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焦点论著、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经验交流、流行病学研究、专业英语等。
  • 主管单位:武汉大学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6
  • 综合影响因子:0.79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口腔医学研究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TGF-β1调控小鼠成釉细胞Amelotin基因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TGF-β1对Ameloti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TGF-β1对釉成熟蛋白(Amelotin)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TGFBR1小RNA干扰(siRNA)技术阻断TGF-β受体I(TGFBR1)表达,或在成釉细胞中过表达活化型TGF-β受体I(T204D),观察Amelotin基因表达的改变;利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观察TGF-β1和T204D对成釉细胞Amelotin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TGF-β1刺激成釉细胞后,Amelotin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利用小RNA干扰技术使TGFBR1基因沉默,实时定量RT-PCR显示TGF-β1调控Amelotin基因表达的作用减弱,而pCDNA3.1-T204D转染成釉细胞促进了Amelotin基因表达。将pGL3-Amelotin启动子转染成釉细胞,并用TGF-β1刺激成釉细胞,Amelotin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强。TGFBR1小RNA干扰阻断了TGF-β1诱导的Amelotin启动子转录活性,而将pGL3-Amelotin与T204D共转染成釉细胞后,促进了Amelotin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论:在牙釉质发育过程中,TGF-β1和活化型TGFBR1信号通路调控成釉细胞Amelotin基因表达。
453-455

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兔拔牙窝愈合修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植入兔拔牙窝对牙槽骨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5只,阳性组5只,阴性组5只,拔除右侧上、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植入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阳性组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并以自然愈合拔牙窝为阴性对照,用X线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价兔上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2、4周剩余牙槽嵴的相对长度变化为:实验组〉阳性组〉阴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拔牙窝内新生骨组织数量质量均好于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8、12周,实验组和阳性组剩余牙槽嵴的相对长度变化及骨组织修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PRF独立做为移植充填材料能够有效保存拔牙窝牙槽嵴长度,促进组织修复。
456-459

人涎腺导管癌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培养涎腺导管癌细胞,为进一步研究治疗涎腺导管癌奠定基础。方法:对原发于腮腺部位的导管癌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并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细胞角蛋白(CK)、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雄激素受体(AR)特异性抗原标记物的表达,对涎腺导管癌进行形态学检查和鉴定。结果:涎腺导管癌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边形,不规则,有突起,异倍体明显。细胞的生长曲线有明显快速生长期。肿瘤性细胞CK、GCDFP-15、AR阳性表达。结论:涎腺导管癌细胞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相似。
460-463

芪蓝颗粒干预大鼠舌黏膜癌变的Survivin基因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芪蓝颗粒对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的大鼠舌癌变的抑制及对生存素基因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癌变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以4NQO饮水喂养诱导大鼠舌癌变,同时给予芪蓝颗粒干预癌变过程,取9、18、27、36周舌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这150例舌组织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结果:27、36周时,不同组癌变率差异明显(P〈0.05),B、C、D组的癌变率均低于A组,C组的癌变率最低。在舌异常增生和癌组织中,中药干预组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芪蓝颗粒有确切的抑制口腔癌变功效,对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是其抑癌机制基础之一。
464-467

ProTaper和ProTaper Universal机用镍钛器械在模拟根管内成形能力的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树脂模拟根管比较机用ProTaper和ProTaper Universal在弯曲根管内的成形能力。方法:使用机用ProTaper和ProTaper Universal预备两组模拟树脂根管,记录预备时间、树脂切割量、外形改变等,并对预备前后模拟根管形态改变、弯曲内外侧去除树脂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器械在预备时间上、器械变形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预备后根管中下段均有部分偏移。ProTaper Universal F1、F2在弯曲内侧切割的树脂量多于ProTaper,而F3的树脂切割量少于ProTaper F3。结论:两组器械均能较好地完成根管预备,但是在预备根管中下段时,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偏移。
468-470

冷热循环对硅橡胶软衬拉伸强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冷热循环对2种不同方式固化的硅橡胶软衬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Sofreliner MS自凝硅橡胶软衬、Silagum硅橡胶软衬,分别与α-RESIN热凝基托树脂块进行粘接制作圆柱形试件各30个。37℃蒸馏水浸泡24h作为对照组,余试件分别冷热循环5 000、10 000、20 000、30 000次后各取出6个进行拉伸强度测定,观察断裂模式。结果:Sofreliner MS软衬、Silagum软衬各组间拉伸强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Silagum硅橡胶软衬各组拉伸强度均显著大于Sofreliner MS自凝硅橡胶软衬(P〈0.05)。结论:冷热循环30 000次对本实验条件下的2种硅橡胶软衬拉伸强度没有影响。
476-478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上颌快速扩弓对龈沟液中IL-1β及MMP-8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上颌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金属基质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8,MMP-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上颌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34例需上颌快速扩弓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戴入Hyrax扩弓器但不加力)和实验组(持续扩弓1周),各17例。分别在扩弓前(基线)、扩弓后24h、1周,保持1、3、5、7、9周时进行临床检查,并检测GCF量及IL-1β、MMP-8的水平,从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基线比较,实验组GCF量、IL-1β及MMP-8水平呈动态变化,扩弓后24h开始升高(P〈0.05),扩弓后1周达峰值(P〈0.001),此后逐渐下降,但一直保持较高水平(P〈0.05)。组间比较显示,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间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扩弓后24h至保持7周,实验组GCF量、IL-1β及MMP-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至保持9周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颌快速扩弓过程中,GCF中IL-1β及MMP-8水平发生了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快速扩弓后牙周组织的改建。
484-487

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2.48±0.65)°,L6-MP角平均减少(5.28±1.96)°,OP-MP平均增加(3.13±0.66)°,OJ平均增加(3.89±0.63)mm,OB平均增加(2.74±0.38)mm。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有效地控制磨牙垂直向高度同时矫正Ⅲ类错颌间关系,达到了改善面型和掩饰骨性畸形的正畸治疗目标。
488-491

新生儿鹅口疮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我院住院部2007年1月~2009年12月68例新生儿发生鹅口疮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8例鹅口疮患儿的病例进行分析,从胎龄、体重、分娩方式、住院时间、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原发病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胎龄及体重与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率有关(胎龄组:χ2=24.5,P〈0.005;体重组:χ2=10.3,P〈0.05);鹅口疮与住院天数、喂养方式、抗生素疗程有关(P〈0.005)。结论:新生儿鹅口疮发生跟胎龄、体重、住院时间、喂养方式及抗生素使用等有密切关系;新生儿鹅口疮胎龄越小、体重越小患病率越高,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予以重视。
492-494

T-ScanⅡ咬合分析数据作为早期牙隐裂调干预指标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牙隐裂(cracked tooth syndrome,CTS)患者动态咬合特征,分析其异常因素,探索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作为牙隐裂调干预指标之一的可行性。方法: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记录15名早期牙隐裂患者调干预前后牙尖交错位(ICP)及左右侧方咬合的过程。定量测定接触点数目、力的中心点(COF)相对位置、力百分比值(%)以及不对称系数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S组干预前第一磨牙区咬合接触点数目及干扰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及干预后(P〈0.05)。CTS组COF均偏于患侧,两组患侧力百分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较大力和不均衡的咬合接触是牙隐裂患者主要紊乱因素。T-ScanⅡ咬合力分析数据可作为牙隐裂早期干预性调的指标之一。
495-497

不同牙面处理技术对窝沟封闭边缘密合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以离体牙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牙面预备技术对窝沟封闭后边缘密合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牙面预备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颗离体第三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A组,传统杯刷清洁(CST);B组,窝沟釉质成形术(EST);C组,非创伤性充填(ART);牙面处理后分别涂布窝沟封闭材料。将实验标本浸于罗丹明B溶液染色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标本微渗漏深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封闭剂与牙釉质结合处的超微结构。结果:EST组所产生的微渗漏深度最低,其次是ART组,对照组所产生的微渗漏深度最高。扫描电镜下,EST组中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之间渗透性好,ART组和对照组中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之间渗透性较好。结论:研究表明不同牙面处理技术对窝沟封闭边缘密合性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ART技术与CST技术相似,封闭剂与牙釉质的边缘密合性较好,为ART技术应用于窝沟封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498-500

VEGF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中VEGF的表达和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62.5%SACC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SACC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是SACC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SACC的血管生成,VEGF可做为SACC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用于识别高危转移和不良预后者。
501-503

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瘤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组织(肿瘤外1.0cm)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其作为界定多形性腺瘤安全切除边界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eal-tim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i-67在原发多形性腺瘤与瘤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石蜡组织标本中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Ki-67在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i-67在瘤旁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多形性腺瘤瘤旁组织中Ki-67的表达明显低于肿瘤组织,提示肿瘤外1.0cm为安全切除边界。
504-507

两种不同直径Ankylos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3.5mm和4.5mm两种不同直径的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边缘骨吸收量。方法:临床选择5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3.5mm和4.5mm Ankylos种植体各25例,行潜入式种植手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通过X线检查骨组织的吸收情况。比较3.5mm种植体和4.5mm种植体X线检查结果。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个月。结果:全冠修复后,两组植体及修复体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初期稳定性好,3.5mm种植体在修复即刻及修复后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3±0.46)、(0.58±0.42)、(0.64±0.40)、(0.78±0.35)mm,4.5mm种植体在修复即刻及修复后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33±0.24)、(0.35±0.26)、(0.41±0.28)、(0.51±0.29)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数排列为:3.5mm组(0.66mm)〉4.5mm组(0.42mm)结论:在Ankylos平台转换结构中,肩台的宽度越大,即种植体的直径越大,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越少。在牙槽骨宽度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宽径种植体。
508-510

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与常规广泛切开引流术在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中,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瘢痕形成方面的差异。方法: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确诊病例37例分为2组,对照组行颌面颈部脓肿广泛切开引流术,实验组行小切口并负压吸引引流治疗,所有病例均根据血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足量抗生素行全身抗感染治疗,统计对照组与实验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及皮肤瘢痕长度、宽度。结果:对照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1.3d,实验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0.8d(P〉0.05)。对照组伤口愈合后平均瘢痕长度为11.5cm,平均瘢痕宽度为1.3cm;实验组伤口愈合后平均瘢痕长度为2.3cm(P〈0.05),平均瘢痕宽度为0.6cm(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并不显著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但明显减小术后瘢痕形成,患者易于接受。
511-513

结合三维激光扫描的仿真颌骨模型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仿真颌骨模型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要求种植修复的20例患者,进行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将扫描后的数据与3D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匹配,形成计算机三维颌骨模型并通过三维快速成型机形成实物的三维颌骨模型。术者在此模型上进行术前设计和模拟,制作手术导板。完成种植修复。结果:20例患者中12例颌骨的锥形束CT数据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匹配准确;制作出手术导板,并在手术导板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及最终修复。3例CBCT数据与激光扫描模型配比后发现CBCT在后牙区有偏差,最大偏差1mm。5例患者缺牙区骨质形态与临床不符,骨缺损范围偏大。结论:结合激光扫描技术的仿真颌骨模型在牙列区有清晰外形同时真实的显示了颌骨形态,为医生提供了一个熟悉而真实的模拟空间。
514-516

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即刻移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埋伏牙或第三磨牙即刻移植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有先天性牙列缺损或有单个牙需要拔除同时具有骨性埋伏牙或第三磨牙的病人,对其行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即刻移植术,5年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并研究患者年龄大小、性别差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论:埋伏牙或第三磨牙自体异位移植技术已较成熟,青少年期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埋伏牙即刻移植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517-520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病例报告

上唇多形性腺瘤1例

摘要: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名涎腺混合瘤(mixed tumor),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者。临床上约80%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以腭部多见,而发生于上唇皮下者则较为罕见。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上唇多形性腺瘤病例,报道如下:
5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