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11年第S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于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城市景观优化策略1-4

摘要:从空间布局、景观生态、意象感知角度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景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基于轨道交通影响的城市景观优化策略和基于景观保护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理念,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景观的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亚洲遗产分类与保护研究5-11

摘要:以文化景观视角的提出为契机,对亚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与物质载体进行了重新审视;参照国际组织相关类型划分标准与亚洲文明自身特点,分析了亚洲文化景观遗产的类型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巴米扬石窟群与萨那古城的保护更新案例,探讨了基于现代数字技术支撑与演进动力机制分析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方法。

农村自建房厅堂使用与家具配置的实态研究12-17

摘要:基于对农村自建房的实地调查,通过分析自建房厅堂使用倾向和原因,提出城市型独立住宅的功能空间配置方式并不都适用于农村地区。

英谈村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分析18-21

摘要:以大量调研实测为基础,解读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的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试图探讨特定的地域文化对村落整体和建筑单体营建特色的影响,揭示英谈村的科学研究价值及艺术欣赏价值,为落实英谈的保护规划提供科学的借鉴。

建筑潮湿病害田野调查方法研究——以武当山皇经堂建筑檐廊为例22-27

摘要:以武当山皇经堂为例,通过对皇经堂建筑环境潮湿现状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与建筑病理学问题分析,针对皇经堂的屋顶、檐廊、木构件、匾额壁画等案例进行潮湿劣化评价,并对具有普适性的建筑潮湿病害调查,提出系统化调查策略,以期对当今文物建筑修缮工程计划的拟定,提出简易、经济与有效的前期作业的田野调查方法建议。

自然村落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环境行为研究——以宁波象山D村为例33-38

摘要:以宁波象山D村为例,通过定点观察和入户访谈,对自然村落的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环境行为进行研究,揭示自然村落的居住环境与村民行为特征规律,以期在今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为创造出更加符合村民生活习惯和行为需求的良好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西方绿色通道规划理论及实践对中国的启示39-44

摘要:介绍绿色通道理论思想演变、概念、类型和作用,并以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州特伦斯河、美国密歇根和伊利诺州运河以及英国伦敦利山谷公园作为绿色通道实践案例加以分析,指出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开放空间规划理论滞后于实际需要,绿色通道思想在创造城市公园系统、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促进休闲和旅游、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复合防风策略研究——以海南岛东部城市带为例45-48

摘要: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与城市本体环境,以海南岛东部环岛城市带为例,通过对城镇建筑形态、构造方面的分析,得出适宜于高台风地区适宜的聚落形态,同时结合区域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中的细节建构城市规划中的复合防风策略,对预灾、防灾、救援等构建立体化的区域通路,期望对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发展有所推动。

上海某商业建筑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特征研究49-52

摘要:以上海某商用公建节能改造前后的相关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为例,讨论了人均收入、能源效率、能源结构等方面对碳排放变化趋势的正负影响及作用水平,并尝试从能源利用的碳排放足迹说明能源消耗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

共生视野下的台北国父纪念馆设计诠释53-56

摘要:通过战后台湾建筑表现出民族形式与现代主义的共生性,诠释王大闳在国父纪念馆设计中所展现的共生美感、共生秩序以及矛盾共生特性,以期提炼出对中国大陆建筑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的有益启示。

中国建筑遗产测绘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2-65

摘要:建立科学的建筑遗产测绘成果评价体系可规范测绘行为,促进测量技术和方法在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正确应用。本文从测量学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出发,在分析建筑遗产领域的各类需求的基础上,将测量精度、测绘广度和图纸表达深度作为成果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并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以引导测绘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行云却在行舟下,疑是湖中别有天”——中国古代建筑中庑殿与歇山之“等级”辨析66-71

摘要:通过对庑殿与歇山起源与流行性等种种情况的分析,揭示出被建筑界普遍认可的"等级"仅是根据表象因素所作出的臆断,不存在以前学术界认定的等级区分,并且不同屋顶在实际选用中也充满了辩证灵活性与错综复杂的现象,为深入认识古代建筑的内在设计规律进行了有益探索。

《营造法式》营造模数制度研究72-75

摘要:在辨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明确了《营造法式》的模数体系和编修目的。同时结合当时的有关法令,探讨了《营造法式》实现其编修目的的方法与路径。

从道路网的角度论历史街区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天津原日租界为例76-79

摘要:以天津原日租界为例,从历史街区的道路网的角度评价历史街区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选择体现历史街区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特征的道路网参数并将道路网信息进行量化并对比研究,以此为角度针对历史街区道路网进行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的探讨,以期对天津原日租界未来具体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工业遗产的历史研究与价值评估尝试——以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80-85

摘要:以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结合历史文献和历史图档,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军事学、考古学等多学科,探讨了大沽船坞的选址、历史沿革与清末军事建构,并尝试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对大沽船坞的工业遗产价值进行评估。

汝州风穴寺悬钟阁研究86-89

摘要:以河南汝州风穴寺悬钟阁为例,通过对悬钟阁选址、造型、木构架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扬声、承重上的巧思精构,为今后同类型钟楼及楼阁建筑的保护和复建提供了参考。

汉代阁道与廊桥考述90-93

摘要:就现有资料分析汉代的阁道与廊桥之间的相关系数,区分出汉代文献中'阁道'一词的3种用法所对应的3种形态。据此将汉代的阁道分类,并对汉代文献中与阁道相关的语汇信息进行考释,指出汉代阁道的水上部分即廊桥。

穿斗式大木结构类型与谱系——以福州“三坊七巷”传统建筑为例94-98

摘要:以福州'三坊七巷'93座传统建筑为样本,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分析穿斗式大木结构,以运动的观点,探讨了穿斗式大木结构的插梁、插额和减柱现象,揭示穿斗式大木结构及其变体的内在联系,并以图谱表达,由此得出穿斗式大木结构的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