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与文化杂志卷首语
卷首语7-7

建筑与文化杂志特稿
推行绿色建筑 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8-15

摘要:引子 人类社会在远古的蒙昧时期寄居在自然的怀抱中.从依靠自然恩赐的穴或巢作为栖身之所.到依托自然的条件建造人类居所,人类均囿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而敬畏地忍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与生存命运的摆布。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建筑的存在与建筑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处处留有为改善不利于人类生活居住条件所做的不屈努力的痕迹。无论是隔绝、封闭的人类居住之方式,还是通过原始的手段使居所有利于人类舒适生存而间接地利用自然,都是人类在向自然争取更好的生存权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诞生与进化的漫长历程,都是与他们所创造的原生的绿色建筑相伴随的。

建筑与文化杂志独家策划
让“绿色”包围城市——关于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探讨——由日本POLA美术馆引发的思考16-17

摘要:一位教授在谈到“生态城市”话题时,提及了日本POLA美术馆项目,让我们感受颇深,日建公司在设计这座美术馆前首先对场地内的动植物,地形,地质,水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把建筑布置在避开水泽和山谷,对自然影响最小的位置,

国外生态城市规划18-18

摘要:国外许多国家的生态城市规划,已走在我们前面很多年,他们把钱花在了看不见的东西上,花在了城市的内在,这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他们已经把建筑内在化,

日建设计的环境型城市建设19-21

摘要: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人类需要对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以适合生存与生活。然而,人们对环境施加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严重,大大超出了环境能承受的限度。现在,如何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减轻环境负担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尤其是如何重建城市,构建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形成对环境负荷最小化的空间成为现下一大重要的创举性提案。这是我们每个参与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规划设计人员共同的任务。 从城市建设的层面上讲,建设环境优化型城市的构想主要是指对环境负荷的减降和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对已经失去的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这将是一次对塑造全新环境的挑战,也是提高城市安全性,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举措。我们称其为“环境优化型的城市建造”,对于环境,它意味着。降低和控制环境负荷”、“促进高效利用”、“修复原始功能”和“重塑”。对于人类,它意味着提高“安全保障”、“舒适便捷”和“魅力”。我们认为,只有达到了以上要求的城市理念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紧凑城市”。

面向环境亲和型建筑的实现22-23

摘要:上世纪60年代后.日本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时由于工业活动而导致的大气以及水质污染成为一大问题,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带给环境的影响日渐明显。在此情势下.1979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节约能源法。依照此法规.人们认识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节约能源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并积极致力于节能型的建筑设计。其后.意识到臭氧层的破坏和地球温暖化日益严重,1990年后,建筑业内人士愈发认识到必须将环境问题纳入视野,发展环境亲和型建筑,并试图在各项政策上予以强化。 针对建设“环境亲和型建筑”涉及到的节能战略问题,日本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新环境综合性能评介系统,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介系统和生活周期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紧凑型城市24-26

摘要:20世纪是个人造环境的世纪。其象征即现代都市依仗着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而占据了世界各地。面对这个过于庞大的都市文明,21世纪的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的相互关系将去向何方,又应该如何发展呢?

关于利用自然材料构建善待地球与人类的住宅及城市之研究27-30

摘要:住宅的大量供给和住宅品质的提高引起了日本住宅建设技术的现代化,这样的技术革新还导致了日本街道景观的单一性(地域性的丧失),病态房群体症状、消费能源的增大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独立行政法人建筑研究所通过应用不破坏环境而又适合地区风土气候的传统素材和住宅建设技术,进行了环保节能建筑的技术开发.最多可削减住宅建设及维护所需能源(LCCO2)的50%。

国内生态城市规划31-31

摘要:我国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还做得不够,我们只是一味地在造高楼,七十层,一百层,越建越高,但这只是外在的东西,我们忽略了城市的内在——生态性。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和展望32-34

摘要:中国城市正面临大规模城市化和高速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挑战,能源紧缺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瓶颈。在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层面,需要建构生态城市空间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评价体系,从宏观层面确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撑层面,国家政策的合理建构和有效实施将是生态城市全面进入实践阶段的有力支撑;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层面,需要从城市建设过程和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角度,建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指标体系,为生态城市的实施提供评价标准。

城市开发中的风险问题35-37

摘要:城市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大规模工程.开发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类风险。如突发式风险、渐增式(渐变式)风险以及常在式风险。按照性质又可分为社会风险、生态风险和经济风险。 进行城市开发前必须组织必要的风险评估,首先识别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通过判断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来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最终制定合理的风险消减对策。 对于风险的防范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如风险规避,即重新组织项目,使风险无法影响项目;或者采用风险转移,即重新组织项目,让其他方承担该风险(这一点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用)。最后一种则是风险接受,即决定接受这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同时监视风险征兆,如果风险出现,则制订应急计划,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以规划设计为生态手段——关于生态化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8-41

摘要:生态性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从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工作范围的角度,它强化于如下层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建造、城市管理与维护。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实现生态型城市最有效的方式往往在于对城市的设计,对街道模式的选择,对房屋、绿色空间以及日常设施的排布,甚至是对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 今天每一个城市建设的开始都是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起始点。这一张蓝图的绘画决定了大量的城市建设发展未来。从工作内容上它分为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如果我们以一个城市生活者的角度来看,这三个要素都对城市外部空间的生态质量有着直接的贡献。它们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体系的各个局部.在长久的工作中,我们将这些细密的原则总结为三个重要的主题——“城市作为生命体“、“走捷径的城市”、“步行者的城市”。

建筑与文化杂志论文选刊
风水观念对台湾北埔地区客家聚落构成之影响42-54

摘要:清朝道光年间在竹堑东南山区开辟的金广福大隘,是台湾开发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武装移民聚落,而北埔则是此金广福垦区的大本营,其形成与演变过程脉络清晰,乃客家先民拓垦山区、建构聚落之典型。除了防御需求反映在武装移民聚落构筑之必然性外,风水观念则是建构时的主要指导原则。本文透过田野调查与耆老访谈,以及文献史料的搜集左证,归纳分析北埔、南埔、水礤子、下大湖与上面盆寮等北埔地区的集村或散村聚落构成中,风水观念对建筑配置与布局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实现人水和谐 构建环境友好——以南通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为例55-59

摘要:健康的城市水环境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区域、城乡、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浅议中西方设计文化比较60-63

摘要:从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以及中西方设计本质的探讨.可以看到中西方设计在设计内涵上的强烈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背后深层次的根源所在。那么,当代的设计发展之路,就是需要我们走融合我国本土文化和西方设计文化的道路。

建筑与文化杂志名家专栏
旅游性破坏64-67

摘要:我们的文化遗存真是祸不单行,在经历了摧毁式的建设性破坏的一轮之后,现在又开始遭受新的一轮——旅游性破坏了。

嘉道利和他的大理石宫68-73

摘要:延安西路54号的市少年宫记载着几代上海人最美好的童年回忆,该建筑造于1924年.整座建筑占地约22亩。建筑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楼高两层,设有大小房间二十余间.四周及露台扶栏均为意大利原产的乳白色大理石.雕刻精致华美,底层大厅有六百平方米.为全宅的中心.是当年全宅举行盛大宴会,舞会之处.整个大厅直通顶层.顶层天花板上满是华丽的浮雕,全厅不设一根柱子,视野宽畅:因为整座大厦全是用大理石砌成,上海人都俗称其为“大理石房子”,连外侨都称其为Marble House。

建筑与文化杂志论坛
古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考74-79

摘要:民居保护与利用既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值得再思考的新问题,因为这项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苏州是江南传统民居比较集中的地方,它的成就已充分反映了苏州地区人杰地灵的特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因此保护和利用好这批宝贵的建筑遗产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