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遗产保护
我国风土建筑的谱系构成及传承前景概观——基于体系化的标本保存与整体再生目标1-9

摘要:面临众多风土建筑生存危机和去留抉择的现状,笔者认为直面挑战的第一步,是找到风土建筑认知和分类的有效途径。因而提出了以民族、民系的语族一语支(方言)为背景的风土建筑谱系划分方法,并尝试从“聚落形态”“宅院类型”“构架特征”“装饰技艺”和“营造禁忌”等5个方面,探究各谱系分类的基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等。文中对江南建筑的赣、徽、吴等3个谱系作了基质对比,追溯了“样式雷”家族的赣系匠作渊源。并在结语部分讨论了风土建筑谱系在传承中的标本保存和整体再生原则和策略问题。

中国考古遗址公园中遗址展示的问题与原则10-13

摘要:梳理考古遗址公园中遗址展示已有经验,针对遗址展示的现状,揭示中国考古遗址公园中遗址展示的问题和难点,并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指导下,结合中国大遗址类型特点,总结和建立适宜中国考古遗址公园中遗址展示的原则。

从民族到故乡——从身份建构维度论德语地区保护理论的演变14-18

摘要:讨论了与保护理念息息相关的概念:民族(v o l k)的认同与遗产保护思想的萌芽;德约、里格尔、德沃夏克关于保护的起源和实践的争论;故乡(heimat)的愿景与对于历史环境的关注;以及二战后的德国,如何用重建这一“非历史”的手法实践了当代保护从保护“真实”走向保护“意义”的转变。通过上述解读,阐释了德语区遗产保护的理论与身份建构维度的紧密联系,丰满了遗产保护理论史的架构。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与理论
日常生活:作为一种设计视角的关注——“日常生活”国际会议评述19-22

摘要:1会议缘起近几十年全世界的城市化浪潮异常迅猛,在亚洲和中国,表现尤其突出。这个以中国为突出表现的城市化过程,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之际,对具体的日常生活、物质格局、空间组合和自然生态的影响,也有巨大的冲击。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2006年)生动展现了婚姻、家庭的动荡变迁和大地景观、三峡大坝的辉煌成就的互动关系。此类问题,也出现在世界的各地,

日常:建筑学的一个“零度”议题(上)22-29

摘要: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建筑学思想中的演变发展的回顾,以及对当代中国建筑在实践、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相关案例的讨论,试图在城市、建筑和文化意义等不同层面阐述“日常”作为一个“零度”议题与建筑学的关系,进而为一种基于日常的的建筑学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建筑学报杂志作品
衢州鹿鸣公园30-35

山水之上:衢州鹿鸣公园36-37

摘要:“山水之间”是中国士大夫们由来已久浪漫栖居的理想,也是当代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源:那里山水环抱,有良田美池,有鸟语花香。但“三通一平”的建设模式往往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与自然山水不共戴天,美丽的山水一旦被划为建设区,结果是水尽房出,山平城起。即使是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包括广场、公园和绿地,

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38-43

“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图书馆——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44-45

摘要: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大学。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位于南开区卫津路的校园逐渐饱和,办学空间不足,2010年3月天津市与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启动天津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新校区被称为“北洋园”,

浙江音乐学院46-56

从“音院山居”到“流动地景”--浙江音乐学院的场所营造57-59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艺术院校规划设计,对于场所的诗意构筑和营造,正逐渐取代传统的仪式性空间布局;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场所与活动的辩证统一,功能与模式的复合创新则突破了单纯建筑形式的演绎,成为当下校园设计的焦点。

苏州实验中学原址重建工程60-63

约束与释放——苏州实验中学原址重建工程64-65

摘要:苏州自古以来是中国最具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城市,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这种富庶的经济与丰富的文化及自由的民风相互影响鼓舞,共同把苏州塑造成了一个既有文化品质,又具现时活力的城市,一派大都市的盛况。今日看来是文化遗产的明清园林,在当时也就是社会成功人士追逐的消费产物,造园的风气一时你追我赶,

建筑学报杂志札记
由“四叶草之家”引发的对谈66-71

摘要:不久前马岩松在日本完成了一个小房子,通电话时间起我对这个房子的看法。就建筑实践态度而言,我和马岩松在两个方面都是截然相反的:一是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强烈“未来”指向的,而我关注的传统或现实日常都是他坐标系的反面;二是他提出的“山水城市”理论,认可人造自然及其意境是他追求的目标,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研究
实践逻辑:建造模式如何深度影响中国的建筑设计72-77

摘要:以3个时期典型案例的技术解析阐明建造模式作为建筑设计先决条件的意义,及其影响建筑设计决策的思维机制,以此确证建造模式之选择反制建筑设计决策的实然与应然,说明现浇钢筋混凝土建造模式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然终结,不同层级、世代的建造模式交叉共生的新局面正在形成。研究从物质和社会生产视角揭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强调建筑的物质和社会生产双重属性及其客观制约因素,进一步丰富建筑学的学科自主性之内涵。

商业空间中母婴室的调研分析及设计建议78-82

摘要:研究基于对6座城市、81家商业空间中的母婴室进行实地、网络与媒体资料相结合的调研所得数据,从母婴室设置的数量、区位、面积、设施、功能支持、标识以及用户感受进行分析,针对母婴室普遍存在的5类设计问题给予剖析并提出设计建议。

基于改善冬季风环境的东北村落形态优化研究83-87

摘要:以东北严寒地区典型乡村聚落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冷风与村落形态的相互关系,结合地形地貌和建筑密度的综合影响,运用软件模拟与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村落规模和村落空间布局两个方面探讨村落形态适宜的发展方向,以改善村落的热环境,延长乡村居民户外生产及活动时间,提升居民冬季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青南地区碉楼民居更新设计研究——以班玛县科培村为例88-92

摘要:对青海省南部擎檐柱式碉楼进行地域性解读,选取班玛县科培村典型新老碉楼民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营建智慧和民居更新中的问题,通过擎檐柱式碉楼更新设计案例,探讨空间功能优化、太阳能绿色建筑技术、再生资源利用、民族建筑文化等要素的整合设计方法,指出乡土民居更新应是传统营建智慧与现代绿色设计理念融合有机更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