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科技指标与评价、区域科技进步、高校与研发机科技管理、产业科技管理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0-7695
  • 国内刊号:44-1223/G3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20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19
  • 综合影响因子:1.08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科技管理研究 2011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自主创新专论

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其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模式。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企业的深入调研,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以及创新绩效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意识等7项关键性因素对自主创新模式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非递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为企业、政府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1-6

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因素的多重对应分析——基于江苏省创新调查数据

摘要:以江苏省企业创新调研数据为基础,根据调研数据的特点,采用多重对应分析对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这些关键因素包括:拥有本科、硕士学历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属于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地处苏南地区的企业,具有较高的创新绩效。为此,要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应加强政府对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级别的认定并给予政策的倾斜,确保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努力减小区域的科技、经济差异,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家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
7-9

基于供应链技术流视角的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建立基于供应链技术流视角的创新机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创新资源匮乏问题,还可以有效分散创新风险、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构建基于供应链技术流视角的技术创新机制应建立在企业间相互信任、高效交流、技术共享的前提下。该创新机制由合作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组成,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技术创新体系。
10-13

内燃机行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内燃机制造企业已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自主开发。产品的自主开发对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研发积累、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与价值实现的活动过程中。基于AIOV(Accumulate-Investment-Output-Value)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内燃机行业为对象,系统地进行了内燃机行业上市公司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AIOV以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评价方法采用AHP方法计算。定量指标通过比较评分法计算,定性指标通过专家评判法打分。一个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反映了该内燃机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评价结果分析,从技术层面反映了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差异与发展潜力。
14-17

后金融危机时代广东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广东战略机遇发展的黄金期,为更好地抓住此次战略发展机遇,广东应率先转型、率先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养。从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入手,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广东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广东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应与产业对接、与社会需求接轨,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18-20

地方政府服务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具备服务创新能力,这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具有战略性意义。基于系统要素理论,得出影响地方政府服务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并指出这些分布于组织内、外部的影响因素如何对提高地方政府服务创新能力产生作用。
21-23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发展与政策

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交互——V2G推进汽车工业和传统电网的低碳化转型研究

摘要:V2G(Vehicle-to-Grid)是“汽车到电网”技术的英文缩写,它是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交互形式。也是实现双方对接的智能技术,对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带动作用。就V2G在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提高电网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展开了详细阐释,认为V2G是传统汽车工业和电网低碳化转型的新方向;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政策支撑等方面着手分析了中国发展V2G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
24-28

我国经济型数控机床行业崛起的原因

摘要:我国经济型数控机床行业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没有深刻研究。研究该问题,第一,有助于继续提升经济型数控机床产品的竞争力;第二,为企业界提升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竞争力提供启示。借鉴Mowery和Nelson等对于美国数控机床、电脑等产业领先之源的分析方法,从产业层次上探讨我国经济型数控机床崛起的关键成功因素(KSF),包括:行业需求的迅速增长、需求结构的多层次、制造链的可分性、独立技术供应商的存在和基于PC新开发平台。
29-33

对民族地区科普政策的几点认识

摘要:民族地区科普政策是促进民族地区科普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尝试对民族地区科普政策的目标、内容和政策制定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34-36

浅析政府引导基金“寻租”风险防范

摘要:《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地政府加快了推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工作节奏,但是目前市场上对政府引导基金将成为基金管理人员“寻租”工具的议论声不断,因此防范政府引导基金的风险成为政府引导基金的重中之重。通过介绍政府引导基金的特点,分析了其易沦为“寻租”工具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如何防范“寻租”风险的措施。
37-39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科技指标与评价

韩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简析

摘要:通过访问韩国科教部和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等政府网站,研读韩国科学技术相关部门的研究报告,对韩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韩国R&D项目评价机构和评价制度的转换过程,探究其动因,从中得到完善我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的一些启事。
40-43

基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评价

摘要: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企业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复合线性矩阵的方法,结合Z市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追求卓越绩效企业的自我评价和质量奖的评价,而且可以推广应用到企业之间、及产业中的质量竞争力评价。
44-47

湖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创新型科技人才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界定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湖南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可供操作的政策措施。
48-51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应双管齐下。一方面从技术角度,利用先进技术,在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综合以及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从管理角度,对再生资源利用过程及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从管理的统一性看,进行监控评价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试图根据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共性和可比的内容,基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各层级的权重进行了测算。
52-55

2009中国自然科学论文作者的简要统计分析

摘要:通过对作者群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产和高影响作者群分布等的统计,分析了中国科研队伍的现状。目前,中国作者群的学科分布不均匀,高产作者群,特别是国际论文的高产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化学、生物和物理等学科。作者群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地域广大、跨13个省(市)的大西北论文作者数占SCI论文数的比例仪为15.7%,占国内论文的比例仅为21.3%。中国约4/5的高产作者群分布在高等学校。
56-61

2008-2010年SCI收录河北省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

摘要:以SCI网络版(SCIE)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河北为关键词,对2008--2010年河北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按文献类型、学科分布、论文作者、产权机构和被引用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
62-65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摘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两个关键子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间的协同耦合。从系统协同论思想出发,通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测度区域创新绩效水平,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66-68

四川省“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类项目统计分析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医学科学研究得到迅猛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下,四川省医学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对四川省“十一五”期间NSFC医类项目615项进行统计分析,从项目依托单位、项目类别、学科领域和年度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掌握了四川省医学科学研究基本情况,揭示了四川省医学科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合理化建议,期望对四川省医学学科布局、项目依托单位组织申报、科研人员选题及学科选择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