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乡土建筑及聚落研究
合股民居与住宅合作社:1949年以后建造的土楼1-5

摘要:研究认为应该将土楼聚落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并引入具体居民的生活史来理解乡土建筑的演变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土楼的建造过程、居住方式、代际传承以及社区组织等方面,提出土楼作为一种住宅合作社的可能性;并试图解释其在1949年以后被大量建造的现象,进而提出住宅合作社的概念对当代住宅实践的启示。

移民聚落社会伦理关系适应性研究——以广东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为例6-10

摘要:通过对广东高要地区"八卦"形态聚落特殊空间形态与特殊的移民社会结构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构现象,指出"八卦"形态聚落具有移民社会伦理关系适应性:适应了移民社会的保守策略、移民社会的伦理结构,同时适应了移民社会的阶级分层形态。

基于主姓家族的村落空间研究——以山西省苏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例11-15

摘要:以山西省苏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分析家族姓氏构成与村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村落空间形态演化的内在规律,为古村落的保护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防御性建筑的地域性应答——以安顺屯堡为例16-20

摘要:以实地调研和地方志研究为基础,从防御性角度对屯堡聚落和民居进行了历时性分析与梳理,指出防御性是安顺屯堡最显著的地域特征,其发展始终伴随着自上而下的制度影响与自下而上的积极应答:屯堡聚落创立于明朝军屯制度,严密的军事编制和组织,使屯堡聚落网络状分布密集;清以后虽由军转为民,防御性仍然不断地强化、升级。

西南碉寨的空间立体防御体系及其聚落形态试析21-24

摘要:通过"邛笼"与"碉"的辨析,阐述"碉"在军事文化演替下的发展轨迹,而碉寨的分布与选址则界定了聚落的基本防御属性,并以黑虎和桃坪羌寨为例,分析了线性街巷、碉房面层和点状碉楼组成的空间立体防御体系及其聚落形态特征,强调了其在聚落保护与更新设计中的借鉴意义。

多民族混居区的地域性建筑25-29

摘要:以怒江流域中游地区为例,通过对不同纬度、不同气候条件的多民族民居的调查,从建筑的地域性角度出发解析传统民居农业生产方式影响下的建筑观,并分析影响民居建筑地域文化发展的相关因子。研究发现,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多民族混居区的民居特色,不以民族划分,相反呈现出较强的地域共性;结合当前民居更新凸显的问题,提出"怒江民居"的概念。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作品
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30-34

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设计35-35

摘要:"跨湖桥遗址"是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现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湘湖上,遗址因"独木舟"的发掘而出名。考古发现这里曾是海洋,而独木舟的发掘证明8000年前人类生活已经向海洋拓展,并掌握了木构造船技术。

宁波帮博物馆36-42

地域建筑设计策略探索——宁波帮博物馆设计43-43

摘要:宁波帮是一个独特的商帮,集杰出的商道才智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于一体,宁波帮博物馆所展示和叙述的主题是宁波帮这个特殊人群的传奇历史以及宁波的人文地理特色。地域文化如何融入现代建筑始终是设计的重点。

生态宜居——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新校区生活区49-49

摘要: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新校区生活区一期工程,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的东北角,北临六环绿野和十三陵风景区,南至高教园北三街,昌平线轻轨从西侧穿过。新校区总体规划借鉴了"俄勒冈实验"的理论,采用系统化的模式语言,追求自然生长的有机秩序。

合肥学院图书馆50-54

金融街F3写字楼56-61

与城市共舞——金融街F3写字楼62-63

摘要:金融街F3写字楼位于北京金融街中心区东北角,北临武定侯街,与政协礼堂隔街相对;东临太平桥大街,西侧、南侧为已建成的F2写字楼和F4公寓。在功能上,项目需要完成两栋独立的办公塔楼。以便于出租和分割使用.另辅以相应的服务配套功能。最终的建筑为两栋16及14层办公塔楼,中间由一座轻盈的玻璃中庭相连接。

上海湾·国际假日广场64-69

屋檐下的街巷生活——上海湾·国际假日广场设计70-71

摘要:1寻找消失的街巷空间 城市是承载市民生活的空间,居民的日常生活经过日复一日的沉淀,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物质空间和文化意象,让人们感知、体验、享受其中。同时,跨地区文化"新"元素的不断融入,使来自久远历史和遥远地区的睿智汇聚一起,呈现出厚重叠加与多元混杂的特点。城市的积淀和朴素元素的融入,构成了城市多样性。

成都仁恒置地广场设计随笔79-79

摘要:仁恒置地广场位于成都城市中轴线人民南路与新光华街交汇处,城市商业核心区,北邻天府广场南眺锦江,呈狭窄不规则刀把形。地块西,北侧均为超高层建筑,东侧临指挥街。地王位置和超高的可辨识度使该项目已经成为成都商业核心区新地标,主体建筑包括171m高39层的甲级写字楼、

建筑学报杂志设计与理论
彭一刚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80-85

摘要:从建筑内容形式如何统一与完美、传统建筑文化如何继承与创新、国外建筑经验如何学习与借鉴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彭一刚先生的建筑美学思想和他的创作实践,以及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有益启示。