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与文化杂志卷首语
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11-11

摘要:全球化的影响使城市建筑趋同,地域性的表达也成为与之相应的必要手段。对当今建筑来说,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实际上是全球化下的建筑表现之一,对其研究将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建筑趋同,但仍在世界各地显现地域性表现的努力,从欧美等国家对自然节能的关注到发展中国家的适宜技术应用;从日本早期现代建筑的萌芽,到中国台湾本土意识的觉醒,再到中国大陆对乡土及地域形式和文化的关注;从对传统空间的体会,引导人的行为,到精神场所的设计;再有对地域材料的演绎,也体现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手法的多样。

建筑与文化杂志关注
当代语境下多元化的中国地域建筑创作12-17

摘要: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地域建筑创作愈发呈现出多元化特性,表现为建筑思维的多样呈现,建筑时空的多元关照,建筑逻辑的多项把握等。建筑地域性表达需要从建筑本体出发,同时关注社会性,从地域、文化、时代、技术等多层次关照、多向系统整合、多元适应表达。

建筑与文化杂志建筑师的建筑
新农村的建设18-19

摘要:在城市里出生的人,从学校迈入社会,长期在城市中生活,对农村生活的真实风貌知之甚少。在上个世纪中期,我作为知青下乡,开始慢慢深入到农村生活。《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期撰写的学术著作,该书依据长江流域一带农村的实地调查情况,论述了当时农村经济背景、户与村、人口特点、亲属关系、教育、婚姻、财产与继承、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土地占有、贸易、资金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建筑与文化杂志设计品阅
高铁建设著写时代新篇章——连镇铁路站城融合下的地域性文化设计研究20-25

摘要:设计项目负责:高祥生主案设计:陈凌航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飞驰在中国大地上的高铁动车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同时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名片。

建筑与文化杂志理论研究
陕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区划初探27-28

摘要:文章以陕南传统民居大木结构类型的空间分异为主导依据,结合其他建筑本体特征差异,以陕南自然、人文区划为背景,尝试对陕南传统民居进行建筑区划,划分出四个建筑大区和十个亚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紧凑型乡村发展研究29-30

摘要:文章基于对我国乡村发展现状背景的解读,通过对国内外乡村发展的研究,在全面认识紧凑型乡村发展的内涵与构建过程的前提下,认为紧凑型乡村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并提出紧凑型乡村发展的策略应从土地增长方式、交通规划设计和政策、邻里社区三方面展开。

论大学校园文化与校园公共艺术的研究31-32

摘要: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部署安排,广大青年要肩负振兴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国家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校园环境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校园生活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常常以更大众化的方式进入校园文化生活的体系,如何将校园文化与校园公共艺术相结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高校校园环境的问题,并结合公共艺术的融入形式,提出了对校园景观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的一些思考。

花艺软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33-34

摘要:文章针对花艺软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介绍花艺软装,明确软装方式的几种类型、特点与优势,肯定花艺软装的价值,从室内空间布局、花材种类、花艺配色、设计要求、装修风格、花艺材质6个方面,介绍花艺软装的运用,以期能够突出花艺软装优势,提高室内设计质量。

新农村背景下菜单式农居设计体系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35-37

摘要:制定农居通用设计图集是当前普遍采用的规范农居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上述图集大多缺乏系统性、引导性,方案库较少且可视化不强,并不能满足我国现有农居设计的需求。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通过对2015~2018年间区政府的全部通用设计图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对农户的实地访谈及问卷调研,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构建一种菜单式农居设计体系,该体系由技术层面和组织运作层面共同构成,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农居设计服务方式。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古村落肌理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杭州建德市李村村为例38-39

摘要:耗散结构理论关于系统结构演化的涨落与古村落肌理保护与更新存在一致性。文章针对传统肌理受到明显干扰的杭州建德市李村村古村落,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探讨古村落肌理保护与更新问题。通过梳理其传统肌理要素,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的涨落,面对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提出了4点具体对策:控制系统开放条件,保持古村落独特性;重视内部各肌理非线性作用,推动村落肌理有机更新;控制村落系统涨落秩序,以"涨""落"引导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强调系统自组织,加强社区内部管理。

时空特征下城市天际线演变和组织探究40-42

摘要:城市天际线是城市重要边界空间要素,也是城市"美"的最直观物化体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天际线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导致其复杂属性特征显著。所以文章以其复杂性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在时间维度上对比东西方城市天际线的演变规律,归纳总结出其复杂属性具有"同源—分异—突变—相似"的特点;并针对目前城市天际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空间维度复杂性中剥离出横纵两个主要空间进行组织策略的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西方经验及现实问题43-44

摘要:西方在上世纪30年代初逐渐开始形成了村镇的保护制度,我国在传统村落保护制度上起步较晚。在新型城镇化时期,实施长期的具有地方特色性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文章试图通过与欧洲国家历史轴线的纵向对比,探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性向导,并结合现阶段传统村落的现实问题提出保护策略。

基于POI大数据分析的铁路站点周边业态布局模式研究45-46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城市新区的开发,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又一次成为热点。文章采用POI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知名车站周边业态情况,从城市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总结车站周边三大开发模式,并分析其空间特点。将数据细分为三大类七小类,综合分析生活、生产、公共服务这三种城市功能与车站周边空间布局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下高校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APP的建设研究47-48

摘要: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流下,通过多样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当下众多学校及教育机构一种重要的教学途径。高校的教学由于其知识结构的复杂性、专业性和综合性,从而使得针对其专业教学的网络移动平台建设发展较为缓慢。通过对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APP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探究信息技术下环境设计专业新型的教学模式,致力于解决如何将室内设计类课程的专业教学APP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支持、辅助高校教学并促进学生在课前、课内及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化和扩充了信息新技术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为室内设计类课程的个性化教与学探索出新途径。

斯坦·艾伦的场域理论研究初探49-50

摘要:文章以斯坦·艾伦的场域理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提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归纳总结了场域理论的主要观点,以期为后续建筑场域理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基于场地环境的空间组织与立面分化——广西荔园饭店设计分析51-53

摘要:如何应对场地环境,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对广西荔园饭店进行设计分析,探讨了在空间组织中回应场地环境,以此形成立面分化的逻辑,并通过具体的材料处理来实现的操作策略。

基于多因子影响的人居型遗产保护发展策略探析54-55

摘要:人居型遗产是指目前还存在活力与变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或街区中可居住的建筑遗产。由于新时期存量时代来临加剧遗产保护发展过程中"体量"与"质量"的矛盾。文章以苏州古城遗产为例,研究人居型遗产多个影响因子(物质空间、社会结构、异质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核心影响因子对遗产的作用,最终总结提升苏州人居型遗产保护发展的相关策略,为历史文化古城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老幼共生背景下的居住区公共环境调查研究56-57

摘要:在中国老龄化加重以及二胎开放政策带来的老幼照看难度增加等问题突出的背景下,老幼共生的生活关系成为可能。文章调查研究了两个方面:第一,结合文献调查老年人群体以及儿童群体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第二,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进一步挖掘老幼共生的居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以此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