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Open Education Research

  • 31-1724/G4 国内刊号
  • 1007-2179 国际刊号
  • 5.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开放教育研究是上海开放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开放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本刊专稿、技术支撑、学术前沿、开放视点、编余札记、理论研究、理论探究、理论前沿、专题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际比较、高阶访谈、终身教育

开放教育研究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高阶访谈
职业与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明天——访科伦坡计划技术教育规划学院主任西亚莫·马贾姆达教授4-9

摘要: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审议通过,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至此,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将上述两个规划纲要落到实处,培养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从而通过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从全球来看,知识经济、全球化、技术更新、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扶贫帮困等日益成为热门话题,并在国际范围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都引发我们在开展人力资源建设的同时思考人类社会该如何更科学、和谐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有幸采访了科伦坡计划技术教育规划学院(Colombo Plan Staff College for TechnicianEducation,简称CPSC)主任西亚莫.马贾姆达(Shyamal Majumdar)教授。CPSC是科伦坡计划(Colombo Plan,简称CP)的一个特殊机构。而CP是亚太地区的一个政府间组织,成立于1950年1月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召开的CP成员国外交部联席会议上,其主要目标是促进亚太地区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CP的成员国开始意识到建立一个促进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地区培训中心的重要性。经过CP第21届和第22届咨询委员会会议的商议后,在1973年12月举行的第23届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正式成立了CPSC。自成立以来,CPSC一直致力于通过职业与技术教育和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TVET),促进成员国的人力资源发展,以提供高质量的项目和服务。目前,CPSC有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等20个来自亚太地区的成员国,以及澳大利亚、柬埔寨、加拿大等9个特许成员国。本期访谈主要介绍了CPSC的项目与服务的开发、实施、质量管�

2010年第六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召开9-9

摘要:本刊讯:2010年第六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10年11月13—1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由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承办。本次论坛以“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创新研究”为主题,以“碰撞交流、前沿探索、协同进步、创新发展”为宗旨,为全国教育技术及相关专业博士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本刊专稿
《规划纲要》国家与上海版本的比较与思考10-15

摘要:2010年上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继出台,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国家《规划纲要》与上海《规划纲要》为基本框架,并站在教育自身的立场,分别对两份《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任务等进行解读,旨在了解文件背后的改革理念与精神实质,并以此进一步明晰我国今后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规划纲要》国家版的网络舆情分析——基于五大综合类门户网站的研究16-20

摘要: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通过网络广泛地征求民意,真正做到了"问计于民"。专家则针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十大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根本是教育公平"、应追求"绿色升学率"等建议。因而,做好舆情应对是帮助民众理解《规划纲要》、有效引导舆论的前提。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国际会议
教育技术研究的新动向——“2010中加教育与技术研讨会”述评21-24

摘要:中加教育与技术研讨会是由加中双方共同组织并轮流举办的国际研讨会,200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召开,2010年于10月31日-11月2日在广东省的惠州学院成功举办。作为国际教育与技术领域的前沿论坛,会议邀请到来自加拿大和国内知名高校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教授参与交流和深入研讨,19位主讲专家对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培训、非正式学习等方面的研究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发展战略
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25-32

摘要:在新技术与学习理念的双重推动下,学习资源正朝着可进化、分布式、社会性、情境性、开放性和复合性的方向发展。支持传递接受范式教学的学习对象已经无法满足泛在学习对学习资源进化生长、过程性信息跟踪、人际智慧聚合、多终端支持、无限群体的个性化学习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学习元是在学习对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合泛在学习的一种新型资源组织方式,顺应了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是未来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从历史背景、概念特征、学习理念、信息组织、信息模型、存储结构、质量控制、共享范围等多个层面对学习元和学习对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有效学习的理论模型构建33-39

摘要:网络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远程教育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是以学生的学习有效与否。因此,本研究在了解国内外有关网络学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有效学习"的视角出发,以有效的网络化社会交互环境为支撑,以网络有效学习循环为核心,从激发学习者心智系统,规划网络有效学习,网络有效学习行动,监察、评价和修订学习行为和策略,学习成果产出,以及对学习成果的有效反馈等六个环节构建了网络有效学习的理论模型。希望该理论模型能为网络化社会交互环境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网络有效学习中各个环节交互有效性的深入探讨提供研究框架。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理论探究
电大辅导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与诉求40-47

摘要:在远程教育领域,辅导教师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面向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因此,本研究聚焦电大英语学科辅导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了解该学科辅导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专业发展情况和诉求。研究发现,虽然基层电大英语学科辅导教师的教学任务重,但是,多数人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他们对于远程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对远程教学的促进作用也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英语水平、教学法知识、教学研究水平和远程教育理论基础等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育技术的创新使用方面也有待改进。很多教师能克服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但是基层电大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视不足。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教育技术学的相关学科及其互动——基于科学计量学的研究48-53

摘要:本文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CSSCI教育技术学来源期刊的9329条来源文献进行期刊引文分析,确认了教育技术学的相关学科,并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与这些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流动以及变化趋势。

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于10月16-17日在清华大学召开53-53

摘要:本刊讯: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程指导。本次会议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百场学术会议之一。会议的主题为“深化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

基于“信息处理”的媒介素养本体建构54-59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代信息品质演变的基础上,根据人们处理媒介信息的认知机制,探讨了媒介素养本体结构组成。接着,本文以人们信息处理的过程为本源,提出了构成媒介素养本体的五大要素:媒介知识结构、技能、信息处理任务、媒介心理、自主媒介信息意识,并初步解析了这些基本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本体应用原则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2010国际远程教育前沿论坛暨北医网院十周年庆典大会于2010年10月10-11日在北京召开59-59

摘要:本刊讯:2010年10月10—11日,“2010国际远程教育前沿论坛暨北医网院十周年庆典大会”在北京召开。该论坛站在理论、实践和政策前沿的高度,围绕远程教育在高校教育、企业培训、基础教育、社区与农村教育等领域的发展现状、最新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审视远程教育实践,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创新和实践发展。论坛受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指导,由北京大学、英国开放大学联合主办。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国际交流
情境感知的设计研究60-67

摘要:本研究应用设计研究方法进行人机交互的设计,从而检验和精化设计及其交互原则。对所设计的人工制品及交互原则持续的修订过程包括,在实践中应用第一版的系统,观察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基于运行结果持续修订设计和交互原则。本研究主要介绍了我们多年来开发在线学习情境感知活动通知系统的方法、经验和教训。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教学设计
试论开放性教育中的本科生导师制68-73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开放性教育是一种注重个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开放性教育是导师制产生的土壤,导师制是实施开放性教育的重要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尚处于试行探索的起步阶段,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的现实与实践,提出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多渠道建立优秀的导师队伍;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定位;建立以激励为主的导师评价与考核制度;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定位;制订和完善对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的约束机制。

设计是什么? 教学设计视域下的思量74-80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教学设计领域的重要文献的分析,探究"设计"在该领域中的本质与内涵,并对设计中的理性与创造性进行了思辨性的思考。本研究首先对设计的定义进行回顾和分析,并把教学设计中设计重心的演化分为微观设计、宏观设计和设计文化三个阶段;然后对设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理性与创造性是设计的基模;最后,笔者认为,设计是理性与创造性的对立统一,成功的设计取决于创造的张力与理性的包容力之间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学设计视野下的理性与创造性的耦合模型。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研究报告
网络课程可用性个案研究81-88

摘要: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优先考虑其教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和技术性(主要体现在资源媒体开发、功能开发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而对其可用性(主要表现在易学、易用、高效、低错误率和高满意度等方面)关注不足,即对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关注不足。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课程的可用性以及影响网络课程可用性的要素这一主题,对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心理学导论》的可用性情况展开个案研究。本案例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测试该门课程原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受学习者欢迎,学习者的体验是否良构;其次,把该案例作为网络课程可用性测试的典型案例之一,为提炼出影响网络课程可用性设计的要素提供一手参考资料,总结出高可用性的网络课程之间共有的可用性质量要素。

网络多元文化课堂的建构89-97

摘要:当前已有不少研究分析跨国远程教学的文化差异或讨论如何提高不同学科面授课堂的教学效果,但从多元文化教育角度对不同文化的师生如何在实时网络环境合作以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研究却不多。本研究基于温州医学院和美国太平洋大学教学研究合作系列研究课题"跨太平洋网络实时互动课堂"(Trans-Pacif-ic Interactive Classroom,以下简称TPIC项目)第三期,旨在以辨证建构主义观(Schunk,2004)和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重要方面(Banks,2002)为理据,探讨用"讲练交互式教学模式"建构多元文化网络实时互动课堂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研究者从美国课堂直接观察中美双方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中国远程课堂师生给在美国课堂的中国研究者的电子邮件,美国课堂的中国研究者和美国师生就教学方法效果等的交流,中美学生在美国校园网BBS非实时互动学习平台上的发帖,以及美国TPIC项目负责人在2006年1月课程结束时到中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部分调查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能否成功地用"讲练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网络实时多元文化教学取决于能否处理好中美学习者之间在原有文化和课程知识、教学风格、语言能力和学习认识观等方面的差异。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学生毕业时间特点研究98-106

摘要:电大开放教育自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其教学投入并没有随着学生的增长而成比例增长,甚至有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开展对未来在校生数量的预测工作。通过构建电大开放教育在校生数量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5年甚至10年开放教育在校生数,将为电大系统建设规划、资金投入和师资配置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在校生数由多个变量决定,其中毕业生数是一个较为可控的变量。本研究以毕业生数预测入手,以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学生为样本,采用数据查询、差异检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学校-年级"、"专业"、"年龄-性别"等三个角度探索不同批次学生毕业率和毕业比例学期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学生毕业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学生毕业时间集中在第5、6、7、8等学期,某一批次学生(按"学校-年级"分组)最长毕业时间跨度为13个学期,不同学校、年级的毕业比例学期分布具有一致性;人文与社会科学类专业(英语类专业除外)学生毕业时间跨度较短,毕业率较高;毕业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关系;20岁以上(含20岁)多个年龄段学生毕业比例学期分布具有一致性。这就使毕业生数的预测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