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承与探索11-11

摘要: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载体,在中西方的文化与艺术传承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建筑自有其艺术性与传承性的存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音乐般的律动中,建筑无声地阐述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纵观中国的建筑发展史,北方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千百年来格局基本未变,形成坐北朝南,以中轴线贯穿,北面正房,南面座房,东西厢房为主的基本格局。

热烈庆祝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五十周年12-19

摘要: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办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中展现出扎实的业务能力与技术力量,同时伴随着新中国的历史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众多地标式的建筑在其手中拔地而起。在建筑事业发展的同时坚持设计的自主创作,于"始于点划,止于至善"的企业精神下,健康发展。

一个迟到的介绍20-21

摘要:在美国和古巴恢复邦交的前一天,也就是7月19日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构建中的拉美:1955-1980建筑"闭展。由于在阿根廷访学原因,通过阿根廷Jorge Francisco Liernur教授的引介得以在展览开幕前期参加了诸多学术活动;也因为这样的一个机遇,得以对本次展览的意义有了更多的了解,因写此文为记,也算是一个迟到的介绍。

折出来的建筑——宁波保利东部新城项目售楼体验中心23-33

摘要:意象宁波保利印江南销售体验中心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缘起得益于传统的艺术形象——折纸。作为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折纸在我们童年记忆里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翱翔的纸飞机、跳跃的东南西北、旋转的纸风车……都扎根心底,无法忘记。从远处望去,售楼中心是一种简单的折纸玩具——东南西北。一张方方正正的薄纸片,只需简单几步便能折出来,分为内外两面,外面四角写东南西北,里面八个小三角可写八种不同的内容,

本土营造34-38

摘要: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编辑成员:王新文、黄磊、张中华、郑晓伟本期责任编辑:王新文上世纪80年代由张宗尧教授组建的我校教育建筑研究团队,历经三十多年,研究力量不断增强,领域持续拓展。目前以李志民教授作为第二代团队带头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重点瞄准办学基础条件差、校舍建设资源紧张、投资严重不足、

集约发展下的西北地区大学及高职院校教育建筑设计研究39-42

摘要:教育集约发展就是将教育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整顿、调整、加工和重组,使之形成相互密切联系、渗透、有机结合的新结构,以实现整体优化及增值,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1]。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教育基础薄弱,集约发展是当前形势所迫,也是加强内涵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经历了一次快速增长期,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大学建设热潮逐渐减退。近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得到长足发展。

西部超大规模高中建筑空间环境计划研究——以陕西为例43-45

摘要:序言自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开展了十多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校均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效益明显提高。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大批转移,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导致了现有高中发展规模和人们的受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系列研究46-50

摘要: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中小学校作为最普遍最大量的公其建筑,中小学建筑及环境质量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新形势下的西北农村中小学校建筑计划研究51-53

摘要:1.西北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特别是西北农村地区的学龄人口逐年下降,同时,为了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农村地区普遍推行。

品鉴·手记54-61

摘要:嘉捷科技园的创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与自然相融合、与文化相衔接。所以是一件很复杂、很奇妙的事情,充满痛苦也充满诗情画意。在心灵最宁静的时候,让想象力自由驰骋,让生命中最本能的东西显现出来,则空间、光线、造形、主题等会顿生脑中。从无至有,乐趣无穷。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诞生、一种最佳关系的创造。是建筑师苦思后的结晶,也是建筑师的意义所在。

建筑师的意义所在——嘉捷科技园62-65

摘要:嘉捷科技园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凉水河畔,是以研发、办公为主,生产为辅的高科技园区,项目占地7.2公顷,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自2005年建成以来,先后引进了中国移动、中材建设、西班牙卡森、开发区环保局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入住,形成了良好的办公氛围与工业地产开发领跑者的美誉度。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建筑师与业主的关系。建筑是建设者与业主共同智慧的产物,建筑师作为建设者的思想核心,其与业主匹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的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以湘潭市为例67-70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空前繁荣。无论从数量设置、题材类型还是从地区分布、艺术水准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从整体上看,城市雕塑规划设置始终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盲点,现在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各项规划都没有把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纳入其中。由于缺乏规划的指导和控制,城市雕塑建设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分散无序的事后补白和见缝插针。本文以湘潭市城市雕塑规划为例着重阐述将城市雕塑建设上升到城市规划的层面,以总体城市设计及城市空间环境特征为引导,参照城市性质、功能分区、空间特点以及区域发展重点和方向,有序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以城市主要公共空间、大型广场、专属雕塑公园为中心;以城市道路、生态廊道为纽带;以庭院、街道花园、小游园、分区公园、城市出入口、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基础;明确"点、线,面"的城市雕塑规划设计结构,最终形成具体的城市雕塑总体布局,使城市雕塑与人和环境取得和谐、一致的发展。

对冲、触媒、共融——文化建筑组群空间适应性评述——以呼和浩特市文化建筑群建设过程为例71-73

摘要: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不同层面总结回顾了呼和浩特市文化建筑组群的建设过程。文化建筑融入城市经历对冲、更新、共融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深刻剖析,指出文化建筑组群规划建设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曲尺借云光——扬州逸圃营造理法研究74-76

摘要:逸圃位于扬州旧城东关街个园西侧,由清末钱庄主人李鹤生于1910年在其购入的朱氏旧宅基础上营造而成,是晚清扬州最后一座颇具文人意趣并保持本土风格的私家园林。具有百余年历史的逸圃在60年代遭遇严重破坏,于2007年基本修复。本文在实地调研测绘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园林布局、营造意匠、建筑及装修特点等展开了具体的分析梳理,并作出初步评价。

绿色屋顶:诗意与实用的并重,建筑与景观的协同——以加拿大温哥华会展中心扩建项目为例77-78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问题都在日益恶化。应对如此严峻和棘手的环境问题,除了源头控制,也必须在城市建造和设计上做出改善和创新。绿色屋顶便是众多生态环保措施中的一步。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分析了绿色屋顶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意义,同时呼吁我国城市在借鉴国外生态设计的理念与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不同的人文地理特质,总结和实践出适合中国城市的绿色屋顶设计方案。

工业遗产中“生产性遗存物”的概念与价值解析79-80

摘要: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是技术价值,"生产性遗存物"作为技术价值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体现工业遗产价值完整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重建筑物业轻生产性遗存物是当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案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解析了"生产性遗存物"的概念,包括其存在方式、类型、特征等内容,并最终对其价值进行理论的提炼。

杭州低碳科技馆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评价研究81-83

摘要: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杭州低碳科技馆在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运营使用以及拆除废弃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并分析其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对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对城市形象识别的影响84-85

摘要:城市形象的建立越来越注重环境自然属性与人类行为需求。植物作为生命力载体的独特景观媒介,无疑是城市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对城市环境形象的新认识,并分析阐释植物要素的重要性、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其在城市形象识别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