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 42-1682/R 国内刊号
  • 1671-7651 国际刊号
  • 1.1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口腔医学研究是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口腔医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信息·广告、综述、牙周病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口腔正畸学研究、口腔种植学研究、特约述评、牙体牙髓病学研究、病例报告、口腔修复学研究、龋病牙髓病学研究、信息·广告_征订启事、口腔生物学研究、口腔颌面肿瘤学研究、口腔肿瘤学研究、口腔麻醉学研究、龋病与牙体修复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口腔黏膜病学研究、牙髓病学研究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0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下颌骨弹力牵引成骨再生骨密度及强度测量113-115

摘要:目的:初步了解下颌骨持续弹力牵引成骨再生骨密度及强度的变化过程,为弹力牵引成骨这一新技术提供基本数据参考.方法:制作bi-focal技术牵引成骨重建一侧下颌骨3.5~4 cm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采用6 cm长内置正弦波形记忆合金弹力牵引器自动完成牵引成骨,分别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生物力学检测仪测量术后不同时期牵引再生骨段的骨密度及强度.结果:各实验犬牵引再生骨段长度均达到3.0 cm以上,术后3个月再生骨中央生长区强度和密度达同侧正常骨段的15%左右,术后4个月时可接近正常骨的40%,术后5个月时可达正常骨密度的60%左右.结论:以较快速度弹力牵引获得的再生骨,后期的骨化成熟过程也较为满意.

PGA无纺网与PDLCs的3D共培养物在裸鼠体内的生长观察116-118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与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共培养物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探讨PGA无纺网作为支架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能性.方法:将共培养7d的人PDLCs与 PGA无纺网复合物接种于BALB/C裸小鼠一侧背部皮下,另一侧植入空白PGA为对照.分别于1、2、3、4周取材进行大体及HE和Masson's染色及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进行新生毛细血管记数.结果:随着PGA无纺网在体内的逐渐降解,PDLCs同步增殖,分泌胞外基质.体内2周时即可见实验侧植入物血管化良好并有胶原束的形成,Ⅰ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PGA无纺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并易于新生血管的形成,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细胞支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Bio-oss复合BM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骨组织学定性与定量分析119-122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以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 natural bovine mineral, Bio-oss)作为载体材料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BM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60只兔子随机分成两组,在兔子的股骨预备种植窝后制造标准开放式骨缺损,宽3 mm、高4 mm、厚3 mm,然后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的3.3 mm×8 mm BLB种植体,一组骨缺损填入Bio-oss,另一组填入Bio-oss/ BMP复合骨.于术后2、4和6个月取样本,制作带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形态学观察,骨结合百分率测定和计算机组织图像定量分析.结果:两组的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Bio-oss/ BMP组与单独植入Bio-oss相比,新骨形成更早、新生骨量更多、骨的矿化程度更高.2、4和6个月的骨结合百分率均高于Bio-oss组.结论:Bio-oss是BMP理想的载体材料,Bio-oss/ BMP复合骨可更快更有效的促进骨组织再生,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TEM下自酸蚀粘结剂的两种模式牙本质纳米渗漏观察123-126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3种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TM SE Bond、AdperTM PromptTM、PANAVIATM F)牙本质粘结界面的纳米渗漏.方法:选取12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分别用3种自酸蚀粘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粘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5个0.9 mm厚粘结试件,分别避光贮存于硝酸银、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 h,在TEM下观察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在TEM下观察到3种自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混合层中呈网状、点状两种模式分布的纳米渗漏.结论:自酸蚀粘结剂由于其自身的组份特性,牙本质粘结界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

牵张成骨时整合素β1在细胞内外张应力传递中的作用127-129

摘要:目的:检测整合素β1(integrinβ1)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分布和表达,初步探讨整合素β1在张应力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2只大耳白兔行双侧下颌骨骨切开术,并安置口外牵张器,经7d间歇期后,按1 mm/d的速率将下颌骨延长6 mm.在间歇期末,牵张结束当天及牵张结束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处死3只动物,取牵张区新生组织作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整合素β1的分布特征和表达水平,并用染色强度等级分析法对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整合素β1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牵张间隙内的间充质细胞和新生骨小梁表面的成骨细胞.间歇期末,多数间充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呈弱阳性;牵张结束时,染色强度显著上升;然而,固定到第7天和第14天,染色强度明显弱于牵张结束时.结论:整合素β1可能在牵张成骨时将外界的张应力传递至感应细胞内并刺激成骨细胞系增殖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钛板携带种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动物试验130-131

摘要:目的:观察钛板与种植体联合植入修复羊下颌骨缺损的生物反应和X线表现.方法:12只山羊下颌骨单侧和双侧体部切除后,将特制的装有HA涂层种植体的钛板植入骨缺损区,并在种植体周围植松质骨.术后给抗生素预防感染.3个月后安装基台和义齿,行X线拍片观察钛板和种植体与骨接触区的愈合情况及羊的饮食和生存情况.6个月后植骨区和骨断端与钛板界面处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钛板携带种植体植入羊下颌骨后未见感染和排异反应,伤口一期愈合.安装基台和义齿后给羊喂粉碎的饲料,未见伤口裂开和钛板脱落.3个月后X线拍片见在种植体周围存在新骨,钛板与下颌骨紧密相连.6个月后镜下见种植体周围为不规则的骨小梁结构和纤维组织.结论:钛板携带种植体植入羊下颌骨后无明显排异反应,可恢复羊下颌骨的外形和咀嚼功能.

上皮钙粘素与β连环素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表达的研究132-134

牵张力对体外培养兔鼻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135-138

摘要:目的:探讨牵张力对体外培养的不同年龄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牵张力大小与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改变的量效关系.方法:将第4代体外培养的新生及6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置于细胞膜式牵张力施加装置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的牵张力(5 kPa、10 kPa)在0~12 h内对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0~10 h内5 kPa牵张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牵张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增殖指数峰值位于10 h处;0~8 h内10 kPa牵张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牵张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增殖指数峰值位于8 h处;5 kPa较10 kPa牵张力对体外培养兔鼻软骨细胞具有更大的促增殖作用;牵张力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兔兔鼻软骨细胞具有更大的促增殖作用.结论:牵张力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新生及六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提示我们鼻软骨牵张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矫治新生儿唇腭裂伴发鼻畸形,而且有可能用于矫治1岁左右婴儿甚至更大年龄患儿的唇腭裂伴发鼻畸形.

脱敏剂对全酸蚀粘接剂剪切强度的影响139-141

摘要:目的:研究3种牙本质脱敏剂处理牙本质表面后对全酸蚀粘接剂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双尖牙40颗.截去牙根,将牙冠切为颊、舌两部分.磨去颊、舌表面的釉质层,预备成牙本质平面,暴露牙本质面,将其余部分包埋于自凝树脂中.将80个样本分为8组, 酸蚀前、酸蚀后依次用30%草酸钾、33%硝酸钾、极固宁、三蒸水处理牙本质表面.样本在37 ℃水浴中浸泡24 h后测量剪切强度,加载速度为0.5 mm/min.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Turkey's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蒸水处理组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脱敏剂处理组.但无论使用哪一种脱敏剂在酸蚀前或者酸蚀后处理牙本质,对剪切强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脱敏剂处理牙本质表面会显著降低Single Bond的粘接强度.

黄芪-聚乳酸/壳聚糖复合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142-146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壳聚糖/聚乳酸(AP-C/PLA)、壳聚糖/聚乳酸(C/PLA)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为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诱导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与AP-C/PLA、C/PLA支架联合体外培养.5d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两种材料的吸附率,放免法检测骨钙素的分泌情况.结果:BMSCs在两组材料上能贴附、生长, AP-C/PLA上贴附的细胞数量、细胞吸附率、骨钙素高于C/PLA.结论:AP-C/PLA、C/PL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AP-C/PLA较好,且可能成为前景良好的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黄芪-聚乳酸/壳聚糖复合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142-146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壳聚糖/聚乳酸(AP-C/PLA)、壳聚糖/聚乳酸(C/PLA)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为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诱导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与AP-C/PLA、C/PLA支架联合体外培养.5d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两种材料的吸附率,放免法检测骨钙素的分泌情况.结果:BMSCs在两组材料上能贴附、生长, AP-C/PLA上贴附的细胞数量、细胞吸附率、骨钙素高于C/PLA.结论:AP-C/PLA、C/PL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AP-C/PLA较好,且可能成为前景良好的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慢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的扫描电镜观察147-149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根尖表面细菌生物膜分布及其超微结构.方法:扫描电镜观察新鲜拔除的24颗离体牙根尖表面,其中5颗为正畸或阻生拔除的活髓牙,5颗为X-ray显示根尖区正常的死髓牙,14颗为X-ray显示根尖区已有慢性病变的患牙.结果:在根尖区正常的活髓牙和死髓牙根尖表面均没有发现细菌生物膜;而在有慢性根尖病变的14颗患牙根尖表面,全部观察到了细菌生物膜的存在.这些生物膜分布于根尖表面的部分区域,可由单一细菌形成也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根尖表面部分区域存在有细菌生物膜,其超微结构特征因细菌组成不同而异.

牙附着式牵张成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150-152

摘要:目的:研究使用牙附着式牵张器行上颌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后牙髓和牙周的组织学改变.方法:8只成年杂种犬建立上颌单侧牙槽突裂模型,固定口内牙附着式牵张器,牵张成骨关闭裂隙,监测附着牙及支抗牙是否有松动移位,连续X线摄片并取支抗牙及附着牙的牙髓及牙周作组织学检查.结果:附着牙有大约0.8 mm的近中移位,牙髓受牵张力作用发生了轻度血管扩张、充血,牙周受力后有成骨/破骨改变,早期有炎性细胞浸润,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得以恢复;支抗牙未发现松动和远中移位,牙髓及牙周组织无变化.结论:牙附着式牵张成骨术对牙髓牙周的损伤是轻微的,对牙周组织有类似正畸牙受力后的生理改变,这些改变在适宜的牵张速度和频率下可逆的.

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自发分化153-155

摘要:目的:探讨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自发分化的情况.方法:取第7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于第3d、1周、2周取材,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 结果:注射后细胞团块逐渐变小、消失.HE染色细胞形态多样,数量逐渐减少.注射后3d,细胞仍表达Vimentin,其余染色未见明显阳性,细胞趋于坏死、吸收.1周时,细胞数量少,为成纤维样细胞.2周时,细胞团消失.结论: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生长、分化能力不明显, 多数细胞坏死、吸收.

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自发分化153-155

摘要:目的:探讨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自发分化的情况.方法:取第7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于第3d、1周、2周取材,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 结果:注射后细胞团块逐渐变小、消失.HE染色细胞形态多样,数量逐渐减少.注射后3d,细胞仍表达Vimentin,其余染色未见明显阳性,细胞趋于坏死、吸收.1周时,细胞数量少,为成纤维样细胞.2周时,细胞团消失.结论: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生长、分化能力不明显, 多数细胞坏死、吸收.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BCL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156-159

牙科铸钛酸洗时效的实验研究160-162

摘要:目的:研究酸洗法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的效应.方法:自行配置酸洗液,对铸钛样品分别酸洗0 s、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比较检测样品的腐蚀量、显微硬度变化及金相显微结构.结果:酸洗90~120 s可有效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但随着酸洗时间延长,钛表面出现了新的氢脆污染层.结论:合理的酸洗工艺可有效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α与舌鳞状细胞癌增殖/转移关系的观察163-165

摘要:目的:了解舌鳞状细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状况,以及EGFR/TGF-α自分泌路径与肿瘤转移和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舌鳞状细胞癌术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EGFR、TGF-α和Ki-67进行检测,并对各因子间的表达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 EGFR,TGF-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4/90)和95.56%(86/90).因EGFR和TGF-α同时在舌鳞状细胞癌的细胞中表达,由此可以确定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存在EGFR/TGF-α自分泌调节途径.统计分析显示此分泌路径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舌鳞状细胞癌存在EGFR/TF-ɑ自分泌路径,此自分泌路径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以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