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发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 62-1005/C 国内刊号
  • 1003-4161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开发研究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开发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扶贫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开发、管理科学、旅游经济、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城市群、产业经济、劳动经济、西部国际陆港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化与城镇群研究、改革与发展、经济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外贸易、经济热点、本刊特稿

开发研究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战略1-13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精髓的战略设计。阐明“一带一路”的本质与国内外背景,分析同其他战略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以及未来的操作重点和政策方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后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国内背景发生变化后提出的有目的的行动方莱。其很好地将中国其他重要战略串联在一起,集中展现了中国新的全球视野与建设经济强国的雄心,是中国通过两个“打造”促进国际均衡发展进而影响全球化方向的战略安排,标志着中国由过去侧重内部转向内外兼顾,寻求完成内部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新办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会逐步刨新国家调控与区域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刨新、产业发展、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全方位开放、文化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具体政策。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非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14-19

摘要:中非5国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中国与中非经济体加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和全供应链综合服务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等均为双边贸易刨造了新的机会。基于中非双边贸易现状与出口商品结构分析,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指数进行双边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方贸易互补性很强而竞争性较弱,出口相似度和贸易结合度指数均呈稳中有升趋势。同时构建了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国与中非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影响中国与中非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及产业结构,中非5国的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基苓无影响。最后,提出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提高优势出口产品竞争力及共建中非自贸区等建议。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效应——以节约进口通关时间为例20-26

摘要: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综合实力最强、与中国经贸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便利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模拟了节约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对双方贸易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节约进口通关时间)可显著促进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不同产品的贸易,且其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进口通关时间缩减幅度越大,贸易促进作用越明显,但其缩减程度对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影响不明显。双方逐步缩减通关时间对两国贸易刨造、贸易转移效应、福利效应及等值关税损失明显,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对哈萨克斯坦贸易促进效应最显著的是机电设备类产品,对中国则是其他加工食品和其他矿产类产品;纺织品和机电设备类产品分别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福利效应最为明显,同时后者对哈萨克斯坦等值关税损失也较显著,其他矿产类产品对中国等值关税损失最为显著。最后提出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网络丝绸之路及借助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和破解27-32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着重强调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提出携手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这就为西北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刨造了重要条件。当前,在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应稳中求变,通过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绿色科技刨新、发挥科学技术强大杠杆作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建立联防联控的跨区域生态治理协调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长效机制,逐步推进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我国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培育33-37

摘要:创新发展的关键是研发和培育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辨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国家战略的融合性和差异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刨新性、领先性、高风险性和高成长性等特点,需要政府更多地扶持和引导。根据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各地区要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发展差别化的角度选择和培育苓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达地区要跳出工业行业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建设;待开发地区可以把先进制造业等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地方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既要服从国家战略安排,更要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特色,更多地从产业链分工的角度推进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产业结构变动测算方法的多维度研究38-44

摘要:产业结构变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问题,准确衡量产业结构变动需要在多维度视角下全面考察。在对产业结构变动测算方法梳理、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分别从变动程度、方向、质量与空间4个维度测算2000—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变动程度上,产业结构变动呈现“U”形特征;在变动方向上,二、三产业的发展明显快于整体经济发展;在变动质量上,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程度明显提升,产业发展趋于专业化;在变动空间上,产业结构的相似度较高,调整的重心由西北向西南方向转移。

合肥市产业发展国际化实证研究45-52

摘要:以合肥市工业、服务业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合肥市进出口总额与工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合肥市进出口总额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主导产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主导产业发展与合肥市进出口增长呈现互为因果的关系。从长期看,合肥市服务业产出对合肥市进出口总额将产生更多的正向拉动作用,而由于工业结构总体偏内向型,合肥市工业产出的增加却不能增进该市进出口水平。

齐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53-58

摘要:齐鲁民间民俗文化是源自山东的地域文化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精神的结晶。齐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深厚,因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成为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对齐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齐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齐鲁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四川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战略途径59-63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法,梳理四川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顶层设计缺失、市场机制不健全、区域产业协同能力弱、基础设施落后等制约因素,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及优势产业选择的方法探寻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战略发展途径,且规划四川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经济带,以促进四川体育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新的途径,推动全域旅游建设。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比分析:北京与上海64-70

摘要:创新生态系统是城市和区域创新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它是一个由创新主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动态性开放系统,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根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提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是城市的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及创新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的有机整体,并基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等子系统,构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整体上具有优势。北京创新资源比较丰富,拥有大量的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技术环境和服务环境较为优良,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交易市场更为活跃,科技创新基础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创新服务机制更加优质,但创新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制建设有待健全,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上海集聚了更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市场环境、生态环境及法制环境更为完善,更加注重市场化建设,吸引外商投资能力较强,但服务环境和技术环境相对欠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技术交易市场及科技创新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协同发展71-79

摘要:伴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成熟和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迟滞日趋凸显,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旨在解决城区老化与城市发展空间受限问题,成为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和优化的重要任务。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对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具有关键引领作用,基于对二者协同发展的内涵和基础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协同推进驱动机制——经济发展驱动、社会进步驱动、互利共生驱动、自组织系统驱动,进而解析协同发展的发生路径,探究协同发展的四大作用路径——统筹协调城区规划、统一组织领导、引导功能错位发展、构建利益共同体。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出城市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协同发展的五大推进重点:加强产业协作、有序转移行政中心、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共建美丽宜居城市。

基于POI数据的兰州市商业网点及其空间结构80-86

摘要:使用地理爬虫软件收集百度地图的POI数据,拾取商业网点并建立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借助Arc GIS和Crime Stat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和Ripley's K函数等方法,从不同维度揭示了兰州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商业网点分布不均衡,呈多中心空间结构,区际差异较大,且以城关区最为密集;分业态来看,各类业态网点均表现出在城关区高度聚集的特征,空间结构大体相似但仍有不同;从区位熵测度结果来看,四区均存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态网点,城关区优势产业居多。除此以外,各业态网点集聚尺度各不相同,区位选择范围也有所差异。

西部地区空间格局不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创新87-93

摘要:空间格局不经济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密度和距离,二者相互作用,通过空间集聚和要素流动塑造了区域的空间格局。城镇体系规划是引导空间开发、塑造空间格局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存在重计划轻市场、重规模轻特色、重结构轻网络等方面的问题。把密度和距离的分析框架引入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从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基础设施3个方面创新了城镇体系规划技术,为重塑西部地区空间格局、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思路。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94-99

摘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演化进程及阶段特征,归纳了河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取得的三大成效,包括保障耕地数量质量相对稳定、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了用地效益,推动土地整治、助力了乡村振兴。分析了面临的五大问题:建设占用耕地需求短期不会显著下降,耕地后备资源渐趋匮乏,补充耕地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环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困难,省域统筹解决补充耕地指标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的6项建议: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力度,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刨新补充耕地指标省域统筹协调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检视——基于陕甘宁3省(区)的调查100-106

摘要: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农村文化发展的方向,需要具有价值导向性和全民参与性的公共文化形态来引导。基于陕甘宁3省(区)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明显滞后,表现为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短缺,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单调;政府主导的文化服务引发供需偏离,农民自办的文化活动存在参与缺位。这种状况影响到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和文化需求的满足,抑制了文化的秩序建构和生态平衡的功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需要回应国家维护主旋律的意志和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愿望,构建政府主导、农民主位、政社协同的公共文化建设机制。

“三化”视角下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Tobit模型107-112

摘要:应用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2007—2016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而研究了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城市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变化率的影响较大;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非农参与率具有正向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人均农业产值、农业产值比重也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财政支出力度则相反。因此针对上述结论,注重区域之间的要素流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运用,提升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建议。

资产收益扶贫的运行与风险113-118

摘要: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机制的重大刨新,是实现“十三五”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将市场机制和资苓运作模式引入农村扶贫,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从而帮助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资产收益扶贫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基础和条件,其运行呈现多方参与、股权联结、产业为苓、资产增值、保底分红等特征,已有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部分项目对财政补助资金过度依赖、股权设置的法律支持不足、企业、合作社等实施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等多重风险。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要积极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企业、合作社等实施主体的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险机制,加快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家精神应用于精准扶贫的理论探究——基于创新的视角119-123

摘要:扶贫是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的结合,精准扶贫应包含市场化的手段,企业和企业家是市场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应用于精准扶贫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内涵是刨新,将其引入扶贫实践中,通过刨新性地将贫困地区的各要素重新组合能够打破原有的低水平循环实现新的循环,增强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贵州省黔南州的扶贫实践充分体现出企业家精神对于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形式。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地方政府应足够重视企业家精神,确定扶贫工作“政府主导、市场配置、政府监督”的基苓原则,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制度环境和服务便利,还要对扶贫生产过程与资金用途等进行必要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