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与文化杂志卷首语
2016,中国城市转型11-11

摘要:中国,坐拥东方自然山水,绵延千年华夏文明。《六经》有云,"礼,天地之序也。"自周礼肇始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礼制以来,城市规划即成为构建文化秩序、社会秩序、政治秩序以及空间秩序的重要工具。无论是秦汉时期的宏大王城营建,还是唐宋以来的婉约园林叠置,无不渗透着对宇宙天地、山水人文的秩序象征。

建筑与文化杂志关注
从国内外城市发展历程与理念共识看当下中国城市转型13-19

摘要:自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确立加强城市建设以来,在将近40年的飞跃发展中,中国城市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展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从历史维度看,其巨大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同时,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内涵的发展局限也成为这一时期遗留的城市历史问题,使得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特色城市发展及转型道路具有现实紧迫性与历史必然性。

建筑与文化杂志评论
建筑师应拥有“乡土”设计观20-21

摘要:2009年10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一书,它不仅给出了建筑景观设计的展望,更有俞孔坚教授对走向新景观建筑与自然的哲思。在与俞孔坚博士的多次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对乡土建筑的追求与宿命观,能感受到中国"乡土"建筑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营养与传承效能。

建筑与文化杂志清·筑
杭州万科玉泉书院23-33

摘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以这首《山居秋暝》表达了自己在居住环境中感受到的怡然自得与超脱。现代都市的生活繁重忙碌与工作压力,让每个都市人都不堪重负,这种压力不简简单单来自于每日重复的工作,也来自于现代生活中文化的缺失。而玉泉书院的设计理念则是通过现代手法的演绎,将东方意境中的文化情感渗透到杭州江南山水的一点一滴之中。这里的特点是细节让人们放慢脚步,尺度让人们感受关怀,流动让人们享受空间自然山水的人居之中。

建筑与文化杂志本土营造
从服务市民的角度看西安市绿地系统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35-38

摘要:1.研究背景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为城市的生态过程提供了发生的场所,为物种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资源,也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户外活动、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机会。有些城市在建立之初,高瞻远瞩的城市设计者就为将来的发展预留了充分的绿地空间,例如波士顿的"翡翠项链"公园体系,纽约的中央公园和展望公园。有些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则有赖于工业衰退、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治理与重振机遇。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产品设计策略研究39-43

摘要:引言: 城市是各种要素的中心,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地、集散地、目的地及辐射中心。城市中的遗址资源因其独特性、稀缺性越来越受到文化休闲时代背景下游客们的青睐,遗产旅游为遗产与公众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可能。遗产以旅游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遗产旅游是带动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城市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建筑与文化杂志品鉴·手记
滨水景观与建筑的交融——北京新机场空防安保培训中心工程方案设计45-55

摘要:北京新机场(北京第二国际机场,首都新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与河北廊坊市广阳区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是北京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南苑机场后的第三个客运机场,计划于2019年年底建成。北京新机场的建设意义在于破解北京地区航空硬件能力饱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持。

建筑与文化杂志建筑风水文化
中国园林与现代建筑57-61

摘要:自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以来至今,如何认知和处理中西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中国建筑和中国建筑教育发展中的历史性问题。当前值得关注的是,中西建筑特别是中国园林与来自西方的现代建筑之间,能否实现与如何实现优势互补的问题。

隋唐东都城与《周易》文化62-64

摘要:隋唐东都城位于河南洛阳。古代洛阳,位居天下之中。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宅京之地,至今仍保存有五大都城遗址。建国以来,洛阳是最早开展都城考古的城市,隋唐洛阳城遗址也是较早进行考古勘察与发掘的古代都城之一。

后记——人文环境风水研究院65-65

摘要: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人文环境风水研究院是在老一辈易学哲学家、环境地理学教授和建筑文化学者的共同倡议下,于2015年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批准设立的研究性机构。

建筑与文化杂志基金项目
广东肇庆山水城市格局的历史形成与挑战67-69

摘要:通过研究广东肇庆山水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的历史形成过程,分析其在六个不同时期城市发展和自然景观变迁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其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肇庆山水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现状,从"山""水""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肇庆市的具体景观格局,分析其空间特点、视觉联系、生态影响和现状问题,从而提出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肇庆山水城市所面临的挑战,为今后肇庆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为肇庆山水城市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近乡情怯——论建筑师在乡土营建中的角色70-72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师在乡村建设中的实践机会逐年增多,建成品分布广泛,但也暴露诸如套用图纸、风格突兀、使用经不起检验等诸多问题。如何在乡土营建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对建筑师来说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全国范围内已有的乡土建设现象与案例分析,认为建筑师的角色至少有3种递进的境界,境界1标准图集式的完成任务,境界2着眼于提升用材工艺,境界3基于本地生活的设计,而真正的地方性的形成,要求建筑师在第3种境界中把握乡土营建实践,最终回归塑造乡土生活方式本身。

未来的先锋:保罗·索莱里的复杂性小型化理论和未来巨构之城73-75

摘要: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过度消耗。一方面,日益膨胀的人口和地球有限的资源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另一方面,巨大的可用技术潜力有待挖掘。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保罗·索莱里提出了以"复杂性小型化"(Complexity-Miniaturization)理论为核心的城市构想——"生态建筑学"(Arcology),以超前的眼光探索未来高密度巨构城市的发展可能。并进一步提出以"城市内爆"为途径的城市整合方法。

蒙古族聚居地建筑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关系研究76-77

摘要:内蒙古地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建筑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显著。本研究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2个典型村落为例,从地形环境、村落布局、建筑形式、空间结构、材料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比较研究。研究认为,在民族聚居地地域性特征是影响建筑的显性因素,对建筑的形制、规模、形态有决定作用;民族性特征则相对隐性,在"精神"层面影响建筑内涵。

楚辞植物园规划设计78-79

摘要:《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书中描写的植物富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通过对《楚辞》植物的提炼、历史文化场景的复现以及中国传统山水园造景手法的传承,将"楚辞植物园"设计成一个具有体现《楚辞》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型植物园。

中国古代书院理水中的儒家思想初探80-81

摘要: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除了具有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之外,其内部的园林中也体现了士人的寄情山水、崇尚自然、陶冶人格的文化内涵。理水作为中国园林理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运用对于书院园林景象的营造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82-85

摘要: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作为"垃圾围城"的主体,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与与生态环境。北京市存在大量非常规垃圾填埋场,在环境整治的同时对其进行景观修复已成为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北京市典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再生修复现状进行调研,对其景观塑造、植物应用、工程技术等进行分析讨论,可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景观化改造提供思路和方向。

谈英国利物浦艺术学校“现代建筑实验”在近代中国的谱系延伸86-87

摘要:19世纪英国利物浦艺术学校"现代建筑实验"倡导技术与艺术融合,重视建筑与时代性的融合,强调建筑的技术性和功能性,掀开了现代建筑教育的序幕。它的现代性成果对欧美国家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在该谱系中,中国也通过折曲的方式受到影响,最终在其远程影响下走上了现代建筑教育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