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Open Education Research

  • 31-1724/G4 国内刊号
  • 1007-2179 国际刊号
  • 5.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开放教育研究是上海开放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开放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本刊专稿、技术支撑、学术前沿、开放视点、编余札记、理论研究、理论探究、理论前沿、专题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际比较、高阶访谈、终身教育

开放教育研究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高阶访谈
新技术应用:反思与展望4-6

摘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无数的事实也在向我们展示一个事实: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又呈现出新的高潮、新的特点、新的趋势,展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助力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经编委会酝酿遴选,本刊在2017年新年来临之际,特别邀请何克抗、任友群、刘炬红、郭、王竹立、吴刚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技术应用"这一主题进行反思和展望。截至2017年1月17日,本刊共收到六位学者的短文。这些短文有的视角独特,紧贴实践;有的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有的针砭时弊,深入剖析;还有的就当前中国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某一方面问题直抒洞见。许多洞见不仅充分展示出高端学者的学识和智慧,相信也能给广大学者带来有益启示。根据各短文最终定稿时间先后,本刊全文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探索贫困县域“人人通”建设与应用的新模式:路径与思路6-7

摘要:“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人人通”是“三通工程”的核心,更是创新信息化教与学模式、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将“人人通”列为今后五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新兴技术应用对教与学的影响及对学习设计的展望7-8

摘要:新兴技术,尤其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在近二十年对教育领域的传授和学习产生了深远而持续的影响。这些技术支持教室里的正式学习环境以及教室外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包括从固定投影仪到任何用户可以连接的无线wi-Fj投影,从用纸与笔反映学习结果到利用如清华在线、Blackboard、Canvas等在线学习系统做在线互动和测评,从基于教室的PPT到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学习的微课,从学生和老师在同一课堂交流、在同一物理空间面对面学习到不受空间限制的网络视频会议。

媒介技术、教育与人8-9

摘要:在经历了MOOC带来的又一轮教育信息化变革潮流之后,“回归教育本质”成为2016年教育领域的年度呼声。

智能手机的教学应用:困惑与思考10-11

摘要:智能手机大概算不上什么新技术,但主张智能手机进学校进课堂却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利用智能手机开展教与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事物。

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走向何处?11-14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希冀。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人类集体智能,充分扩展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想象。所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一直是学界关注并反复讨论的主题,历久弥新。

加强教育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的华东师大行动宣言(摘录)14-1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在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研究水平,14所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部)长、32家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于2017年1月1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共商加快教育研究发展、提高研究质量之策。

“互联网+”时代中国开放大学的机遇与挑战15-20

摘要:"互联网+"时代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各行各业服务模式和生态体系的新纪元,教育发展的新拐点。这给中国开放大学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又一次考验着开放大学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力图阐释"互联网+"时代中国开放大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呼吁开放大学主动开放与创新。文章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型特征、新技术给开放大学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及开放大学的战略选择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开放大学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提出了建议对策。作者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与开放大学建设提供认识上的新视角和发展上的新思路。

灵活学习环境与学习能力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二21-28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灵活学习环境"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具体阐述有关"学习能力"的概念——主要涉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能够有效促进这两种能力发展的"灵活学习环境",着重从其组成要素及相关教学策略支持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同时还对成效较显著、并已产生较大影响的灵活学习环境设计的典型应用案例作了介绍。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未来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29-3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及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随着"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够破除教育规模与个性化、公平与质量等教育经典难题,为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包括变革供给内容,实现虚实融合的新型教育服务业态;变革供给方式,实现基于全学习过程数据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变革供给形态,实现社会化协同的新型分工形态;变革供给结构,实现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包容的平衡结构;变革供给决策,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决策;变革供给监管,实现基于数据的实时监管与预警。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变革又将重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形成个性化、消费驱动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体系。

面向未来的教学蓝图——美国《教学2030》述评37-45

摘要:进入21世纪,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学习环境和技能要求的极大改变,教学因此要做出变革。美国教学质量中心与"2030教师解决方案"小组共同研制了《教学2030》,该报告基于美国教学的历史和四个新兴现实,提出六个推动教学变革的政策杠杆,对2030年的美国教学进行了专业性的预测和设计,规划了2030年美国教学蓝图。本文对该报告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从中获得启示,为我国2030年的教育和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2016年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述评46-55

摘要: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在促进学习分析的创新推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2016年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的主题及主旨演讲,从模型与方法、技术与工具、实践与应用、伦理与道德四方面对会议收录论文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进而从深化基本理论研究、统一技术标准及规范、拓展实践与应用领域、加强安全与伦理道德探讨等方面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探寻未来发展路径,即学习分析依赖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研究和多学科协同。

智慧学习环境中的认知负荷问题56-64

摘要:如何合理使用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效果,已成为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智慧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认知负荷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和解析,总结了智慧学习环境中影响认知负荷的四个要素——知识、技术、策略和学习者。围绕这些要素,本研究结合大量相关实证研究成果,针对智慧学习环境中可能遇到的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以及学习者特征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任何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都需要适应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规律,认知负荷的相关原则可以为智慧学习环境中工具、资源等元素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这一理论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基于文化差异的学习偏好识别——一项协助全球企业对中国学习者进行有效培训的研究65-74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下,由于教学人员和学员的文化视角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教学设计人员需要通过一定工具了解跨文化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并据此更好地为跨文化受众制定教育和培训方案。本研究应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电信公司的要求,对具有工程背景的原籍国为中国的66名学员进行了与学习相关的文化因素和学习偏好的在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旨在明确学生的偏好并探究文化影响、教学设计方法以及翻译问题是如何影响跨国公司中中国员工的学习体验的。本研究特别关注中国工程师基于过程任务及操作任务的学习偏好,以期为建立更有效的跨文化培训教学机制提出有益建议。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跨国公司企业培训时,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受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其学习体验也会受到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偏好、教学材料的翻译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为跨国跨文化受众设计教学方案时,设计者要有文化差异意识,并通过一定调查工具识别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学员的学习偏好,了解学习群体的复杂性;教学设计者应通过调查结果积极应对学习者差异,重视学习群体基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学习偏好,基于学习任务对不同文化学习偏好学习群体的有效性及学习者偏好选择教学方法;为解决学习者文化学习偏好问题提供文化敏感性选项;适时提供高质量的书面和口头翻译材料。

大规模开放在线学习学生互评效果实证研究75-83

摘要:学生互评能够有效弥补教师评阅和机器评分的局限,是适用于大规模开放在线学习情境的重要评价模式。然而,现阶段对在线互评模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尚缺少基于实证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一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学生互评、自评和教师评分等数据的比较,得出在线互评模式的信度、效度、影响因素和学生认可度等初步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互评模式的评分者间信度并不理想,但综合考量多个评分结果的前提下,该模式能够为在线学习者提供较为一致可靠的最终得分。学生互评结果和教师评分结果的相关性系数高达0.619表明,该模式同时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此外,对课后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在线学习者对互评模式总体持积极态度,认可互评活动对反馈获得、课程投入和高阶思维培养等的有益影响。这些发现和结论对完善和改进面向大规模开放在线学习的评价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混合学习环境中动机信念和动机调节与学习投入关系研究84-92

摘要: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与学习投入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少有研究涉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的视角,采用问卷法考察混合学习环境下336名大学生的动机信念、动机调节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对六种动机调节策略的使用偏好不同,使用最多的是掌握目标调节策略,其次是价值调节、学习环境构建和表现目标调节策略,使用最少的是自我强化和情境兴趣调节策略;2)动机信念、动机调节和学习投入之间显著正相关;3)自我效能感和任务价值既可直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也可通过动机调节间接预测学习投入。在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动机信念,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动机调节策略维持或提高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生持续投入学习。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技术支撑
学习分析技术规范比较研究93-101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深入,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影响。然而,目前各类学习系统或平台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展示方面都有其专有形式,通用化程度低,不利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应对这一问题,适时开展学习分析技术规范的国际比较研究,充分掌握现有规范的特点和不足,进而制定我国的自有标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从学习分析的概念界定入手,介绍与学习分析相关的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重点分析ADL、IMS和ISO/IEC三大标准组织制定的学习分析技术规范,并从学习数据记录存储流程、学习活动模型以及传输机制等方面剖析学习分析技术规范的内涵,然后从数据模型、服务接口与安全传输机制、标准间的映射关系、应用系统范畴四方面对当前国际主流的Caliper Analytics和xAPI两个学习分析技术规范进行比较,解析两者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文章最后从促进教育变革、助力学习者全面发展、基本数据与技术规范统一、制度保障等角度阐述学习分析技术对教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影响以及促进学习分析应用要关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学习分析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信息时代的博物馆学习及其研究论纲102-109

摘要:信息时代的博物馆环境、技术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关于博物馆学习的研究仍局限于一些特定领域或方向,尚未形成完整的博物馆学习研究体系。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重视博物馆学习,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教育技术学应将博物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纳入其学科领域。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及CiteSpace Ⅲ统计软件、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信息可视化工具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教育技术视野下研究博物馆学习,研究者应当聚焦博物馆与学习科学、学习设计、信息技术的结合点,从学习理论与方法、学习目标与影响因素、学习环境与设计、学习项目策划与设计、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项目评估与学习分析等方面开展博物馆学习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