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开发研究杂志

《开发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名家论坛、改革与发展、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企业改革、三农问题、开发史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3-4161
  • 国内刊号:62-1005/C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4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41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开发研究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专家论坛:中国水权制度建设专题研究(二篇)

中国水权改革和水权制度建设方向和任务

摘要:针对我国水权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坚持水资源国有的基础原则上,应当着眼于建立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水权制度,要从完善水权法律体系建设、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加强各类制度规则配套、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建设分区域水权制度六个方面完善我国水权制度,同时,构建起覆盖配置体系、交易体系、监测体系、政策体系四位一体的水权框架体系,力促我国水权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
1-6

水质换水权:创新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水权制度

摘要: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全国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突破目前主要通过节水获得新增水权的主流模式(节水换水权的节流模式),探索改善水质获得新增水权的新模式(水质换水权的开源模式),迫在眉睫。治理污染增加可用水具有巨大潜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潮流。创新水权改革模式,促进废水污水治理,再生水开发利用,将原本不可用的水变成可用水,实现开源式水权增量改革,构建开源与节流并重的中国水权制度,是中国水权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方向,可参考黄河水权改革试点等经验在南方丰水区域进行试点,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把再生水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污水回收系统和再生水输送管网;二是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体系,实现水污染高效动态管控;三是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和相关规范标准;四是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加快流域污染水体重点治理;五是完善水权交易体系,实现水质改善置换出的水权真正可交易。
6-11
开发研究杂志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贸易自由化路径探析

摘要:现有的中哈区域合作模式及层次的低水平,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向西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求,运用SWOT分析新时期中哈建立自贸区的优势、弱势、机遇与挑战,同时通过SMART模拟,深入挖掘中哈贸易自由化的阻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中哈建立自贸区的优势与机遇非常明显,但是哈国仍对自贸区持消极态度,且自由贸易条件下,中哈贸易的扩大并没有起到优化两国产业结构的作用,反而使哈国民族工业受到较大冲击。鉴于此,从中哈霍尔果斯自贸区、新疆自贸区试点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3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哈贸易自由化的实现路径,从而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向西推进自贸区进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12-17

方式选择、历史经验与“一带一路”主管机构设置

摘要:当前"一带一路"已基本完成从构想到战略的转化,正处于向计划层面推进的过程中,"一带一路"主管机构设置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对比了"一带一路"的两种推进方式,认为主管机构要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主、规划整合为辅的方式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然后回顾并分析中国对外开发援助机构的演变历程,总结马歇尔计划主管机构经济合作署的成败经验。最后总结出"一带一路"主管机构应具备统一性、开放性、专业性、法治性四项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机构设置建议。
18-23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中、俄、哈股票市场的协同性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货币流通将大大提高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金融一体化程度。选取中国的上证指数(SZZS)、俄罗斯股票指数(RTS)和哈萨克斯坦股票指数(KASE),根据股票市场综合指数月收盘价序列(2007年10月—2015年5月)的动态轨迹,运用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计量模型,考察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股票市场的协同性,即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实证结果表明,中、俄、哈3国的股票市场在长期存在共同趋势,在短期不存在共同周期。
24-27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摘要:利用UN Comtrade、EFW、CEPII等数据库的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拟合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流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带一路"各国贸易,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进出口双方的贸易自由度、使用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宗主国等因素对各国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相对距离、边界相邻、区域贸易协定、内陆国、殖民联系等因素也对双边贸易有一定的影响。
28-32
开发研究杂志改革与发展

从供求管理政策的演变历史看“供给侧改革”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存在着政府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供求关系的问题。在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发展主要受到"供给制约",政策千方百计扩大供给;而在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发展主要受到"需求制约",扩大需求往往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着力点。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共同着力,才能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双高"目标。
33-38

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摘要:选取1999—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将1999—2013年分为3个时间段,从动态层面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在降低。此外,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集聚。同时,应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39-43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财政补贴效率研究——来自西部地区的实证检验

摘要:通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财政补贴效率进行了评估与分析,认为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补贴运用效率整体较高,但由于受人口因素、地区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财政补贴运用效率又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改善财政补贴运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44-47

陕西科技专利竞争力比较分析

摘要:专利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实力,对区域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科技创新实力将反映陕西在经济带中的引擎能力。文章选取陕西科技专利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对比陕西近5年的专利发展以及横向对比中西部相关省市竞争状况,了解当前陕西专利内部发展情况和外部竞争状况。运用SWOT方法分析重新认识了陕西专利的优势和劣势、威胁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提升途径。
48-53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的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定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摘要: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2005—2012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态在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对比分析显示,2005—2010年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2011—2012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已超前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旅游开发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促进福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54-57

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分析及创新能力评价——以深圳为例

摘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走创新发展之路尤为重要。深圳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和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载着作为经济特区的全新责任。不言而喻,深圳在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回顾深圳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深圳自主创新领域的优势与主要成就,对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斐法对深圳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启迪与借鉴。
58-63

城镇化进程中商品房价格变化的机理分析——以中部六省为例

摘要:城镇化是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文章基于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在这一时期的城镇化推进对商品房价格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在城镇化的推动过程中应该从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要素驱动"和大量投资形成的"投资驱动"向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驱动"转变。
64-67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健康资本、教育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绩效——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摘要:将人力资本分为健康资本和教育资本,并纳入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构建的扩展Solow增长模型框架,采用中国31个省域1993—2012年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区域经济绩效。主要结论:(1)健康和教育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基本构件在经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中应予以并重;(2)今后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区域经济绩效的关键;(3)健康资本积累的经济绩效影响有时滞,政府不能因此而忽视健康投入;(4)健康和教育资本具有互补性;(5)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呈缓慢收敛,教育和健康资本有助于加速区域增长收敛和协调发展。
68-74

异质性企业自选择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区为例

摘要:目前前沿理论认为大城市生产效率更高是因为存在异质性企业自选择效应。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为基础,以京津冀都市区为例实证检验了异质性企业自选择效应。结果表明存在异质性企业的自选择效应,即高效率企业主动迁移至核心区,而低效率企业主动迁移至边缘区,总体来说高效率企业的迁移行为更明显。同时异质性企业自选择效应对城市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75-8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演化博弈的影响要素分析

摘要:津冀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符合区域内各方利益,是区域整体竞争力发展的迫切需要。河北省作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部分,产业结构落后的状况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对区域经济下的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认为河北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内产业及产业内部转型升级互为博弈,通过各自拥有的要素优势和共同利益博弈演化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81-86

我国内陆开放区的区位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趋势。其主要手段就是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建立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制高点,同时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引进内陆开放区的概念,参考内陆部级新区的战略定位阐述内陆开放区的战略职能并分析其和运行机制。同时,在回顾内陆开放区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对现有内陆开放区进行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其一般性区位特征,并基于区位分析提出我国内陆开放区选择策略的政策建议,为相关科研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87-91
开发研究杂志收入与分配

中国收入差距转折点的讨论与述评

摘要:中国收入差距的转折点是否到来,在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争论日趋激烈。本文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争论进行总结评述,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市场机制条件下收入差距转折点的基本条件,即将进入到收入差距缩小阶段,但是,非市场机制和全球化成为转折点到来的不确定因素。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应该首先明确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改革重点是初次分配领域,关键是消除非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影响,再分配制度已经具备条件,但不应该作为首要目标或手段。
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