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1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对舌鳞癌细胞处理,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基因芯片分析干扰素γ处理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并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western blot检测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处理CAL27细胞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明显加快,肿瘤生长72、96h后,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PIK3C2A的表达提高2.5倍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干扰素γ处理细胞后,AKT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干扰素γ处理舌鳞癌细胞后能加快肿瘤细胞的生长,激活AKT信号通路,其不适用直接对舌鳞癌进行治疗。
645-647

富血小板血浆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将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后滴加到珊瑚圆片上,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以同样数量MSCs或PRP制备珊瑚/MSCs和珊瑚/PRP复合物。将3种复合物植入同一裸鼠的背部皮下。术后4周和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异位成骨情况。结果:植入后4周或8周,珊瑚/MSCs/PRP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的软骨或骨质形成;珊瑚/MSCs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也有软骨或骨质形成,并有纤维结缔组织长入;珊瑚/MSCs/PRP组形成的软骨或骨质的量明显多于珊瑚/MSCs组(P〈0.01);珊瑚/PRP组珊瑚周围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纤维组织,未见骨或软骨形成。结论:PRP促进了珊瑚支架上MSCs的异位成骨。
648-651

富血小板胶细胞基质在羊实验性牙周炎牙周缺损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羊富血小板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基质(PRgel-PDLFs)的合成,观察其促进羊中度牙周炎牙周再生的可能作用。方法:建立羊中度牙周炎模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羊新鲜全血中获取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并按一定比例加入牛凝血酶和氯化钙合成富血小板胶(platelet-rich gel,PRgel),然后将其与成纤维细胞PDLFs培养合成PRgel-PDLFs基质,并将其植入动物模型牙周吸收缺损区,10周后处死动物,进行常规组织学检查及CT影像学分析。结果:组织学检查及CT影像学分析均显示,3组在牙根面均可见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牙周膜和牙槽骨样组织的形成,与空白组相比,PRgel-PDLFs组和PRgel组新生牙周组织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PRgel-PDLFs组新生牙周组织量比PRgel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合成的PRgel-PDLFs基质可明显促进羊牙周炎吸收组织的再生。
652-655

不同浓度Borrelidin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模型小鼠脾脏及血液中VEGF作用对比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Borrelidin对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模型小鼠脾脏及血液中VEGF的作用。方法:随机将45只8周龄SPF雄鼠,质量25~30g,作为NC组;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制备成功的225只SPF受孕雌鼠,质量25~30g,随机分为5组:EX组、BO0.8组、BO1.8组、BO2.8组、BO3.8组,每组45只。每组又随机分3d、7d、14d组,每组15只。NC组正常饲养不做处理;EX组开腹后只做注射动作,BO各浓度组小鼠脾脏直接注射相应浓度的Borrelidin注射液。各组分别在3、7、14d3个时间点手术实施主动脉穿刺采血,ELISA法检测各组血样中VEGF的浓度。采血后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小鼠脾脏组织VEGF的表达并行病理图像定量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液VEGF浓度:NC组仅有微量表达。EX组术后浓度呈持续高表达,与NC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BO0.8、1.8、2.8、3.8组均可降低血液中VEGF的浓度。SABC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VEGF表达变化的趋势同ELISA检测。结论:Borrelidin可有效降低静脉畸形模型小鼠脾脏VEGF的表达和血液VEGF的浓度。
656-659

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的生物学变化。方法:用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将其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定期获取标本,制备组织切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形态计量等方法,观察术后不同阶段腮腺组织中腺泡、肌上皮细胞、导管及间质的形态变化及体积分数。结果: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组织开始萎缩,其中腺泡体积分数逐渐减少,至30d时已完全消失;间质、导管及肌上皮细胞体积分数增加;各时间组中各组织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萎缩后的腺体最终由扩张及增生的导管、间质(主要含纤维结缔组织)及肌上皮细胞组成。结论: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可促使腺体发生萎缩,从而避免腮腺区域术后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660-663

Cem-Ostetic/rhBMP-2复合物促进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Cem-Ostetic/rhBMP-2对即刻种植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6只狗随即分成2组,拔除犬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即刻植入种植体,每个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缺损,分别植入Cem-Ostetic/rhBMP-2、Cem-Ostetic、自体骨。术后6、12周分期处死,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术后6、12周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再生。各个时期观察显示Cem-Ostetic/rhBMP-2组新生骨与种植体间的骨结合较其他组多。结论:Cem-Ostetic/rhBMP-2能有效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并促进种植体-骨界面形成较完善的骨整合。
664-66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炎性牙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在大鼠炎性牙髓中的表达及其变化,初步探讨BDNF在牙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开髓建立大鼠牙髓炎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正常牙髓及牙髓炎1d组、3d组、5d组、7d组牙髓中BDNF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牙髓组织中无BDNF表达,在炎症1d组弱表达,3d组时到达高峰,到第5天开始减弱,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牙髓组织相比,炎症牙髓组织中BDNF开始表达,提示BDNF在牙髓炎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667-669

rhBMP-2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骨保护素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外源性rhBMP-2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影响。方法:在48只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分别将空白胶原、rhBMP-2 1.5mg胶原复合物植入下颌骨切开处,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mm,稳定期第1、3、7、14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及OP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应用rhBMP-2 1.5mg效果好。免疫组化染色OPG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在同一时间内,应用rhBMP-2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物实验表明,rhBMP-2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生成。
670-672

CCK-8法评价口腔粘结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摘要:目的:CCK-8法评价口腔粘结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法:应用CCK-8比色法比较体外4种粘结材料(普通型玻璃离子、加强型玻璃离子、SuperBond C&B及SE BOND)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ligament cell,HPDLC)的细胞毒性,初步探讨4种粘结材料的生物学性能。结果:4种粘结材料对HPDLC的生物相容性影响结果相似,其中普通型玻璃离子及SuperBond C&B无细胞毒性,加强型玻璃离子具极轻微细胞毒性,SE BOND具轻微细胞毒性。结论:4种粘结材料均满足口腔材料临床应用的生物相容性要求。
673-675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逆行诱发电位对贝尔面瘫的定位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逆行诱发电位(facial nerve antidromical evoked potentials,FNAEP)对贝尔面瘫患者进行病变部位的定位。方法:对2009年1~12月就诊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神经疾患专科的46例贝尔面瘫患者进行FNAEP检查,其中非味觉障碍组20例,味觉障碍组26例.刺激点为茎乳孔体表投影处,记录点为外耳道后壁,对波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味觉障碍组中,外耳道后壁记录点示健患侧潜伏期、波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潜伏期差值比均数为(14.71±5.18)%,波幅差值比均数为(-33.88±33.04)%,与临床症状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23/26(88.46%)和24/26(92.31%)。非味觉障碍组中,外耳道后壁记录点示健患侧潜伏期、波幅无统计学差异,患侧AEP潜伏期、波幅数据与临床症状相比较,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20(45.00%)、10/20(50.00%)。结论:当外耳道后壁记录潜伏期及波幅的患健侧差值比的绝对值分别达到10%及30%以上,提示垂直段的损伤。
676-679

两种不同设计的刮舌器清除口臭效果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有代表性的刮舌器对口臭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嗅觉法计分和检测挥发性硫化物(VSC)水平评估1d内和3周内使用无让性的塑料刃刮舌器和有让性的橡胶刃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并与使用氯己定漱口水组及安慰剂组进行比较。结果:1d内的结果显示氯己定漱口水组和2种刮舌器组在第3、6h的抗口臭效果比安慰剂组强,而2种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更优于氯己定漱口水;3周内的结果显示氯己定组、塑料刃组和橡胶刃组在第1、2、3周的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均低于安慰剂组,在第3周橡胶刃组的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低于塑料刃组。结论: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均优于氯己定漱口水,橡胶刃刮舌器的长期效果要优于硬质塑料刃刮舌器。
680-682

耳前长角形切口在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耳前长角形切口在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06例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耳前长角形切口,术区皮下肿胀分离后沿皮下翻瓣,在颧弓上方2cm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此层深面剥离到颧弓,分离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耳前长角形切口结合皮下肿胀分离技术不但为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提供良好的视野,方便骨折复位固定,而且与头皮冠状切口相比大大减少了损伤和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683-685

种植体表面TiO2/HA梯度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和水热处理形成的TiO2/HA梯度涂层表面的粘附和增殖等情况,评价微弧氧化陶瓷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及微弧氧化-水热处理工艺应用于钛植入材料表面处理的可行性。方法:将纯钛试件共60枚分为微弧氧化处理组(M组)、微弧氧化-水热处理组(M-H组)和纯钛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表面形貌并用X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然后对不同时间点OB细胞在各组材料表面的附着、生长、增殖情况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进行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试件表面呈现多孔状,主要为锐钛矿型TiO2,也包含金红石型TiO2。经过后续水热处理,从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到试件表面析出一层白色柱形结晶体,同时XRD谱线出现了羟基磷灰石的衍射峰。试件与OB细胞共培养后可见细胞在材料周围生长良好,培养5d后,改性两组的材料表面细胞增殖比纯钛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培养7d后,M组和M-H组细胞ALP活性大幅提高,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AO及水热处理后的TiO2/HA梯度涂层表面能有效提高OB细胞的早期粘附、增殖及ALP活性。
686-689

加速老化对纤维增强树脂桩剪切强度和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加速老化对不同品牌纤维增强树脂桩的剪切强度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5种纤维桩(Mac-ro-lockTMPost、Luxa Post、Para Post Taper Lux、Ivoclar Vivadent FRC Postec Plus、Nordin Glassix+plus)随机分为老化组和无老化组并测量剪切强度、显微结构及红外光谱图。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老化前后不同品牌样本剪切强度的差异(α=0.05)。结果:各品牌样本老化前后剪切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后纤维丝周围附着的基质大部分分离;老化后酯的红外光谱吸光度增加。结论:老化后基质发生了物理老化和氧化反应,交联密度增加,纤维丝/基质界面粘结力减弱并分离,剪切强度降低。
690-692

厚度与颜色影响IPS e.max和In-Ceram全瓷修复体色彩再现效果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IPS e.max和VITA In-Ceram氧化铝2种全瓷材料不同瓷层厚度与颜色对修复体色彩再现的影响,探索全瓷修复体的混色规律,为全瓷修复的临床比色、配色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种全瓷材料各以A1、A2、A3为目标颜色制作不同厚度的圆形试件:IPS e.max铸瓷(0.6mm、0.9mm、1.2mm、1.5mm);VITA In-Ce-ram切削氧化铝(核冠/饰瓷:0.5/1.2mm、0.7/1.0mm、0.9/0.8mm),同一厚度同一颜色各制作直径为15mm的圆盘形试件7个,共计147个。使用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对试件的颜色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以CIE*a*b*格式表示。结果:2种全瓷材料黑白背景下的色差值(△E和△L)均受到厚度和颜色的影响,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限的临床修复空间中,全瓷材料的颜色改变、厚度的微小差别以及体瓷和饰瓷之间的厚度变化将影响修复体最终的颜色和透明性。
693-695

RPDs基托材料对口腔念珠菌定植的影响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可摘局部义齿(RPDs)不同基托材料对口腔念珠菌的定植的影响。方法:临床随机选择RPDs修复患者147例。其中树脂基托义齿(A组)58例,钴铬合金铸造基托义齿(B组)63例,纯钛及钛合金铸造基托义齿(C组)26例。吐唾法取样,用CHROMagar培养基鉴定念珠菌菌种。培养基中念珠菌菌落计数为每个样本的念珠菌检出强度。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不同基托材料义齿戴用人群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强度的差异。结果:147例不同基托材料义齿戴用人群中检出的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3个菌种。A、B、C组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白色念珠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数,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组显著高于C组(P〈0.05)。非白色念珠菌间的菌落形成单位数无明显差异。结论:戴不同材料义齿患者口腔除了能检出白色念珠菌,还可检出非白色念珠菌;口腔念珠菌的菌落形成单位数与义齿基托材料密切相关,钛及钛合金基托义齿应为预防义齿性口炎的首选义齿。
696-698

正常人群下颌管的三维定位测量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CT进行下颌管的三维定位测量研究,为牙种植术等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对50例正常人下颌骨进行螺旋CT扫描,在预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管至颊、舌、牙槽嵴顶以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左右两侧各组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下颌管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距离小,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距离较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管在下颌骨后牙区走行中偏向舌侧骨板,而且距离下颌骨下缘较近。当下颌骨的垂直高度不足时,下颌管的颊舌向位置就十分重要,第二磨牙区种植一般伤及下牙槽神经的风险较小。
699-70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口腔种植的“金标准”丛书——“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口腔种植临床指南”(宿玉成教授主译)

摘要:第一卷:《美学区种植治疗-单颗牙缺失的种植修复》 在所有的口腔种植文献中,本书是惟一的一部以临床证据为依据、全面论述美学区单颗牙缺失种植的临床专著。本书提出并详细论述了美学区种植的治疗原则、十二项风险因素与控制原则、标准的种植外科与种植修复的临床操作程序、引导骨再生以及骨和软组织增量的原则与技术、种植美学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等重要方面。本书以819幅图片、16个表格、
7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