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与文化杂志卷首语
乡村建设:从物质更新到功能复兴11-11

摘要:近年来,浙江“美丽乡村”热潮引起全国关注并激发对乡村建设转型的“再思考”:新常态下乡村物质形态的更新和功能文化的复兴之路如何持续推进?

建筑与文化杂志关注
乡村复兴——源自ZJUT&lubick联合设计工作坊的思考12-19

摘要: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结合地方政府、原住民、专业人士在乡土文化的深入认知,才能获得可持续的推动。乡村联合设计工作坊是衔接高校中建筑设计教学与乡村人居环境更新和复兴的重要方式之一。2016年5月至9月,浙江工业大学和德国吕贝克技术大学的师生在浙江台州黄岩富山乡半山村进行了联合设计工作坊,将“设计教学”与“乡村复兴”理念及方法进行融合,通过调查、解读乡土文化,设置“地方性设计”教学环节,老师、学生、

建筑与文化杂志建筑与文化批判
一次批判性的探讨——对当下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之思辩20-23

摘要:1对于当下的反思 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推动着城市的更新与演变,从现代主义逐步过渡到现代性。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千城一面的形象不断展现,而作为城市中极为重要的景观设计,往往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了传统性,同时其创新性也未曾体现。鲍曼所雄辩地证明了现代性与大屠杀之间的必然联系,现代性本身的诡秘性与复杂性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对于当下城市建设中景观角色的重新解构。

建筑与文化杂志品鉴·手记
红砖与玻璃的改写——法国巴黎布鲁赛疗养院25-27

摘要:法国巴黎第十四区位于巴黎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氛围和浓郁的艺术气息,而布鲁赛疗养院便位于这个优雅富有魅力的区域。疗养院由a+samueldelmas事务所设计完成,于2015年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使其适合当今社会的疗养要求,并通过改造与原有街区紧密联系,成为这片区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航国际北京航空城——有机和谐的韵律之美28-33

摘要: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亦庄新城核心区,荣华南路西侧。用地范围内共设40栋高低错落的建筑。其中最高建筑物为商业金融楼。主楼17层高度为78.55米。裙房为2—3层:其余楼座为不同层数高度的总部办公楼,项目将不同规模的办公单元和商业区域整合设计成一个大型建筑综合体,沿荣华南路打造了一组共同的地标性建筑。

建筑与文化杂志理论研究
管窥中国香草文化中杜若的意象35-36

摘要:文章通过对杜若的形态特征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杜若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所蕴含的文学特征以及以杜若为代表的香草文化,进而对杜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一番梳理。

陆游三山别业考37-38

摘要:三山别业是爱国诗人陆游晚年在绍兴鉴湖附近的一处山林式庄园,也是当时著名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鉴湖区域影响甚广。本文以陆游山水诗文为基础依据,考证别业位置和范围,并结合绍兴历史地理文献,复原陆游时期别业山水地形和植物景观,在此纂础上探讨别业总体布局、主要建筑位置等。对陆游三山别业复原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为南宋时期鉴湖周边园林研究提供参考。

从知觉现象学的角度探讨建筑的感知和体验39-40

摘要:文章以知觉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以建筑的感知和体验为主题,试图从身体、感觉、体验、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来探讨人在建筑中的感知和体验。

《外国建筑史》课程之多维度“渐进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41-42

摘要:建筑史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常规理论教学很容易陷入被动,为转变教学思路,改善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点的状况。文章试图从构建新型教学框架体系、改变课堂授课方式、丰盈评价办法、开辟课外第二课堂及建筑创作实践等方面展开多维度“渐进体验式”建筑史课程教学研究,以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POI大数据的南京公共服务业态空间布局均等化研究43-45

摘要:公共服务是城市的基本职能之一,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在城市内部的合理配置,摸清其不同类型业态的区位选择,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尤为重要。以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旌兴趣点(POI)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影响其业态空间分布的要素因子,以南京都市发展区为例,分析公共服务业态整体和分类别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公共服务业态空间分布整体呈现由城市各等级中心向圈层扩散的趋势,同类型公共服务业态的区位选择趋同,而不同类型业态的区位选址则表现出明显差异。

聚落形态秩序研究概述46-47

摘要:对于聚落空间信息的了解是形态秩序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多数研究从符号、区划及历史阶段等思路来分析,运用归纳、比喻、概括等方式表达秩序,研究保证了主体行为的目的合理性,但是并未将秩序中各要素间的连锁反映、模糊性及自组织性描述出来。

中国近代砖瓦标识研究48-50

摘要:砖瓦制品上镌刻标识的做法由来已久,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社会审美观念。通过对部分中国近代砖瓦制品标识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并以代表性企业产品的标识变化为例,追溯了该做法的源流,论述其在近代时期的变化。研究发现,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由官府主导向民营等多种体制转变,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商标设计理念目趋国际化和成熟化,又从侧面映射出中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开放融合的审美观念。

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以“室内设计原理”为例51-52

摘要:在新环境背景下,大学生身心特点不断变化,社会人才需求对地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专业理论课程是高校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高校专业理论教学需在教师团队带领下迎合时代背景,切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根据学科前沿动向,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不断探索与改革。本文通过对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开展理论教学改革的途径,试图为环境设计专业及设计学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

青海撒拉小镇商业空间特征解析53-55

摘要:街子镇是中国撒拉族的发祥地,是撒拉族人民交流场所的起源地。街子镇集镇商业空间作为撒拉族经济、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重要的聚落构成和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观。本文对街子集镇的商业空间通过空间可识别性、空间连续性和空间围合与尺度等进行探索分析,艉析街子集镇商业空间的形态特征。通过分析街子镇撒拉族民族特色,提出逐步营造识别性强、空间连续、尺度适宜的多层次复合型商业空间,结合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地域性色彩在城市意象营造中的有效传承与发展56-57

摘要:文章主要从城市意象中地域性色彩感知入手,分析地域文化和城市意象的互动关系,探讨地域性色彩形成原因,从本质上分析影响地域文化传承的因素。总结现今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足和缺点,最后得出地域色彩在城市营造中的有效传承方法和途径。

由普利兹克奖谈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设计思想58-59

摘要: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意义巨大。通过比对普利兹克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设计思想演变,可以总结出其对中国当代建筑师的影响主要为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社会实践、人道主义等应对非建筑问题的三个方面。

传统聚落形态演化路径解析60-61

摘要:人们通过各种建造活动不断改造聚居空间,并由此产生了指导建造行为的“传统”和“乌托邦”两种模式。传统聚落形态演化路径多是在这两种建造模式之间摇摆,建设实践既要利用“乌托邦”的计划有序性,又利用”传统”模式中无序性的机遇。

建筑遗产再利用探析62-63

摘要:建筑遗产再利用,强调对建筑遗产的循环使用,通过建筑功能延续和置换,延长建筑的寿命。本质上说,其终极目的是“保护”。建筑遗产再利用,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建筑经济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多样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操作中,要遵循本真性原则、室内外区别原则、材料新旧对比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