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 42-1682/R 国内刊号
  • 1671-7651 国际刊号
  • 1.1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口腔医学研究是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口腔医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信息·广告、综述、牙周病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口腔正畸学研究、口腔种植学研究、特约述评、牙体牙髓病学研究、病例报告、口腔修复学研究、龋病牙髓病学研究、信息·广告_征订启事、口腔生物学研究、口腔颌面肿瘤学研究、口腔肿瘤学研究、口腔麻醉学研究、龋病与牙体修复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口腔黏膜病学研究、牙髓病学研究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靶向防龋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存留时间分析1-3

摘要:目的:观察靶向防龋DNA疫苗pG JA-P/VAX免疫小鼠后在免疫原位和引流淋巴结的存留时间。方法:靶向防龋DNA疫苗pG JA-P/VAX分别经肌肉注射和鼻黏膜滴注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1、3、6个月,取肌肉注射组注射局部的肌肉组织和腹股沟引流淋巴结,鼻黏膜滴注组鼻相关淋巴组织和颈部引流淋巴结,提取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pG JA-P/VAX中的GLU序列。结果:免疫后1、3、6个月,在免疫局部组织和引流淋巴结的基因组DNA中均扩增得到870 bp的片段,测序证实该片段序列与GLU序列一致。结论:防龋DNA疫苗pG JA-P/VAX免疫小鼠后,可在免疫原位和引流淋巴结较长期存在。

新型种植体涂层材料rhBMP-2/PDLLA诱导成骨作用的观察4-7

摘要:目的:观察rhBMP-2/PDLLA涂层诱导钛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情况。方法:选取8只比格犬,在其双侧胫骨随机植入PDLLA/rhBMP-2、PDLLA、rhBMP-2涂层和空白种植体,术后2、4、8、12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比较各组新骨形成和骨结合情况。结果:rhBMP-2/PDLLA涂层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早于其他组;4周时rhBMP-2/PDLLA涂层种植体骨结合明显优于PDLLA组、空白组(P〈0.05),8周和12周时PDLLA/rhBMP-2涂层种植体骨结合优于PDLLA组,并有大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新型涂层材料PDLLA/rhBMP-2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和提高骨结合率的双重作用。

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_(12)交互作用对小鼠腭胚突超微结构影响的观察8-11

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2作用后腭胚突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孕鼠分为实验组(致畸组,拮抗组)和对照组,按体重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和生理盐水,分别在E14.5 d和E17.5 d处死孕鼠并获取胚胎,用扫描电镜观察E14.5 d的腭胚突表面结构,记录E17.5 d腭胚突的腭裂情况。结果:地塞米松作用后,小鼠胚胎的腭裂发生率从3.1%上升到42.1%(P〈0.01),硬腭处细胞的伪足结构消失。维生素B12拮抗后,小鼠胚胎的腭裂发生率降低(P〈0.05),伪足结构部分恢复。结论:维生素B12能部分恢复小鼠腭胚突细胞的表面超微结构,从而拮抗地塞米松的致腭裂效应。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经验交流
颌面部骨折187例临床分析11-11

摘要:本文回顾性地总结了我科2001~2006年187例因颌面部骨折住院病例,详细分析了其损伤原因以及影象学特征并对各型骨折临床治疗进行了总结。现具体报道如下: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腺病毒介导TWEAK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12-15

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TWEAK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BMSCs)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TWEAK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5CMV-TWEAK和含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腺病毒载体Ad5CMV-EGFP;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BMSCs,通过转染Ad5CMV-EGFP确定病毒对BMSCs的转染效率;以未经转染的BMSCs细胞为空白对照组,以转染Ad5CMV-EGFP为实验对照组,以转染Ad5CMV-TWEAK为实验组,通过计数细胞和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观察转染TWEAK对BMSCs增殖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Ad5CMT-EGFP对大鼠BMSCs的感染率在300partic les/cell时可达到85%;感染后72小时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分析意义;感染后15 d内各时间点3组间碱性磷酸酶的分泌量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腺病毒介导的TWEAK基因对于BMSCs具有增殖作用,但并不通过碱性磷酸酶影响BMSCs成骨能力,其在骨形成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根尖开放动物模型的建立16-18

摘要:目的:利用杂种犬建立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齿根尖开放的动物模型。方法:将2条杂种犬12颗犬齿开髓及拔髓后,用根管预备器械破坏已经发育完善的根尖处,并开放于口腔环境10 d。拍X线片观察破坏情况。结果:所有实验牙均形成近似人类临床牙齿根尖开放的影像。结论:用机械破坏加开放于口腔环境的方法建立的犬齿根尖开放模型,是较近似于人类牙齿根尖开放的动物模型,且实验周期大大缩短。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欢迎订阅2009年《口腔医学研究》杂志18-18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BrdU和EGFP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对比研究19-22

摘要: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1-deoxyuridine,BrdU)和腺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体外扩增。AdCMV-EGFP分为100、200、400及800 particles/cell四组进行转染;BrdU以终浓度5、10、15μmol/L进行标记。分别于实验第1、3、5、7 d检测两种方法对MSCs的标记率。通过MTT检测两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AdCMV-EGFP以100 par-ticles/cell转染未引起MSCs凋亡,转染3d时效率最高(44.4±3.5%);BrdU以10μmol/L、标记3 d的标记率为(75.1±3.1)%。两种方法均不影响细胞增殖。结论:AdCMV-EGFP和BrdU均可高效标记MSCs,根据研究需要不同均可作为高效的MSCs标记方法。

c-f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23-25

摘要:目的:检测c-f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在OSCC、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c-fos表达在胞核内,MMP13表达在胞浆中,二者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7.3%及63.3%。c-fos和MMP13在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69.2%(P(0.05)和78.3%、50%(P(0.05)。结论:c-fos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相关,但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MMP13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和颈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26-29

摘要:目的:体外研究腺病毒AdCMV转染VEGF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大鼠BMSCs,AdCMV-EGFP转染BMSCs,确定重组腺病毒的最适MO I,应用MTT法检测转染Ad-CMV-VEGF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VEGF的表达,通过检测成骨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AdCMV-EGFP在400partic le/cell时转染效率最高,且对细胞无毒副作用,未转染细胞、AdCMV-EGFP转染细胞与AdCMV-VEGF转染细胞光吸收(A)值在转染后第3天存在明显差异(P〈0.05)。RT-PCR检测AdCMV-VEGF转染细胞有VEGF基因的表达,未转染AdCMV-VEGF细胞组未见VEGF基因mRNA的表达。通过成骨诱导后AdCMV-VEGF转染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未转染AdCMV-VEGF细胞(P〈0.05)。结论:在体外AdCMV-VEGF能够成功转染大鼠BMSCs,能够促进BMSCs的增殖和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实验性牙移动兔牙周组织中VEGF受体1(VEGFR-1)的变化30-33

摘要:目的:观察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VEGFR-1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用体重在2.0 kg左右的日本大耳白兔35只,分为正常组与实验1、3、5、7、14、21天组。建立兔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对实验标本进行VEGFR-1免疫组化染色。通过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兔牙周组织中VEGFR-1的表达变化进行平均灰度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在正常牙周组织中,VEGFR-1有所表达,局限分布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牙周组织受到正畸压力后,压力区1-7 d VEGFR-1的表达与正常牙周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张力区在3-14 d时,VEGFR-1阳性反应灰度积分与正常牙周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高峰值压力区出现在牙齿受力后第5天,张力区出现在第5天。结论:正常兔牙周组织中存在VEGFR-1;VEGFR-1参与了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研讨会(重庆)会议征文通知(第一轮)33-33

摘要: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协办的“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研讨会”将于2009年10月22日-10月25日在重庆举行。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监测人唾液在金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过程34-37

摘要:目的:采用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位、实时和动态测量全唾液、腮腺唾液和颌下腺/舌下腺唾液在Au石英晶体芯片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过程。方法:收集刺激性的上述3种唾液,QCM-D监测唾液蛋白吸附于Au石英晶体芯片表面所造成的频率改变和消散因子的变化,及形成生物膜的质量、厚度、剪切弹性模量和剪切粘度。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a=0.05)。结果:全唾液、腮腺唾液和颌下腺/舌下腺唾液蛋白质吸附达饱和状态时的频率改变,生物膜厚度和质量为SMSLS〉W S〉PS(P〈0.05)。消散因子的变化、生物膜的剪切弹性模量和剪切粘度为PS〉SMSLS和W S(P〈0.05)。结论:3种唾液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形成生物膜的差异是由于其成分不同所造成的。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是研究膜的有效工具。

舌背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变化探索研究38-40

摘要:目的:为了寻找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体外研究舌苔形成的机理。方法:取临床舌鳞癌患者术后癌周正常舌背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健康的大鼠、小鼠和兔处死后取舌背黏膜组织,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处理分离舌背黏膜上皮细胞,体外10%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不同时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大鼠舌背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规律与人相似,大鼠和小鼠细胞周期的变化比较一致,兔舌背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与人、大鼠、小鼠明显不同。结论:大鼠可以作为舌苔细胞凋亡研究的模型动物。

尼古丁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41-43

摘要:目的:体外研究尼古丁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尼古丁与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时间,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尼古丁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各浓度的尼古丁组均能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但不同浓度尼古丁对牙周膜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各浓度组尼古丁均能降低G1的比例,高浓度尼古丁(5×10^-1g/L)组G1期比例降至84.62%,G2/M期升高至12.83%。结论:尼古丁能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影响其细胞周期的进程。

舌癌中原癌/抑癌基因及凋亡/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44-47

摘要: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舌癌中原癌/抑癌基因及凋亡/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分别提取4例舌癌组织和正常舌黏膜组织的mRNA,逆转录后制成cDNA探针,纯化后与含有100条细胞凋亡/应激反应相关基因和234条原癌/抑癌基因相关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分析,筛选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筛选出与细胞凋亡/应激反应有关的基因14条,其中表达增加的基因有4条,表达降低的基因有10条。在原癌/抑癌基因相关的234条基因中,共有17条基因在舌癌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其中表达增加的基因10条,表达降低的基因7条。结论:运用cDNA微阵列技术能成功检测出两种不同组织中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为研究舌癌提供有价值的筛选资料。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信息·广告
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47-47

摘要: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将于2009年10月27~28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会议地点位于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是国内大型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会议,是全国口腔修复医师的一次盛会。会议期间将进行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换届,并由国内和国际著名口腔修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树脂托槽在不同粘接剂下抗剪切强度的体外研究48-50

摘要:目的:选出适宜树脂托槽使用的粘接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新鲜双尖牙60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1)京津釉质粘接剂组;2)自酸蚀光固化型复合树脂粘接剂组;3)单组分粘接剂组。所有牙齿记录余留粘接剂指数(the 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及釉质裂纹情况。实验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单组分粘接剂与其他两组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RI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牙面上均无裂纹产生。结论:单组分粘接剂组抗剪切强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