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开发研究杂志

《开发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名家论坛、改革与发展、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企业改革、三农问题、开发史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3-4161
  • 国内刊号:62-1005/C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4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41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开发研究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点—轴开发到网络式布局

摘要: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最早出现于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改革开放后,陆大道先生提出点—轴开发理论和"T型战略"。受这一思想影响,学界先后提出"点—轴—集聚区"开发模式,"一个半重点","开"字型发展战略,"勿"字形模式,"弗"字形网络布局,"四类六区"型的发展战略,菱形发展战略,"丰"字型发展战略和"三纵四横"的经济增长布局。尽管这些战略各有所短,但站在十二五规划前期,如果政府能够博取众长,以"交通为实业之母",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本,合理规划一、二、三类经济区和一、二、三类经济带,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再一次实现腾飞。
1-5

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分析

摘要: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将模型由比较静态分析发展到完全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交易成本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均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与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引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6-9

基于GIS空间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摘要:为从微观层面上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笔者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评价要素图层分离、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权重值确定及评价单元划分基础上,构建GIS空间模型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把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应用GIS空间模型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能够深入揭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或评价结果动态更新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10-12
开发研究杂志农村问题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问题与宏观政策环境的完善——基于江苏的情况分析

摘要:该文重点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合作社蓬勃发展中出现的"股权集中化趋势"、"人为设置入社门槛"、"销售环节的‘经济人’倾向"等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希望能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通过不断完善宏观政策环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13-16

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支撑体系与政策选择——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四川农业的现实基础,提出其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构建农业财政金融与保险支撑体系、农业科技与人才支撑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和现代农业市场支撑体系六大支撑体系。四川建设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一是因地制宜选择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二是合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优势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四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五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后续管理;六是高度重视培育新型农民。
17-21

浙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的创新及效应

摘要:本文分析归纳了浙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7种创新形式及效果。剖析了浙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加强分类指导等8点政策建议。
22-26

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的新视野——基于文献视角的评述与展望

摘要:作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领域,中国农村反贫困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仍旧困扰并阻碍着农村发展的步伐,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内外学者通过广泛研究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全面审视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的现状、取得的成果与不足,探寻反贫困研究的发展轨迹与趋势,希望通过对文献的评述与展望,找到中国农村反贫困更佳的研究方向与方法,为下一步的反贫困研究做好铺垫,促进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27-32

农村人力资本乡城转移的补偿机制研究——以内蒙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背景

摘要:相对于农村,城市具有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动态化、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为同样天赋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机制。改革开放始于农村,最大的受益者却并非农村,由于升学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形式造成的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对城市的外溢性明显大于对农村的内溢性,造成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贫困的恶性循环",既"农村低收入——城乡差距——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农村低人力资本形成—农村更低收入"。本文以人力资本乡城流动为背景,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例研究人力资本乡城流动后的补偿机制建设,以求获得乡城共同发展。
33-36

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分析——基于农业技术扩散理论的视角

摘要:农业技术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但现实中,由于缺乏农民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本文基于农业技术扩散理论,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辅导亚系统与目标亚系统双向沟通中宣传、农民参与以及相应的组织载体的关系,分析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农民合作社作为宣传与参与载体的作用机制,提出农民合作社与政府共同进行农技推广的多元化新型推广模式。
37-40
开发研究杂志产业经济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摘要: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是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进行的,与经济转型的目标紧密相连,从本质上来看,改革伴随着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改革的模式及路径、改革过程中制度变迁的动因两个方面为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提供了解释。在此基础上,应用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为改革的必需性提供了证据。最后,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特点,为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市场结构化改革与产权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41-45

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中国29个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选取多项指标构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利用2006年我国大陆29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对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系统"的协调程度还处于中低水平,大多数省份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制造业发展。
46-49

论1950—1957年新疆的现代工业建设

摘要:1950—1957年,在中央的扶持下,新疆地方政府和新疆军区通过制定一系列工业发展规划,率领新疆军民开展了工业化建设,兴办了一批现代工矿企业。通过这些工业建设活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为新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建设经验。
50-55

基于能耗降低视角的甘肃主导产业确定

摘要: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了国家及各地区能源消耗降低的目标。地区主导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要降低各地区能源消耗,应该从主导产业的选择入手。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符合能耗降低目标的主导产业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甘肃省为例进行了测算,确定出了甘肃符合能耗降低目标的主导产业。
56-58

酒泉风电产业的开发与探索

摘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值和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主要内容的新能源产业,走低碳经济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共识。酒泉作为国家确定的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甘肃省"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战略构想的主阵地,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通过对酒泉风电产业发展具备的条件、发展现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加快酒泉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9-62

我国自由贸易区政策对甘肃外贸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自由贸易区(FTA)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政策。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甘肃省的对外贸易必然受到我国FTA政策的影响。本文基于对甘肃省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的分析,研究我国FTA政策对甘肃省对外贸易影响的路径和程度,并提出利用FTA政策提高甘肃省对外贸易水平的对策建议。
63-65

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汲取有关新型工业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遵循定量分析原则和四川省情,构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将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与全国31省市区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准则层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认清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66-69
开发研究杂志财政与金融

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中国财政支出之实证分析

摘要: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政府机构及公共财政规模的有限化和缩小化已成为逻辑上的必然趋势。基于此,结合协整分析思想构建中国财政支出模型,对中国财政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实证结果发现,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下,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近年来正在逐步走向优化。针对现实中仍旧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有必要将新公共管理理念纳入视野。
70-73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及对我国蕴含的机遇

摘要: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人们的估计与想象,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本文将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背景、机理、特征、原因和影响几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危机对中国在金融人才引进、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蕴含的机遇。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