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开发研究杂志

《开发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名家论坛、改革与发展、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企业改革、三农问题、开发史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3-4161
  • 国内刊号:62-1005/C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4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41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开发研究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产业经济

贵州产业结构演进实证研究——基于SSM模型分析

摘要:应用SSM分析法,对贵州省2001-2008年的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虽然已有较大转变,经济也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据此,基于SSM分析模型对贵州省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3

基于“钻石”模型理论的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得到国家批复,被东营市确立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装备制造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从整个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度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东营市应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状况五个方面入手,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内石油装备制造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4-7

通信业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摘要: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文章分析了通信业对经济区社会经济的影响机制,并着重分析了通信业对经济区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12-15

中国棉纺织产品链对全球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棉纺织产品链结构。在棉纺织产品链的棉花节点中,着重分析中国从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口棉花对出口国所产生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在棉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中,分析环境成本内部化前后对中国的福利影响,以及中国棉纺织服装出口对国际消费者影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棉纺织产品链在全球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6-19

中心城市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本文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武汉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提出武汉市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20-23

青海保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青海的保险与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借助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青海保险对青海相关经济领域的关联度。通过分析在对策上提出青海保险应加强多层次保险市场的建立和农村保险市场的培育。
24-27

基于因子分析的兵团工业竞争力评价

摘要:根据工业竞争力的内涵,设计了工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兵团各师的工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工业竞争力水平总体较弱的师存在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兵团提升整体工业竞争力的建议。
28-31

城市化进程中河北省中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

摘要:当前在中央提出加快城市化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宏观背景下,本论文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出发点.选取了河北省廊坊市为案例研究对象,在对廊坊市房地产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把握有利时机,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做了深入分析,以期达到促进河北省中小城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32-34

中西式快餐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对比研究

摘要:中西式快餐在规模、经营绩效上存在明显差距,服务质量以及由此导致的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以能代表快餐消费主要群体的大学生为便利样本,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中西式快餐在服务质量、顾客满意以及顾客忠诚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服务质量的各个维度对顾客满意和忠诚度都有强烈影响,是造成中西快餐顾客满意和忠诚度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的结论对中式快餐认识服务质量的价值以及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35-37
开发研究杂志公共经济与政策

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中美比较的视角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关两国社区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志愿服务、养老服务和就业服务内容和方式进行系统的比较,探寻两个国家之间在这四个主要的社区公共服务内容中所存在的差异,特别是中国在这些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后,总结了产生这些差异和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美国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社区治理技术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
38-41

甘肃省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是现代及未来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能力则是构成一个国家或区域核心竞争力、展现其综合实力及未来发展潜能的重要方面。甘肃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落后的省份,其经济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甘肃省的人力资源能力水平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甘肃省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构成了甘肃产业发展甚至经济发展的障碍。本文运用人力资源能力评价模型,对甘肃省的人力资源能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针对甘肃省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提升甘肃省人力资源能力水平的对策。
42-45

市场化程度与省级政府效率

摘要:本文在探讨政府效率内涵的基础上,以2001-2005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政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地区市场化程度对政府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政府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是基于市场手段失效而存在的,但是一个成熟规范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政府合理配置资源和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了政府效率。本文结论对我国各级政府从市场化角度提高政府效率也许有所帮助。
46-48

西部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现状及改革初探——以攀枝花市为例

摘要:行政审批制度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各个方面,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政府工作职能与方式的转变及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以攀枝花市涉及企业的行政审批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深入的调查,从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地方行政审批在体制、机制、改革配套以及审批对象自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等改革建议。
49-51

全国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

摘要:改革和完善现有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体制,解决农村公路加快建设与管理养护滞后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条件和服务水平,已成为政府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目前,虽然初步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体系,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问题特别是体制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面临着许多体制性的障碍和现实操作上的难题。因此,从组织、投资、运行、技术和考核等方面探索进一步改革现行管养体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52-55

回族移民家庭代际交换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代际交换是家庭不同代际成员之间“投资一回馈”式的资源交换关系,其核心是家庭养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人口结构转型,这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以作者在宁夏银川市进行的“移民家庭代际关系”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回族移民家庭的代际交换模式,探讨了回族移民的社会人口特征和身体健康状况对代际交换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回族移民而言,年龄对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际交换模式有显著影响,年轻一代从代际交换中获取的更多。
56-58
开发研究杂志生态与旅游

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抚州市为例

摘要:土地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基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对于保证整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足迹将人类消耗加以量化,并和区域土地的承载力进行对比,来判断研究区域的土地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状况。为了全面分析抚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运用改进的“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模型,针对抚州市的具体情况,对抚州市生态足迹进行计量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缓解抚州市生态赤字的措施和建议。
59-63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浅析

摘要: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低碳环保概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本文从能源性质、需求替代、技术水平、经济性、发展潜力多个角度将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核能和传统能源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分别规划了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的发展路线及发展因素分析。以此为基础,本文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产业的规模化效益性、能源替代的市场潜力和全球低碳意识要求,综合给出了可再生能源总体发展的基本策略。
64-67

甘肃省生态足迹发展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动态的均衡因子,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甘肃省2000-2009年10年来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甘肃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09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611hm^2增加到2.182hm^2(见图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1.180hm^2逐年减少到1.106hm^2,表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需求)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向发展趋势(见图2),且生态赤字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见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而影响甘肃省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是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通过分析其影响因子从而为制定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