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发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 62-1005/C 国内刊号
  • 1003-4161 国际刊号
  • 0.6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开发研究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开发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扶贫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开发、管理科学、旅游经济、一带一路、城镇化与城市群、产业经济、劳动经济、西部国际陆港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化与城镇群研究、改革与发展、经济理论、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问题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对外贸易、经济热点、本刊特稿

开发研究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分析1-4

摘要:本文使用DEA方法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而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相对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而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缩小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遏制技术效率恶化的困境。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5-9

摘要:本文在现有区域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2003—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着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效应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间的这一差异不显著。论文最后探讨了造成我国物流业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跨区差异的一些根本原因。

汽车工业相对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2000~2006年不同经济类型汽车工业企业的实证分析10-15

摘要: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别计算了2000~2006年我国汽车工业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得出的结论是:①只有外商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在这7年中全能达到效率最优状态;②内资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的效率最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则是港澳台独资企业效率较好;③内资的国有企业一直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联营企业则一直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④外商独资企业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强劲,大部分类型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技术进步。然后本文总结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些建议。

增长核算法的发展演变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从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研究发展的角度16-19

摘要:本文对两种常用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研究的发展进行了评述。首先总结了全要素生产率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增长核算法和前沿生产面法,并详细描述了确定前沿生产面的DEA法和前沿函数法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利用增长核算法和前沿生产面理论对劳动生产率分解的已有成果。

开发研究杂志实践对接课题特稿
永昌县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及主导产业发展战略选择20-26

摘要:从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化、就业结构变动及出口商品结构等六方面分析永昌县经济发展阶段认为,永昌县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新型工业化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永昌县应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冶金及食品制造产业等主导产业群,力争把永昌县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甘肃段重要的化工、冶金基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食品基地,在与金昌市产业对接和互动中,发展接续型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走出迷误,破解传统农业县财源建设难题27-32

摘要:永昌县对农业文明迷恋所形成的长期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导致了将“发展经济”等同于“发展农业”的惯性思维和行为,使永昌发展速度越来越“漫”。只有破除“恋农情结”,构建开放型现代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民营现代工商业,培养集聚天下财富使永昌致富的观念和行动,才能推动全县形成大商贸、大产业、大财源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开发研究杂志经济一体化
台湾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及其困境与走向33-37

摘要:自由化和一体化是经济体制市场化在内外两个市场空间的体现。195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的持续成长,得益于经济体内部的自由化为工业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全球化和区域化背景下台湾经济困境的主要根源将在于台湾因一体化资格缺失,无法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化与一体化的割裂,将使台湾微观市场主体在国际市场处于竞争劣势,经济因而缺乏活力。未来,台湾经济要走出困境,只有有效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的路径在于: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得到国家主体的授权或通过与国家主体先行构筑一体化进而参与到更大范围的一体化之中。

经济一体化区域下日美对外直接投资的分配及动因探析:欧盟案例38-41

摘要:本文建立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以欧盟作为案例,分别对美、日跨国公司在1975、1977~1984,1985~1996两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配及动机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论证,得出了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相似的国际参与度、宏观经济环境的趋同特征等是美、日FDI区位分配和动机发生相似变化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开发研究杂志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
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42-44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科学合理地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又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笔者试图结合现代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及国内外有效的实践,对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进行分析。

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式灌溉管理组织的熵模型分析——以黑河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45-48

摘要:基于熵理论及组织结构熵模型,计算当前张掖市甘州区推广组建的以古浪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模式与当地用水户“自下而上”形成的,以黎明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结果显示:黎明村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为0.679,古浪村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有序度为0.612,前者的组织结构有序度比后者高出10.9%,其组织结构能够更好的适应参与式灌溉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功能;两协会的运行管理效率分别为0.936和0.902,前者也高于后者3.8%。结果,建议当地水务部门应尊重用水户的实践选择,优化协会组织结构层级,推广以黎明村为代表的协会组织结构模式;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制度和内、外部监督机制,在保证用水户权益的前提下优化其组织结构;最后,提出了深入开展用水户协会与村民委员会间组织结构相互关系研究的工作方向。

水电开发的生态负外部性问题研究49-54

摘要:现在世界上的主要江河流域均被箍上了大坝,差不多都变成了水库搭起来的台阶,引起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从纵向、横向、垂向和时间上四个视角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水电开发的生态负外部性问题,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人工培育生态系统等控制对策。

甘肃省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及其特征分析55-58

摘要:在分析甘肃省气候变化挑战的基础上,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温室气体评估方法,对甘肃省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行了评估,甘肃省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排放了75927.83和79897.96KtCO2的温室气体量,通过与上海市和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甘肃省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总体而言,仍具有煤炭排放贡献大、单位GDP排放高、人均排放低的特点。

生态文明建设初探59-62

摘要:文章从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意义;从学理上界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外延;从操作层面阐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开发研究杂志新农村建设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实证研究63-69

摘要: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中国的城乡差距不仅主要是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而且还体现在消费差距上。因此,减少和消除城乡消费差距也应纳入统筹城乡发展的范畴。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农业的特殊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不成熟和消费观念落后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分析出城乡市场分割导致的消费行为的差异,并能从制度变迁等角度找到其原因。相应的,能够提出增加农村收入、缩小城乡消费差异的思路和途径。

关于发达地区县市级财政支农政策的一个考察70-73

摘要:我们几位“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以本专业知识为依托,运用调查研究等实证性的方法,考察和分析永康市财政支农政策在当地的实施绩效,讨论和总结支农政策形成、制定、实施和修正的经验。希望通过对永康市等发达地区财政支农政策先进个案的探寻,能在众多个案中发现可供借鉴性的经验,以此为浙江省内“欠发达地区”乃至整个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农工作带来一点启示。

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互动的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74-77

摘要:本文运用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且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耕地的流失;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名义而非实际的正效应;城乡收入差别预期、农村人力资本状况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相关。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互动的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并从政府、市场、农村金融层面对其政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以浙江省为例78-80

摘要:在市场经济下,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较好方式。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通过制度建设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做好资金筹集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

从传播效果看“留守妇女”在农业技术扩散中的作用——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弯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带来的思考81-85

摘要:“留守妇女”作为当今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其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与扩散既是当今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本文以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为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出发,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认为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改变“留守妇女”的传统种植观念,传授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既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又能提高“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农村社会整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