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发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 62-1005/C 国内刊号
  • 1003-4161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开发研究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开发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扶贫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开发、管理科学、旅游经济、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城市群、产业经济、劳动经济、西部国际陆港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化与城镇群研究、改革与发展、经济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外贸易、经济热点、本刊特稿

开发研究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产业经济
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替代研究——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1-7

摘要:本文通过ALLEN替代弹性模型对制造业分部门的投入要素的自价格弹性和相互之间的替代弹性进行了测算,发现资本、能源和劳动之间的替代关系不仅在整个制造业层面上差别很大,而且在每个分部门的内部差别也非常显著。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资本与劳动、劳动与能源之间都表现出明显的替代关系,而资本与能源之间表现出较强的互补关系。此外,能源的自价格弹性要明显地高于资本和劳动的自价格弹性,表明了利用能源价格上升进行节能具有较大的空间。在制造业内部,要素价格变化导致每个行业内部不同的要素替代。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思路。

我国区域间工业产业内技术差异的分析——基于DEA的实证分析8-11

摘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工业产业内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技术二元结构。东部地区具有全面的技术优势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中部地区技术赶超效应比较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除个别行业外,中东部技术差异呈现出缩小趋势,在高技术行业中部地区与东部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追赶效应较弱,有将近一半的行业技术与东部地区拉大,二元结构特征进一步强化。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空间及重点研究12-15

摘要: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与全球直接投资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而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重点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研究。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模糊算法用于CDM项目可持续影响评价的研究16-18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CDM)不仅能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而且能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变化,建成后的CDM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不得而知,为此对CDM项目进行事后评估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将模糊算法引入CDM项目可持续影响评价之中,建立了可持续影响评价体系,对模糊算法用于评价体系的求解步骤进行分析。最后,以一个真实CDM项目作为评价案例,并以Matlab编写算法程序,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CDM项目可持续影响评价可行合理。

FDI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19-23

摘要:FDI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国内学者从单一的城市化概念角度对FDI与城市化进程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利于层次分析法,对FDI与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FDI投资稳定且规模较大时,城市化水平受到FD I的推动作用显著,FDI对城市化推动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城市自身的积累会促使其自身的高速发展;在FDI投资规模不大,但有强大内资推动时,城市综合实力也会快速提升,而FDI投资不稳定且绝对规模较小,同时内资缺乏的情况下,城市发展受到制约。

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甘肃地、市经济增长及其效率分析24-27

摘要: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甘肃省14个地市1995~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全省各地市的经济增长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提高资本要素的投入和提高其利用效率与缩小地区综合生产效率是甘肃经济增长的关键。造成各地区综合生产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使用效率及深化速度、FDI分布、市场发育水平等存在地区差异。

从全球生产网络看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及中国的选择28-32

摘要:本文构建了全球电脑生产网络作为分析全球生产和贸易失衡的框架,剖析了处于高低不同层级的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和权力、从事的价值链环节、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以及利润分配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的失衡。针对全球生产网络中透视出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提出了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应选择的路径。

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33-36

摘要:新疆具有发展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开展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窗口和前沿。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就我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几个现实问题加以评述,以期为推进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西部地区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37-40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利用自身的地缘、人文等优势,结合中亚国家的利益需求,积极参与和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中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西部在参与中亚经济合作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利用西部地区自身的优势,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主动被国内发达地区和企业整合,最大限度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然后再利用被整合的经济架构主动去整合中亚地区市场,结合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需要,努力提升我国西部开放水平,扩大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同时还要认清内外环境中的威胁,承认我国西部经济自身的不足,稳妥地参与到中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中,规避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克服自身不足。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西部经济高地战略初探41-44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为此,四川应当在其指引下,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开发研究杂志生态经济·旅游经济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45-49

摘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一种以高物耗、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建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西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西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西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西部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生态化。

人口与环境问题研究文献综述50-54

摘要: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着的客观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基本领域,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和观点。国外重要的理论成果有适度人口、可持续发展、外部性理论以及产权理论等;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与环境问题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口与环境容量的研究以及区域人口与环境问题研究和研究方法的探索等三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解决人口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西部生态保护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55-58

摘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西部生态立法的紧迫性日益凸现。作为法律内在价值的体现,应当如何正确定位西部生态立法的目的?在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怎样的立法原则,才能切实保障西部立法目的的实现?本文旨在通过对西部生态保护立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为我国西部生态立法提供一些思路。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风景区的发展机制59-62

摘要:旅游产业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旅游系统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可能会引起整个旅游系统不同程度的动荡。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当前风景区系统汇总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后认为,构建一个多元利益主体协调发展系统以保证多方利益的协调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甘肃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讨63-65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型旅游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发展循环型旅游业的理论基础入手,论证了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是甘肃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发展循环型旅游业:依据减量化原则,建立节约型旅游社会;依据再利用原则,延长旅游景区的使用寿命;依据再循环原则,构建生态旅游模式。同时,可通过政策支持、经济制裁和法律支持来为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开发研究杂志农业与农村问题研究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我国农业安全的深层问题研究66-69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正外部性和农产品的公共性问题认识不够,因此,在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政策上,采取了市场化的倾向,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逐渐缩小,阻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正外部性和农产品的公共性特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和保护力度,是保证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区域农业生产要素匹配状况研究——以甘肃省为例70-74

摘要: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农业劳动力资源是否匹配对于区域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分析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匹配程度,寻求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对区域水资源、耕地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三者之间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地市间)水土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水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以及耕地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分别为:GWC=0.6097、GWL=0.5516、GCL=0.3043。同时,三种农业生产要素彼此之间的匹配程度趋向越来越不匹配的方向。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困境及破解路径探析——以甘肃省为例75-80

摘要:城乡差距过大、东西部发展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正是集“三农”和“欠发达”两大问题于一体的矛盾集中地,经济、社会问题更加集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增收存在的困境,提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应基于其自身社会、经济和生态特征,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同时把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实现西北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