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开发研究杂志

《开发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名家论坛、改革与发展、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企业改革、三农问题、开发史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3-4161
  • 国内刊号:62-1005/C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4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41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开发研究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是要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促进中亚经济一体化,进而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就是要在东亚及其周边国家之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目标就是把新丝绸之路建设成为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思路是加强亚洲国家经济、贸易、交通、能源、文化和实业界联系,建立开放、平等和互利基础上的地区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内容包括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推进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地区安全局势不稳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宗教差异性大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面临的制约因素。各个经济体应该在多边或双边各个领域,以多种途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1-4

金炳镐

摘要:<正>金炳镐(1950.02.13-),男.朝鲜族.黑龙江省延寿县人,部级教学名师.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民族学导论编写组首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民族大学马列主义学院院长.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当代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主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政策与法制研究基地主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
2-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研究

摘要:分析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现状,认为"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结构不合理、要素供给趋紧、"三驾马车"步调长期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过大等因素加大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难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纵深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西北五省区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创新与创业、培育西北城市群等具体措施,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转型。
5-8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上的跨域文化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维度

摘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具有古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文化延伸,是迎合全球化趋势的区域文化合作新载体。基于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跨国家、跨行业、跨地区的跨域属性,沿线国家应以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为契机,以协同发展、有序竞争、合作共赢的理念,以整体化推进、特色化布局、互补式建设的方式,积极探索和发展跨域文化治理模式,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从以文化遗产联合保护为主到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产"齐头并进的与时俱进。这凸显了跨域文化治理的理论自觉和发展趋势。
9-13

中国省际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摘要: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从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基本呈现出三大地带梯次下降的地域分布态势,其中京津和江浙沪一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最高;东部省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绝对优势,中部省区略低于东北省区,高于西部省区;在各省区中,东部和中部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大,西部和东北省区区域内差异较小。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提高五个系统层的协调度是提高东部和东北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
14-18

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发展水平预测分析——以包头市为例

摘要:生态城市中的社会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城市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如何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地进行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是生态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研究在建立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GM(1,1)模型,利用2003—2012年10年数据对2014—2018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以及社会总体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包头市在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将会发展良好,预测水平较高;但社会"软件"和"心件"方面发展水平不甚理想。同时,GM(1,1)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生态城市中社会发展各指数变化情况,适合预测社会发展各项指标,预测结果良好。
19-23

低碳政策与家庭就业——基于Ordered-Probit模型的估计

摘要: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低碳政策对不同家庭就业的影响,如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环境特征、工作所处行业、对低碳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发现低碳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与居民的性别、所在城市的环境状态及工作行业相关,并且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1)低碳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与个人因素密切相关。男性受到的影响要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政策对就业的影响越低。教育对于居民应对政策影响提供了保险的作用。(2)低碳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在城乡间差异很大,相比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更易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3)低碳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还与城市环境相关,主要与居住地空气质量密切相关。(4)低碳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就业影响不尽相同,对农林牧渔水利业及与能源相关的采掘业、交通运输业的负面影响最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24-28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制度研究——以建立环首都经济圈交易市场为例

摘要:2014年12月12日发改委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自的职权范围进行界定,配额管理规定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的发展方式;明确碳排放交易的主体以及交易产品;对碳排放核查流程以及申诉机制与配额清缴做出相应规制;同时确立监督管理机制。文章以上述办法为研究重点,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存在立法层次低、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定性不明、初步建立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等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相应建议。
29-32

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江西景德镇为例

摘要: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特殊背景和发展战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此模型考核评价了2011—2013年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水平,并与南昌、九江进行了横向对比。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对景德镇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文构建的考核评价模型,对正确认识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发展成果,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36

从西部大开发到19省市产业援疆: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趋势

摘要:建立良好的产业援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一轮产业援疆对新疆民族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实现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现有研究对西部大开发的阶段进行分析、并对西部大开发的研究角度和19省市产业援疆的制度(逻辑)反思进行了探索,并对19省市产业援疆的未来研究趋势做了简析。
37-41

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

摘要:文化旅游是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也是区域旅游市场关注和发展的重点领域。京津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差异化程度高,但三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极不平衡。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客源互送,既需要三地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京津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分析三地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和文化旅游项目创新路径,实现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42-45

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科技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科技服务机构是科技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其在帮助和促进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创新供给能力则是影响科技服务机构功能顺利发挥的重要方面。在明确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供给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供给动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对接能力和扶持能力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策略,以促进科技服务机构的持续稳定发展。
46-49

西北地区服务业发展潜力探究

摘要: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西北地区,运用"索洛余值"法计算潜在要素投入并建立适当的计量模型对各省区服务业发展潜力进行实证测评,得到西北五省区服务业发展实际值与潜力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分析差距原因。通过对西北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要素利用情况及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配置资源、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服务业稳步发展的建议。
50-55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56-59

农产品品牌信任模型与营销建议——基于感知价值的视角

摘要:农产品是食品的主要来源,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在食品安全的战略背景下,虽然食品管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断曝光,这些都加深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不信任。通过对200位消费者关于农产品品牌信任问题的调查,并据此构建品牌信任机制模型,提出营销建议。
60-63

甘肃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战略路径研究

摘要:甘肃城镇化进程的跨越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甘肃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阶段性特征描述,对当前甘肃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进而对未来甘肃城镇化进程的战略路径进行阐释,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64-69

我国公民参与科技决策模式的困境及其出路

摘要:随着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要求迅速提高,我国传统科技决策中以政府为主导的精英决策模式,在参与主体、决策机构、运行模式、运行途径等方面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角色错位、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程序不规范、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专家"科学"决策挤压公众"民主"决策等困境。走出困境的基本路径是:一是重塑决策理念,正确认识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内涵与本质,防止将专家决策等同于科学决策;二是通过法律进一步明确公众在科技决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政府、专家与公众构成的多元互动的科技决策模式;三是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民参与科技决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四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多样化的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方式。
70-73

APEC区域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崛起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特征,本文以APEC内21个成员为总体,探讨了该区域内服务贸易的规模、结构及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PEC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