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践中的城市设计-

摘要:实践中的城市设计大都是在现实与目标的互动框架下批判性地交织进行.当代的城市设计早已超越了对表面形式的肤浅追求,其作用并非只是从视觉美化角度对规划的补充,更要探寻城市物质空间元素因各种特定的复杂关系而形成的结构关联,从而使城市成为促进个体间相互包容,并鼓励人们多种活动交织的活力场所.公正、效率和愉悦构成了当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评价标准.尽管城市设计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关于物质空间环境的形态理解和形态设计始终是其专业自律的内核,这是由其自身的基本目标所决定的.城市设计的实践总是从形态的描述开始,经由分析理解而明确背景和问题,进而达到综合的设计创造.

南京老城内河水系形态演化解读-

摘要:内河是城市形态中常见的结构性要素之一,其参与城市形态构型的特有方式表达并有可能强化城市的特色.本文在城市设计视角下分解并呈现出南京老城内河水系的形态演化过程,考察南京的水系在古代南京营建和近现代南京城市规划中参与城市构型的方式和程度,读取植根于南京历史文化之中的城水形态关系特征.

城市新区边界空间形态设计中的层级与类型——以南充市北部新城为例-

摘要:合理界定城市新区各级边界的层级秩序并对其边界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引导,可以作为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平衡人工与自然关系、塑造整体空间形态特色的一种新的途径.在对城市设计中边界与边界空间的基本概念与属性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托南充市北部新城的设计案例,阐述了城市新区边界空间的层级划分、变形与定制,进而对边界空间形态的控制与引导进行了类型讨论.

面向城市“普通区段”的肌理形态控制与引导策略-

摘要:“普通区段”对城市物质空间的整体形态品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本文针对城市“普通区段”的形态控制与引导,提出“量形结合”、“基准与修正”、“梯级控制”三个维度的方法架构,以此推动城市基本形态品质的提升.

基于城市形态塑造的住区支路网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剖析了支路网规划设计在城市空间形态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要想塑造宜人的住区环境,必须重视支路形态对街区、开发单元乃至居住建筑形态的影响.在归纳了支路网设计的四个关键形态要素:密度、方向、宽度与几何构型后,本文从当代中国城市新区的几个常见问题入手,分析其发生作用的机制,并结合城市设计实践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建议.

基于自然山体景观显现的视觉分析与高度控制——以南京浦口求雨山地段高度管制研究为例-

摘要:自然山体的保护与显现具有多重价值.山体相临地段的城市开发受不同目标的多元约束.本文以南京浦口求雨山地段高度管制研究为例,从视域范围、高度取值、评估与修正等方面讨论了基于自然山体景观显现的多维度立体化视觉分析与高度控制策略与方法.

低碳生态城市设计——从指标到形态-

摘要:随着各地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将生态指标引入城市规划和设计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生态指标多由环境科学专业人员制定,缺乏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指标本身只是抽象数据,不能直接转化为具象形态,因此存在生态指标难以落实的现象.本文以南京江北新区城市设计为例,对常用的生态指标进行分层分类,筛选出可以落实到城市形态控制的指标,并简要讨论了实现策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

摘要: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建筑业作为基础产业,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劳动就业,直接关系着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质量.建筑业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认识建筑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抓紧解决,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建筑业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建筑业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面对全球化的市场变化,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山西襄汾丁村古村落民居活态化保护模式研究-

摘要:对山西襄汾丁村古村落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其保护经验,剖析其存在的问题,阐释古村落民居保护的特殊意义,进而尝试构建“与古-为新”型民居活态化保护与更新的方法,并且从原真性保护、居民参与、文化认同三个方面提出保护策略,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传统古村落中历史文化的精髓,协调居民与村落保护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村落功能,为古村落民居的科学保护提供参考.

中日传统观演建筑的对称与非对称性问题研究-

摘要:在历史上,中日两国的祭祀型传统观演建筑有很深的渊源,在形态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空间布局和使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就中日传统观演建筑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中日两国宗教信仰,人的行为方式,审美观念等的不同对两国传统观演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的探讨,以及对中日传统观演建筑演化过程中的差异性的研究,提出中日两国宗教信仰的不同是造就两国传统观演建筑空间布局不同的根本原因.

境生象外楼观之道——楼观道教文化区设计浅析-

摘要:[引言] 举步千载,古楼观的璀璨过去镌刻下了这方水土的无尽传奇.道源仙都,自古福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道文化,自老子在楼观筑台著书、讲经授道开始,就确立了它在道文化中的历史地位,让这里的传奇更好延承,发扬光大,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道教文化区位于周至县楼观镇,北起环山路,南依老子说经台,占地面积3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区内建筑依山势而建,坐南朝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道教文化展示仿古建筑群.2012年,在五十多个参评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项目中推颖而出,荣获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建筑文化传承典型(示范)项目称号,夜景照明单项在一百多家参评单位中荣获2012中照照明奖——照明工程设计(公园、广场)一等奖,(一等奖五名).

“悬浮的基座”——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

摘要:项目名称: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滨河大道 项目功能:办公 建筑面积:180000m2 设计时间:2006年 竣工时间:2013年 建筑设计师:OMA 摄影:Philippe Ruault 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是继CCTV央视大楼之后,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的又一力作.它位于深圳市福田CBD中心文化区,莲花山和滨河大道南北轴线与深南大道的交汇处.地块周边高楼林立,如何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同时最大程度体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文化内涵,成为建筑师面临的最大问题.

浅析建筑外遮阳系统-

摘要:引言 建筑设计中,无论是玻璃幕墙护体系,还是传统的开窗方式,都要追求建筑的美观和生动.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各方各面对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升,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需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而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对于建筑综合遮阳系数的规定及要求,无疑是重要参数之一. 为了满足建筑节能计算中对综合遮阳系数的规定及要求,建筑遮阳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建筑遮阳是为防止直射阳光照入室内,减少太阳热辐射,避免室内过热或产生眩光,以及保护室内物品不受阳光照射而采取的一种建筑技术措施[同济大学等四院校.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第三版)].建筑遮阳又可分为建筑外遮阳和建筑内遮阳,本文着重讨论对于建筑造型影响较大的建筑外遮阳.

抽象的自然:隈研吾“水·樱花”住宅-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隈研吾开始关注建筑内部和外部的对立状况,他批判对那种以“肌理贴面”为手段的“表层”处理,并转向以材料为媒介,通过突出其本身的特质,例如厚度、透光能力、断面的质地、疏密程度等等,来建立建筑空间与环境之间的对话关系的设计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隈研吾十分自然地从日本传统建筑中汲取了营养——内外空间的流动性,对地方工艺的提炼和再诠释,在视觉上营造出的轻盈感——使他的许多作品都散发出一种东方式的“和风”和“禅意”味道. 隈研吾认为,自己对于建筑的研究着眼于“如何使用天然的材料创造出空气感和开放的充满阳光的空间.这些建筑材料一定要灵活并且开放;结构要和谐,对人友好.所有的材料都要轻且温柔;结构的规划和通风系统可以让光线通过过滤进入室内.……只有运用前面提到的方式才能让建筑与自然合二为一.”

地域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比较-

摘要:中国传统堡寨聚落是满足居住功能的设防聚落.晋陕、闽赣地区的传统堡寨聚落虽然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却在南北方不同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发展演变,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防御格局.通过对两者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防御性特点的比较研究,力图揭示出同源文化在南北不同地域中,解决各自防御性需求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和共同特点.

浙江乌石村村落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及其动力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浙江磐安县乌石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结合建筑学、社会学、类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大量的实地建筑测绘调研和社会访谈调研的成果基础上,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并且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和制度政策四个要素分析村落演变的内在动力.希望该研究成果能够对古村落的历史演变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建筑师建筑创作风格生成细读-

摘要:风格是艺术作品的模式表达,利用风格可以鉴别不同人、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建筑风格被界定为区分不同建成作品的一种良好途径.本文重点讨论建筑师建筑创作风格形成的促动因素及其多元表达,以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对建筑师及其建筑创作理念进行更为客观和理性的系统性研究.

基于旅游品牌建设的客家土楼人文与民宿价值探析-

摘要:文章通过一系列客家土楼成因的历史、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地理、人文条件的分析研究,通过文献查阅、问卷、、现状勘查、访谈等手段,揭示了土楼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土楼的旅游品牌建设和深化土楼的旅游科考价值提供有意义以及可应用的土楼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