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发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 62-1005/C 国内刊号
  • 1003-4161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开发研究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开发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扶贫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开发、管理科学、旅游经济、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城市群、产业经济、劳动经济、西部国际陆港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化与城镇群研究、改革与发展、经济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外贸易、经济热点、本刊特稿

开发研究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改革与发展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原则与路径1-6

摘要:党的报告中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判断。如何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时代的主题相得益彰,以更好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和任务的提出就变得尤为迫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发展理念紧密相关,二者的同质性在于共同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协调各生产要素及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5个方面入手,为解决社会矛盾转变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人口结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系统耦合分析7-14

摘要:以多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三系统耦合模型,以此测算了2005-2017年中国省域人口结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三类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而全面解析三系统交互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交互作用的耦合度绝对水平较低,且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态势;同时,三系统的耦合变化与"人口结构-对外贸易"和"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等三类二元系统的耦合水平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开发研究杂志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印度尼西亚贸易互补与投资效应分析15-21

摘要:印度尼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近年来中印贸易关系一直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选用COMTRADE数据,应用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对中印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显示:随着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两国双边贸易总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优势互补性较强,且中对印度尼西亚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是创造型的,而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表现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应加大对印度尼西亚油气开采、渔业等产业的投资,扩大投资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互间优势产品的出口等。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22-27

摘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开放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实现并扩大中国对外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对促进沿线各国转型发展、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均有重要影响。利用38个沿线国家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但与出口贸易相比溢出水平较低;东道国科技研发实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可显著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一带一路”中亚天然气供需与中国-中亚天然气合作28-33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深化天然气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系统深化认识中亚地区天然气供需特征,促进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分析了中亚地区产气国家近10年天然气储、产、消、贸特征,探讨了天然气供需特征和我国开展天然气合作的对策。结果表明,中亚地区产气国家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很高,平均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大约30%,为我国天然气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政策非常默契,天然气能源互补性强,合作发展前景良好,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和深化与中亚产气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中亚地区产气国家的天然气储量、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差别十分显著,在我国与中亚地区产气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中,其合作战略方式应有区别。对于天然气储采比值高的产气国家,应加强天然气田的勘探开发合作;对于天然气自给率高、出口潜力大的产气国家,要优先加强天然气进口谈判和磋商,进一步增加天然气进口合同份额和天然气进口量。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至2030年都具有长足增长趋势,使我国与中亚国家天然气能源合作具有长期性和多元化战略。

海外工程投资项目风险因素及其仿真分析34-40

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日见成效,海外投资项目特别是海外工程项目发展迅速,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管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以海外工程投资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线索,对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运用VensimPLE软件建立了各阶段风险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模型中分析出海外工程项目在准备阶段、建设阶段以及运营和维护阶段有不同的关键风险因素,并针对每个阶段的主要风险提出了防范的具体措施。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雄安新区资本市场支持体系与金融科技创新41-45

摘要: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部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需要金融支持,通过对雄安新区资本市场支持体系进行设计,提出应构建雄安新区企业生命周期融资体系,创新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设立雄安新区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平台。此外,还提出应在雄安新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支持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雄安新区银行业的探索应用等,从而有力支持雄安新区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石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46-53

摘要: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依赖资源型经济谋发展的城市需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走出城市发展困境。选择代表性资源型城市--庆阳市石油产业作为特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算了2008-2017年庆阳市石油产业对当地主要产业部门的产出贡献率和经济拉动率,深入研讨了石油产业与主要产业部门的关联程度,从供给侧视角考察了石油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研究得出,2008-2017年,庆阳市石油产业对三次产业的产出贡献率分别为32.97%、43.60%和38.75%,可见庆阳市石油产业对当地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大;庆阳市的第一产业、采矿业、石油产业、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电力热力水生产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基础性产业的关联程度较为密切,在庆阳地区经济系统中均属于核心产业部门;庆阳市石油产业对采矿业、金融业依赖程度最强,且这3个产业部门的融合度较高。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以西北5省区为例54-59

摘要:基于多维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1995-2015年西北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第一,从区域层面来看,1995-2015年间,西北5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影响系数为0.09。第二,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的不同阶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呈增强趋势。具体表现为,1995-199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但不显著;2000-200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投资每增长1%,GDP提高0.67个百分点。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效应依然显著并较前一阶段提高0.06个百分点。第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宁夏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其次,是陕西、甘肃和青海,新疆则出现了不显著的逆向影响。这对西北5省区紧紧抓住新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西藏农牧民家庭可持续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选择60-67

摘要:可持续生计资本是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基础与核心,在评估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将西藏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分为以牧为主型、以农为主型、以副业为主型和混合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西藏农牧民家庭可持续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优化的相应建议。

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与交通状况耦合关系--以上海市为例68-74

摘要:城市交通状况对其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开发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地效益是否受影响,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需要进行探讨。为此,选取36个市级以上的开发区(块)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GIS技术与空间句法、层次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在对上海市开发区用地效率与交通通达性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开发区具有较好局部范围被感知程度,分布于中心城区环线、城市快速道以及对外高速公路周边区域的开发区具有较好交通通达性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测算进一步发现,开发区的用地效益与其交通便捷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大部分开发区二者表现出较高协调等级,特别是部级开发区二者均呈现较高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部分市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滞后于其区域交通发展状况。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的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75-82

摘要: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以城镇化进程迅速的西部地区陕西省为例,对其2005-2016年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优化了城镇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生态安全发展速度,两者的不协调趋势呈扩大状态;2005-2016年,陕西省的城镇化系统与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不协调衰退、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个阶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态安全的滞后将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开发研究杂志扶贫与乡村振兴
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几个问题83-88

摘要:随着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接近,深度贫困地区的稳步脱贫是目前中国扶贫面临的关键任务,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基础环节。农业产业发展是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当地自然条件和特点,主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互联网+农业"的扶贫模式、农业生态扶贫模式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5种扶贫模式。但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受限较多,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和场效性,应进一步构建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贫相融合的综合发展机制,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内在动力,加强市场和政府的外在支撑力量,盘活产业扶贫多元带动机制,敦实产业扶贫公共政策支撑保障机制。

新媒体视域下广电影视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89-93

摘要:积极认识和发挥新媒体视域下广电影视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不仅是广电影视业的职责所在,更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广电影视业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还存在定位需要加强、扶贫精准度大幅提高以及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需要正视新媒体给广电影视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充分把握新媒体视域下广电影视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切实发挥广电影视业在精准扶贫中的更大作用,充分体现新媒体视域下广电影视业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

开发研究杂志产业开发
服务型制造内涵与发展动因探析94-101

摘要: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针对目前对服务型制造较为混乱的认识,基于既有的研究,提出服务型制造的内涵是制造企业面向用户提供基于自家产品的增值服务。通过放松约束条件,进一步划分了服务型制造外延的核心层与扩展层、狭义的服务型制造与广义的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具有普遍性和模式多样性。产品复杂性增加、消费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制造业对成长的追求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主要动因,同时服务型制造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服务型制造在竞争优势的重塑、产业的绿色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完全需求互动分析--国际投入产出视角的实证研究102-109

摘要: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基于区位熵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110-116

摘要:新形势下资源型产业面临资源依赖性强、亟须结构转型的问题。产业集群是地区竞争力发展、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方式。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针对资源产业进行集群识别与分析,探析产业结构改革。运用区位熵理论,选取贵州省10个资源型行业,利用近5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开展研究,发现有3个行业已具备显著产业集群趋势,即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与采矿业。此外,还有两个行业具备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化工业。进一步指出应加快产业升级,降低资源依赖,防止"降产量"的简单现象,并从政府管理和产业协同的层面出发,提出打造完备产业链与推动工业园区建设等建议。

开发研究杂志旅游经济
基于DEA模型的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效率分析117-122

摘要:依据2011-2016年的旅游业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生产指数法,对甘肃省及东、中、西部12省区的旅游业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其变动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虽然甘肃省旅游业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位于前列,但其综合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水平、TFP增长率等要素上均处于落后状态,技术进步水平偏低是制约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对2005-2016年甘肃省12年的旅游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旅行社数量和省际交通密度对甘肃省的旅游业起到促进作用,而星级饭店数量和对外依存度与旅游业的发展是负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