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发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 62-1005/C 国内刊号
  • 1003-4161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开发研究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开发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扶贫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开发、管理科学、旅游经济、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城市群、产业经济、劳动经济、西部国际陆港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化与城镇群研究、改革与发展、经济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外贸易、经济热点、本刊特稿

开发研究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战略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1-5

摘要:从"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区域发展的关系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延续与完善,是应对新常态和新挑战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次区域和跨国际区域合作的新方向。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发展所形成和注入的动力,正沿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网络向内陆传递,促进了经济空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和更加顺畅。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以"三大支撑带"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为产业转移和消化过剩产能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最后提出了加快跨国际区域合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新思路——外国专家笔谈:“互联互通”共建中、俄、蒙经济走廊6-8

摘要: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是以中国为起点和主要推动力量,以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为重要推进地区,以区域内外通道的建设与利用为实施手段和路径,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的英文翻译从最初的One Belt One Road(OBOR)到现在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并认为世界上不只是一条带和一条路,而是应该有很多条带和很多条路。因此,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路和带的建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中国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思路,其战略重点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推进会将中国经济增长扩展到沿线的国家,并可能产生更适用于新时期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新思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2016年11月10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举办的"2016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探索"一带一路"倡议的模式及其与现有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内在联系,寻求中国和其他合作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保持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来自众多"一带一路"沿线

“一带一路”引领中亚丝绸之路复兴8-9

摘要:一、“丝绸之路复兴”对接“一带一路”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撒马尔罕、布哈拉、马雷等城市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而繁荣。中亚国家独立后,纷纷提出复兴丝绸之路的设想。早在20世纪90年代,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就呼吁复兴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实施建议:俄罗斯视角9-10

摘要:一、来自“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建议 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横跨亚欧两大洲,海岸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陆上接壤中国、朝鲜、哈萨克斯坦、蒙古等14个国家。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开发研究杂志扶贫与农村发展
精准扶贫与脱贫的路径选择——以甘肃陇南为例11-17

摘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即将实现,我国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随着新的扶贫策略的调整,精准扶贫成为新战略,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多更切合的扶贫脱贫道路和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在回顾我国治理贫困的历史的同时,探讨了贫困问题的标准界定,并研究了在未来消除贫困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性。结合甘肃陇南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摸索出的新路径和模式,为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启示与借鉴。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逐步形成“三权分置”格局研究18-25

摘要: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考察,"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是规模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农村劳动力不断分化与转移的拉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的需求力,基层、地方与中央相结合的推动力,这"四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逐步形成"三权分置"格局,必须从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三个维度着手完善有关制度,即要以落实处置权、集体成员权为重点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确权颁证、探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为重点稳定土地承包权,以赋权、开放经营权人、推进抵押、鼓励有序流转为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要通过科学界定"三权"的权利边界和关系、加快建立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适时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来保证"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

经济状况、人力资本与贫困农民城镇定居意愿26-31

摘要: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基础上,从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角度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并不高,而有意愿定居城镇的贫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县城与小城镇。贫困农民的定居意愿及定居选择与非贫困农民的情况相似。家庭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个人人力资本和家庭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城镇化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河南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研究32-37

摘要:河南建设现代农业大省是立足本省省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富民强省意义重大。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河南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大省跨越,为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高级社增加了农户收入吗?——基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典型调查》的研究38-42

摘要:利用全国调查数据《农业合作化第一年二十五省(市、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典型调查》(1959年)计算,发现高级社成立第一年(1956年)农户增收效果较为明显,70%左右的农户收入增加,人均收入较上年增加8.6元,增长幅度为16.3%,这增强了农民参与合作社的信心。在增收的农户中新下中农成分农户增收比例最高,达72.89%,这更提升了贫下中农的合作热情。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43-47

摘要: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对"三农"领域的资金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已成为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相关农业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虽然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其拉动作用比较微弱;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资金不仅无助于农民增收,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视角下行政层级改革的基本思路48-53

摘要: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探索行政层级的调整。回顾了历朝历代行政区划的沿革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将我国的行政层级从五级减为中央、市、镇三级,并将市改为州,将镇改为区,将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将县作为市或州的派出机构,将乡作为镇或区的派出机构。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行政层级多、公务员数量多、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加快实现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目标。

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京津冀对外开放研究54-59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区域一体的对外开放格局创造了条件,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和空间。研究了京津冀对外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京津冀对外开放所面临的国内外相关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探究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思路,并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重庆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及其空间特性研究——基于38个区县的视角60-64

摘要: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1—2014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并结合空间集聚理论对地区内部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论显示,考察期间重庆市38个区县整体经济综合效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主要来自于纯技术层面的拉动,而配置效率下滑则较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一过程;38个区县的经济综合效率已然形成独有的空间布局,纯技术效率空间有效集群辐射面要远大于配置效率空间有效集群;提升对外开放度,加快城镇化建设,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等均能够进一步激发重庆38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效率。

全球区域贸易安排勃兴背景下海合会的发展因应65-70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边贸易体制困境频现,全球区域贸易安排数量迅速增长,有其深层次致因及发展趋向。处于区域化浪潮中,海合会作为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面对国际油价大降、经济发展低迷、地区局势紧张以及文化冲突等种种不利因素,其需要积极且有效应对低油价挑战,推进经济深层次结构改革,深化投资合作,顺应区域贸易安排发展趋向,维护多边经贸体制,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治理。

开发研究杂志城镇化与城市群
陕南移民中不同年龄移民生活满意度调查与分析71-78

摘要:为了解陕南移民生活状况,自设问卷对商南县4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运用PLS结构方程分析了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四大因素:生计收入、公共基础设施、移民补偿与后期扶持、社会网络与社会参与。结果表明,年龄影响了移民群体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但并不影响各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4个因素中,移民补偿与后期扶持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生计收入。研究发现,陕南移民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但仍存在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后期扶持政策未落实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智慧城市的源起、价值与建设路径——以天津为例79-83

摘要:智慧城市是建设人本化城市的有效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与质量,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激发城市管理的公平与正义,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天津智慧城市低效率、重复性建设问题较为突出,还存在城市创新投入高产出低、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城市信息共享度偏低、大数据人才紧缺等问题。要通过提出系统化、人本化建设方案,不断提高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智慧应用水平,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建立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加速天津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城市贫困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84-88

摘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城市贫困相对于农村贫困更加具有隐蔽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质量的提升。鉴于此,基于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运用"阐述-解释-规范"的逻辑思维,探讨了城市贫困的内涵、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以及影响机制,最后针对城市贫困内涵与发展阶段特征分析提出了以下研究结论与趋势:(1)城市贫困研究的空间尺度应向中小城市、城市街道、社区、家庭等更微尺度转变;(2)研究指标应不断地从物质指标转向社会心理指标,促使指标多维化、系统化;(3)研究方法应转向不断地探索符合地区现实情况的模型,力求分析结果更加精准;(4)研究领域上应针对性地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特征的城市贫困,并将其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造福更多城市居民。

部级新区主要指标比较及其发展对策89-93

摘要:以部级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梳理了现有18个部级新区的发展现状和基本情况。通过采取量化指标分析的方法,选取了总量指标、经济指标和产业指标3个重要参考指标对部级新区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新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新区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引资、转变投融资方式、完善管理体制顶层设计等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