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Open Education Research

  • 31-1724/G4 国内刊号
  • 1007-2179 国际刊号
  • 5.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开放教育研究是上海开放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开放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本刊专稿、技术支撑、学术前沿、开放视点、编余札记、理论研究、理论探究、理论前沿、专题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际比较、高阶访谈、终身教育

开放教育研究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高阶访谈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理论框架:学习者与教育资源对称性假设——访智能导学系统专家胡祥恩教授4-11

摘要:胡祥恩教授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电子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智能系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先进分布式学习孟菲斯实验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心理学、人工智能和智能导学系统。本文系2018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大科学前沿论坛(第三期)——中国通用人工智能高端论坛”会议期间对胡祥恩教授访谈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为一种新技术,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教育学界讨论的焦点。然而,技术面对的不仅是理论,更关键的是应用问题,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使之真正融入教育,避免因过度包装而产生的空洞陷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胡祥恩教授认为,我们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根本性革新。他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新理论框架:学习者与教育资源对称性假设,即学习者能够在与教育资源(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互动机制和学习过程)的互动中实现知识结构的最优化,同时教育资源也能够在这一互动中得以改进。该理论框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习者和教育资源的关系,认为教育资源并非被动、僵化、静态地参与教学过程,而是在动态、适应性地进行自我改进。在这一理论框架的支撑下,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个性化”与“拟人化”合为一体,令呆板、枯燥的在线学习系统被有效激活,从而极大地改善系统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框架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本刊专稿
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与趋势——《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及十年回顾12-28

摘要: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是一份预测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的专项报告。本文系统评述了《地平线报告》(2018高教版)的具体内容,回顾并总结了近十年影响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以及教育技术重要进展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将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与趋势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重设学习空间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2)推进创新文化以应对知识老化;3)鼓励高校积极跨机构跨行业合作,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与增长;4)通过学习测量了解个体真实学习成就,从而实现精准干预,缩小个体发展差距,发挥个体发展最大潜能,并提供基于数据的能力凭证;5)明确数字素养核心指标,制定针对性战略,提升师生新型数字素养,促进教育者、学习者角色共同转变;6)为跨学科学习和基于真实情境/真实问题、虚实融合的学习体验创造机会,为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新技能做准备;7)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在未来高等教育技术应用领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发展战略
非核心教学社会化:“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组织结构变革29-38

摘要:全球化推动了高等学校在全球教育市场的竞争。在经历了后勤与管理服务社会化改革后,教学社会化在非精英大学开始显露端倪,聘请兼职教师授课、联合企业研发与运维课程、购买教学资源与服务成为高校集约资源的竞争策略。本文从国际比较与组织发展的视角探讨高校非核心教学社会化的趋势与问题,重点关注教学系统设计、教学体系重构、组织结构变革、学习环境再造、学习评价变革五个维度的教学组织变革社会化倾向。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组织一样,高校同样关注产品、服务、数据三个维度的竞争。借助研发社会化、服务社会化、信息社会化的途径,高校可以合理评估教学的交易成本,推动教学组织结构变革,这将有助于推动高校关注核心使命、提升竞争优势,在高校间以及与外部组织的竞争中赢得发展机会与空间。

开放大学:学术还是应用39-48

摘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看,开放大学走应用发展道路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开放大学在实际的转型升级进程中,以“传统普通高校”为“师”,走学术发展道路。为此,本研究选取开放大学(1+5所)、广播电视大学(7所)共13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师资管理、高层次人才引进、双师型教师等数据进行全面剖析,对其“走传统普通高校的套路”现状进行刻画,并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度探索其走应用发展道路的缘由,以此为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建设提供参考。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默认
“终身学习监测:中外专家对话”研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召开38-38

摘要:2018年10月23日下午,“终身学习监测:中外专家对话”研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召开。“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研究”项目组与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就成人终身学习监测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中外专家认为,“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研究”项目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项目研究具有首创性、前瞻性和创新性,项目组研究过程扎实,项目成果显著,在成人终身学习监测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对于上海市终身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建议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群体的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探索监测数据与完善上海市终身教育政策的紧密结合,加快推进终身学习监测的长效化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的监测评估体系。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前沿
国际数字公民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49-59

摘要: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集数字公民教育研究的文献,并运用CiteSpace 5.3.R4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共被引分析,绘制了国际数字公民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全方位的梳理。研究发现:自2009年以来,全球各领域学者对数字公民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多,其中,欧美、澳大利亚等地的研究者相对活跃、贡献较大;研究热点包括数字公民教育概念与内涵界定、必要性与建议、影响因素分析及测量工具研发,以及数字公民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及干预;研究前沿包括数字鸿沟对数字公民教育的影响及其干预、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参与、数字公民教育的应用实践探索。文章认为,数字公民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需引起高度重视,以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数字公民。

适应学生的学习——不同复杂度的混合学习设计与实施60-69

摘要:本研究在混合学习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内涵和复杂度进行了理论梳理,提出了四种不同复杂程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简单组合、结合、整合、融合。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和四门本科生课程五年多的教学实践,通过混合学习分析、设计、建设和实施的迭代,形成了线上线下不同复杂度混合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方法。研究发现:1)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复杂度的提高,混合学习在线学习部分增多,并成为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混合学习设计的难度也提高。2)只有师生都具备了开展线上教与学的方法和技能,复杂度高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才能有效开展。3)不同复杂度的混合学习各有优势和特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程可选用不同复杂度的混合学习方法。4)四种不同复杂度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并非四种混合学习模式,应根据教师、学生、课程类型等灵活调整。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理论探讨
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智能课程70-80

摘要:人工智能(AI)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了人工智能教学系统AI教师。最早的AI教师代表之一是爱达(IDA),随后进化出好学爱达,亦即琳达(LIDA)。基于学习为本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神经科学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神经网络双重特性,籍由新兴技术的支持,产生形成了神经网络化的价值创造型智慧学习系统结构框架。它包括“实时课堂教学转化系统”“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和“教学比较前馈分析系统”三个子系统。而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又包括“优秀教师教学参照系统”“先进理论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大数据优选教学参照系统”和“经验自组织教学参照系统”四个子系统。价值创造型智慧学习系统神经网络融入人工智能,创生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学系统——伊万琳达(EVA-LIDAs),它既可扮演AI教师,也可扮演AI学伴。基于此,教师成为课程创新者,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伊万琳达作为AI教师和AI学伴成为介导者,三者间多维交互生成新形态的智能课程,其实质是以神经网络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评估促进学习的价值创造为旨趣,以协同、精准、个性、优化为原则,以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为机理,以情境感知、大数据关联、经验自组织和智能决策为手段,最终通过持续改进师生教与学而优化所有学生的学习。

网络时代知识教学的价值诉求、目标与变革路径81-87

摘要:知识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态,愈益受到网络学习的冲击。为了诠释网络时代知识教学的价值、目标与探讨知识教学的变革路径,本文先简要梳理了网络学习给传统知识教学带来的冲击及其局限性,认为在网络时代知识教学仍然不可替代;然后在分析知识教学价值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教学的三个目标: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引导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探索未知与未来。文章最后提出了网络时代回归知识教学本真的路径:由教碎片化知识变为教完整的知识,由教会学生做题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由强调记忆变为致力于知识的迁移。文章的观点对于丰富和指导网络教学有现实意义。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的学业表现吗?——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88-99

摘要:本研究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研究方法,检验了信息技术对学业成绩的“净影响”。研究发现:1)学龄儿童学业表现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学生的学业水平优于农村学生,但未发现学业水平与家庭经济条件有正相关;2)家庭人力资本存量、家庭规模与互联网的使用率呈正相关,但学龄儿童对学业压力的感知则会降低家庭使用互联网的概率值;3)倾向得分匹配法则揭示了信息技术利用对全样本、城镇与农村样本、贫困与非贫困样本学生成绩的抑制作用,对语文和英语成绩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阅读方式与习惯而间接实现,对数学则通过挤占有效学习时间而直接实现。本文的政策意涵是:应推动信息技术硬件发展,同时应致力于政府、学校、家庭三方联动,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理性,促进互联网学习偏好的形成。

教师教育课程资源错配问题及启示——基于TALIS数据的分析100-109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错配问题凸显。基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数据,本文主要从供需关系视角分析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资源错配问题。研究发现:教师教育课程资源错配问题主要包含课程资源供给与主观需求之间的错配、课程资源供给与客观需求之间的错配两类,前者表现为教师教学准备感不足、教师专业发展多元需求无法满足等,后者表现为教师教育课程开设不合理。资源错配的关键原因是全球标准化评价、国内政治等因素的过度介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配置应谨防外部因素的过度渗入,动态追踪基于实践的教师多元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配置的精准助推系统。

教育领域首席信息官能力指标体系构建110-118

摘要:首席信息官一般指将组织信息化战略与改革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制定、实施组织的信息化战略,通过指导信息技术的利用达成组织变革的目标。教育领域的首席信息官是领导、督导与引导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人,承担全面主持和领导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协调评价、创新应用与提高效能等一系列工作,其能力高低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拟针对基础教育首席信息官的能力指标体系进行重点研究,以便为首席信息官的能力培训、能力发展和能力评价等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综合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基础教育首席信息官的角色特点、职能定位和应具备的能力诉求,设计了基础教育首席官信息能力指标体系的体系框架,即要素指标;然后针对每个要素指标设计了具体指标(即基层指标),并利用内部一致性分析、因素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指标体系的信效度进行验证,最终得到7个要素指标(系统规划能力、管理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变革能力、支持服务能力和评价评估能力)和48个基层指标。该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立足于技术多元化时代对教育信息化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能力发展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