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特集
[特集:高龄化时代养老建设策略与设计研究]1-3

摘要:近年来,在建筑学科领域,适老化居住建筑和养老设施的设计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针对前者,本刊于2015年6月出皈了特集:适老设计研究与实践,对其近年来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对于后者,国际上已将其作为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置于学科体系的显要位置,但在我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而且,现有养老设施建设也一直徘徊在与供需背离的传统养老模式上,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紧迫形势。

北京城市养老设施空间分布与中心城区设施建设供给数据分析4-8

摘要:汇集分析北京市794所养老设施数据及其空间分布的地域、价格、类型特征,从北京市中心城区养老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北京城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和中心城区养老设施需求与建设供给的建议。

以城市高龄照护服务为基础的上海公办养老设施设计研究9-12

摘要:结合近年上海城市人口高龄化和养老设施建设现状,以及对相关政策服务体系的分析,指出以城市高龄照护服务为基础的上海公办养老设施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其设计特点,以2个实践案例为基础提出了对其未来建设发展的思考。

西安市老旧住区养老设施设计研究13-17

摘要:通过西安市养老需求调查,分析老旧住区中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发展与现状问题;并以西安市三十街坊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以满足老年人居住生活和公共生活诉求为目标,通过植入多功能复合型养老设施的设计,探讨老旧住区配置养老服务设施的模式和设计方法。

城市小型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设计研究18-22

摘要:指出小型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是建设供给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意义,分析了既有建筑更新方式的此类设施在设计、建设和运营环节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养老设施的设计实践提出解决方案和设计方法。最后,对建筑师在城市社区养老供给转型背景下的角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

城市住区更新方式的复合型养老设施研究23-30

摘要:介绍了日本在城市及住区更新发展中养老设施的建设经验.解析其地域融合化养老设施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当前城市养老设施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北京亚运村项目为例,剖析其与既有住区融合的建设模式、高龄人口持续生活的既有住区更新的社会价值,以及该项目采用的0B+Sl建筑的空间再生设计建造模式、在建筑支撑体外部形态改造与建筑填充体内部空间利用的设计建造、对既有,厶\共建筑改造内装工业化、部品化技术的集成研发应用的实践。

日本复合型养老设施建设策划与设计研究31-36

摘要:基于日本养老设施的基本特点,简述了日本高龄人口介护体系与养老设施分类,分析其养老设施建设策划与设计建造流程,并从复合型养老设施的设计分类、功能空间与布局、护理单元设计,以及专用建材与介护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最后对复合型养老设施典型案例进行了解析。

日本介护型居住养老设施的变迁与发展动向37-42

摘要:在日本,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福祉政策转向居家性、地域性福祉,小规模多功能类型的养老设施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通过文献与案例,以“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为重点,对日本介护型居住养老设施的发展与变迁进行了系统阐述,探讨了这一领域的前瞻性、课题方向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德国长期照护体制与机构式护理养老设施的经验与启示43-49

摘要:在德国养老长期照护保障体制和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对机构式护理设施的建设理念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解析.并将其养老长期照护体制与机构式护理设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归纳。

北欧养老设施发展趋势及介护型设施案例研究50-55

摘要:通过瑞典和丹麦的介护型养老设施案例,进一步了解北欧养老设施发展趋势,以及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运营理念、护理服务等方面的特色和侧重点,借鉴北欧经验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予以启示。

建筑学报杂志作品
世博会博物馆56-62

感性空间的理性表达-世博会博物馆设计策略63-65

摘要: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在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41届世博会后应运而生。它以传播知识的展览活动为主,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永久性博物馆。世博会记录了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浓缩和发展,然而每一届世博会的大部分展馆都会在展览结束后拆除。为了留存150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动人瞬间,延续未完结的故事,世博会博物馆被当做一个“承载欢乐记忆的容器”。

竹里66-70

数字人文时代的乡村预制产业化实践71-73

摘要:竹里,是2017年初我们在四川崇州道明镇完成的一个乡村建设项目。作为一个乡村社区文化中心,整个片区的建筑功能具体包括展示、展览、会议、民宿。以及餐饮、娱乐等。设计构思试图合理融入原有场地、周围村落以及自然生态资源,探索城市与新乡村建设的互动,实践新建造技术与当地手工艺的紧密结合,以及将传统营造技艺与预制工业化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实现融合。

阿那亚启行营地74-78

无知,好奇,执念-关于阿那亚启行营地的设计79-81

摘要:阿那亚启行营地项目是中国磅礴前行的中产阶级化进程的具体案例。或许是城市财富的积累,或许是多元文化的培植,或许是基础教育的反思,或许是群体情怀的推动,也或许都是,导致了这类以剩余资源和闲暇时间为基础的项目的出现。这类项目作为微观载体参与城市人群逸居生活方式的定义,融汇了诸如自然、团队、冒险、独立、好奇心等一系列青少年假期教育的理念。

格楼书屋82-86

原型的角色-关于格楼书屋设计87-89

摘要:山水秀事务所一直对探索有原型意义的建筑抱有浓厚兴趣。最近在上海徐汇滨江完成的格楼书屋即为其中一例。这座约350m。的小建筑,不仅经历了完成一座普通建筑所需要的全部流程,还发生了中途迁址的变故。这个概念原型是如何从最初的场地条件下诞生的?其建筑原型的建构方式如何回应概念.人以及场地的需求?在场地改变以后,它的角色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