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电子技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空间电子技术杂志 部级期刊

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 61-1420/TN 国内刊号
  • 1674-7135 国际刊号
  • 0.3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空间电子技术是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空间电子技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微波技术、通信与导航、遥感与数传、其他、其它、空间天线、电路与网络、星间链路

空间电子技术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空间电子技术杂志微波技术
空间电子辐照介质材料带电效应研究进展1-8

摘要:针对空间电子辐照对介质材料所产生的带电效应对在轨航天器的服役性能带来了巨大威胁,为深入理解和探究空间电子辐照带电效应的特性和规律,重点介绍了在电子辐照环境下,介质材料的表面电位特性、材料的总带电电荷量以及电子辐照介质内部的实时电荷分布以及动态演变特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带电状态对二次电子发射的反馈动态影响研究。此外,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电子辐照带电的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及发展情况。

国内星载输入多工器研究进展9-16

摘要:主要介绍了国内星载通信系统中各个频段的输入多工器的研究进展。针对其主要的技术实现方式,包含了圆腔双模技术、介质技术、TE01模技术、同轴预失真技术、介质预失真技术等进行了剖析对比。通过对各种实现方式的电磁场模式的分析选择,给出了各方式对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C、Ku、Ka频段输入多工器研制过程,并综合比对了各种技术方式在性能、体积、重量等方面优缺点,指出了星载输入多工器的后续研究方向。

模拟分析随机粗糙金属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特性17-20

摘要:近年来,金属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Y)受表面形貌影响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真空电子器件表面均为随机粗糙表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二次电子发射唯象模型的随机粗糙表面SEY模拟仿真方法。以典型高斯分布型表面为例,针对表面粗糙度对SEY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机粗糙表面的SEY随初始电子入射能量变化的曲线,相比于理想光滑表面发生了右移(朝向高能端移动),且SEY与粗糙度之间不存在单调依赖关系。采用该模拟方法所得的SEY与粗糙度间的依赖规律与已报道的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所得规律一致,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一种具有隔直特性的Gysel功分器的设计21-24

摘要: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具有隔直特性且输入输出同侧的Gysel功分器。利用微波电路设计软件ADS,得到功分器的初值,再利用HFSS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仿真优化,该方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设计成本。仿真和实测数据吻合良好,结果表明,该功分器在要求频带内具有较小的插入损耗和较高的隔离度,适用于要求大功率容量的射频系统中。

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测量装置的研究与进展25-32

摘要:微放电效应出发引出对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研究,针对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测量,分析研究了当下通用的二次电子系数和能谱的测量方法。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科室其测量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装置,详细对比了不同装置二次电子特性测量的准确性和差异性,总结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指出了目前二次电子测试平台装置急需解决的一些制约测试质量的问题和难点,以及在测量装置研究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为更加深入地研究二次电子发射理论和数值模拟问题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

空间激光传能与红外目标探测共口径光学系统33-36

摘要:空间激光无线传能任务中,采用红外目标探测方式实现精确跟踪瞄准。为克服分立光路的激光发射光学系统和红外目标探测光学系统既增加载重又不利于复合轴跟踪的困难,提出了激光传能发射与红外目标探测共口径光学系统。从激光传能距离和红外目标探测距离确定口径值,采用无焦离轴双抛物面作为共口径部分,利用分光镜将808 nm传能光束与7.7~9.5μm的探测光束分离,设计了共口径光学系统。该系统口径270 mm,激光传能发射系统出射波前RMS〈0.01λ;红外目标探测系统相对孔径1/4,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该共口径系统同时实现激光发射与红外目标探测的功能,可降低航天器进行星间激光无线传能任务的载重。

空间电子技术杂志通信与导航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在卫星导航应用展望37-41

摘要:通过对静电加速度计特征分析,研究提出了用其六轴高精度加速度测量输出参数进行空间飞行体自主导航、长航时盲飞过程中加速度导航的可能性,并给出该过程实现的基本的工作模式。研究分析了高精度轨道姿态控制发展趋势,对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导航应用的技术需求、导航用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技术可行性、导航加速度计特征和基本参数,及目前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导航的技术指标体系、同时实现大量程高精度测量、难以实现地面验证等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内容进行了为全面的讨论,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大口径薄膜光学探测技术空间应用进展及展望42-47

摘要:系统地回顾了MOIRE计划建立的背景,DARPA在大口径空间薄膜光学探测技术应用方面完成的相关工作,总结提炼了薄膜光学技术空间应用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为开展我国薄膜光学卫星研发指明研究方向。

近似完美重构的数字信道化实现方法及FPGA资源对比48-53

摘要:宽带柔性转发器具有多体制支持能力强、链路连接灵活可变、频率规划在轨按需可变的突出特点,是满足未来宽带卫星发展需求的一类核心载荷,其核心部分采用了近似完美重构的数字信道化技术。对两种主流的数字信道化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并针对一种子带滤波器的要求,提出了两种实现方法:子带拼接法和直接信道化法,并以Xilinx公司Virtex-4系列的V4SX55型FPGA为例,对两种方法的FPGA资源占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两种方法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结果表明,当信道化路数≤256时,应使用子带拼接法;当信道化路数≥512,且〈2048时,两种方法均可应用;当信道化路数≥2048时,则只能应用直接信道化法。

MIMO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4-59

摘要:为应对高速高质量的数据传输需求,卫星通信系统需要采用先进通信技术手段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大系统容量。多天线技术是地面无线蜂窝网络中提升系统性能的重要技术。将多天线技术用于卫星通信中,在单卫星双极化系统和双卫星协作系统中,研究了多天线技术的应用潜力,并通过仿真展示了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势。结果表明,单卫星系统中通过双极化MIMO传输,可改善交叉极化的影响,多星协作系统中通过分集传输或预编码干扰消除,可提升系统传输性能。

高通量卫星Epic平台发展现状60-64

摘要:高通量卫星(HTS)系统是当前通信卫星的发展方向,以高频率复用和多个小点波束为特征,能为用户提供高的信道容量和高质量的服务,主要工作在Ka频段。而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的史诗(Epic)卫星平台,在C、Ku和Ka频段实现高通量技术,是Intelsat下一代高性能的卫星平台。介绍了Epic的系统构成、发展现状,尤其是其先进的数字载荷技术,分析了HTS的发展趋势,为相关载荷研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VSAT卫星通信组网技术研究65-69

摘要:VSAT卫星通信小站由于体积小、便携性强、成本低等特点,使其成为卫星通信中的重要组成设备。实现VSAT通信站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VSAT卫星通信网络是当今卫星通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种VSAT卫星通信站组网的方法,并对VSAT卫星通信网络的管理进行了详细设计。可用于指导卫星通信小站部署、组网与应用。

空间电子技术杂志空间天线
星载天线扫描机构轴系刚度计算与仿真分析70-73

摘要:星载天线扫描机构轴系作为航天机构中重要的旋转关节组件,需要有高刚度和高可靠性,基于Hertz接触理论分析,计算了天线扫描机构轴系的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轴系刚度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轴系径向计算刚度相对度误差为8.70%,轴向刚度相对误差为8.14%,该计算方法可有效评估精密轴系刚度性能,从而指导轴系结构的优化设计。

星载机械可动天线地面零重力卸载概述74-78

摘要:在星载机械可动天线地面测试试验中,重力会对其工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重力卸载作为减弱重力影响的重要措施,在地面试验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天线结构形式、驱动能力及试验状态的不同和天线卸载状态的差异,均会影响到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择合理的卸载方式,分析了影响机械可动天线卸载的关键因素,对比了不同卸载方式的差异,阐述了天线卸载的设计要点。通过对天线卸载设计过程的详细描述和要点分析,为天线地面试验零重力卸载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依据。

一种反射面波束扫描角度快速估算方法79-82

摘要:针对现有反射面天线设计中,因馈源横向偏焦而引起波束扫描角度变化的一般现象及扫描角度估算过程,首先,采用归一化及逆推思想,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快速估算焦径比约为0.8的正馈反射面馈源横向偏焦波束扫描角度的方法;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归一化的思想将这一方法推广到任意焦径比下正馈反射面天线波束扫描角度估算;最后,利用GRASP10.0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该估算方法的正确性及精度。该方法为馈源横向偏焦的正馈反射面天线波束指向角度快速估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星载机械可动天线低频线缆布线83-86

摘要:星载机械可动天线构型复杂,包含驱动线、热控线、遥测线、接地线等多种类型低频线缆。低频线缆布线设计是影响星载机械可动天线寿命与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也是防勾挂设计的关键。针对布线设计的难点,提出了布线设计准则。三维分级设计提升了布线的科学化、精细化,显著提高了线缆的寿命及可靠性。

空间电子技术杂志遥感与数传
视频处理电路电热耦合的仿真分析87-90

摘要:随着遥感相机电路的功耗和集成度的提高,导致相机的电学设计和热学设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准确的热分析技术对PCB设计意义重大。传统的电路设计存在将电路和热路分开设计的缺点,电热耦合分析技术在兼顾电性能和热效应两方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将焦耳热因素引入热分析中,为设计出准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电学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效参考。

SpaceWire星载网络数学建模及自适应路由配置91-96

摘要:SpaceWire网络协议标准是由欧空局、欧洲空间公司和学术界共同制定的,在兼顾空间应用特点的条件下,汲取了1394总线、ATM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构建的一种高速、点对点、全双工的串行总线网络。SpaceWire自适应路由、即插即用等技术正被业界广泛关注,但尚未给出SpaceWire网络数学模型描述。对网络数学建模及自适应路由配置进行研究。提出了采用图论邻接矩阵表示方法描述星载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BFT遍历算法的自适应路由配置,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对该算法实现的可行性进行了测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