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秉至城之初心 传不朽之精神11-11

摘要:新千年以降,时势更迭,风云际会;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今时今日,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名利诉求至高无上之大背景下,建筑手绘与电脑手绘之较量,人心殊异,各执一词。建筑手绘,或弃或留,前途未卜。建筑设计作为艺术创作,试问其初心何往?呜呼!忆往昔峥嵘岁月,大师精神,温润如玉,清朗如月。余以为建筑手绘为大师精神之传承,理当珍视坚持,始终如一。

手绘,建筑设计中“活的灵魂”——建筑师笔触下的悠扬旋律12-19

摘要:提及“手绘”,我们通常会想到艺术馆中展览的一幅幅由画家们精心绘制的作品。然而很少人知道,“手绘”对于那些深藏在伟大建筑后面的设计师们,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手绘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6月15日,在南京老门东边营33号建筑与文化会馆开幕的“建筑师笔触下的悠扬旋律——齐康院士钢笔画展”,为我们揭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符号解构与知觉感受——李伯斯金犹太人博物馆新馆解读20-21

摘要:建筑师丹尼尔·李伯斯金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项目中,以解构主义为核心思想,运用符号变形、碎裂、分离和重塑,来达成对建筑灵魂的倾诉。李伯斯金作为一名波兰犹太人,对于博物馆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有着异乎寻常的精神感受;李伯斯金以分别与重逢,存在与虚无,尝试将过去与现在的界限模糊,将精神以符号语言倾诉其中。

从单核驱动到多元提升——简述哈尔滨万达城的规划探索23-25

摘要:哈尔滨万达城是万达集团首个规划设计的文化旅游城项目,规划设计的主旨,从单一的打造城市中心黄金商业地段,转为塑造多元产业带动的文化旅游宜居城市新区,其规划选址、功能布局、特色营造和市场运营方面,都较单一的商业地产项目有全方位的提升与转变。在近五年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哈尔滨万达城的规划设计工作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升级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为后续的万达城项目提供了经典的参考经验。

汗水化成纷飞雪,笑语凝成天籁琴--哈尔滨万达滑雪场结构设计九大难点26-28

摘要:建成后的哈尔滨万达室内滑雪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结构设计难度大。文章从结构超长、造型独特、超长楼板、基础设计、异型节点、复杂空间、钢结构低温性能、防连续倒塌分析、结构优化等九个方面论述其设计难点,并给出解决方案。

瑞雪丰年——哈尔滨万达文华酒店设计解析29-30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哈尔滨万达文华酒店的设计过程,以及围绕哈尔滨地域、文化特色展开的设计和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酒店平面设计采用“L”形布局。使得主要功能围绕中心庭院展开,较好地解决了功能布置和景观朝向之间的问题。立面设计采用冰雪主题,以冰雕般的建筑造型和雪花状的建筑表皮,隐喻冰雪,体现当地独特的冰雪文化特色。

东方莫斯科皇冠上的明珠——哈尔滨万达城文华酒店景观设计31-33

摘要:文章从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和地域文脉结合的角度,阐述了哈尔滨万达城文华酒店景观设计的特色,其中包含了景观设计理念的定位,度假体验的景观营造,景观室外运营空间与酒店经营的结合等方面,旨在为国内度假酒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针对万达品牌度假酒店,万达集团规划系统充分挖掘地域文脉,整合当地特色的材料及设计符号元素,哈尔滨万达城文华酒店整体景观设计以“东方莫斯科皇冠上的明珠”为主题,打造俄式皇家庄园式度假酒店群,同时也为哈尔滨万达城这一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极具特色的度假体验。

品鉴——Kolumba博物馆,德国科隆35-39

摘要:历史文脉的复杂性: 纵观科隆的历史,从最早的罗马定居点开始,教堂已经矗立在了今天科伦巴博物馆的地方。在中世纪,圣科伦巴科隆教区作为最大和最主要的教区,科伦巴教堂的建造展示了当时教区的权力及影响力。科伦巴教堂伴随着科隆城1943年在二战中被盟军空袭炸毁。此后,废墟基本上原封未动,除了建于1949年由当地建筑师Gottfried Bohm建造的轰炸纪念教堂。这里成为科隆所剩无几的能唤起历史回忆的场所之一。1973年,一处重要的考古遗迹在老教堂下被意外发现,揭示出此处还存在罗马、哥特以及新石器时期(公元1世纪中期)的遗迹。

探索品质设计——援助苏里南低造阶住宅方案40-45

摘要:1引言 “住宅”,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的基本组成,是人类生活需求与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体现。“低造价住宅”,作为住宅的一种类型,已在我国进行过广泛的实验,且已取得了相当的经验。与国内实践有异,对外援助型低造价住宅会比国内实践更多的受到受援国土地条件、气候、风俗等影响,在设计思路与方法上有其独特性,设计结果必更多的反应当地社会民众的审美、习俗、生活需求。

参数化方法在建筑原型研究中的应用47-48

摘要:原型研究可以理勰为一种分析认识建筑的方法,建筑学中一直尝试通过建筑原型来发掘建筑本体中存在的规律。文章以体的“减法”这一实体生成空间的方法为例,探索参数化方法在原型研究中应用的路径,希望为建筑原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工具。

城市空间的情景对话——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对话解析49-50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对话即产生于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对话在现代人生活中的意义非凡,文章对对话中重要的语境和意识,以及城市空间的研究做了深入的探索。城市空间的表达有着多种的情景体验,文章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情景对话关系进行解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格式和布局等方面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

基于grasshopper的天窗遮阳互动实践51-52

摘要:现代智能建筑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互动实践成为可能。作为新晋的一代建筑者,希望针对现实中既有的建筑技术层面的问题,找到更适宜的解决方式,同时保证设计的现代审美属性。通过适宜建筑技术,更好地协调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关系,探讨建筑技术的发展,扩展建筑功能、形式及空间三者的可能性,使建筑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文章从建筑与光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未来建筑遮阳装罱自动调节的可能性并提供了一种发展研究新型互动装置的研究思路。

可供性视域下的公众群体行为设计研究53-55

摘要:公共环境设计中,空间环境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一直是环境设计师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首先对生态心理学的可供性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对其在设计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可供性,以期探索新的设计方法。最后阐述如何利用有益可供性改善公共环境。

基于缓解乡村养老难题的村落更新策略探讨56-57

摘要:我国乡村面临老龄化与空心化加剧的局面。乡村老年人作为乡村的弱势群体,其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与此同时,建筑师参与乡村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其村落更新策略需要对乡村出现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回应。文章针对乡村养老这一议题,对乡村更新实践中对应的更新策略进行探讨。

从消费社会角度解读当代的建筑现象58-59

摘要:建筑是社会的客体,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中国部分地区已经逐步步入了消费社会。当前的建筑现象也表现出了一些消费社会的特征。建筑也成为商品,而被符号化。建筑形式成为当下众多设计的出发点。从消赞社会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建筑现象产生的根源,同时思考如何避免一些乱象的发生。

历史语境之下的日本建筑拿来主义--以窗、混凝土、几何图形为例60-61

摘要:日本建筑在国际上屡次绽放光芒,这和日本建筑师不断接受外来文化,不忘本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章通过“窗”“混凝土”“几何图形”这三个惯常元素在日本建筑中运用,来表明日本建筑师对于接受外来文化时的态度。

乡村规划技术“乡土化”实践探索——以云南省楚雄市挖铜村为例62-64

摘要:针对乡村规划技术基础薄弱、乡村规划直接套用城市规划技术等问题,亟须开展乡村发展理论和规划技术研究,探索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实用性技术,实现乡村规划技术“乡土化”。文章以云南省楚雄市挖铜村为例,从内容体系、关键技术和规划实施三个方面探讨乡村规划技术“乡土化”的内涵,并从发展路径、住宅设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景观四个方面尝试开展乡村规划关键技术“乡土化”的实践应用。

建筑形式认知教育课程结构探索---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65-66

摘要:关联主义学习模式是应对媒体时代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知识半衰期加剧缩短背景下的建筑形式认知教育的课程结构及底层逻辑,提出教学活动组织方法及教育内容的目标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