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Open Education Research

  • 31-1724/G4 国内刊号
  • 1007-2179 国际刊号
  • 5.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开放教育研究是上海开放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开放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本刊专稿、技术支撑、学术前沿、开放视点、编余札记、理论研究、理论探究、理论前沿、专题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际比较、高阶访谈、终身教育

开放教育研究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开放视点
创新能力的内涵、测量与培养——访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前主席布拉德·霍坎森教授4-1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教育部、科技部将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检测和评价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高等院校也大力推进了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实践,并逐步开始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和科技研发中去。那么,如何将创新能力落地到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如何测量和评价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有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教育技术中心2018年会中采访了布拉德·霍坎森教授。布拉德·霍坎森教授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前主席,任职于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在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测量方面有着深厚的学术历史,霍坎森教授在继承先前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创意问题解决”课程为平台,坚持十余年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研发。他还就现代教育技术和创新能力培育的关系,以及利用大规模开放性课程实践创新能力等发表了洞见。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专刊专稿
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11-22

摘要:本文在介绍《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伟大目标的基础上,认为要想贯彻落实这一目标,需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有效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二是要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大规模实施中国特色创客教育体系;三是要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广泛倡导中国式翻转课堂。

国外大学海外分校的发展及其战略管理23-29

摘要:近二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大学通过建立海外分校进行拓展。面对多变、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国外大学海外分校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借鉴了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管理理念。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国外大学海外分校发展的特点,探讨了其对折衷主义和全球整合—当地响应两种战略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海外分校而言,战略管理的关键要素为目标定位、市场选择、课程设置和师资聘用。我国高校跨境举办的分校需从战略的角度进行经营,市场选择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办学定位须响应当地政府需求。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网络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美国Quality Matters核心竞争力及启示30-38

摘要:网络课程质量保证是我国网络教育领域最受关注却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网络课程的多元性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其进行系统评估和质量保证更难。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美国Quality Matters的深度探讨,分析其成为美国网络课程评价与质量保证领军者的核心竞争力:独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专家同行评审机制、多元的认证项目和扎根于院校的理念。QM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并以教育技术研究为坚实基础,可为我国网络课程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新思路。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发展战略
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形式、问题与建议39-45

摘要: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颠覆了教学传统,正引领一场教育的大变革。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如何认定是这场教育变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表明,目前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有三种形式:自建课程的自我认定、引入外校课程的合作认定以及基于高校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学分认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一;高等学校的学分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在线学习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受到质疑。为此,文章建议建立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保证课程质量;完善高校学分管理体系,给在线开放课程以合法身份;发展第三方学分评估机构,对学分在线开放课程统一进行学分认证;加强对学习者在线学习和考核的监管,保障学习有效性与可信度。

先前学习认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向度——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帝国州立学院为例46-53

摘要:先前学习认定能够将成人学习者在非正式或非正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分,不仅可以减轻成人课业负担,缩短修业年限,而且能够避免教育资源重复配置,有效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外先前学习认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符合我国先前学习认定的对策。研究首先通过概念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先前学习认定的概念内涵和理论价值;然后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对国外高校先前学习认定政策及程序做了整体梳理和比较,特别是对帝国州立学院的先前学习认定的理论原则、主体机构、模式流程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终身教育的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开放大学先前学习认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推动开放大学先前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进而促进我国学分认证与转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理论探讨
设计创新性学习环境——OECD“7+3”学习环境框架及启示54-63

摘要:培养学生的21世纪能力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更为合理地设计学习环境。基于对OECD“7+3”学习环境设计框架的阐释与理解,本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设计创新性学习环境提供实践支架。“7+3”框架认为,学习环境是个有机的、整体的概念,涵盖了学习过程及学习发生的环境,是一个包含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的生态学习系统。创新性学习环境的设计要遵循学习中心与学习者主体投入原则、合作与交往原则、动机和情绪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原则、积极挑战学习难度原则、动态反馈原则、横向贯通原则等;从教学核心、学习领导力与形成性评估、伙伴关系三大创新维度优化实施框架的条件。此外,创新性学习环境的设计还应重视技术的多元角色,打破学科边界,科学整合各种学科资源,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力度和深度。

智能时代的教师工具:唤醒学习设计工具的数据智能64-72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先进的智能技术之一,正在以其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诸多行业。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取代教师这一职位,但智能技术能为教师增能已逐渐被人接受。近年来,研究者认识到,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最有价值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智能,即学习分析技术所关注的数据支持的教学决策。延续本团队在教学设计工具以及学习分析技术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学习地图”这一教学设计工具加以数据智能的拓展。文章首先从基于模型的教学设计工具的角度,对学习地图这一教师工具进行分析;然后从利用学习分析工具提供数据支持的学习改进角度,提出挖掘数据智能以便为教学设计增能的可能性及其设计,以期为智能时代的教师工具提供开发思路。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隐蔽的再生产——城乡不同阶层家庭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调查73-80

摘要:通过信息化促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然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仍较为缺乏。当前教育改革处于城乡差异和阶层分化双重格局之下,必须基于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向教育领域深度渗透的背景,重新审视影响教育公平实现的隐蔽再生产问题。本研究的数据是基于山东省莱西市、沂水县和微山县,甘肃省会宁县、靖远县和武威市,安徽省萧县、无为县和肥西县共3省9市(县)的27所初中学校初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多层次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总计发放19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40份,有效回收率96.8%。研究从学生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探讨城乡不同家庭阶层背景对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偏好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家庭阶层地位影响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之学习偏好或者娱乐偏好,与社会阶层背景密切相关,优势阶层家庭、高收入家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和城市家庭子女,更易于形成互联网学习偏好。学校教育中的信息“使用鸿沟”最具隐蔽性,它掩盖了城乡学生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必须从城乡教育信息化实质公平角度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建设。

争论式教学支架对学生知识加工的影响——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81-91

摘要:较之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对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关注度高,对翻转学习给学业成绩和动机带来的影响及师生对翻转课堂的感知等研究较多,忽视了关于翻转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研究及学生参与主动学习活动的知识加工过程研究。争论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方式。为在翻转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本研究采用争论式教学支架,引发学生在课堂上争论,促进学生参与主动学习活动的知识加工过程。本研究以193位大一、大二学生为被试对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翻转教学实验,并将学习者随机分配到图尔敏式争论教学支架实验组、沃尔顿式争论教学支架实验组和无支架的控制组,采用质性编码分析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从促进知识加工的话语总量来看,沃尔顿式争论教学支架较之图尔敏式争论教学支架更能显著促进有效的知识加工;从有效知识加工的整体效度来看,图尔敏式争论教学支架和沃尔顿式争论教学支架较之无支架的控制组均能显著提高有效知识加工的效度,这说明在翻转课堂中使用争论式教学支架有利于提升个体知识加工的质量。本研究可为今后开展有效的翻转学习提供教学策略指导,为有关翻转课堂高阶思维培养目标达成度的研究提供启示,并为今后评判翻转课堂中个体参与主动学习活动的认知贡献提供数据依据。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技术支撑
学习存在感与探究社区模型关系研究92-107

摘要:探究社区模型是国际在线教学和混合学习领域探讨网络探究学习社区影响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协作建构学习与批判反思对话为实施理念,以批判探究迈向有意义的深度学习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反思思维、高阶思维为终极目标,提出了由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和认知存在感三个相互依存的基本要素构成的网络探究学习社区基本框架。随着对该框架的深入研究,研究者愈发意识到需进一步扩充组成要素,以使模型更具解释力。此外,在网络探究学习社区中,学习者采用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优化学习策略、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在线学习品质,实现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本研究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的混合教学实践,采用问卷调查、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法等方法,探讨混合教学中学习存在感与探究社区模型的结构关系。研究表明:在网络探究学习社区中,学习存在感可作为独立影响因素,与社会存在感、教学存在感要素共同预测并影响认知存在感;教学存在感与社会存在感通过学习存在感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认知存在感。强调学习存在感要素的探究社区模型,有助于指导学习者在网络探究学习中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思维、反思思维和高阶思维。

数字时代重思学习:赋予学习科学重要使命——第13届学习科学国际大会综述108-120

摘要:两年举办一次的学习科学国际大会是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事件。本文聚焦2018年6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13届学习科学国际大会,基于现场参会体验和文献研究,梳理了国际学习科学研究的八大热点:1)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研究;2)内容领域的学习研究;3)协作学习研究;4)不同境脉下的学习研究;5)基于设计的研究;6)学习分析研究;7)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8)教师学习研究。当前学习科学研究呈现以下四个主要特征和趋势:1)始终关注真实境脉中的学习,特别是教育创新进程中的学习问题;2)研究方法日趋精细和精准;3)既关注“有技术的学习”,也关注“无技术的学习”;4)愈加重视学习创新的推广与传播。希望本文对国际学习科学领域最新研究的跟踪能为我国学习科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编余札记
微博与微信121-121

摘要:这是一个一直想说又不想说,但不得不说的矛盾话题。记得十年前,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首次对中国的电视大学进行质量评审后,评审专家给出的首条建议竟然是“了解网上学习的新应用”,以便“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网上服务”,其中特别提到了Blog(博客)。要知道,那时的我们学校还正在极力为使用BBS(电子公告板系统)而煞费苦心呢!然而,就在五年前,在写作查阅日报时,一些触目惊心的大标题跃入眼帘,“高校BBS发出关版警告”(文汇报,2012.4.12),“那些年,我们一起灌过的水,而今将成旱地一大学BBS将死”(申江服务导报,2012.5.16)等等,这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