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与文化杂志卷首语
卷首语7-7

摘要:建筑是文化的标志,文化为建筑的灵魂。建筑这一空间的艺术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心灵的寄托,甚至凝缩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如何把握建筑文化的内核,创新中国当代的建筑文化?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即将成立之际,本期“特稿”刊发了建筑设计大师陈世民先生的《中国建筑文化的反思》一文,该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意在寻根,志在崛起”,通过对中国建筑文化精髓的汲取,来继承和发展中国建筑文化的传统。

建筑与文化杂志特稿
中国建筑文化的反思8-9

摘要: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我们需要增强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自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在这个黄金时代整合建筑文化、让中国创造的中国房子能够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建筑与文化杂志独家策划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10-19

摘要: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积极支持。40多年来,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举措。“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应运而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绿色建筑,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期“独家策划”推出《绿色建筑——

探索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浙江省绿色建筑标准”编制特点及示范项目简介20-31

摘要: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此理念的引领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广泛深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各技术环节。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复杂,人口巨大,资源紧缺,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绿色建筑的概念所隐含的深远意义和正在显现的巨大效益已成为共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导入绿色建筑的过程与机制的特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又缺乏符合国情和地方特色的技术规范保障。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适时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评估体系是保障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

建筑与文化杂志设计
城市种子——华森25周年设计巡展34-61

摘要:“城市种子”,来自于华森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建筑的理解。在建筑师眼中,城市是空间的母体,而建筑则是城市的种子。建筑在城市的母体上长大,同时塑造着我们的城市。“城市种子”——这是华森对建筑的信念,也是他们设计思想的结晶。

建筑与文化杂志城记
单位制生存——一个工人新村的考察与记录63-75

摘要:1919年,27岁的草拟了一份“新村计划书”,并且公开发表了其中部分章节。在这篇文章中,对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了一个初步设想。在未来的新社会里,“新村”是社会成员聚居生活的标准社区。“新村”将设有“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早期文稿》,第454页,湖南出版社,1990年)在“新村”里,“自治会”维持着秩序,并且用道德约束其成员。

建筑与文化杂志人物
俞挺:给精神一个存在的机会76-87

摘要:我们的车从衡山路穿过,经南京路,然后直抵石门路上那幢颇为张扬的办公楼。上海的近半历史幻像般飘过,在那些斑驳的西式公寓,洋味十足的酒吧,整齐的板式住宅和那些映着云迹的玻璃幕墙间,我看到了纽约时报所谓的China syndrome,一种以退隐的方式呈现的幻象。你仿佛看见了旧上海的歌舞霓裳,抹一下眼睛,却只不过是奥雷良诺和阿玛兰塔那纵欲般的最后狂欢。俞挺说,那是因为社会失去了理性。

建筑与文化杂志论文选刊
开放的设想、理性的建造——东莞市人民大会堂设计建造札记88-97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莞市人民大会堂创作时的一些设想,并重点描述和记录了建造过程中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建造处理。

建筑与文化杂志名家专栏
细雨品京都98-99

摘要:牛毛细雨绵绵密密洒落京都。这向例宁静的千年古都,多了雨声,只有雨声。偶有风来,吹飞雨点,在光亮的地方晶晶闪烁地飘舞。伞儿必须迎风撑着遮雨。日本人身小,伞儿也小,雨点很快就打湿我的衣服,凉滋滋贴在皮肤上,给浏览古迹带来诸多不便,糟糕……可是,一他仰头,重峦叠翠,烟雾空濛,清水寺的山门宝塔就立在这之间。

从张爱玲的《色戒》读南京西路100-103

摘要:张爱玲的《色戒》将被李安搬上银幕。李安将带给我们怎样的一个王佳芝和汉奸老易的情感戏,我们且拭目以待。但就整个故事的背景地,则是老上海的静安寺路,即今天的南京西路。

建筑与文化杂志翰墨结缘
翰墨结缘104-107

建筑与文化杂志中外书刊
中外书刊108-109

摘要:《意匠集——中国建筑师诗文选》;《中国小品建筑十讲》;《空间研究1——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空间解析》;《空间研究2——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现代主义建筑20讲》;《西安建筑图说》;《建筑/非建筑——国际学生建筑设计作品集》;《皇都古镇斋堂——人类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丛书》。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评介《古都北京五十年演变录》110-110

摘要:古都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着沧桑的历史,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她在各种变革中成长,在各种矛盾中发展,尤其是在建国以后,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条件的好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古都北京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虽然她的成长一直备受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众多业内名人的关注,相关的出版物也汗牛充栋,但是关于建国以后北京古城区规划建设的系统介绍却相对较少。

建筑,真实的历史111-111

摘要:在谈到人类所走过的历程的时候,我们常说“上下五千年。”

《建筑实录》112-112

摘要:本期“新闻”报道了新奥尔良商业区规划揭开序幕,以及世贸中心纪念碑的最新消息。“部门”展览回顾了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特写”刊登了与世界贸易中心遗址的前任规划者Alex Garvin的访谈。“项目”介绍了Ateliers Jean Nouvel设计的马德里市瑞内索菲亚博物馆,詹姆斯罗素设计的纽约米歇尔公园,安藤忠雄设计的兰根基金会,Fernau&Hartman设计的美国蒙大拿州安飞士农场等。“建筑类型”以大学建筑为主题,介绍了Alliance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多伦多大学,Richard+Bauer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克里亚和克兰西联合设计的麻省理工学院。

《建筑评论》113-113

摘要:首先,“观察”栏目介绍了斯特灵奖和苏格兰国会,法国家具设计大师简·普鲁威在洛杉矶的影响等三条内容。“评论”栏目的主题是“AR建筑奖的又一个丰盛之年”。紧接着是“AR建筑奖”专题:首先介绍了来自日本、德国和美国的三位获奖者;然后分别简介了若干个“受到高度好评”和“受到好评”的建筑作品,其中受到高度好评的有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学校与社区中心,英国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的Rolling Bridge,Finland K2S事务所设计的体育场预棚等七件作品;最后还介绍了获得荣誉奖的七件作品。本期“回顾”栏目关注的是“埃罗·沙里宁、路易斯·康、范尼·奥、古罗马帝国的混凝土拱顶建筑等丰富内容。另外,这期的喜讯栏目介绍了城市设施。

建筑与文化杂志视野
WORDS114-114

摘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误区,以生态城市为内容的人居环境规划和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潮流。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按照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发展中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环境品质日益增长的要求。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NUMBER115-115

摘要: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存在4大突出问题;桂林将建东方巨龙主题公园 投资约5亿美元;北京5色之都设计方案;“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1O大节能工程;山东投资14.7亿元续建京杭运河;建设部发文:90平方米=建筑面积;高达106米的炎黄二帝巨塑即将落成;976家建筑施工单位被逐出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