,修复6个月后X线可见根间骨质轻度增生,边缘硬骨板形成,有效率达93.3℅。1例纵行根折拔除,2例烤瓷冠修复12个月后因反复牙周脓肿和骨吸收,松动而拔除,1例10个月后慢性尖周炎长期牙龈瘘管不愈拔除,失败率6.7%。结论:Ⅲ、Ⅳ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经分根术及部分加冠延长术后结合烤瓷联冠修复能恢复牙齿的美观及功能。
658-660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RECK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初发、复发及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RECK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初发、复发和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至今涎腺PA手术标本58例,其中初发32例,复发6例,恶变9例和11例正常腮腺组织(其中腮腺来源27例,颌下腺来源13例,舌下腺来源2例,小涎腺来源5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ECK、MMP-9在各组标本中的表达,并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计量。结果:MMP-9在正常腮腺组织、PA初发、复发及恶变标本中表达呈梯度增高,各组间表达中:正常腮腺组与涎腺PA复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腮腺组与涎腺CPA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涎腺PA初发组与涎腺CP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ECK在正常腮腺组织、涎腺PA初发、复发及涎腺CPA(恶变)中表达呈梯度降低,并且明显低于正常腮腺组织。各组间表达中:正常腮腺组与涎腺PA初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腮腺组与涎腺PA复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腮腺组与涎腺CPA(恶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常腮腺组织、涎腺PA初发、复发和恶变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4,P〈0.05)。结论:RECK基因与MMP-9在涎腺PA复发、恶变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66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