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特稿
更多责权 更强能力 完善规则 有效监评——讨论新建筑方针专家座谈会纪实1-8

摘要: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和总理都做了重要讲话。2016年2月6日国务院了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八字建筑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贯彻国家相关精神,落实新的建筑方针,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2016年3月9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建筑界专家座谈会。座谈会从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结合建筑师自身创作实践就如何更好地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八字建筑方针;明确建筑师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建筑师的地位;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使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等内容展开座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再次召开,标志着时代给予建筑设计与建筑师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建筑学会作为中国建筑界权威的学术团体组织,应在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时期建筑方针,明确建筑师的责任、作用与价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历史赋予学会的责任。本刊对与会专家发言进行了整理和摘录,以期得到业界更广泛的关注。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与理论
物境的空间和形式现象讨论9-16

摘要:当代建筑学如何从事物"之间"的存在解读,重新奠定其空间意识的观念基础,如何从事物现象的空间境遇中辨析出一种意义的总体性,如何从空间的事物关系里面获取一种超越性的"位格"内涵,显然是后现代文化以来空间意识某种极为重要的转变。本文把这种新兴的观念命名为物境空间,讨论了随着物的显现,到意义的发生,到境遇的构成,再到"境——象"的在场和格式塔形式现象的内在关联。试图厘清潜藏在空间现象背后的事物存在与生存现实的境遇性关系。

异物感17-22

摘要:针对当今人造环境的抽象化和去自然化给人造成的总体感觉—异物感,讨论它的主要表征及与现代思想意识及社会心理的关系,指出其既表现为一种审美理想,同时也是一种环境伦理;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艺术探索的方方面面;本质上是分析工具的滥用,将人造物与身体经验从自然世界中剥离;它的思想根源在于西方文化观念中对"原型"的推崇,一种"超世间"的追求,并与中国文化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相比较;指出大脑、身体、技术-工具和环境条件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机器的发展不断拓展机体与异物的边界,随着简单线性的认知被复杂性认知取代,人造环境和建筑必将采用全新的造型语言。

造型与表意23-29

摘要:探讨造型与表意的关系,指出随着现代空间技术如雕塑、绘画、建筑和结构等分解为独立的造型专业,建筑陷入自我表现的技术泥潭,而空间造型的诗意只在表达存在的时间意愿时才能呈现。通过对园林诗意境界的解读,指出山水田园为中国栖居诗意提供了类似西方宗教的精神功能,却并未陷入技术性的自我表现,而成为重构当代日常栖居诗意的契机。通过实际项目—耳里庭实践,探讨狭阔与疏密、藏露与高下、相背与居游等空间问题,提供一个具体的以表意为目的的造型操作实例,指出一条通往日常空间诗意的潜在道路。

建筑学报杂志关注
向互联网学习城市——“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底层逻辑探析30-35

摘要:将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放置在崛起的网络虚拟空间与城市实体空间进行资源和社会组织竞争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与评论,从价值、情感、共享、体验、身体这5个维度,深入解析了太古里设计坚持"人场逻辑"、羁縻"情感场域"、破除"门户思维"、消解"认知深度"、增加"身体粘度"等独特的成功策略,提出在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应该向互联网学习城市规律的主张。

成都远洋太古里36-42

未来的传统——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都市与建筑设计43-47

摘要: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Sino-Ocean Taikoo Li Chengdu)围绕的是千年古刹大慈寺,这里据考是玄奘受戒的地方。项目坐落在成都市锦江区商业零售核心地段,与春熙路、红星路商圈接壤,是一个楼面面积逾10万m2的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早年间,这里的旧区民房已拆迁。2008年,我们看到的现场,是荒寂了多时的大慈片区。除了古寺香火,地段尚存着数座保留的院落和建筑,

建筑学报杂志作品
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48-52

胜利纪念与城市生活的交融——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设计思考53-55

摘要:1945年9月9日,是侵华日军中国战区受降日,它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南京这座千年都城,经受过巨大的磨难,在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人民的并肩努力下,终于见证正义胜利的到来。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举办各类纪念活动。南京作为受降地,要建设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来叙述抗战胜利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因此,

大连华信(国际)软件园56-61

建筑的逻辑和细节——大连华信(国际)软件园建筑设计回顾62-63

摘要:与业主一路走来的30年 大约30年前因承担大连信息中心的建筑设计,开始了与业主的不解之缘,见证了大连华信走出国企的围城,完成民营体制改革,规模编制扩大,以及国际化的转型。以此为契机,在华信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先后主持了1980年代、1990年代、本世纪初的3个重要时间节点上的3个总部办公楼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并相继投入使用。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公共服务中心64-71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研究
寒冷地区中庭空间低能耗设计策略图建构初探72-76

摘要:通过对受气候和能量因素影响的中庭空间要素进行解析,总结冬夏兼顾、光热联动和空间要素协同的低能耗整合设计策略,并基于形态学分析法原理建构中庭空间的低能耗设计策略关系图,探索适合建筑师思维的中庭空间低能耗设计创作的有效途径。

严寒地区低能耗村镇住宅外墙优化设计77-80

摘要:基于De ST模拟,针对严寒地区采用不同类型外墙设计的村镇住宅进行能耗计算,并针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地制宜选择外墙及保温材料、复合技术优化外墙保温系统、被动式技术辅助配合等外墙优化设计的策略。

绿色节能技术协同应用模式实践探索——以东南大学“梦想居”未来屋示范项目为例81-85

摘要:通过东南大学"梦想居"未来屋示范项目实践中绿色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探讨了绿色技术和产品协同应用模式的内容和组织构架;协同应用模式保证了房屋设计建造中绿色技术应用的系统性和可维护性,以绿色房屋产品设计研发和市场开拓为目标,形成企业之间具有协同利益的共赢关系。

建筑学报杂志传统聚落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构因的多法互证——对济南王府池子片区的图释分析86-91

摘要:通过建立传统空间分析、空间句法与历史地理诠释相互关联的研究方法,对于受到多重要素影响的中国传统聚落进行图释分析,探求空间形态的深层构因与演变规律;并以济南古城王府池子片区为例,开展"共时性"与"历时性"交互的中国传统城市聚落空间形态构因的多法互证研究。

黔中喀斯特山区屯堡聚落空间特征研究92-97

摘要:借助于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黔中喀斯特地区若干屯堡聚落宏观、中观及微观空间进行了定性与量化解析,提炼特征,通过研究认为其空间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聚落规划的思想,是军事防御、明清江南汉族文化在喀斯特地域日渐演进融合的结果,并最终形成了特征突出的聚落类型。

大理丽江传统聚落中“四方街”广场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研究98-102

摘要:梳理了沙溪寺登、喜洲、周城、束河各地"四方街"的空间形态和发展历程,得出大理丽江地区"四方街"广场的形成演变特征:"四方街"的空间形态除受公共活动内容影响外,还受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自我延续性和适应性,活动内容的变化是对空间的重新利用和定义;公共空间中举行的社会文化活动不仅是聚落日常经济生活的反映,更是民族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信仰、马帮经济高度融合的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