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1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历史与理论
从“依图组合”到“案图效形”——从《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看一种中国建筑设计观念1-9

摘要:以对1930年代梁思成、刘致平编纂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及与此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建筑案例的考察为基础,试图揭示中国建筑设计从"依图组合"——依照比例等原则,借助西方古典建筑测绘图为主的参考资料在平立剖面上进行"组合"的设计观念到"案图效形"——对参考图所显示的特定形式图样进行模仿的设计观念的转变。

设计再下乡——改革开放初期乡建考察(1978-1994)10-15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的乡村营建呈现出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特征,也经历了自上而下的设计介入,这是继化运动之后的第二次设计下乡。以改革开放初期设计介入乡建的形式和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历时性的背景梳理和共时性的行为考察,归纳了此次设计下乡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设计对于乡村营建的必要性,得出当代乡村营建需要适度他组织和科学的设计介入的结论。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与理论
日常:建筑学的一个“零度”议题(下)16-21

摘要: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建筑学思想中的演变发展的回顾,以及对当代中国建筑在实践、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相关案例的讨论,试图在城市、建筑和文化意义等不同层面阐述"日常"作为一个"零度"议题与建筑学的关系,进而为一种基于日常的建筑学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建筑学报杂志作品
乌镇北栅丝厂改造22-27

文化复兴下乌镇北栅丝厂的再生28-29

摘要:乌镇地处杭嘉湖腹地,是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千年古镇。以东栅、西栅为代表的整体式景区开发成为古镇发展的独特模式,使得乌镇呈现出与周边众多更为生活化的水乡古镇不同的气质,这一模式也在北京古北水镇等地被推广升级。随着戏剧节、互联网大会的先后举办,以及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等新建筑的落成,乌镇正试图通过一场文化与艺术复兴计划由传统的旅游景区转变为国际性文化小镇。北栅作为推动古镇文化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一极,与现有东西栅封闭式景区不同的是,它将成为一个以文化艺术产业为主导的开放式街区,并与既有旅游资源形成积极互动。

徐家汇观象台修缮工程30-33

辩证的真实性:徐家汇观象台修缮工程34-37

摘要:历史与机遇上海的徐家汇观象台(L'Observatoire de ZI-KAWEI),与徐家汇天主堂南北相望,仅隔一草坪,但长期以来它并不为大众所熟悉。了解这座建筑,要追溯到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法国天主教会在这一地区开展传教活动的历史。1847年江南耶稣会在徐家汇一片河流汇集且交通便利的农田里建立了教会基地,开启中国天主教信仰的明末大学士徐光启的墓地就在近旁。

大厂民族宫38-42

根植文脉 传承创新——大厂民族宫建筑创作43-45

摘要: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位于北京东面,与通州隔河相望,是环首都经济圈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仍然保留了众多回族特色民居和清真寺。为迎接大厂回族自治县建县60周年,丰富当地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当地政府准备在城市新区筹建一处以弘扬民族文化、宣扬民族团结为主题,以博览和观演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文化综合体。1立意和形态面对陌生的回族文化,该确立怎样的设计原则?在方案设计之初,便提出了几个控制性关键词:静谧、简约、典雅。首先从总体规划上,我们利用水系将建筑与周围场地进行隔离,再设置桥梁将广场和建筑进行联系,使其成为一座静谧的文化之岛。

街子古镇梅驿广场46-51

经山水意向而入古镇炊香——街子古镇梅驿广场设计初探52-53

摘要:街子古镇地处成都市西57km的群山之麓,紧临青城山三十六峰之一的凤栖山及味江河,自五代建置至今一千多年历史,镇内现存街巷院落格局丰富,有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千年银杏、古井、字库塔等遗存,有陆游、唐求等历史人文印迹。境内有千亩原始森林和千年古楠掩映中的晋代古刹光严禅寺等古迹,依山傍水的环境使街子古镇在成都周边的众多古镇中资源独特。古镇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重建,成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是青城山都江堰旅游体系的功能延续与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南区学生食堂54-58

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思考——清华大学南区学生食堂设计59-61

摘要:清华大学南区学生食堂设计的目标,抽象地说,可概括为"隐","隐"对于本项目而言,是一种对环境谦和与尊重的态度,此处的"隐"有3个含义。1介入校园生活,让建筑融入校园场所,成为能被共享的公共资源清华大学南区学生食堂项目位于清华大学校园的核心位置,坐落在校园南北干道学堂路与东西干道至善路的交叉口。用地三面临路,一侧面向广场,是校园中心区的重要公共空间节点。

建筑学报杂志札记
作为改造的一例小型“综合”样本——刘宇扬五原路新工作室札记62-67

摘要: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新工作室位于上海五原路居民片区内。该片区建于20世纪初,有着典型的法租界形制,地块被切分为小尺度的各色小院,院内林落着两三层高的洋房。偶有几栋红砖外墙的小高层公寓楼,也是那个年代盛行的"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临街虽有大小商铺食肆,在街道两旁梧桐树的笼罩下并不显吵闹。这里曾是达官显贵的住区,也受到张乐平等艺术家的青睐。时光荏苒,如今的住民组成已不似当年,不过岁月的沉淀没有被都市的喧嚣盖过,凝固在树木与老屋交织出的住区里。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研究
日本住宅建筑史研究述略——基于日本博士学位论文检索数据的生成68-73

摘要:自现代建筑学学科体系引入日本之后,日本古代住宅建筑史便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文中根据大量的检索数据,厘出有关日本之住宅建筑史研究的博士论文,按照时代、地域、阶层及其他相关类别,予以简要述评。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城市居住模式研究——以苏州市为例74-78

摘要:对西方女性主义居住模式的发展做了介绍,并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了中国传统的居住环境;以苏州市古城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为例,分析了现有城市居住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分别提出"过渡房"政策、土地混合利用和"合作持家"等相应对策。

通过紧凑型城市发展新型居住区——上海松江佘山居住区教学的研究成果79-83

摘要:基于东南大学"城市理论前沿"全英文课程,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内涵,总结了欧美专家近年来发展紧凑型城市的理念,提出了创新性的大型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致力于利用当前区域大力建设轨道交通的有利条件,发展具有高密度、社会和功能结构混合的新型居住区。

英国养老设施医养结合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84-88

摘要:从理念、体系和设施3个层面剖析了英国养老设施中医养结合的经验,进而结合我国老龄化发展和养老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基于"综合养护"理念,提出我国应发展"综合养护型养老模式",建设综合养护服务体系和创新综合医养设施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