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建筑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 国际刊号:0529-1399
  • 国内刊号:11-1930/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92
  • 创刊时间:195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8
  • 综合影响因子:0.43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建筑学报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颐和园研究

关于颐和园研究的对谈

摘要:贾老师好。大家都知道,自梁思成先生以来,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成为颐和园研究的重镇。不仅有上世纪末出版的专著,而且您近年参与编写的《北京古建筑五书》中也包含《北京颐和园》这本。所以这次来主要是想请您,作为古代园林史研究的一线学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清华学人对颐和园的研究。
1-5

清漪园赅春园写仿金陵永济寺史实考

摘要:基于清漪园赅春园、南京燕子矶永济寺两处遗址的现状调查和相关文献档案的收集整理,首先从空间格局、题名、室内陈设、摩崖佛像等方面阐述赅春园是乾隆皇帝在清漪园内营造的一处儒释道文化共存、突显禅意的山地文人园;结合4幅明清时期永济寺历史图像及相关文献记载还原了明代永济寺的空间格局;从地理环境、游览路线、空间格局、建筑营造、文化意向5个方面揭示了乾隆皇帝在清漪园内全面写仿永济寺营建赅春园的历史事实.
6-11

颐和园云会寺造园艺术分析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并基于史料研究的记载,分析云会寺的环境,并结合其内部地宜与佛教建筑渊源解析其建筑布局成因及园林意境;通过实地测绘深入研究掇山对于园林的整合及局部处理,以期更为深刻地理解前人如何利用山石、地形破除规则式建筑布局单板之弊,并为现代园林创作提供借鉴.
12-16
建筑学报杂志传统建筑研究

梁纱帽与“梁纱帽诗”——山尖横木的“野”史考源

摘要:在田野调查中基于营造语境还原发现的线索,尝试对一种并存于明代官式建筑与现今江南乡土建筑形式中的构造原型进行考源.
17-22

日本传统木结构塔之建筑样式发展研究

摘要:从日本传统建筑样式这一线索出发,总结古代、中世样式发展高潮期,佛教木结构塔各阶段演变脉络,并归纳不同样式下木结构塔技术特点及美学风格.
23-29
建筑学报杂志作品

空间“感知”想象

摘要:1 入口:山与墙 那日下午,在微园的对谈,李兴钢议及微园的入口山面,语多赞誉,立面两幅山墙,在几组卧石之后,一高一低,一黑一白,李兴钢以为.卧石虽巨。尚不足以形成山势,背景中的黑白两幅坡顶山面,为微园的建筑外观,勾勒出城市视角的山形背景。沿着这条山墙如山的如画观法,我大致还能接续——葛明以青砖履面的山墙,高耸而色深,以粉壁而白的山面,低缓而色浅,葛明利用砖墙包裹的空腔。
38-40

园林方法四人谈

摘要:|董豫赣|第一次听葛明描述怎么开始设计微园,就是如何从空间、容量、剖面入手.我觉得对于空间,建筑学不分古典问题与现代问题。基督教堂可能会把圣玛利亚放在很大的教堂里,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圣玛利亚是凡人的形象,很有亲切感;可是教堂要震慑人心,圣母要吸引人产生信仰;要把正常人的身体搁在大空间里,这就带来了问题,他们的办法是放在龛里。我觉得,建筑学最基本的就是这些问题,而不是最后得到的形。葛明的微园空间,我觉得比较精彩的是,
41-45

平常的开始平常的结果——上海宝山陈化成纪念馆移建改造

摘要:上海宝山陈化成纪念馆移建改造是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近年完成的系列平常改造项目中一个代表性案例.设计引进普通的建筑类型进行周密的空间设计,营造适宜的公共空间和恰当的纪念氛围;通过对常见材料及构造的精准选择和控制来实现日常感、严肃感,是该设计的主要着力点.针对日常环境中普通建筑的改造,控制设计的力量和欲望,强调建筑学的运用而非创造,不仅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态度和方法,也蕴含着揭示平常生活本身张力的新契机.
46-53

开放的独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设计中的矛盾与取舍

摘要: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由同济大学、嘉兴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它的总体规划代表了近20年来国内比较典型的大学校园规划模式,即清晰的轴线和明确的分区。图书馆正好在校园东西向轴线的正中央位置,位于西侧教学区和东侧生活区之间。规划中的这一位置选择代表了校方对于图书馆在校园中的重要性的强烈期待。作为校园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大学图书馆应该成为校园公共生活的空间依托,但是校园规划是把图书馆作为校园中唯一的“纪念物”来对待的,这使设计在一开始就处于矛盾的两难状态。
60-63

中衡设计集团企蛾中心大楼

64-69
建筑学报杂志专题

图绘欧洲:2015密斯·凡·德·罗奖解读

摘要:1 密斯·凡·德·罗奖历史回顾 始于1983年的密斯·凡-德·罗基金会(以下简称密斯基金会)是为了重建德国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der Rohe.以下简称密斯)在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上设计建造的德国馆而成立的。德国馆重建完成以后,密斯基金会致力于繁荣当代建筑文化,
72-81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研究

“3R”原则下现代木建筑创作的实证方案分析

摘要:介绍了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3R”理念为原则,并通过在设计中结合技术分析方法提出的3个节材木建筑实证方案.阐述了不同方案的技术思路,并总结了这些方案具备的适用性和时代创新性以判断其发展潜力,指明节材原则下的创作是促进我国现代木建筑良性发展与特色形成的重要途径.
82-88

当榫卯成为榫卯——云南沙溪欧阳大门的木结构维修

摘要:在概括传统木构榫卯类型和构造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榫卵构造与建造次序的关系,结合云南沙溪欧阳大门的木结构维修项目,揭示具体维修实践中的建造次序与原始建造次序的差异,以及因此对维修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和限制;指出榫卵的式样必须依赖于相应的建造次序才能实现榫卵的构造作用,对于原始建造是如此,对于维修亦是如此.
89-93

商业建筑“动态”因素分析——以王府井海港城方案设计为例

摘要:以王府井海港城方案设计为例,分析商业建筑实践中的动态因素的运用,归纳商业建筑设计细节,满足现代商业建筑设计要求.
94-97

新媒体艺术介入下的商业建筑公共空间使用调查分析——以北京世贸天阶为例

摘要:以新媒体艺术介入为背景,选取北京世贸天阶进行实地调研,采用观察、深度交谈、分组讨论及问卷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从使用频率、停留时间和流量分布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对空间的表现和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应合理借助新媒体艺术的介入手法创造多元立体的公众参与形式和空间形态,促使公众消费和其他社会活动发生的可能性.
98-102
建筑学报杂志论坛

日本老龄化进程及应对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通过对中日两国在养老策略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在养老施策上与日本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居家养老”“市场化养老”及“养老机构郊区化”等发展策略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建议.
103-106

“互联网+”与建筑学、建筑师的未来

摘要:尝试探讨互联网思维的特征和其对建筑学、建筑师设计服务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建筑设计服务的原点、成果、方法、组织4方面的变迁,构想未来建筑设计的远景.
107-110
建筑学报杂志书评

从方法追寻到形式探索——《乌有园》与《如画观法》书评

摘要:抛开出版定义不谈,我们很难界定金秋野与王欣所编这部《乌有园》的体裁。此书显非专著,是一本论文集,以“园”为题,所选的都是与中国园林有关的文章;但这又不仅是一本园文集萃。目前出版的是“第一辑.绘画与园林”,意味着之后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以及关乎园林的各类话题;但这又不是一系杂志,它绝不杂,尽管文童出自众人之手,却不仅仅是同领域文章的简单集成,
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